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紅,呂宏迪,鄭穎娟,謝 琳
惡性腫瘤的診治及病因是腫瘤研究的課題之一。惡性腫瘤與HBV-M和HBVDNA之間的關系,迄今為止很少有文獻報道。為了進一步了解各種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HBV-M與HBVDNA出現的臨床意義,探討HBV的防治以及與惡性腫瘤的關系,該研究采用PCR等方法檢測405例各種惡性腫瘤患者血中HBV狀態(tài),為臨床進一步防治腫瘤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405例惡性腫瘤患者均系筆者所在醫(yī)院2006—2011年收治的病例,均經病理組織學、CT、X線、B超等方法確診,并同時進行了HBVM及HBV DNA檢測;其中男251例,女154例;年齡16~85歲。經本院體檢中心檢查均無腫瘤及其他嚴重疾病的健康體檢者隨機抽取346例為健康對照組,男211例,女135例,年齡18~60歲。
1.2 試劑和方法 ①HBV-M檢測:空腹抽取研究對象靜脈血,用雅培i20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統及配套試劑,定量檢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②HBVDNA 檢測:用熒光定量PCR檢測,采用羅氏LightCycler定量擴增儀,試劑由深圳匹基公司提供,病毒拷貝數<500 copy/ml為陰性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對HBV-M的結果使用臨床常見血清學HBV感染標志物模式進行統計,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構成比差異顯著性檢驗,判斷其統計學意義。
2.1 405例惡性腫瘤患者 HBV-M感染模式和HBV DNA檢測結果 405例惡性腫瘤患者檢出HBV-M陽性185例,陽性率為45.7%,對照組HBV陽性率為10.7%,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其中 HBsAb為最高陽性率的模式,達11.6%,其次為 HBsAg、HBeAb、HBcAb(小三陽)模式和 HBsAg模式,陽性率分別為 6.2%、5.2%。最低陽性率的模式為 HBsAg、HBeAg、HBeAb、HBcAb 模式,僅為 1.7%。HBsAg(+)、HBeAg(+)、HBcAb(+)組(大三陽)19 例(4.7%),患者血清 HBV DNA 檢出率為 100%(19/19);小三陽患者血清 HBV DNA檢出率為 60.0%(15/25); HBV DNA 檢出率大三陽組高于小三陽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惡性腫瘤患者HBV-M檢測結果 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清HBV陽性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均明顯偏高 (P<0.01),同時,肝癌患者的陽性率最高,達89.2%;其次為胃、食管、直腸癌,其陽性率分別為48.9%、45.5%、45.2%;白血病為 35.8%;肺、鼻咽癌分別為 32.4%、25.0%;(惡性)淋巴瘤、甲狀腺癌、宮頸癌的陽性率分別為 32.0%、28.8%、23.8%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惡性消化道腫瘤患者HBV感染的陽性率與其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相比明顯偏高(P<0.05)。結果表明,惡性腫瘤患者的HBV感染陽性率高,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的HBV感染陽性率最高。見表2。
研究表明HBV是肝癌最重要的病因相關因子[1]。在多種的肝癌的組織旁可以見到病毒性肝炎的改變,在該研究中發(fā)現肝癌患者HBV感染率達89.2%,也證明了這一點。推測HBV DNA整合在肝細胞基因組DNA中,誘導肝細胞通過轉化產生癌變。我國以及整個亞洲地區(qū)屬HBV感染的高流行區(qū)[2],慢性乙肝是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高危因數[3],因此阻斷HBV的感染是防治肝癌的重要途徑。
表1 405例惡性腫瘤患者HBV-M感染模式和HBV DNA檢測結果
表2 惡性腫瘤患者及對照組血清HBV-M檢測結果
乙型肝炎五項血清標志物檢查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判斷和分析是否有HBV感染及患者病程的重要指標之一[4]。本研究表明,在不同腫瘤中HBV的感染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說明腫瘤中確實存在HBV的感染情況,但是與文獻報道HBsAg 總流行率為 9.75%相比明顯偏高[5]。這可能與多次輸血、免疫功能以及輸液有關。因為腫瘤可以改變或抑制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及狀態(tài),使機體免疫功能及抗病毒、抗感染作用能力下降,對HBV的侵襲缺乏防御能力,易導致HBV的侵襲。
該研究表明,大三陽組患者的HBV DNA陽性率為 100%(19/19),其載量對數值為(7.27±1.67),表明HBV DNA與HBeAg載量高度相關,HbeAg可作為評價HBV傳染能力高低以及判斷HBV是否處于復制狀態(tài)的指標之一[6]。在小三陽組HBV DNA 檢出率為 60.0%(15/25),HBV DNA 載量對數值為(4.87±1.67),為低水平復制,可能 HBeAb 的存在是HBV基因中部分堿基的突變可導致血液中HBeAg呈陰性,并不表示患者體內沒有病毒復制,HBeAg陰性并不意味著HBV的復制水平的減低或清除,因此必須進行HBV DNA的定量檢測[7]。
腫瘤相關炎性病變是腫瘤局部微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腫瘤微環(huán)境的炎癥狀態(tài)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與免疫狀態(tài),如果伴有HBV持續(xù)性的感染將會導致機體抗腫瘤能力的降低[8],目前,關于HBV狀態(tài)與腫瘤關系的研究較少,HBV狀態(tài)對腫瘤病情的發(fā)展、手術治療、預后的影響仍不清楚,有研究認為HBV DNA復制可以削弱機體對腫瘤的免疫監(jiān)視,手術和化療就可以激活HBV DNA的復制。因此建議臨床上腫瘤患者有必要進行HBV檢測。另外,腫瘤患者即使是在術后和化療后也有必要進行抗病毒治療,以降低腫瘤的復發(fā)率。有研究認為胃炎、食道炎、腸炎及消化系統潰瘍患者可合并HBV感染。著可能與胃癌患者,腸癌患者及一些食管癌患者的長期慢性炎性反應、潰瘍形成有關。結合該研究資料推測HBV感染與胃癌、食管癌和直腸癌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至于其發(fā)生機制,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
總之,惡性腫瘤患者的HBV感染陽性率高,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的HBV感染陽性率最高。通過HBV-M、HBV DNA聯合檢測,可用于評價患者體內的HBV的免疫狀態(tài)及病毒復制情況,為進一步研究和探討HBV的防治以及與惡性腫瘤的關系,提供有力的證據。那么在腫瘤患者中,尤其是消化道腫瘤中HBV感染率的增高,是否與腫瘤的發(fā)生有關,它是一種并存現象還是致癌因素有待今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1]張玉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組織內HBsAg、HBcAg的表達及臨床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2):189-192.
[2]余曉紅,蔡力力,宋 蓓,等.河務局職工乙型肝炎標志物感染模式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5):509.
[3]余曉紅,王 媛,楊廷桐.乙型肝炎病毒cccDNA臨床應用研究新進展[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7):4338.
[4]余曉紅,呂書鋒,宋 蓓,等.公務員1248例乙型肝炎標志物感染模式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3):8212.
[5] 陳紫榕.病毒性肝炎[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20-193.
[6]張韶斌,陳斯亮,羅莞超.200例HBeAg陽性血清樣本的HBVDNA 分析[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8,26(4):447-448.
[7]張 盟,梁玉蘭,趙新惠.HBV DNA定量檢測的意義及HBV DNA 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8,19(4):45-46.
[8] Jing R,Xian T,Li J,et al.High expression levels of I Kkalpha and I Kkbeta are necessary ferthe malignanf properties of liver cancer[J].Int J Cancer,2010,126(5):1263-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