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燕
一、案例背景
筆者有幸在市屬重點高中聽了一堂由青年教師講授的市公開課《漢字王國中的“人”》,他的課堂導入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由“天”字的含義導入課文,請學生說了“天”的幾種常見意思,如蒼天、天子、氣候等。教師明確了“天”的本義是“頭”。然后請學生由這個“天”字的詞義變化特點:一是字義擴大;二是字義變化。再圍繞這種變化特點讓學生在課文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字來說一說。學生選了兩個字:“立”和“身”,和文中的甲骨文比較后,學生認為這兩個簡化字更為成熟、便捷。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漢字王國的“人”》的主要內容,即講述了中國人和他們的漢字的故事。
他的導入結束后,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導入究竟想向學生傳達什么內容。這篇課文介紹了文字的本源和演變。蘇教版必修三的教參要求教師能夠讓學生思考、探究語言文字的來源,建立起對文字的敬畏之心,激發(fā)探究文字奧秘的興趣。這堂公開課就文本中的相關漢字導入,固然緊貼課本,但到底能激起學生多少研究漢字的興趣,仍然值得探究。
二、案例描述
筆者認為,《漢字王國中的“人”》的教學,對文本的分析不是重點,學習這篇課文的意義在于激起學生研究漢字的興趣,了解文字的前世今生,自覺擔當起語言的責任。所以,自己教授這篇課文時,導入部分和課文的關系并不大,導入時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激發(fā)學生探索文字的興趣。按照這個思路,我選擇了兩個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字“屎”和“尿”。關鍵是這兩個字的甲骨文字形非常形象。估計學生看了甲骨文之后,就能猜出是什么簡化字。
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看出了漢字的造字原理,發(fā)現(xiàn)了漢字的美,更驚嘆蘊藏在其中的智慧。當即就有學生忍不住問:“除了《漢字王國的‘人》,還有哪些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漢字的演變?”我推薦他們看《文字的奧秘》這套書,雖然是注音版,但勝在淺顯且圖文并茂。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再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當學生主動提出要了解其他漢字時,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導入是成功的。它最起碼引起來了學生探究文字奧秘的興趣。
三、案例反思
成功的導入,具有藝術性、啟發(fā)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但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只要這個課堂導入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它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