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嵐
【摘要】在知識淵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中,文學有著難以形容的魅力,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語言的魅力彰顯著文學的藝術。當然,也有人說,語言是一種符號,這種自然的語言符號不僅可以呼喚起藏在讀者內心深處的不可觸及的內心世界,還可以用較小值取得較大值,這就是所謂的藝術魅力和張力關。語言的藝術魅力在它的藝術美、內在形象美、色彩關、準確美、含蓄關、模糊關,甚至空白美。
【關鍵詞】文學語言;藝術美;內在形象美;色彩美;準確美
文學是眾多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歷史悠久的中國,語言這種藝術美以它不可取代的藝術魅力使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拜服。任何可以傳遞信息的物質都需要載體,恰如此,語言是文學的藝術載體,作為語言的藝術,它的審美特性與語言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就是,文學的藝術魅力取決于語言的藝術魅力。萊辛在他的著作《拉奧孔》中說:“繪畫用空間中的形狀和顏色,詩運用在時間中明確發(fā)出的聲音?!彼€指出繪畫是大自然獨有的符號,而詩這種文學語言是專門為我們人類所有的上天賜予的符號。他用美術和語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xiàn)了語言特有的藝術魅力。還有其他很多的知名的文學作者都專門對語言學做出過類似的比擬,比如另一個作家,大家耳熟能詳?shù)暮诟駹?,在它的概念里,當我們看到或者領會一幅靚麗的美景時,我們并不是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去描繪展現(xiàn)在你眼簾的一切事物,而是用心領會,用語言描述。
一、文學語言的藝術魅力——藝術美
我們之所以說文學語言是藝術,是當我們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時的語言媒介,與繪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繪畫可以用顏色或者線條將眼前的一切似乎一模一樣找不出任何破綻地展現(xiàn)在一張圖紙上,而文學語言,是用它獨有的符號,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或是用書面或是口頭表達,不僅僅是描繪一幅美景,語言更強大的魅力就是它可以讓你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它的魅力更加豐富多彩、雋永、持久。古代的詩詞作品可以說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簡單的四五個字可以說就是一個故事或者一個美景。你還記得這句詩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沒錯這就是來自偉大詩人陶淵明流傳至今,朗朗上口的語句,在文學預言的世界里,語言是那么的挑剔,之所以詩人用“見”是因為見更能表達一種偶然性,表現(xiàn)了他當時的閑淡情懷,如果用“看”字代替,會讓讀者感覺整個畫面很生硬死板,與“悠然”這種恬靜淡雅的田園風光格格不入。
二、文學語言的藝術魅力——內在形象美
按理來說語言本身是不具有形象的,它與我們人或者各種看得見的事物不同,但是列寧曾經(jīng)指出過任何詞或者語言都是在概括。語言的特點在于它可以喚起人們對形象的感知,這是因為概念就代表了我們所要表達的事物。這些食物并沒有孤零零的漂浮于我們的大腦當中,它并不能孤存,而是與外在事物相輔相成,彼此關聯(lián)存在。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有的關聯(lián)性很小,有的關聯(lián)性很顯然。金開誠對概念和表象頗有研究,如他所言,倘若表象很清晰,人們的語言展現(xiàn)的概念與表象的關聯(lián)度就會很強,對這種概念,人們很容易產(chǎn)生對這個事物或者概念的具體的形象感知,這種感知我們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當表象并不明顯,或者不確定的狀態(tài)下,概念與表象的關聯(lián)度就很低,很難讓我們產(chǎn)生頭腦中所聯(lián)想的那種形象感知。
三、文學語言的藝術魅力——色彩美
要想成為真正的作家,就應該有五顏六色的色彩筆。一切具體的事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色彩,正是因為有色彩,所以世界是這么的絢麗無比,讓我們覺得春天是內綠色的,花兒嶄露頭角:夏天是深綠色的,生如夏花:秋天是金黃色的,辛勤忙做:冬天是銀白色的,美麗嫁衣。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傳遞信息的工具,語言就是用來描述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充分的利用語言這只畫筆展現(xiàn)生活不同的色彩,語言的色彩不是簡單的概念里看得見的,它可以是我們想象中現(xiàn)實世界所沒有,凌駕于又基于現(xiàn)實的色彩。色彩這種藝術手段在文學的世界里應用甚廣??梢杂谜Z言色彩描繪人物肖像:可以用語言色彩描畫大自然的形形色色的景物;可以用色彩去描述人們的內心世界。預言的色彩并不是指文字的隨意堆砌,一個真正作家的每一個寫作中的文字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
四、文學語言的藝術魅力——準確美
文學語言的準確美與一個具體的數(shù)學公式不同,與一個物理的定義不同,不能將它與任何事物混為一談。語言的準確美實際上是指用恰當?shù)恼Z句或者詞匯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生活細密的特質。數(shù)學公式這種理論性的東西對準確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文學語言的基點和用途不同。
五、文學語言的藝術魅力——含蓄美
語言的含蓄美與準確美形成了對比,含蓄不是語言自身有問題,而是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寫作技巧,正如人未到,反先聞其聲,箭在弦上,反而不發(fā),可以讓讀者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不知你是否有讀過紅樓夢,在里面關于妙玉和寶玉的描寫就有這么一段,雖然妙玉對寶玉有愛慕之意,但是處于妙玉所處的那個年代,妙玉是個有著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代表性女孩子,不能大膽等的敢愛敢恨表達自己的情感。作者用“把臉一紅”很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與寶玉在一起的欣喜,而又不敢直接喜形于色。留給了廣大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讀者可以大膽地想象妙玉此時的心里波動,寶玉此時又有何感想。
六、文掌語言的藝術魅力——模糊美
與自然世界朦朧的特質一樣,語言也具有模糊美,這是一種比較客觀的特性。查德曾經(jīng)將自然世界的語言分為兩種,一種是模糊集,另一種是非模糊集,但大部分都屬于模糊集。這種模糊美并不與準確美相沖突,這種模糊美并不是指具有多么高的精確度,具有超高準確度的是科學、是技術,不是文學作品。當作家進行文學時,有的時候作家倘若使用并不精準的詞匯反而倒更加容易引起作者的聯(lián)想。
七、文掌語言的藝術魅力——空白美
文學主要是通過讀者的想象力去展現(xiàn)它的魅力,并不能像通常我們聞花的香味一樣,直接作用于我們本身。這種特性正是使文學區(qū)別于其他藝術的非常明顯的特質。這種間接的方法也被廣大作家所應用,比如當你想描繪一個女子的美麗時,大多數(shù)作家并不是去直接描寫女子的面部,比如“閉月羞花”,通過花見到女子后的狀態(tài)來間接表達女子的動人,比直接描寫效果會更好。
文學語言是一種超乎想象力的工具,有著與眾不同的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