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焱,楊建雄,吳香芝
(湖州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浙江 湖州313000)
畢業(yè)論文作為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社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畢業(yè)論文的寫作、答辯,不僅可以鍛煉寫作能力,還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等.但畢業(yè)論文工作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撰寫時間安排不合理、論文開題隨意性大、論文工作管理松散、指導教師工作不到位及指導工作量計算不合理等,導致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下降,甚至出現(xiàn)存廢之爭[1].本研究通過對體育教育專業(yè)《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改革進行研究,探討體育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質量提升的路徑.
選取浙江省4所地方本科院?!輲煼秾W院、紹興文理學院、麗水學院、臺州學院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CNKI全文數(shù)據(jù)庫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其中包括期刊論文30余篇、部分高校目前正在使用的《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相關的政策文件,以及湖州師范學院近4年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等.在分析文獻的基礎上,確立本文的研究重點.
1.2.2 訪談法
對湖州師范學院及浙江省紹興文理學院、麗水學院、臺州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的部分論文指導教師及學生進行訪談,了解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及該校開設《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情況,并與部分高校專家探討《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改革的想法.通過訪談調研進一步理清研究思路,明確研究框架.
1.2.3 問卷調查法
圍繞體育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及質量提升路徑,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湖州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及部分指導教師.發(fā)放學生問卷150份,教師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174份,有效收回率為96%.
2.1.1 選題不合理
選題是論文順利完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從湖州師范學院2011-2014屆學生畢業(yè)論文選題看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畢業(yè)論文選題有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選題1);有的選題可操作性較弱(選題2);有的選題研究對象不存在(選題3);有的選題概念界定模糊(選題4).這些選題的不合理性必將導致論文質量的下降.
表1 湖州師范學院部分畢業(yè)論文選題Table 1 Part of graduation thesis topics of Huzhou University
2.1.2 摘要不規(guī)范
論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獨立性的短文,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內容必須完整、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從表2可以看出,有的論文摘要與引言相互混淆(題目1);有的對論文進行評論(題目2);有的使用了第三人稱以外的人稱(題目3).摘要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普遍存在.
表2 湖州師范學院部分畢業(yè)論文摘要Table 2 Part of graduation thesis abstracts of Huzhou University
2.1.3 方法運用存在缺陷
大部分畢業(yè)論文都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個別運用了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訪談法等,但經常出現(xiàn)研究層次不清晰,研究對象和調查對象、普通訪談與專家訪談混淆的現(xiàn)象,或問卷調查法基本都沒有信度和效度檢驗,有的調查問卷樣本偏少的現(xiàn)象.
2.1.4 內容簡單羅列現(xiàn)象嚴重
從幾屆畢業(yè)論文資料可以看出,許多論文沒有系統(tǒng)地按研究目的有邏輯地進行論證,只是將文獻簡單羅列、東拼西湊,以達到字數(shù)要求.有些語言表述過于口語話,暴露了寫作功底薄弱和邏輯性差的缺點.
2.2.1 管理因素
(1)學校管理.一般本科院校都把畢業(yè)論文工作安排在大四學年,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找工作上,很難集中精力去完成畢業(yè)論文.許多學校為了提高畢業(yè)率,放寬了對畢業(yè)論文的要求,導致學生及指導教師對畢業(yè)論文不重視,臨時抱佛腳,形式大于內容.
(2)科研能力.完成一篇較高質量的畢業(yè)論文需要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目前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平時沒有嚴格的讀書及寫作訓練,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能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科研能力明顯不足.
2.2.2 課程因素——以《體育科研方法》為例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作為體育教育專業(yè)必修課,承載著體育教育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使命.該使命完成效果如何,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否發(fā)揮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量上.下面針對目前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體育科研方法》課程進行分析,以找出癥結所在.
(1)課程內容體系.通過對湖州師范學院、紹興文理學院、麗水學院、臺州學院4所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體育科研方法》課程調查發(fā)現(xiàn),幾所學校都將《體育科研方法》課程安排在第5或第6學期,課時為32~36學時,考核方式為考查或考試(見表3).
