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超翔 張新民
學術委員會的學術權力及制度建設
——兼評《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
賈超翔 張新民
學術權力的主要行使群體為科研人員,但其本身又間接與行政權力在一定程度上結合,導致高校內(nèi)部行使學術權力出現(xiàn)了障礙?!陡叩葘W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明確了學術委員會作為校內(nèi)的最高學術權力機構,統(tǒng)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在成員組成比例方面遵從“教授治學”思想。學術委員會要發(fā)揚最高學術權力機構的重要地位,必須借鑒國外經(jīng)驗,完善其制度建設,突顯其學術地位。
學術委員會;學術權力;教授治學;制度建設
賈超翔,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
張新民,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 400715)
《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已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規(guī)程》明確學術委員會是校內(nèi)最高學術機構。學術委員會要發(fā)揚最高學術權力機構的重要地位,必須借鑒國外經(jīng)驗完善其制度建設,突顯其學術地位。
(一)學術權力的學理界定
《規(guī)程》規(guī)定,學術委員會的主要作用是統(tǒng)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也就是以學術事務為核心的學術權力。那么,什么是學術權力?別敦榮認為學術權力所涵蓋的內(nèi)容很廣泛,“就學理方面來說,學術權力是指管理學術事務的權力”[1]。權力主體較為寬泛,包括:高等教育管理部門、學校行政機構、教師管理機構、行政人員、教師等。學術權力的客體很明確:即有關學術事務的一切活動。李立國認為,與行政權力相比,學術權力具有松散性、自主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學術權力的運用應以學術自由為前提和基礎,要遵循學術管理的特點與規(guī)律,要有程序的約束和規(guī)制,使它沿著規(guī)范性和程序性的軌道運行,以避免學術權力行使過程中的絕對性、無序性和隨意性。[2]寇東亮認為,國內(nèi)大多數(shù)學者把學術權力界定為大學的學術人員和學術組織基于其專業(yè)特長和學術能力對大學學術事務所擁有的影響力、權威力和控制力,并認為學術權力的主體只能是從事教學科研的學術人員和學術組織;且國內(nèi)語境中學術權力概念涵蓋的范圍要遠小于國外的學術權力概念。[3]總而言之,學術權力的核心是圍繞學術事務展開的。
筆者認為在學理上,學術權力的劃分需要進一步細致化,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學術權力和學術權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十分容易混淆。例如:教研人員的學術自由問題,它是高校中教學、科研人員在對待學術事務上不被外界因素干擾,按照自己的意志開展學術事務的自由程度。這種學術自由理應歸屬學術權利范圍內(nèi)而不是學術權力。
(二)學術權力行政化
我國高校學術委員的特征之一是學術權力的行使通常帶有行政色彩,即存在學術權力行政化現(xiàn)象。張九海認為,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傳統(tǒng)文化中“學而優(yōu)則仕”觀念的熏染;二是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的影響;三是當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現(xiàn)實利益的驅動。[4]從法律角度來看,我國《教育法》未對學術權力做出明確規(guī)定,與其說是學術權力行政化,倒不如說是行政權力對教授治學的干預過強。學術權力行政化這種現(xiàn)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內(nèi)部制度不完善,學術委員會委員身兼多職,學術權力主體的法律地位不明確,以及缺乏獨立的運行部門。
在此背景下《規(guī)程》應運而生。在《規(guī)程》出臺之后,各大高校都著手制訂有關學術、行政分離的學術委員會章程。從已經(jīng)公布的《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到最近才核準的 《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985高校在學術權力行使方面都突出了“政校分開”、“去行政化”的精髓要求?!侗本┐髮W學術委員會章程》規(guī)定,北京大學的學術委員會實行定額席位制,由選舉產(chǎn)生的教授委員、學生委員以及校長與校長委派的委員組成;校長與校長委派的委員不超過委員總數(shù)的15%;教授委員任期一般四年,學生委員任期一年;校長與校長委派的委員隨校長任免而更替。
(一)學術權力主體的法律地位
