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春
摘 要:同義關系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種詞類關系,對它的界定和辨析對于閱讀、理解文言文尤為重要。力求梳理前人對同義詞概念的界定及同義詞的辨析,明確同義詞的定義、特點及研究、探究方法。
關鍵詞:文言文;同義關系;辨析
文言文中,幾乎每個詞都有數(shù)量不一的同義詞,組成復雜的同義關系群。關于同義詞的定義,歷來眾說紛紜。王力先生認為:“所謂同義,是說這個詞的某一意義和哪個詞的某一意義相同,不是說這個詞的所有意義和哪個詞的所有意義都相同?!笔Y紹愚先生認為:“所謂同義,是指一個或幾個義位相同而不可能是各個義位都相通。”郭錫良先生認為:“同義詞是指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意義完全相同的詞叫等義詞或絕對同義詞,這類詞數(shù)量很小。絕大部分同義詞都只是部分意義相同?!睆闹锌梢钥闯?,幾位學者對同義詞的界定各有所長,側(cè)重的方向也不一樣,但都關注詞的義項。蔣紹愚、郭錫良等學者作為王力先生的后輩和學生,對同義詞的界定都是在王力先生“所謂同義,是說這個詞的某一意義和哪個詞的某一意義相同”的觀點的基礎上衍生發(fā)展的,這也成為學術(shù)界主流的觀點。一個義項相同即可確認為同義詞,因同義詞有不同的義項,所以會出現(xiàn)同一詞有多個同義詞,但他們之間并不能構(gòu)成遞推關系。
與以上觀點不同,王寧先生認為:“聲音沒有淵源而意義局部相近的詞叫同義詞。同義詞必定不同源。兩個詞只要有一個義項的義值相近,就可稱為在這個意義上的同義詞?!奔丛谝欢l件下,意義相同,語音不相關的詞互為同義詞。這個定義尊重了王力先生的觀點,但在具體的分析上又有差別。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王力先生的觀點提出了同義關系的詞的本質(zhì)性特征,但由于其高度凝練,又會有適用性的局限。對王寧先生的定義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主要包含三層意思:
其一,詞的同義是有條件的,不存在絕對的、全面的同義詞。即多數(shù)詞的同義只存在某一義項上,而且與語言環(huán)境和歷史時期有關。古漢語詞往往具有多個義項,不同義項往往在多義詞的義項中處于不同位置,如有的為本義,有的為引申義。
具體作區(qū)分,可分為同位同義詞和異位同義詞。同位同義詞,就是把詞與詞處于相同位置上的義項的語義相同作為條件構(gòu)成的同義詞,如“兵”“士”與“卒”“兵”本義指兵器,“士”本義是男子,“卒”本義是奴隸,都可引申為“士兵”,以引申義相同構(gòu)成同義詞。就異位同義詞來看,“面”和“臉”就是其中的以本義與引申義相同為條件構(gòu)成的異位同義詞?!懊妗北玖x指臉面,如“老婦必唾其面”“塵滿面”,“臉”本義指眼睛下面,鼻子兩側(cè)的部位,如溫庭筠《菩薩
蠻》中的“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后“臉”引申為整個面部,和“面”同義。
其二,同義詞的語音是沒有關聯(lián)的。王寧先生認為“語音相關、具備音近義通條件的是同源詞,不包括在嚴格意義的同義詞范圍內(nèi)”。如“言”和“語”是同義詞,“言”和“唁”雖然都有“聞”的意思,但并不是同義詞,而是同源詞。而在王力看來,同義詞與同源詞存在從屬關系,從詞義方面來分析同源詞,將同源詞分為三類,其中第二類是同義詞。他指出:“同源字必然是同義詞,或意義相關的詞。但是,我們不能反過來說,凡同義詞都是同源字?!焙?、蔣兩位先生是(二者都是王力的學生)直接繼承王力先生的觀點,依舊沒能突破這個限制。同義詞和同源詞本來是兩個平行的概念,沒有嚴格的區(qū)分會給區(qū)別、研究同源詞、同義詞造成不便。對比同源詞和同義詞的概念,可以發(fā)現(xiàn)同源詞必須要有歷史的淵源關系,出自同一源頭,而同義詞是意義上的偶然相同。相對來說,王寧對于同義詞和同源詞的界定更明晰、合理,也更方便研究和教學。
其三,同義詞是相互的,即構(gòu)成同義關系的詞互為同義詞。如“單”在“單一”的意義上,與“一”“獨”“唯”同義。在“單數(shù)”的意義上,與“奇”同義;在“僅只”的意義上,與“只”“獨”“特”同義。相反,只要兩個詞互為同義詞,必然有相互重合的義項。