表3 幾所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體育科研方法》課程體系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ause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2)課程授課方式.教學方式基本都采用課堂教學,按照教材講授體育科研方法的理論.
(3)課程成績評定.考核方式為考查課的成績評定,以課堂教學和平時作業(yè)評定平時成績,期末上交一篇開題報告或文獻綜述用于評定考試成績,兩者綜合即為該課程總評定成績;考核方式為考試課的成績評定,除了課堂教學、平時作業(yè)、上交開題報告或文獻綜述外,還要在期末進行相關理論的試卷考試,最后綜合評定成績.
通過對湖州師院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回答《體育科研方法》課程對畢業(yè)論文寫作是否有幫助時,只有5%的學生認為有較大幫助;37.5%的學生認為有幫助;62%的學生認為沒幫助.而有較大幫助的5%的學生,幾乎都是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有科研立項的學生;37.5%認為有幫助的學生對論文的格式、研究方法有些了解.可見,《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目前的教學方式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對學生完成畢業(yè)論文沒有較大幫助,對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成了擺設.
2.3.1 課程內容調整策略——構建單元教學內容體系
近年來,國內諸多學者在研究如何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有的高校實行“導、研、本”路線[2];有的高校實施了三級論文科研訓練[3];有的高校采取社會實踐與科研訓練綜合管理.這些模式和方法對于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都是較有效的探索和嘗試.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方案》在課程設置方面,強調“力求課程形式多樣化,課程設置合理化,課程結構彈性化,課程形態(tài)多元化”[4],為本文進行《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早有學者提出“體育科研方法”課上采用單元式教學的改革措施[5],還有學者提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的“三階段”模式[6],更有學者提出在科研能力培養(yǎng)方面構建系統(tǒng)的模式,按照提高認識、基本功訓練、選題訓練,學風培養(yǎng)及實踐鍛煉等環(huán)節(jié)進行[7],以及黃漢升提出的單元進階式教學模式[8]等.這些都為本文進行《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
通過對浙江省4所地方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體育科研方法》教材分析發(fā)現(xiàn),采用的都是黃漢升編寫的高等學校教材,深入分析教材結構發(fā)現(xiàn),各章之間并無很強的邏輯聯(lián)系.因此可將全部課程內容分為若干單元進行授課,授課時間根據(jù)內容可靈活地安排在各個學年,同時增加實踐操作內容[8].
2.3.2 課程教學方法調整策略——采用單元漸進式教學方式
(1)成立《體育科研方法》授課小組,至少由3人組成.由《體育科研方法》主講教師為組長,明確分工,分別擔任不同部分的教學.從每屆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開始成立運行,制定4年完整的授課計劃,由教學辦負責協(xié)助執(zhí)行.
(2)將《體育科研方法》課程劃分為4個授課單元,與體育教育專業(yè)分別開設在第一至第四學年的暑期社會實踐、讀書報告、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相對應,進行相關內容的授課并完成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
實現(xiàn)此教學方式的具體操作流程為:
第一學年,《體育科研方法》的教學形式為講座.具體內容主要為體育科研方法導論,與之相對應完成的實踐性教學是暑期社會實踐,通過講座使學生頭腦中建立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概念.此講座可結合專業(yè)教育及培養(yǎng)方案,使學生了解4年的教學內容,讓他們知曉畢業(yè)前要完成一篇與專業(yè)有關的畢業(yè)論文,而一篇好的畢業(yè)論文是來源于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去主動觀察、摸索,同時布置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從大一開始就主動接觸社會,通過觀察及實踐,結合專業(yè)實際寫出調查報告,開學后上交,由班主任及講座教師評定暑期社會實踐成績.
第二學年,《體育科研方法》的教學形式為講座.具體內容為文獻的閱讀、檢索,與之相對應的實踐性教學是讀書報告.由《體育科研方法》授課小組中的一位教師,結合課程開設講座,布置學生完成讀書任務.結合閱讀文獻以班級為單位成立若干課外讀書小組,每組5~8人,要求每組至少有1名女生或班級干部,自愿組合,每個讀書小組在一個學年內借閱若干本書籍,人手一本,書的內容至少包括勵志、教師、體育3大類,輪流閱讀,每人需將借閱、讀書進程及心得記載在讀書筆記中,學期末上交一篇讀書報告,每組內不得有重復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jù)讀書筆記及讀書報告評定成績.也可通過舉辦讀書交流會等活動,促進課外讀書活動的開展.
