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勇
(金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系,江蘇 鎮(zhèn)江212200)
旋流器作為一種高效的分級、分離和離心沉降設備,因其簡便、易行被廣泛應用于化工、冶金及石油等工業(yè)領域中[1]。旋流器中的旋流場并不是單純的強制渦或者自由渦,而是劇烈的湍流運動以及高剪切應力同時存在。因此,當氣泡、液滴的分離采用旋流器時就可能導致顆粒的破碎,從而使分離效果惡化。所以,研究旋流器中液滴破碎與臨界操作參數之間的影響關系,對旋流器分離效率的提高以及對旋流器結構的開發(fā)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應用條件下,旋流器內的流動大多處于湍流狀態(tài),導致液滴破碎的水力學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2]:1)由于時間平均速度梯度產生的黏性剪切力;2)由于湍流而產生的瞬時剪切力和局部壓力。
式中:μ為連續(xù)相黏度;uθ為流體在流場中的切向速度。
旋流器的分離過程主要發(fā)生在準自由渦區(qū),切向速度表達式為將此式代入式(1)可得,旋流場中的剪切應力表達式為[4]
通過式(1)可以看出,尺寸結構已確定的旋流器的剪切應力主要受液-液體系的黏度以及切向速度的影響。切向速度的大小與入口操作參數的設置有關。而液-液體系的黏度受其兩相的體積比大小影響,當內相的體積比在某個較小的值以下時,體系的黏度會隨內相的增大而線性增大,此時的體系為牛頓型流體。
分散相液滴直徑為d,表面張力為σ。由于剪切力的作用,液滴會不斷變形,液滴變形的同時也發(fā)生旋轉,原來的球體變?yōu)闄E球體,液滴變形方向與長軸相同。
董守平[5]根據流體動力學,假設液滴界面膜之間的內外壓差與液滴的界面張力相等,得出液滴所受剪切力與液滴形態(tài)及其表面張力的關系為
對于一個振動的液滴,在旋流場中表面經受剪切應力及湍流速度和壓力的變化,這些因素表征使液滴變形破碎的物理量。液滴自身還具有表面能,表征使液滴保持球形和穩(wěn)定的物理量。根據文獻[6],如果其動能Ek能夠彌補單個液滴和由于破碎而產生的兩個小液滴之間的表面能差,那么這個液滴將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由于粒子的振動動能與ρcu2(d)d3/(σd2)成正比,液滴的最小表面能Es與σd2成正比。所以可根據液滴振動動能Ek與其表面能Es的比值來判斷液滴是否可能發(fā)生破碎,而這一比值稱為Weber數。在液-液旋流器中,對各向同性的均勻流,液滴臨界的Weber數可表示為[7]
圖1 未變形液滴
圖2 變形后液滴
式中:ρc為連續(xù)相密度,kg/m3;Qi為入口流量,m3/h;ΔP 為入口和出口之間的壓降,MPa;dmax為液滴臨界直徑;V為旋流器的體積,m3;σ為表面張力,N/m。
旋流器發(fā)生腔直徑為D,進料入口直徑為Di。將式(3)中的剪切力表達式代入式(5)可求得液滴破碎的臨界切向速度為
根據文獻[8],得
式中:Vi為進料平均流速,α為與旋流器結構相關的系數。所以液滴破碎的臨界進料平均流速Vic為
旋流器中液滴發(fā)生破碎可能性較大的地方有:1)進口與旋流器旋流體連接的地方;2)靠近旋流器壁的邊界層。
取 r=D/2,則
在臨界切向速度條件下,旋流器進料流量為
將Vic取絕對值代入式(11)得到
式(9)和式(12)表明,臨界操作參數(臨界進料速度和臨界進料流量)與液滴的表面張力成正比,與混合物系的黏度及液滴直徑成反比。大液滴破碎為小液滴過程是熵增加的過程,因此小液滴比大液滴更穩(wěn)定,能承受更大的剪切作用。
入口雷諾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Di為旋流器進口直徑;ρm、μm、γm分別為進入旋流器混合液的密度、動力黏度、運動黏度。
將Vic取絕對值代入式(10),得臨界入口雷諾數
將式(9)代入式(11)并整理得到臨界入口流量與臨界入口雷諾數關系
某旋流器旋流發(fā)生腔直徑D=15 mm,進料入口直徑Di=3.6 mm。處理煤油與水的混合液,含水量 Ci=18%,混合液的動力黏度 μ=0.834×10-3Pa·s(t=22.5 ℃),表面張力 σ=0.0012 N/m,液滴直徑d=500μm=0.5 mm。連續(xù)相煤油的密度 ρ=803 kg/m3,運動黏度 γ=0.756St。根據 Kelsall's的建議,α=3.7Di/D=3.7×3.6÷15=0.888。取 n=0.75,將數據代入,得臨界進料平均流速=55.56m/s;臨界進料流量:=2.03m3/h。
1)當旋流器結構尺寸確定時,臨界操作參數(臨界進料速度和臨界進料流量)與液滴的表面張力成正比,與混合物系的黏度及液滴直徑成反比。液滴直徑越小破碎小液滴所需的能量就越大,因此小直徑液滴能夠承受更大的剪切作用。
2)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當給定旋流器結構尺寸時,可以根據混合物物性確定最佳的進料流量與合理的進料入口壓力,獲得最佳分離效率。當給定物性時,可以合理設計旋流器的結構尺寸提高旋流器的處理能力。
[1] 時均,汪家鼎,余國琮,等.化學工程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6.
[2] 褚良銀,陳文梅.旋轉流分離理論[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2.
[3] 孔瓏.工程流體力學[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4] 袁曉林,袁惠新.旋流場內液滴破碎與臨界入口雷諾數的確定[J].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1):60-61.
[5] 胡孟明,董守平.油水乳化液中分散相液滴的力學行為初探[J].流體力學試驗與測量,2000,14(4):46-50.
[6] Listewni K J.Some factors influence in the performance of deoiling hydrocyclones for marine applications[C]//PICKFORD R2nd Int Conf on Hydrocyclones.BHRA:The Fluid Enginering Center,1984:198-199.
[7] 姜雪梅,董守平,張紅光.液-液旋流器中分散相液滴破碎機理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5,27(1):306-307.
[8] Wolber D.軌跡分析法預測液-液水力旋流器的效率[J].國外石油機械,1997,8(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