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目前絕大多數(shù)省市的中考兼具有畢業(yè)考試(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選拔考試)的功能。所以在中考化學的試題中一般來說基礎性的屬于水平測試的試題占全卷的80%左右,保證了大部分學生能通過畢業(yè)考試,但同時也會有少量的試題具有選拔性,拉開不同目標學生的成績差距以達到選拔的目的。那么,在中考中如何才能獲得高分呢?這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本文從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點出發(fā),討論在學習中如何能對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而從識記轉化成理解,最終上升到應用的渠道。
一、關于質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學教材中給出的質量守恒定律的定義指出,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從教材給出的定義可以看出,它是從宏觀的角度來下的定義,即從可稱量的物質來進行定義。但我們來理解或是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可以從微觀的角度出發(fā),即在學習物質構成的奧秘時我們就知道了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也就是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能是有變化的,分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包括質量都可能是不守恒的,但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僅僅是重新組合而形成了其他物質,所以原子在化學反應前后種類、數(shù)目,包括質量都沒有改變。這才是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和本原。
質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學知識中反映得最為完美的是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守恒。從化學方程式中可以得到的與質量守恒有關的信息有: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及質量是守恒的;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不同,分子數(shù)目也不一定相等;反應前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等。
二、應用質量守恒進行問題解決
1.從宏觀對質量守恒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例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應方程式,下列各組數(shù)據(jù)正確的是()。
A.鎂的質量2 g,氧氣質量3 g,氧化鎂質量5 g
B.鎂的質量3 g,氧氣質量2 g,氧化鎂質量5 g
C.鎂的質量1 g,氧氣質量4 g,氧化鎂質量5 g
D.鎂的質量4 g,氧氣質量1 g,氧化鎂質量5 g
解析質量守恒是指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保持相等。這里對質量守恒的理解要注意到的是“反應前后”,也就是說,只能參加反應與生成的物質之間才存在質量守恒,而不是你所提供的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關系,所以要從方程式本身出發(fā),即找到本反應中各物質的關系為:48∶32∶80,即3∶2∶5;因而本題的答案中應選擇B。
例2現(xiàn)在一密閉容器中有四種物質X、Y、Z、W,測得其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試選擇該反應所屬的反應類型。
物質XYZW
反應前質量15843028
反應后質量未知04852
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
濃度也應為原溶液的兩倍,但事實上,由于是等體積混合而不是等質量混合,溶液體積在混合過程中是不守恒的,因而不能直接用體積加和的方式得到物質的量濃度也為兩倍的關系,我們可以應用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shù)換算的公式c=1000ρa%/M,即:c1=1000ρ(?。゛%/M,c2=1000ρ(濃)2a%/M,即可得c1/c2=ρ(?。?2ρ(濃),又由于ρ(濃)>ρ(?。钥傻胏2>2c1。
本文討論了等體積不同濃度溶液的混合,在混合過程中由于體積的不守恒,需將其轉化成守恒的質量來進行換算,再根據(jù)不同溶液的密度與濃度的關系進行討論而解決。當然在不同的試題中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有些試題中忽略了體積的變化,從而將問題進行了簡化,這也是我們在問題解決時要注意的。
(收稿日期: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