第三學年,《體育科研方法》的教學形式為課堂教學及實踐調研.首先進行體育科研方法的課堂授課,主要內容為文獻綜述的撰寫,如何選題及常見研究方法介紹.與之相對應的實踐性教學是學年論文.本學年需完成一篇文獻綜述做為作業(yè),由學生和教師雙向選擇,選取指導教師進行學年論文的寫作,原則上學年論文指導教師就是將來畢業(yè)論文的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評定學年論文成績.可結合本學期的教育見習、教育研習及師范生技能訓練等實踐教學活動來完成學年論文,同時布置學生結合第四學年第一學期的教育實習深入調研,選取合適的畢業(yè)論文題目.
第四學年,《體育科研方法》的授課形式為課堂教學.主要內容為論文的研究設計、寫作及學術規(guī)范教育,與之對應的實踐性教學是畢業(yè)論文.
此教學方法是從大一開始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自學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等,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及科研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經過前三年的學習積累,研究及寫作能力逐漸提高,大四時就能較順利地完成一篇較高質量的畢業(yè)論文.
2.3.3 課程教學評價調整策略——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評價方式調整為過程性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的基本理念是在學習中實施評價,在評價中促進學習,主張收集學生各種信息,全面地評價學生,同時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把評價的結論適當?shù)胤答伣o學生,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采用相應的解決辦法改進學習.《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的過程性評價,體現(xiàn)在:
第一學年,布置學生暑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開學后上交調查報告并組織暑期社會實踐研討會,有針對性的組織較好的同學在會上發(fā)言,同時教師針對調查報告的內容與寫法,結合實際再次講解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對科學研究意義等.由班主任及講座教師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及調查報告評定暑期社會實踐成績,同時將該成績反饋給每位同學,對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使其爭取更大進步;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提出善意忠告,找到其不足,提出改進辦法,為下一學年的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學年,主要的實踐活動是讀書.讀書日記要每月檢查,隨時給出評語及建議,最后通過學生的讀書日記及讀書報告評定學生成績.
第三學年,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教育見習、師范生技能訓練等,同時要撰寫文獻綜述及學年論文.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指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及時提出指導意見,通過綜述材料完成一篇學年論文上交.
第四學年,在前三年基礎上確定畢業(yè)論文方向,寫出開題報告.《體育科研方法》最終課程成績由四個學年分別完成的調查報告、讀書報告、學年論文、開題報告及課堂教學5 項成績綜合評定,各占15%、15%、30%、30%、10%.
目前,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普遍存在選題不合理、多人或多屆重復一個題目,沒有實際應用價值;摘要表述不準確規(guī)范;方法運用有缺陷;文章內容簡單羅列、邏輯性差等問題.其主要有兩個因素:管理因素和課程因素.本研究提出了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質量提升路徑,依托《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改革,從三方面展開:課程內容構建起單元教學內容體系,突出實踐作業(yè)內容;課程教學方法采用單元漸進式教學方式;課程教學評價主要采取過程性評價.
[1]魯漢玲.以多元化學習成果替代單一本科畢業(yè)論文的探索[J].藥學教育,2012,28(4):1.
[2]劉文輝,易秋平.提高本科畢業(yè)論文的新途徑[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4):39-40.
[3]占梅英.探尋本科生科研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J].東北師范大學黨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46-150.
[4]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方案》的通知[Z].教體藝(2003)7號.
[5]駱秉全,王子樸.我國體育院系學生科研能力的初步研究[J].體育科學,2002,22(1):8-9.
[6]李再興.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與綜合評定[J].北京體育大學生學報,2002,25(3):376-377.
[7]周權鎖,陳巍,李輝信,等.注重本科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導師制新模式構建與實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2):91-93.
[8]黃漢升,吳燕丹.普通高校本科“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改革的路徑[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5):1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