我國《教育法》并沒有對學術權力做出明確規(guī)定,學術權力的法律釋義無從談起。曾經(jīng)轟動一時的“劉燕文訴北京大學案”將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推上了被告席。北京市海淀區(qū)法院將此案當作行政訴訟受理,把拒絕頒發(fā)博士學位證書和不批準授予博士學位的行為作為具體行政行為而加以司法審查??梢?,學術權力在我國法律實務層面也沒有被認可。[5]行使學術權力最具代表的主體是高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第2條明確了學術委員會的位階,即校內(nèi)最高學術機構,但《規(guī)程》同樣并未對高校學術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確規(guī)定。在大學內(nèi)部,學術事務與行政事務往往交織在一起很難區(qū)分,而且一些學術事務決策后又要通過行政系統(tǒng)去實施。不管是學術事務還是行政事務,只要納入行政系統(tǒng)的職責范圍 ,就成為行政權力的客體。[6]從司法實務的角度來看,高校學術委員會的法律地位視同行政機構。
(二)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可否分立
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能否分立的爭論一直存在。從法理上講,大學的學術權力是以憲法保護的學術自由基本權利為依據(jù)的,而大學的行政權力主要是國家對大學的授權。[7](P123)但行政權力、學術權力的主體和客體都存在重疊的情況,例如某人既是大學校長又是大學教授,既有處理政務的才干又對學術科研有獨到見解。身兼多“職”在中國高校非常普遍,且高校內(nèi)部行政事務與學術事務交叉的情況比比皆是,強行區(qū)分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場面混亂。
此次《規(guī)程》總則規(guī)定了學術委員會可統(tǒng)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第3章職責權限進一步規(guī)定了一系列有關科研教學的權力,但未表明此類權力屬于學術權力,也未說明學術權力的法律釋義。筆者贊同周光禮的觀點:大學內(nèi)部的權力并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要落實學者的學術權利,無須求助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分立,只要真正建立以學術人員為主體的“合議制”大學制度,使大學內(nèi)部的權力分配主要基于學術專業(yè)造詣的有無,就能維護學者的學術自由權及完成大學肩負的時代使命。[6]
(一)學術委員會組成制度的變化
與2013年10月的征求意見稿相比較,《規(guī)程》降低了學術委員會中行政領導委員的比例,由1/3降至1/4;不擔任黨政領導職務及院系主要負責人的專任教授委員比例則從1/3升至1/2,由此可看出國家對于教授治學的態(tài)度。但熊丙奇認為,僅僅限定領導比例是不夠的,行政領導應該實行學術利益回避制度。[8]學術利益回避制度是指,行政領導可以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但不再進行學術研究。此觀點意在規(guī)避“既參與比賽,又擔任裁判”的現(xiàn)象發(fā)生。筆者對此持保留態(tài)度,一方面此制度等于“剝奪”了校領導的學術權力,與立法依據(jù)大相徑庭;另一方面若學術委員會的領導干部成員長期不參與學術科研,勢必造成其學術科研動態(tài)信息的匱乏,以至于在學術領域被“邊緣化,”導致對當前形勢的誤判,尤其在學術資源分配等重大問題決策上,進而間接影響學術委員會的正常運作。
《規(guī)程》第2章第6條規(guī)定:學術委員會一般應當由學校不同學科、專業(yè)的教授及具有正高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的人員組成,并應當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師。筆者認為,此規(guī)定過于寬泛?!耙话恪薄ⅰ耙欢ū壤钡仍~匯放寬了學術委員會的構成制度,很容易出現(xiàn)打 “擦邊球”的情況。比如學??梢砸源藶橐罁?jù),組建符合校方利益的學術會員會,而這樣的行為并不符合公平原則。
(二)學術委員會的執(zhí)行模式
我國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學術委員會,但是大部分學術委員會沒有獨立辦事機構,學術委員會經(jīng)常是掛靠在科研處或者某個職能部門之下。然而,設立獨立的學術委員會辦事機構,是保障學術委員會正常工作的物質基礎,沒有獨立的辦事機構和人員,沒有獨立的人事權和財政權,缺乏相應的獨立性、自主性。這種掛靠的做法,不利于學術委員會擺脫行政干擾、獨立行使學術權力。[9]此次,《規(guī)程》第11條特別指出:學術委員會設立秘書處,處理學術委員會的日常事務;學術委員會的運行經(jīng)費,應當納入學校預算安排?!兑?guī)程》的規(guī)定能否真正發(fā)揮其功效還需看學校其他方面的配合,包括經(jīng)費支持。
