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寧
電視訪談雜議
■陸寧
訪談場景
傳播方式的革命促進了黨教片的創(chuàng)新提速。訪談作為一種互動、高效的制片形式逐漸成為黨教片舞臺的新成員。自從我負責我縣電視專欄《黨建廣角》的節(jié)目策劃以來,也做過很多期訪談。然而,藝術的天地總是博大精深,無論做過多少期,對這一新的形式,仍感不能完美駕馭,也尚存諸多困惑。
(一)
為什么要進行這次訪談?這是每次訪談之前首先要明確的問題。訪談的內容首先是由訪談目的來決定,而不是由訪談對象來決定。所以無論對象是誰,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我們的訪談都不能泛泛而談,否則就會淪為一次泛泛的采訪。一次,我們采訪定遠縣張橋鎮(zhèn)的黨委書記,事前定的范圍就非常寬泛,沒有什么側重點。結果,這位書記就順著我們的提問說開去,從基層黨建到農村經濟,什么都講到了?;厝ズ笪覀兓乜此夭膸Р虐l(fā)現,無論怎么剪輯,談話的指向都斷斷續(xù)續(xù)、無法成篇。這不怪那位書記,因為我們沒有給人家命題,人家不知道該說什么。后來我們重新采訪那位書記時,他說:“上次我都不知道你們想知道什么?!?/p>
(二)
訪談的對象應該是在訪談目的明確以后才能確定。知道了我們的節(jié)目要講什么,才能知道由誰來講更加合適。
(三)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明確主旨是“知己”,了解對象則是“知彼”,“知彼”是為了更好地展開交流。訪談和一般的采訪是有區(qū)別的,我們需要傳達的內容都要由訪談對象之口表述出來,所以訪談對象和制作者的默契度決定了節(jié)目的質量。我們在制作定遠縣駐太倉縣流動黨支部這期訪談時,正式錄制之前與黨支部書記單軍共處了一個星期,在此期間深入了解單軍其人其事。單軍為了工作,舉家來到太倉,孩子又小,付出實在很多。我們事先為他的孩子準備了禮物和玩具。初次見面,我問:“孩子現在在哪兒上幼兒園?”這問候稀松平常,但卻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我們雙方都有了一種老熟人的感覺。后來我們還和單軍一起商討節(jié)目方案、設置問答話題,由于他本人也參與了,所以后來在節(jié)目中表現得很從容自然。因此可以說:“訪談一分鐘,訪前十分功?!逼鋵?,訪談節(jié)目的功夫,大多是下在節(jié)目之外的。
(四)
訪談節(jié)目的內容主旨體現在“談”上,但“訪”卻掌握著整個節(jié)目的流向,采訪者或主持人是節(jié)目的帶路人,調動引導著訪談的節(jié)奏和受訪者的情緒。2014年年底就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專訪連江鎮(zhèn)黨委王書記時,機器一開動,紅燈亮起,王書記一下子就緊張起來,沒說幾句話就卡殼。如是再三,雙方都很著急,卻擺脫不了這種氛圍。我就問王書記時間是否充裕,可以的話稍事休息再開始。王書記如獲大赦地松了口氣,獨自跑到別的屋里去休息調整。一個小時后我們再次開始,他果然神采奕奕,與之前大不相同了。我們這邊也換了一位采訪者提問,丟開事前的提綱,專門挑他得意的事情問。王書記這回侃侃而談,說的東西既有料又風趣。
(五)
訪談其實有點類似專題片的“擺拍”,采訪者和受訪者面對面坐下完成整個節(jié)目的問答環(huán)節(jié)。因其流程特性,訪談其實是可以經過多次“排練”的。形式雖然如此,內容卻要求絕對真實,所以訪談可以排練,卻不可以背講稿。要讓受訪者在節(jié)目中靈活自如地隨意交流,需要下很多功夫。
(六)
多次“排練”其實是有一點麻煩的,但制作者必須不怕這種麻煩。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努力使受訪者不嫌麻煩。
(七)
2009年初攝制的訪談節(jié)目《激發(fā)新活力》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失敗經歷,失敗的原因其實簡單得讓我自己都難以容忍:沒有注意訪談環(huán)境。因為我們制作的很多訪談節(jié)目都是在演播室或辦公室環(huán)境下拍攝的,需要出外景的訪談不多,所以在環(huán)境選擇這方面未免經驗不足。這期節(jié)目反映的是農村干部對基層干部新政的看法和心聲,選擇的對象是藕塘鎮(zhèn)冉周村黨支部書記。因為進行得有些匆忙,我們就在路邊完成了這次采訪。由于受訪者很健談,采訪效果很不錯,幾乎一次過??墒腔貋砑羝瑫r我們卻傻眼了:背景是一片灰禿禿的墻壁,沒有任何色彩,看著就添堵,一直到節(jié)目結束都是這片墻壁在屏幕中唱“主角”。但我們沒有時間重拍了,當時只好這么剪出來播了出去。雖然事后沒人說什么,但我自己卻過不去這個“心理關”。打那以后,我對訪談環(huán)境幾乎有一種執(zhí)拗的苛求:無論室內室外,背景務必整潔,色彩務必與主題相宜,環(huán)境務必沒有噪音。
(八)
時間是一個奧妙的元素,信息會在時間的持續(xù)中點滴滲透人的意識,但人們對信息的接受度也會隨著時間行進趨于飽和。無論訪談節(jié)目的話題多吸引人,受訪者發(fā)揮得多好,都要在人們失去接受度之前及時收尾。這就要確保談話的精練。2014年12月制作的定遠縣天星公司“紅領訪談”,最初的素材帶有六十多分鐘,而且整個訪談流程控制得也很好,受訪者講得很出彩。但為了控制時間,我們先后刪改了六次,力爭在不影響內容流暢度的情況下,將所有訪談環(huán)節(jié)都用一輪問答解決。我們一刀刀下功夫,一剪剪做文章,最后把時長控制在了10分鐘以內。
(九)
話題集中是突出主題的唯一法門,一事一議總是比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強。在2010年制作《村官小馮》時,前期大量的采訪素材讓我們左右為難。都用吧,太多了;不用吧,講得那么好,舍不得。大學生村官馮佳佳當時談的內容很多,除了自己一波三折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還有與老鄉(xiāng)打交道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個人對村官工作的思考,每一方面都是大學生村官們的關注點,每一段都有其興奮點。但要真的全用上的話,這個話題就漫無邊際了,用句時髦話講:“嘮散了。”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想起了訪談的初衷,主題是要反映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發(fā)揮作用,于是后來就只保留了馮佳佳創(chuàng)業(yè)這一段,其他的部分都忍痛割愛了。
作者在采訪中
(十)
訪談節(jié)目其實也能做得好看。最不應該的就是一個人從頭講到尾,可以在適當位置插入解說詞,或者是主持人與受訪者互動交流,或者是插入視頻資料片段,從而使節(jié)目整體生動起來。在制作《姐弟村官創(chuàng)業(yè)記》時,我們就添加了一些生動的元素,在草莓大棚安排現場,并添加了動畫和音樂。后來有人說這不像訪談反倒像是專題片,我就問他,難道在他心目中訪談只能一板一眼地坐著交談嗎?
(十一)
其實世上沒有完美的訪談。如果把一次訪談的分數量化為一百分,也許無論我們怎么努力,也無法得到滿分。不過,只要以一種在路上的態(tài)度履冰而行,也許下一次的訪談我們就能拿到更高的分數。我們應該抱著這樣一個信心:下一次,我們會做得更好。
(作者為安徽省定遠縣委組織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