從同義詞定義的界定可以看出成為同義詞所要具備的要素和同義詞的特點。
但要確證兩個詞是否構(gòu)成同義詞,則要通過一些具體的語言材料才能準確得出結(jié)論。就像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借助他物就認識自己一樣,確認同義詞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較,比較才能顯出差別。通過對整個詞義系統(tǒng)的分析,認識一個詞從本義到引申義的全貌,從而明確與其他詞的界限與關系。就辨析同義詞的角度而言,首先,辨析同義詞詞義上的不同,其中包括詞義的范圍、程度、反映角度的差別。
其次,辨析同義詞在使用上的不同,其中包括使用對象、場合有差別,使用時組合對象、功能上的不同。除此之外,辨析同義詞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就具體的操作而言,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語言環(huán)境分析法——從上下文的探求上辨析同義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注意文言中的互用、對用、連用等現(xiàn)象?;ビ镁褪窃谕瑯拥恼Z言環(huán)境中,兩個詞互相替換,而語句的意義保持不變,常見于《詩經(jīng)》。對用指古代文言和詩詞中,為了對仗工整而又不出現(xiàn)重復的字,在相應的位置上往往出現(xiàn)一組同義詞,如杜甫《登岳陽樓》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一”和“孤”。
連用是為調(diào)整、補充音節(jié),將同義詞連用的情況,意義與單用相近,說明二者在這個語言環(huán)境中意義并無差別,如韓愈《諫佛骨表》中“數(shù)千百年以來,未有倫比”中的“倫”與“比”。
第二,對立意義分析法——從反義詞的分析上辨析同義詞。語言中的許多詞都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來跟一個與它意義相反相對的詞構(gòu)成反義詞,不同的反義詞可以反映出同義詞之間的差異。如“堅”“剛”“強”三個詞,意義上很接近,都有牢固的意思。但在上古漢語中,“堅”專指土類的東西,硬而不易碎謂之“堅”,反義詞為“脆”。“剛”專指金屬一類的東西,韌而富有彈性謂之“剛”,反義詞為“柔”?!皬姟痹局腹睦Υ?,不易斷,反義詞為“弱”。通過反義詞的對比分析,“堅”“剛”“強”三個同義詞的異同顯得更加明晰。
第三,探求本源分析法——分析同義詞的本義。雖然同義詞和同源詞本應該有明確的界定和區(qū)分,但實際上兩者之間有很多關聯(lián),存在互滲關系。這也是王力先生把部分同義詞歸入同源詞,認為同源詞定為同義詞的緣由。為了研究和教學,需要明確區(qū)分同義詞和同源詞,同樣為了更好地辨析、研究同義詞,可以部分利用同源詞的方法,探求詞的本義和根詞,通過系聯(lián)詞的同源系統(tǒng),探求同義詞的異同。如“遷”和“徙”,兩個詞都有“移動”“換地方”的意思,但“遷”的本義是往高處挪。所以在“遷官”和“徙官”兩個詞上意義有差別,一個為升遷,一個為調(diào)職。借助同源詞的研究方法,兩個詞的差異顯而易見。總而言之,抓住同義詞概念的要點,掌握辨析方法,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材料進行具體分析,就可以準確判斷出兩個詞是否為同義詞,并在辨別中把握古代詞語的詞義和古代語言用法的妙處,進而方便我們對古代書籍的認讀、理解、研究。
參考文獻:
[1]郭錫良,唐作藩.古代漢語(修訂本)[M].商務印書館,2007.
[2]王寧.古代漢語[M].北京出版社,2009.
[3]何九盈,蔣紹愚.古代漢語詞匯講話.中華書局,2010.
[4]周國光,李向農(nóng).古代漢語同義詞辨析.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5]黃金貴.評王力同源詞與同義關系論,兼談同源求異法.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5):33.
[6]徐盛芳,徐正考.20年來古代漢語同義詞研究綜述.長春大學學報,200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