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日
蘭花被古人贊為“香祖”,是最文雅的花之一。歷代許多繪畫大師都喜歡畫蘭,而被譽為“中國一枝蘭”的,是一位淡泊名利、靜氣如蘭的老者。
蕭龍士(1889—1990),原名品一,字翰云,安徽蕭縣人。自幼喜愛繪畫,近百年筆耕不輟,作品汗牛充棟,藝名遠播。他虛懷好學,50歲時曾進京學藝,拜齊白石為師,白石感龍士年過半百仍愿做學生,心誠也,遂破例收其為關門弟子。
開初,蕭龍士取出自己畫的幾幅墨蘭、墨荷讓白石老人指點。白石觀后大驚,說:“龍士乃白石弟子,然墨蘭、墨荷者白石所不及也!”齊白石老人當時雖是自謙之詞,然蕭龍士畫藝之精,由此可見一斑。
蕭龍士終日跟隨白石左右,甚得白石老人真?zhèn)?。在齊白石的精心指點下,蕭龍士畫藝精進。
蕭龍士擅長花鳥,梅蘭竹菊荷,魚蛙雞鵝雀,無所不能。他畫的蘭草,往往寥寥數筆,蘭氣奇足,一枝一葉都洋溢著怡然自得之態(tài),仿佛香氣回蕩在幾案間。國畫藝術家李苦禪曾經這樣評價他畫的蘭草:“龍士兄畫蘭,可稱全國第一,當代無人可比。”由此,人們都稱他“中國一枝蘭”。
從小就跟著爺爺揮毫作畫的孫子蕭坤回憶說:“爺爺在晚年總結了他一生畫蘭:我自13歲畫蘭,歷40年乃得筆墨變化,又40年才得形神俱備,出神入化?!?/p>
蕭龍士的人品在畫界是公認的好。雖然他家業(yè)興旺,但行事作風卻一向儉樸。1929年,徐州發(fā)大水,許多百姓無衣無食、無家可歸,蕭龍士拿出自己的106幅作品在云龍山上舉行義展義賣,把這筆錢都捐贈了災民。他常對孫兒們講:“做人要做上等人,居功要居中等功,享福要享下等福?!笔捓先绱烁邏?,有人說,這與他那“與人無爭,與世無求”的性格不無關系,一生不爭名奪利,全身心投入到藝術作品當中去。誠如劉海粟所言:“比其人其畫,為花中蘭蕙,有古君子之風,令人肅然起敬?!?/p>
名聲在外,上門索畫者甚多,蕭龍士幾乎是來者不拒。特別是許多徐州老鄉(xiāng)都知道,任何人問他要畫他都給。蕭老還有個記事本,凡是向他求畫當時未得的,他就會記錄下來,保證一定兌現(xiàn)。蕭龍士性慢,每畫必工,必自己滿意方敢示人。求畫者只要有耐心,等上幾日,必能滿意而歸。
蕭龍士晚年,雙目失明,只好忍痛擱筆。一日,來自東北的一位求畫者,仰慕蕭龍士其人其作,不遠數千里,登門求畫。后得知龍士已擱筆數年,悵然若失,萬分遺憾,只恨自己來得太遲。蕭龍士得知后,大受感動,決定親自揮寫。當時他已年過百歲,讓兒子扶自己起身立于案旁。然后他凝神屏氣,伸出右手,兒子提筆濡毫,對父親說:“此為濃墨?!敝灰娛掿埵砍了计?,左手鎮(zhèn)紙,右手揮掃,刷!刷!刷!撇了幾筆蘭葉。兒子繼而又遞過一枝筆,說:此乃淡墨。蕭龍士小心翼翼地在蘭葉叢中點了幾筆蘭瓣。頃刻間,一幅形神兼?zhèn)涞摹赌m圖》躍然紙上。蕭龍士提筆寫道:“空谷幽蘭圖。龍士時年百歲又一,至此封筆?!?/p>
索畫者千恩萬謝,辭別歸去,將這幅墨蘭奉為至寶。從此蕭龍士“閉目寫蘭”傳為佳話。
這應該是因為終身與蘭草為伴,靈魂也沾染香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