在可操作性方面,依據(jù)《規(guī)程》規(guī)定,學術委員會作為校內(nèi)最高學術權力機構,基本包攬了所有有關學術事務的決策權,包括:教學活動、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師資培養(yǎng)、學位授予以及招生就業(yè)等方面的管理權力,此外學術水平評定、解決學術爭議等權力也屬于學術委員會。依照我國國情,把諸多權力一并移交的事情比較罕見,中間涉及的環(huán)節(jié)也相當復雜,可預見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 “行政審批”成本。若事無巨細一一呈報與學術事務有關的所有事項,會大大增加學術委員會工作量,其效率也無法保障?!兑?guī)程》第17條規(guī)定:學術委員會若明確不同意見的,學校應當做出說明、重新協(xié)商研究或者暫緩執(zhí)行。由此可見,學術委員會的權力足以影響校方行政指令的實施。筆者認為下放必要的決策權到分委會是大勢所趨,如要切實實行《規(guī)程》所確定的制度,還需要一段時日。
(一)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的學術民主管理系統(tǒng)是大學學術政策的咨詢和決策機構,由具有一定身份的教師、部分學術官員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各級各類委員會構成。主要的委員會有: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評議會、學術委員會的常設委員會以及各系的教授會等。其中學術委員會是人數(shù)最多的委員會,由終身教職序列的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非終身教職序列的從事研究、應用研究、臨床、表演、教學的教授、副教授和從事研究的助理教授,指定的政策中心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人員,特定的學術官員(校長、教務長、學術秘書、學院院長等)組成,校長是學術委員會主席。[10]
圖1 斯坦福大學評議會組織結構①
斯坦福大學的學術委員會評議會章程修正案自1977年沿用至今,已經(jīng)形成了董事會領導、行政人員和教師合作管理的治理結構。在評議會的內(nèi)部機構中,大學行政人員 (校長、教務長等)能參加的只有議會和籌劃指導委員會,并且規(guī)定這些職能成員沒有表決權??梢姡u議會在內(nèi)部事務上不受行政力量制約,校長和教務長加入評議會中,是作為協(xié)調(diào)力量存在。另外,評議會對大部分學術事務擁有決策權,只有少數(shù)事務,如教師聘任等還需校長或董事會的批示。[11]
斯坦福大學學術民主管理系統(tǒng)的特點在于:職責明確、運作程序規(guī)范、成員以教師為主。斯坦福大學的學術委員會以及由其產(chǎn)生的委員會是學術民主管理系統(tǒng)在大學校級的管理機構,其職責主要包括討論、制定學術政策和學術規(guī)劃,處理教師的聘任、晉升和解聘的事務,提出建立和撤銷系的建議,審議校長報告等需要民主協(xié)商的學術事務。組織章程對教師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申訴權作了保證。各委員會的成員主要是具有一定資格的教師,雖然校長、教務長等學術官員依職權可以參加會議,但他們均無表決權,這使得教師集體的力量很強大,充分保證了教師的學術自主和學術自由。[10]
(二)加州大學
在加州大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 (Board of Regents)是最高領導機構,并把管理大學日常事務的權力賦予校長,在董事會下設一個學術評議會作為學術方向權威的代表,來確定并管理加州大學的總的學術政策。三大權力機構與縱向的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在總校、分校、院、系不同管理層次的科層管理機構形成了二維管理框架。在這一框架中,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相互制約,并共同受制于董事會??傮w上看,董事會對全局性事務負總責任,行政和學術的總校管理層負責全校性事務,分校管理層負責各自的校區(qū)事務,按地區(qū)劃分的分校是大學內(nèi)部最大的事務部。[12]
加州大學學術評議會是最高學術權力機構。加州大學評議會具有以下權力:制定學術政策,規(guī)定招生和頒發(fā)學位條件,授予和監(jiān)督學科、課程,以及對教師的任用、晉升和預算向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建議。[13]評議會的組成人員,教師占據(jù)主體地位,同時也包含了部分行政人員與學生,其下設的學術委員會是學術評議會會議的執(zhí)行機構。其組織機構包括:立法會、常設委員會和特別委員會、分校學術評議會、分校常設委員會和特別委員會、教工分會。
加州大學學術評議會的特點在于:總校集中決策,分校集中管理;職能部門管理和委員會管理相結合。加州大學的學術評議會服從于加州大學的董事會,校長為代表的行政機構掌握行政管理權,學術評議會執(zhí)行學術管理權,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形成了雙軌的權力和責任體系。同時,加州大學行政管理機構多設立職能部門,而董事會和學術評議會多設委員會的原因在于:職能部門具有功能明確、效率高、針對性強的特點,在與政府、校友會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交流聯(lián)系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針對董事會和學術評議會所涉及處理的問題,需要由不同領域的專家或相關人士充分表達不同意見、積極參與決策,因此更適合讓董事會或學術評議會解決此類問題。
