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琦, 張洪艷
(沈陽理工大學(xué)環(huán)境與化學(xué)工程學(xué)院,遼寧沈陽 110159)
由于Ni-P合金在酸堿介質(zhì)中具有良好的耐蝕性而被廣泛研究[1]。在電沉積Ni-P合金溶液中引入少量的Fe元素,可以得到非晶態(tài)Ni-Fe-P合金鍍層,它與非晶態(tài)Ni-P合金相比較,既保持著良好的耐蝕性又有著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由于這些良好的物理化學(xué)特性而廣泛用于飛機、汽車、電子、計算機、機械和石油化工等行業(yè)[3]。此外,Ni-Fe-P非晶態(tài)合金還有著很好的催化特性、磁性和電性,被廣泛用作觸媒、磁體和電阻材料等[4]。在經(jīng)過一定溫度熱處理后,Ni-Fe-P合金鍍層晶粒微細(xì),形成彌散分布的金屬間化合物,表現(xiàn)出比非晶態(tài)更高的耐磨性和硬度,可與硬鉻鍍層相媲美[5]。由于其具有使用溫度高,承載能力強和耐磨耐蝕性較好等優(yōu)點而備受矚目。
近年來,為了適用于多方面的應(yīng)用及節(jié)約鎳材,電鍍非晶態(tài)Ni-Fe-P合金作為一種功能性電鍍層已成為電化學(xué)工作者廣泛關(guān)注的熱點之一[6-7]。本文通過電沉積的方法制備了Ni-Fe-P合金鍍層,探討了電流密度以及熱處理溫度對電沉積Ni-Fe-P合金鍍層性能的影響,以便于工業(yè)生產(chǎn)中控制Ni-Fe-P合金鍍層的性能。
實驗所用電沉積Ni-Fe-P合金鍍液的組成及操作條件:
Ni2SO4·6H2O 100g/L
NiCl2·6H2O 30g/L
FeSO4·7H2O 120g/L
H3PO425g/L
NaH2PO2·H2O 4g/L
絡(luò)合劑 60g/L
光亮劑 4.5g/L
pH 1.0 ~2.0
θ 65℃
鍍液用分析純試劑和蒸餾水配制,pH用碳酸鈉和硫酸溶液調(diào)節(jié)。試樣基材采用A3鋼,經(jīng)打磨、除油、活化后進行施鍍。陽極為鎳板,陽極尺寸略大于陰極尺寸。耐蝕性和硬度測試試片規(guī)格5cm×3cm×0.1cm;耐磨性試驗試片規(guī)格 10cm×5cm ×0.1cm。
采用HV-50顯微維氏硬度計測定鍍層硬度。采用PMJ-Ⅱ型平面磨耗試驗機(ISO8250),摩擦輪外緣粘320#砂紙,載荷為4.9N,摩擦次數(shù)為400次,測耐磨性。采用MFT-4000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實驗儀進行往復(fù)摩擦試驗,測摩擦系數(shù)。耐蝕性試驗采用5%NaCl溶液連續(xù)噴霧方法,鹽霧試驗箱內(nèi)各部位的鹽霧沉降量相等,A為80cm2的表面沉降速率為1~2mL/h,θ控制在 35℃左右,pH控制在6.5~7.2之間。電化學(xué)測試采用CHI660D型電化學(xué)工作站(上海辰華儀器公司),參比電極為飽和甘汞電極(SCE),輔助電極為鉑電極,電極A為1cm2測試溶液為35g/L的NaCl溶液,。極化曲線測試掃描速率為10mV/s,交流阻抗測試掃描頻率范圍為100kHz~1Hz。
2.1.1 鍍層硬度和耐磨性
圖1是鍍層硬度和耐磨性隨電流密度變化的曲線,測試硬度試樣施鍍 120min,耐磨性試樣鍍30min。由圖1可知,Jκ為5A/dm2時Ni-Fe-P合金鍍層硬度達(dá)到最大為787HV,Jκ為4A/dm2時鍍層的硬度值較小,為282HV。當(dāng)Jκ由4 A/dm2增加到5A/dm2時,有利于鐵的共沉積,由于Ni-Fe-P合金層的鐵含量增加,導(dǎo)致鍍層的硬度增加[5]。隨著Jκ的繼續(xù)增大,沉積速度不斷加快,電流效率下降,析氫的速度加快。
圖1 電流密度對鍍層硬度和耐磨性的影響
由圖 1可知,隨著 Jκ從 2A/dm2增加到3A/dm2,磨損量呈下降趨勢,當(dāng)Jκ為3A/dm2時磨損量最小,為0.0087g,此時鍍層比較致密,耐磨性最好。隨著Jκ的增大,鍍層的胞狀物減少,致密性下降,導(dǎo)致磨損量增大,在Jκ為5~7A/dm2之間磨損量趨于穩(wěn)定。對3、5和6A/dm2的試樣進行往復(fù)摩擦測試,平均摩擦系數(shù)分別為 0.395、0.345和0.244,即6A/dm2試樣的平均摩擦系數(shù)最低,且保持較低的摩擦系數(shù)的時間最長。
