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巖
有個云水僧聽聞無相禪師禪道高妙,便找上門來挑戰(zhàn)。適逢無相外出,侍者出來接待,說:“禪師不在,有事我能代勞?!?/p>
云水僧不以為然,說:“你年紀太小,不行。”
侍者說:“年齡雖小,智能不見得?。 ?/p>
云水僧一聽有理,便用手指畫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見了,立即攤開雙手,畫了個大圓圈。云水僧趕緊伸出一根指頭,侍者立即伸出五根指頭。云水僧換成三指齊出,侍者則把手放在了眼睛上。
云水僧見了,誠惶誠恐地跪下,拜了三拜,掉頭就走。他一邊走一邊想:我用手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問他胸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畫了個大圈,說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把手放在眼睛上,說三界都在眼中。侍者尚且這么高明,無相禪師的修行更加深不可測了,還是早走為妙。
無相禪師回來后,侍者向他匯報:“師父!不知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他用手比個小圈圈說,你家的餅只這么一點大。我就攤開手說,有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說,一個一文錢嗎?我伸出五指說,不,最少五文錢一個。他又伸出三指說,便宜點吧,三文錢可以嗎?我想好貨不能便宜,便在眼睛上比畫了一下,怪他不識貨。沒想到他卻嚇得逃走了!”
無相禪師聽后,說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禪!”
這個公案似乎是個笑談,但它蘊含的卻是至理——高僧敗給了賣燒餅的,典籍敗給了生活常識。實際上,孰高孰低,我們真的那么肯定嗎?僧人說的道理,是書上的,是別人的。侍者說的道理,卻是自家的,是心中的。兩者相較,又是孰高孰低?
偉大的力量來自于生活。所謂一理通,百理通。一招鮮,吃遍天,練出自己的心得,你就是專家,你就是大師。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的人,總以為自己學識淵博、學富五車,所以就對別人指指點點,但他們的理論有時被人認為是謬論,雖然他們自己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個人要想獲得肯定,必須付諸實踐,親自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有時候,我們常常想,為什么有的博士生、碩士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還不明白社會需要的是什么,還沒有悟出企業(yè)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雖然他們懂得的理論無可挑剔,但是一旦付諸實踐,就會出現失誤。
只有親身得到的經驗才是最有價值的,那些別人嘴里說的、書本上寫的,都是別人的觀點,如果你想獲得真相,就必須親自去體驗,去實踐,自己得到的道理才是最可信的。我們常??吹揭恍┤?,整日拿著一套理論教育別人,可是,結果會怎樣呢?這些人一般都會被認為是“滿口荒唐語,誤人又誤己”。其實,這些人就是用別人的經驗去教育別人,他們自己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如何讓別人理解得了呢?
牛頓通過自己的經驗和實踐發(fā)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會發(fā)現了“太陽中心說”,愛迪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實驗發(fā)明了白熾電燈泡,這些人的成就不都是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才獲得的嗎?假如他們一味地相信書上說的,聽取前輩的理論,而不去親自思考和領悟,能做出這樣的成就嗎?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所以,再偉大的專家和名人,說的話也有可能出現錯誤。要想讓自己成為專家和大師,必須親自去嘗試和領悟,自己悟出的道理、得出的理論,才是最信得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