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仰愛
【關(guān)鍵詞】 數(shù)學(xué)教學(xué);面積法;解題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1—0122—01
面積法在中學(xué)數(shù)學(xué)教學(xué)中非常重要,因此,掌握面積法解題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所謂面積法,通俗地講就是在考慮問題時以面積為出發(fā)點,運(yùn)用面積的基本性質(zhì)和等積變換,解一些不直接涉及面積的問題.下面,筆者略舉幾例說明用面積法解題的基本技巧.
技巧一 ?利用面積相等的性質(zhì)解題
例1 ?求證:三條高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邊三角形.
證明:設(shè)△ABC的三條高分別為ha、hb、hc,如右圖,則
S△ABC=aha=bhb=chc,
∵h(yuǎn)a=hb=hc,∴a=b=c,
∴△ABC是等邊三角形.
此例題設(shè)為三角形的三條高,所證結(jié)論為三邊相等,易聯(lián)想到三角形的面積與底邊及高的關(guān)系.雖然簡單,但其解法充分體現(xiàn)了面積法的一個基本技巧,即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表示同一圖形的面積,進(jìn)而通過面積等式找出所求量之間的關(guān)系.
例2 三角形兩條高線的長分別為12和20,說明第三條高線的長小于30.
解:設(shè)△ABC的三邊分別為a、b、c,對應(yīng)高為ha、hb、hc,三角形的面積為S△ABC,
則S△ABC=aha=bhb=chc,即S△ABC=6a=10b=chc,
∴a=,b=,c=,
∵a-b 技巧二 ?利用面積可比的性質(zhì)解題 由三角形面積公式容易推知:①等底等高的兩三角形面積相等;②等底(或等高)的兩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其高(或底)的比.據(jù)此當(dāng)題目中存在等底或等高的三角形時,將其面積的比與線段的比聯(lián)系起來,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如右圖,AD是△ABC的角平分線,求證:=. 證明:過點D作DE⊥AB于E,DF⊥AC于F,過點A作AH⊥BC于H, 由DE=DF,則有==,即=. 本例常規(guī)證法是作AD的平行線利用比例線段來證明,但注意到△ABD與△ACD是等高的兩個三角形,從而利用這兩個三角形面積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將所證線段的比聯(lián)系起來即可得證. 例4 ?點P是△ABC內(nèi)的任一點,直線AP、BP、CP分別交對邊于點D、E、F, 試證:AP∶PD,BP∶PE,CP∶PF三者之中至少有一個不大于2,也至少有一個不小于2. 證明:如右圖,作AN⊥BC于N,作PM⊥BC于M,易證 ==, 同理:=,=, ∴++ ==1 易知,,中至少有一個不大于,不妨設(shè) ≤, 則≤,從而有≥2.同理可證:三個比中至少有一個不大于2. 本例從表面看,要證的三個比值沒有什么直接聯(lián)系,但觀察圖中有許多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這樣便可聯(lián)想到把所證線段的比表示為三角形面積的比,以此使問題得到解決. 技巧三 ?利用面積的可拆分性解題 利用面積自身相等的性質(zhì)表示同一圖形的面積不僅表現(xiàn)為選取不同的邊作為底來計算面積,它在更多的情況下是拆分同一圖形為幾個圖形來計算,這往往更為有效. 例5 ?如右圖,從△ABC的各頂點作AD∥BE∥CF,分別與對邊或延長線交于D、E、F. 求證:S△DEF=2S△ABC. 分析:從圖形觀察,△DEF可分為三部分,分別是△ADE、△ADF、△AEF,其中△ADE與△ADB、△ADF與△ADC同底等高,所以只要證出△AEF與△ABC的面積相等即可. 證明:∵AD∥BE∥CF, ∴S△ADB=S△ADE, S△ADC=S△ADF, ∴S△ABC=S△ADE +S△ADF, 又∵S△CEF=S△CBF, ∴S△ABC =S△AEF, ∴S△AEF+ S△ADE +S△ADF=2 S△ABC,即S△DEF=2 S△ABC.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