圖2是Jκ為4、5和6A/dm2的Ni-Fe-P合金鍍層表面形貌照片。由圖2可見,Jκ為4A/dm2時,鍍層是由類似化學(xué)鍍鎳-磷合金的胞狀物組成,胞狀物表面沒有黑點即孔隙;但當(dāng)Jκ升到5A/dm2,胞狀物較少,形貌照片上出現(xiàn)黑點,這些黑點是由于鍍層表面析氫而形成的孔隙;Jκ為6A/dm2時,鍍層出現(xiàn)明顯的析氫形成的條痕,胞狀物也較少,鍍層表面同樣有黑點(孔隙)出現(xiàn)。當(dāng)Jκ高于5A/dm2時,鍍層的結(jié)構(gòu)缺陷增多,致密性和硬度降低。從圖2鍍層表面形貌看,6A/dm2試樣表面比較光滑,在相同電鍍時間下該電流密度的鍍層最厚。說明用砂紙摩擦?xí)r,鍍層表面為胞狀物的情況下,比較耐磨,但摩擦系數(shù)較大。
2.1.2 耐蝕性測試
圖2 不同電流密度下鍍層的表面形貌照片
圖3是試片施鍍30min,在5%氯化鈉溶液鹽霧試驗90h,Ni-Fe-P合金鍍層耐蝕性隨電流密度變化的曲線圖。由圖3可以看出,Jκ為2A/dm2所得鍍層的腐蝕面積較大,耐蝕性一般。Jκ為3A/dm2時鹽霧試片未腐蝕面積最大,為 97%,Jκ為 3~4A/dm2的試片耐蝕性較好,這是由于電流密度較大時沉積速率快,鍍層厚度增加,孔隙較少,所以耐蝕性相對較好。當(dāng)Jκ繼續(xù)增大到5A/dm2時,沉積速率過快,胞狀物減少,析氫嚴(yán)重,鍍層出現(xiàn)明顯的孔隙,耐蝕性降低。
圖3 電流密度對鍍層耐蝕性的影響
2.1.3 極化曲線和交流阻抗測試
Ni-Fe-P合金鍍層試片的電化學(xué)性能測試見圖4。圖4(a)是不同電流密度下的極化曲線。極化曲線反映施加陽極電流時金屬的溶解能力。由圖4(a)可知,Jκ為2A/dm2時所得鍍層腐蝕電位較高,即腐蝕傾向小,而且腐蝕電流密度較小,即施加陽極電流時鍍層抗溶解的能力較強,說明在此電流密度下如果適當(dāng)延長電鍍時間,鍍層的耐蝕性較好,因為2A/dm2電流密度下結(jié)晶細(xì)致。在Jκ為3、4、5和6A/dm2時,其腐蝕電流密度分別為 0.74、0.76、1.15 和1.36A/m2,即隨著電鍍時陰極電流密度升高,腐蝕電流逐漸增大,耐蝕性逐漸降低。這主要是由于隨著電流密度逐漸升高,沉積速度加快,由圖2可見,當(dāng)電流密度升高5A/cm2,由于析氫量增大,導(dǎo)致孔隙率升高,所以耐蝕性降低。圖4(b)是不同電流密度下的交流阻抗譜圖。由圖4(b)可知,Jκ為2A/dm2時阻抗最大,抗腐蝕能力最好,阻抗譜為圓弧型,說明腐蝕過程中擴散步驟較快,而電化學(xué)反應(yīng)步驟較慢,即電極控制過程為電化學(xué)步驟控制;每個阻抗譜均為一個圓弧,說明其時間常數(shù)為一個,等效電路中有一對電容電阻。
圖4 電流密度對電化學(xué)腐蝕的影響
綜上,由鹽霧試驗和腐蝕極化曲線的測量可知,Jκ為2~4A/dm2的范圍Ni-Fe-P合金鍍層綜合性能較好。Jκ為2A/dm2時,適當(dāng)延長電鍍時間,可增加鍍層的抗鹽霧性能。
將Ni-Fe-P合金鍍層試片分別在150、300、450和600℃進行熱處理。試片均在室溫時放入馬弗爐中,待升溫到設(shè)定溫度時,恒溫1h,到達(dá)時間后切斷電源,取出試片,在室溫下自然冷卻。試樣熱處理前表面均為有光澤的銀白色,150℃烘烤1h后,鍍層不變色,經(jīng)300、450和600℃烘烤1h后,鍍層依次出現(xiàn)均勻有光澤的藍(lán)色、均勻無光澤的藍(lán)灰色和灰色無光澤并伴有鍍層脫落現(xiàn)象,從外觀看,熱處理θ不宜超過450℃。
2.2.1 硬度和耐磨性測試
Ni-Fe-P合金層試片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測試結(jié)果見圖5。
圖5 熱處理溫度對鍍層硬度和耐磨性的影響
圖5(a)是不同熱處理溫度下鍍層硬度和耐磨性變化曲線,圖5(b)是450℃熱處理鍍層的XRD譜圖。由圖5(a)可知,當(dāng)熱處理θ在150℃時,鍍層表面為胞狀物,鍍層比較耐磨。450℃處理后,鍍層表面胞狀物消失,出現(xiàn)菜花形團簇狀晶粒,硬度最大為850HV,此時圖5(b)的X-射線衍射圖表明鍍層表面形成了硬度高的Ni12P5相、(Ni,F(xiàn)e)3P相和FeNi相,由于這三相是鎳和鐵分別與非金屬P元素組成了合金相,所以硬度高。之后,隨著熱處理溫度的進一步升高,鍍層的硬度降低,是由于Ni12P5相、(Ni,F(xiàn)e)3P相和FeNi相顆粒進一步晶化,從而使鍍層松弛造成的。因此,可以認(rèn)為熱處理θ在450℃左右,鍍層的結(jié)晶得到最大的重排,胞狀物已轉(zhuǎn)變?yōu)榫w,結(jié)晶變得致密,硬度最高。