(三)借鑒與啟示
近年來,國外大學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模式也在發(fā)生一些變化,其主要趨勢是:重視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互補與協(xié)調(diào),兩個權力主體擴大,并相互滲透,學術權力決策注意吸收行政人員參加,行政權力決策也注意吸收學術人員參加;高等學校內(nèi)部有分權化的趨勢,橫向表現(xiàn)為學校的重大事項由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共同管理;縱向表現(xiàn)為學校、院系或學部各個層次的決策事項及職責明確規(guī)范。[14]而此次我國《規(guī)程》賦予了高校學術委員會部分權力,但沒有確認學術會員會自己提出議題的權力,在職責權限一章里規(guī)定的內(nèi)容多為校方提出議題,然后交由學術委員會審議做出決策,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今天,無論是大學評議會還是學術委員會的組成形式,都富有明顯的現(xiàn)代政治民主色彩。
提高學術質量、貫徹基本的教授治校理念是世界性問題。國外部分高校教育得以實現(xiàn)“教授治學”這一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于高校內(nèi)部的人事制度建設相對完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耶魯大學等高校,其學術決策機構都歷經(jīng)風風雨雨,傾注了幾代人的努力。期待我國通過制度的相對完善,既可以保證學術權力對學校事務決策的參與,又能保證學校管理的效率化和民主化。
注釋:
See Stanford University Faculty Handbook.http://facultyhandbook.stanford.edu/.
[1]別敦榮.學術管理、學術權力等概念釋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2).
[2]李立國.學術權力的特征與運行機制[J].學術界,2004,(1).
[3]寇東亮.學術權力:中國語義、價值根據(jù)與實現(xiàn)路徑[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4]張九海.在學術和政治之間——高?!皩W術行政化”傾向探因[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5]張仕華.教育法視角下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之爭[J].教育導刊,2009,(7).
[6]周光禮.“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之爭的行政法透視[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4).
[7]周光禮.學術自由與社會干預[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8]熊丙奇.學術委員會如何成為最高學術權力機構[J].教育與職業(yè),2013,(12).
[9]陳鄧海.樹立高校學術委員會權威:我國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路徑[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2,(4).
[10]馬濤,丁瓊.斯坦福大學學術民主管理系統(tǒng)及其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5,(5).
[11]郭卉.美國大學評議會制度研究——以斯坦福大學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05,(3).
[12]劉濱清.美國部分研究性大學學術評議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
[13]孟令國.從學術評議會看美國大學學術管理——以加州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4).
[14]鐘秉林.大學如何協(xié)調(diào)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N].中國教育報,2005-02-04.
【責任編輯:胡 煒】
G644
A
1004-518X(2015)02-0243-05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 “高校學術權力的法律性質及其運行機制研究”(SWU150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