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武
摘 要: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了能夠更好地把學科知識與現(xiàn)代的科技相結合,教育工作者開始致力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高科技的信息技術學習那些有難度的學科。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還能夠攻破教學難點,是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突破自己的想象,讓他們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學習到更多、更加抽象的知識內容,最后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課堂教學;整合
對于高中化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現(xiàn)狀,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但是也還需要解決一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對現(xiàn)狀的認識,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的發(fā)展。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程整合的意義
1.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的互補
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課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動手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并且從中提升自己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讓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最好是通過這些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學以致用。而對于當下興起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來說,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把教學內容表現(xiàn)出來,打破了傳統(tǒng)的講課內容在講義和實驗上的約束。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讓教師在網(wǎng)上搜集一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和新聞,并且信息也可以用圖片、視頻等方式,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呈現(xiàn),不僅能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結合,不僅能夠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還能夠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2.信息技術應用的作用
化學是一門比較微觀的也是非常危險的學科,由于化學元素都是由分子、離子、原子等特別細小的元素組成的,所以,在觀察的時候就要用到顯微鏡等儀器,但是有的地方教學條件比較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近距離地接觸這些儀器;另外,化學元素并不是特別穩(wěn)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化學反應,有時候會特別危險,尤其是在學生做化學實驗的時候,可能有些反應的化學物質沒有選擇正確,就會發(fā)生危險,甚至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所以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再就是有一些化學實驗是需要進行一段的反應時間的,可能幾天,也可能幾周,所以,當時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并不能夠及時得到化學實驗的結果,給學生直觀的反應就不是特別的強烈;再有一點就是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非常的廣泛,很多生活常識都會用到化學方面的應用,所以,學生學好化學對于以后的生活來說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到了信息技術,就會解決很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程整合的策略
1.整合要考慮課型的差異
(1)化學課是一門理論性特別強的學科,教師不能單單通過科學實驗來進行學科知識的講述,還要對化學的由來、實驗的原理等進行闡述,在闡述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知道每個知識點的發(fā)現(xiàn)原理以及應用的方向,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知道整個學科的內容,對其了解更加深刻。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途徑,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枯燥無味,學生不感興趣,所以學習起來比較麻煩,基本上就是教師一堂課講下來非常疲倦,而學生的接受效果也是一般。如果運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可以讓學科內容更加形象,便于理解。
(2)化學課程學習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化學實驗的制作?;瘜W實驗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點的一個反饋和鞏固的過程,還是學生通過實驗對知識點進行感知的過程。學生通過做化學實驗,可以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讓自己對學科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知識點與學科內容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進行化學反應的知識點講解時,因為,有些化學因素的相互反應能夠引起原有的化學因素的分解、重新組合等等變化,可能會發(fā)生物質顏色上和形態(tài)上的變化。對理論知識的講解,沒有辦法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化學反應的結果,所以,在實驗過程之后,教師還可以把化學反應的視頻和圖片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習到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模擬實驗,不僅能夠得到更加穩(wěn)定和安全的實驗效果,還能夠讓他們進行各種情況下的模擬實驗,最后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
2.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研究性學習,為學生展示成果搭建平臺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學生與教師在教學和學習地位上的位置有所變化,學生應該從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轉化成自主學習,教師起到的是指導作用。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主動提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問題的解答上也應該是以指導為主,給學生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讓學生按照教師給的思路再進行問題的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對不會的問題進行信息的整理和匯集,以方便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并且,學生通過對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進行實驗的制作和知識點的學習,把自己的想象也可以通過模擬的方式進行實驗,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隨著知識點的積累而不斷提升。
3.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在教學方式的改革上要明確教學目的,要擺正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得到提升,并且還要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的學習和各項社會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不僅要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要讓他們團結、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這是社會需要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jīng)]有辦法給予的,也是信息技術在教學方式應用過程中的優(yōu)勢。
總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這兩種方式都有著各自的優(yōu)點及不足,教師只有真正認識到這些問題,才能夠把這兩種教學模式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化學方面的人才,只有致力于這兩種教學方式的結合,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2(07).
[2]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