圖6是熱處理溫度對鍍層表面形貌的影響 。由圖6可知,從室溫加熱到150℃,鍍層的耐磨性增加,當(dāng)熱處理θ高于150℃,鍍層的磨損量加大,鍍層的耐磨性降低。說明150℃處理后磨損量最小,耐磨性能較好,此時鍍層表面形貌為胞狀物,外觀為光澤的銀白色。所以從耐磨性考慮熱處理的較佳θ為150℃。
圖6 熱處理溫度對鍍層表面形貌的影響
2.2.2 極化曲線和交流阻抗的測試
Ni-Fe-P合金鍍層試片熱處理后電化學(xué)性能測試見圖7。圖7(a)為不同熱處理溫度下的極化曲線。由圖7(a)可知,熱處理θ為450℃時腐蝕電流最小,即腐蝕速度最小,鍍層的耐蝕性最好,這是因為鍍層經(jīng)450℃熱處理后,鍍層的組織晶粒減小,且表面生成了致密的于 Ni12P5相、(Ni,F(xiàn)e)3P相和FeNi相所引起的。圖7(b)為不同熱處理溫度下的交流阻抗譜圖。由圖7(b)可知,熱處理θ為450℃時阻抗譜弧度半徑最大,抗腐蝕能力最好,其電極控制過程為電化學(xué)步驟控制;每個阻抗譜均為一個圓弧,說明其時間常數(shù)為一個。
圖7 熱處理溫度對電化學(xué)腐蝕的影響
1)在 Ni-Fe-P合金電鍍中,Jκ為5A/dm2時,鍍層硬度最大可達(dá)787HV;Jκ為3~4A/dm2時,磨損量最小;當(dāng)Jκ為2A/dm2時,耐蝕性較好。
2)當(dāng)熱處理θ為150~600℃之間,熱處理θ為450℃時,鍍層的硬度和耐蝕性較好;熱處理θ為150℃時,耐磨性較好。
3)鍍層的表面形貌未熱處理時為胞狀晶粒。熱處理θ為450℃鍍層晶粒為菜花狀。
[1] Zhou Qing-Jun,Zhao Jian-Qiang.Nie Fei,et al.The effect of hydrogen on friction and wear of Ni-P electroless coating[J].Wear,2009.266(7-8):810-813.
[2] Tsutomu Morikawa,Takuo Nakade,Masayuki Yokoi,et al.Electrodeposition of Ni-P alloys from Ni-citrate bath[J].Electrochimica Acta 1997,42(1):115-118.
[3] 王繼蔭,單國友.電沉積非晶態(tài)Ni-P合金的腐蝕行為[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xué)報,1998,8(3):240-246.
[4] Ivo Paseka.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Ni-P alloys:The internal stress and the activities of electrodes[J].Electrochimica Acta,2008,53(13):4537-4540.
[5] 高誠輝.電鍍Ni-Fe-P合金硬度控制[J].電鍍與環(huán)保,1997,17(3):3-5.
[6] Xue Ru-Jun,Wu Yu-Cheng.Mechanism and microstructure of electroless Ni-Fe-P plating on CNTs[J].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7,17(3):424-427.
[7] An Zhen-Guo,Zhang Jing-Jie,Pan Shun-Long.Fabrication of glass/Ni-Fe-P ternary alloy core/shell composite hollow microspheres through a modified electroless plating proces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8,255(5):221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