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平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是作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其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閱讀素質(zhì)和語文素養(yǎng),并對小學生未來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提升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水平,能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存儲,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優(yōu)秀文化以及人文精神。本文主要對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進行分析,通過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對策,希望能為廣大教師以及學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意見。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程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課程改革
一、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語文課程閱讀彤式單一,方法較為落后
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雖然接觸到了許多有效、先進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阻礙和問題。例如常見的“灌輸性”教學方法,使得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中仍對課本教材進行機械式的講解和分析,學生只能單向性、被動性的接受。久而久之,在這種僵硬化、程序化的語文課程閱讀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只能獲取一定的應試知識,由于對許多語文課文,古詩詞進行的是死記硬背的學習,小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其中蘊含的精神文化,漸漸的對學習語文喪失了興趣。
1.2閱讀教學范圍狹窄,教師無法脫離教材
如何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進而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教師就必須采用多樣化、多模式的閱讀教學教材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的。但現(xiàn)如今,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仍未脫離教材,甚至嚴格遵循教材,使得閱讀教學范圍過于狹窄。還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進行課外閱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課外知識對應試無益,阻止小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擴展,自身的閱讀水平也就無法提高。
1.3教師忽視閱讀教學重要性,通常以講代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限制,學生自主讀書時間較少,通常情況下,一節(jié)課最少要給予學生10分鐘時間自主閱讀。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師將大部分課堂教學時間都運用到課文分析、語句訓練上,故而,沒有過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同時也很少開展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在自由的教學氛圍中說、訓練自身口語,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低下。這樣的教學氛圍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興趣,使學生成為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工具,并且教師采取的評價方式也不合理,教師大都以成績來評價學生,很少根據(jù)學生教學表現(xiàn)、閱讀能力進行評價學生,導致一些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2.1培養(yǎng)學生科學、有效的閱讀方式和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以及閱讀習慣。由于閱讀材料存在著差異導致閱讀速度方面的要求存在著差異,那么不同課文需要花費的閱讀時間也存在著差異。合理閱讀方式以及科學閱讀習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式,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自主閱讀雜志以及報刊,促使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文章思想,了解文本實際涵義。作為課堂教學引導者,教師需要重視閱讀方式的課堂滲透,諸如通過尋找關(guān)鍵句、摘抄啟發(fā)性句子、寫讀后感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學習《武松打虎》-文中,教師首先讓學生掌握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當學生發(fā)現(xiàn)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鉛筆將每個人物在自己心中的特點畫出來,例如畫出高大健壯的人物來表現(xiàn)武松機智勇敢、豪放無懼的性格。通過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文章中人物神態(tài)、動作以及生動的語言,促使小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核心內(nèi)涵,進而有感情、有目的的進行課文閱讀,并持之以恒的進行練習來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2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在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最好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課堂語文內(nèi)容時能很好的延伸課外閱讀。教師也要給學生推薦一些與之相符、內(nèi)容積極健康的書籍,或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推薦,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知識《大禹治水》時,教師首先針對大禹治水的背景故事給學生進行講解,從而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在講解完后,語文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相類似的中國神話故事書籍,例如《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等等,通過利用課外書籍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2.3將閱讀與生活融合起來,把文章回歸生活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有了新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樹立語文閱讀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切實將閱讀與生活融合起來,把文章回歸生活。小學語文閱讀的生活化即:將生活中的語文元素以及閱讀元素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生活之美、尋找人間美的痕跡。同時,生活化的閱讀教學也能為小學生的生活作文累積大量寫作素材。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生活化語文閱讀的引導者,必須注重小學語文閱讀的生活化,使課堂教材向著課外,向著生活進行延伸,讓語文教材的概念更加寬泛,語文閱讀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更加凸顯教師重視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實用性和價值性。
在對語文教材《北京亮起來了》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小學生參觀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走進新農(nóng)村建設,切實體會現(xiàn)代農(nóng)村人們的生活。通過讓小學生真正用眼觀察,用身心感受人情人貌、青山綠水、美麗花園、感受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巨大的變化。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然后舉行閱讀比賽,閱讀生活化為寫作服務在此得到了運用。
總結(jié)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十分關(guān)鍵的教學內(nèi)容,是教師必須重視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更新閱讀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推動學生課后閱讀、優(yōu)化閱讀作業(yè)設計,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最終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嚴中祥.探析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4(12):50.
[2]李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4(12):111.
[3]王平山,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3(S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