王穎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的推廣,許多科目的教學方法都有了極大的進步和改善。初中美術鑒賞教學也受到了新課改的影響,如何才能在新課改背景下實施更加完善的初中美術鑒賞教學是急需思考的問題。只有積極配合新課改,研究美術鑒賞教學方法,才能使得學生更加適應新課改環(huán)境,擁有更好的美術鑒賞能力。本文通過研究目前的初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局限性,提出新課改下的初中美術鑒賞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 美術鑒賞 教學
初中美術鑒賞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鑒賞能力,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著許多局限性,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潛能。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急需改變,以達到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
一、傳統(tǒng)中學美術鑒賞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一)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
新課改提倡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這正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缺少的一點。在傳統(tǒng)學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主要就是通過讓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講解作品的特點和取得的主要成就,這樣就算完成了對一幅美術作品的鑒賞。然而這種方法對學生來說是非常無趣的。中學生還沒有比較多的美術知識,對于那些專業(yè)的鑒賞術語也不能完全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只是向他們講解大師們的鑒賞結果是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的。如果學生不能產(chǎn)生興趣,就會失去學習積極性,這將對課程教學產(chǎn)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二)鑒賞方式缺乏多樣性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通常只依賴于課本向?qū)W生教授鑒賞方法,學生只能了解比較單一的鑒賞方法,沒有充分利用新課改下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也會將一些大師的鑒賞結果作為一種標準答案,使學生用一種方法進行鑒賞,學生不能多角度、多方面地對一幅美術作品進行鑒賞,也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會限制學生鑒賞能力的發(fā)展,更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信心,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新課改下初中美術鑒賞教學方法
(一)用多種方式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
美術鑒賞能力主要就是考查學生對一幅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對作品進行理解,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主要來自教師的講解,然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在對作品進行理解鑒賞時,不應該局限于書本的知識和教師的講解。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用描述、表演等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鼓勵學生使用圖書館資料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資料,全面了解一幅美術作品的背景、作者、影響等信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內(nèi)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例如,去美術展館進行觀賞,或者組織調(diào)查活動等,不僅能開拓學生眼界,也能幫助他們了解更多作品的背景。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多與同學教師交流想法,開闊學生的鑒賞思路。
(二)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
新課改提倡因材施教,避免學生學習超過其承受范圍的知識。初中的美術鑒賞教學也要注意因材施教。美術鑒賞能力不易培養(yǎng),這與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是有較大關聯(lián)的,而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根本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美術鑒賞的概念,還不能理解藝術鑒賞的魅力和內(nèi)涵。因此,在對初中學生傳授美術鑒賞知識時,不要使用太多他們不能理解的專業(yè)術語,教學重點應該是在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上,適當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對于一些比較有天賦的學生或者對美術鑒賞比較敏感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加強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對于一些沒有太大興趣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應該是首先要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逐漸體會到美術鑒賞的美,并學習到初步的鑒賞方法。教師也可以讓鑒賞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多與其他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激起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高所有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管學生的能力如何,教師都應該鼓勵他們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對學生的想法要加以鼓勵和糾正,逐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鑒賞方法。
(三)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新課改提出,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初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目的最終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美術鑒賞作為初中的一門基礎藝術課程,目的正是在這個學生開始培養(yǎng)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的時期,引導學生感受藝術的美麗,學會對藝術作品的鑒賞方法。這是一門使學生真正接觸到系統(tǒng)的藝術鑒賞學科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藝術鑒賞力地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藝術鑒賞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生活中用鑒賞的目光欣賞生活,感受藝術。要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需要學生從多角度對藝術作品進行理解,尤其是要對藝術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和情感變化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鑒賞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美術作品的美麗和蘊含的深刻道理。
新課改的實施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初中美術鑒賞教學也應該積極利用這些優(yōu)勢,嘗試教學方法的改革,尋找更加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主動去掉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不合理的地方,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興趣和能力。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使學生掌握鑒別藝術美的方法,使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麗的藝術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如果采用了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初中時就有較強的美術鑒賞基礎,這非常有利于學生以后的藝術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專業(yè)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使學生成為合格的新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永強.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美術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6).
[2]于洋.新課標下的中學美術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究[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10).
[3]羅才泉.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10).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