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桑桑
學習《物體的形狀》一課,是一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次接觸認識圖形的特征,但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齡前已對立體圖形有初步的認識,能初步辨別不同的立體圖形。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將立體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對圖形特點產(chǎn)生初步的認知;通過小組合作動手觸摸感受立體圖形的特點,以它們的相同特點進行分類,從而對立體圖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安排有趣的練習,兼顧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的同時,幫助他們對不同立體圖形的知識進行鏈接;結(jié)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數(shù)學中的立體圖形與生活中物體的形狀有所銜接,并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互動導學策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片斷一:在操作中感知形狀的特點
師:原來你們對它們挺熟悉的,那么讓我們先通過摸一摸來進一步了解這些形狀。看老師怎樣摸它的面,你們能像老師這樣去摸一摸嗎?(示范摸每個面的方法)要求:(1)先每人選一件物體并摸一摸它的面。(2)組內(nèi)互相交換再摸一摸其他物體的面。(3)組內(nèi)說一說每個面摸上去有什么特點。
師:誰來說說你選了什么物體?它的表面摸上去有什么特點?
生:我選了長方體,表面摸著平平的、滑滑的。
師:是這樣的嗎?同桌兩人拿一個長方體再摸摸看。像這樣平平的面,我們把它叫作平面。你們還摸到什么也有平面?
生:正方體。
同桌討論:那它和長方體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生:長方體是長長的,正方體是方方的。
師:長方體的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怎么樣?正方體呢?
生:長方體有的面不一樣,正方體的都一樣。
師:誰來說說圓柱體的面摸上去有什么特點?
生:有平平的面,也有彎彎的、圓圓的。
師:像這樣彎彎的、不平的面叫曲面。那哪里是平面,哪里是曲面?誰來指一指?原來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是平面,它的身體是曲面。那你們覺得球的表面是平面還是曲面?
生:曲面。
師:球有平面嗎?
生:沒有。
……
在學生小組合作、帶著問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產(chǎn)生疑問的地方進行收集,在之后的匯報過程中,以師生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jié)各種形狀的特點的同時,對立體圖形間不易區(qū)別的知識點進行提問。如長方體和正方體上的面的大小、形狀的特點是否相同等。
在引導學生自主解疑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對這四種立體圖形進行無形的串聯(lián)。從最熟知的長方體都是平面,但大小形狀不都一樣,到正方體有大小形狀相同的平面,引導學生在認識平面的同時,建立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在低年級學生的認知中,圓柱體是圓的,球也是圓的,但這兩種形狀卻是不同的。學生所指的“圓”其實是指形狀中的曲面,讓學生在認識平面的基礎(chǔ)上對曲面進行對比,從而發(fā)現(xiàn)所謂的“圓”其實是“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立體圖形的特點來區(qū)別它們的不同形狀。
在此過程中,教師并非立刻做出評價,而是提出跟進性的問題,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及其特點。在教師的追問過程中,讓學生結(jié)合操作過程中的實踐經(jīng)驗進行思考、自我追問,從而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
片斷二:在練習中內(nèi)化知識間的聯(lián)系
師:你們看這是?(球)它變成了?(圓柱體)又變成了?(正方體)現(xiàn)在魔術(shù)師想把它變成長方體,你有什么好建議?
生:可以左右、上下、前后拉長。
師:看!是這樣變嗎?(動畫演示)除了拉長,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還可以壓扁。(動畫演示)
……
師:下面老師想來和你們玩?zhèn)€游戲。請人上來摸一摸,說說摸到的物體有什么特點,讓其他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形狀。
生1:我摸到的物體都是平面。
生2:我猜是長方體。
師:還有其他可能嗎?
生3:可能是正方體。
師:那么這個物體還有其他什么特點嗎?
生1:每個面大小形狀都一樣。
……
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安排有趣的游戲作為練習,不僅鞏固了之前所學習的立體圖形特點,而且內(nèi)化了學生對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認識。在學生認識圖形過程中,常把上下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辨認為正方體。在通過把正方體變成長方體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無論是拉長還是壓扁正方體,所得到的長方體也有兩個面是正方形,而這種形狀是長方體。在正方體轉(zhuǎn)化成長方體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為二年級學生對這兩種形狀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工作。
通過學生摸物體猜形狀的活動,內(nèi)化學生對不同形狀特點的認識。從回答學生的假設答案中,讓提問學生明白在清楚描述物體形狀的特點后,才能分辨出正確的形狀。同時,初步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猜想、驗證的能力。
片斷三:在探究中深入對形狀的認識
師:請你帶著這兩個問題去試著滾一滾這些物體。通過剛才的滾一滾,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圓柱體和球能滾動,長方體、正方體不能。
師:有補充嗎?
生:我還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能滑動。
師:那誰知道為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嗎?和它們的特點有什么關(guān)系嗎?
生:因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都是平平的。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平面,沒有曲面,所以它們不能滾動,但它們能滑動。那圓柱體和球滾動的方向一樣嗎?它們滾動的方向不同和它們的特點有什么關(guān)系嗎?
生:不一樣。圓柱體是朝一個方向滾動,球是朝任意方向滾動。球都是圓圓的,所以朝任何方向都能滾動,而圓柱體只有身體是圓圓的,橫過來只能朝前后滾。
……
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形狀在動態(tài)時的不同,進一步深入學生對形狀特點的認識。以前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停留在“哪些形狀能滾動?哪些不能?”“能滾動的形狀是朝什么方向滾動?”而未對這些形狀為什么能滾動、為什么不能滾動進行提問。這樣,學生只停留在對形狀滾動的淺層認識中,沒有與形狀特點建立對應的聯(lián)系。
教師在這樣的情況下追問“為何有些形狀能滾動而有些形狀不能?”引導學生對形狀產(chǎn)生的動態(tài)現(xiàn)象與形狀特點相結(jié)合進行思考,能滾動是因為圓柱體和球都有能讓它們滾動的曲面,而不能滾動是因為長方體和正方體只有平面無法滾動,但它們卻能滑動。在探究能否滾動的原因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朝不同方向滾動的原因進行思考。此時,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也容易將問題與形狀的特點相結(jié)合來思索問題的答案。探究的過程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知道、分辨,而應該讓學生深入思考產(chǎn)生現(xiàn)象的原因。在數(shù)學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養(yǎng)成“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思考方式。
利用互動導學策略中的睿智理答策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特別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的適時追問才能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師生問答、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教師利用學生自主生成的語言、情境,讓低年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突出教學重點。
學生和教師在互動導學策略中,“明學”“暗導”兩條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教師對教學重點緊緊把握、深入引導。這一策略在研究教師如何教的同時,更關(guān)注學生如何學,關(guān)注學生發(fā)展性學習的同時也幫助教師的自身發(fā)展。
(作者單位:上海嘉定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