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恬
摘 要:“自我意識”是村上春樹探討現(xiàn)代青年精神世界的重要主題,村上春樹的小說《眠》不同于他的其他小說的表達形式,通過荒誕的情節(jié)異化主題,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與自我的隔閡、意識與肉體的隔閡,來描繪現(xiàn)代都市人在生活重壓下“自我意識”的迷失和找回這一過程。
關鍵詞:自我意識;異化;隔閡
一、村上春樹小說中的自我意識
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著名的文學家,對日本的當代文學做出重要的貢獻,并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代表作有《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后》、《IQ84》等。而自我意識則是村上春樹著作的突出主題之一,短篇小說《眠》正是其中的典型。此篇小說中,村上春樹鮮有的運用了女性視角第一人稱敘事手法,持續(xù)失眠的荒誕情節(jié)構思和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當前日本社會中,長期被當做家庭主婦的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眠》全篇圍繞著“我”——一個三十歲的家庭主婦展開,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我”在未失眠以前日復一日地過著機械般的生活,就像被設定了程序的計算機一樣準確而又有序的運轉(zhuǎn),在一次夢魘后,“我”開始失眠,與大學時期十七天失眠不同,此次失眠一個月后并沒有停止,自失眠后“我”便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我”尋找結(jié)婚以前丟失的所有愛好:閱讀、吃巧克力、喝酒等,而且“我”還有充足的時間反省自己現(xiàn)在機械的生活,觀察自己的丈夫和兒子,還有深夜驅(qū)車到無人的城市街道中停車冥想,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不能容忍當下為家人的家庭主婦模式,但是“我”仍要履行自己的義務,結(jié)尾在“我”又一次驅(qū)車到空曠的街道上回味生活時,有兩個披著黑斗篷的男人搖晃著“我”的車,試圖掀翻車子中結(jié)束。
然而,村上春樹小說中“自我意識”的體現(xiàn)帶有明顯的個人特色,在展現(xiàn)自我意識這一主題時,村上春樹通常通過“自我”的“迷失—找尋—回歸”這一探索模式來體現(xiàn)的,并且在小說中采用的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更加貼切的表達“自我意識”這一主題。村上春樹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以及《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等長篇小說表達自我意識這一主題時,主要采用多種方式表達孤獨的主體感受以便突出“自我”的表現(xiàn)手法,與之不同,在《眠》中作者則主要采用了刻畫城市中的多重“隔閡”和塑造平行世界兩種手段,即通過主題的“異化”來表現(xiàn)。
二、多重隔閡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隔閡”、“間隔”是主題異化的一個重要標志?!爱惢敝黝}的出現(xiàn)主要與兩個方面有關,一個方面是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異化的進程;另一個方面是由于人類的主體意識增強,也就是“自我意識”增強,加速了異化的產(chǎn)生,人類的異化是一個心理的過程,只有當主體意識增強,人們自由的意識才得以體現(xiàn),也更加注重自身心理的探索。
進入現(xiàn)代,高新科技迅猛發(fā)展,通訊越來越便捷,人與人的實際距離相對在不斷縮短,城市化發(fā)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迅速發(fā)展的城市化讓生活在都市里的都市人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城市中快節(jié)奏的生活以及高消費的生活壓力使得人性發(fā)生扭曲異化。村上春樹描寫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的距離感、過分追求物質(zhì)體驗以及人的自我安全感消失來表現(xiàn)小說的“異化”主題,小說《眠》中異化“自我”這一主題可以具體通過人與人的、人與自我的還有意識與肉體的隔閡這三個方面表現(xiàn)。
1.人與人的隔閡
村上春樹在小說的開頭就設置了一個卡夫卡式的荒誕情節(jié),小說主人公“我”在大學期間曾有一次失眠的經(jīng)歷,并且持續(xù)了一個月,通過這種非常理的情節(jié)背景設置,使得荒謬的虛構更能反襯出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人與人的隔閡,“不可思議的是,那一個月里周圍的人都不曾察覺我被放置在這種奇異的狀態(tài)中?!币灾劣凇拔摇笔萘肆铮胰?、朋友都沒有察覺到這種變化,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使得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鴻溝,反映了現(xiàn)代都市中即便是親近如家人、朋友之間也存在著隔閡,“我”相對地成了一個孤立個體,為小說下文荒誕的情節(jié)和“我”的自我意識蘇醒提供了前提。
村上春樹用寫實的手法描繪了現(xiàn)代大都會生活下的“社會沙漠”,城市人在富足豐富的城市生活里其實都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孤獨是村上春樹小說中的常有主題,村上曾說過“人生基本上是孤獨的”,在《眠》中的孤獨則更多的表現(xiàn)為個人的獨處,有自我空間,而且這種孤獨往往與現(xiàn)實生活沖突。
村上春樹利用失眠將孤獨放大化,運用一個異化的手法展現(xiàn)這種沖突,從而深化主題,在人學會孤獨的過程中,自我意識也在慢慢的覺醒?!睹摺防铩拔摇苯?jīng)歷兩次失眠,第二次失眠與第一次相同的,“我”的丈夫和兒子都不知道,并且也沒有察覺到我的異樣,沒人注意到“我”的變化,“我睡不著覺也好,繼夜看書也好,我腦袋遠離現(xiàn)實幾百年幾萬公里也好,都沒有人注意到?!庇谑恰拔摇痹谶@意外得到的大約八小時的黑夜里看著自己喜歡的書,吃著平時家人禁止吃的食物,深夜開著車出去晃悠,做著結(jié)婚之后已經(jīng)放棄了的曾經(jīng)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的事情?!澳俏业娜松降资鞘裁矗课冶蝗∠蛐缘叵M,為了調(diào)整這偏頗而睡覺。每日周而復始。早晨來臨便睜眼醒來,夜晚降臨便上床睡覺?!敝匦抡一匾郧暗淖约汉?,“我”開始疑惑,開始追問,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在失眠的過程中,“我”逐漸發(fā)現(xiàn)了人與人的隔閡,每一個人都在埋頭挖洞,對別人一無所知,并且重新與自我相處,尋找人的自我主體性。
2.人與自我的隔閡
村上春樹對“自我”的探尋主要集中在發(fā)掘“自我”作為主體存在的意義,并且從描述“自我”存在意義的缺失來闡釋這一存在意義的內(nèi)涵,這一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村上春樹筆下人物迷茫麻木的生活態(tài)度和無具體的生活目標,而這種缺失也恰恰是村上春樹所代表的長于五六十年代日本“迷惘一代”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重復著機械而麻木的生活,心中渴望尋找生活的意義渴望改變,卻又不知如何下手。
村上小說中的人物往往有一種失落感,他們并不了解自己,缺乏對“自我”的認識,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村上用“隔閡”來描繪這一種失落和迷茫?!睹摺防铩拔摇痹诘诙问邥r已經(jīng)不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我”的角色變換成一個家庭主婦,代表著與第一次失眠不同的,“我”身上承擔了更多的責任,“我”要維系家庭的基本運轉(zhuǎn),照顧兒子和為丈夫擔憂,同時也維持家庭主婦們必需的一些社交,失眠前的“我”一直在有規(guī)律的生活著,雖然覺得這種機械的重復有些索然無味,但是并未覺得不妥。這時的“我”代表著現(xiàn)代社會重復機械生活的都市人,每天忙碌卻不知生活的意義,偶爾意識到此種生活并不是所想要的,但是也無動于衷。
村上春樹在表現(xiàn)“自我”存在的缺失時,并不否認現(xiàn)代社會生活,他并沒有破壞這一現(xiàn)實,而是采用失眠這種途徑,使得“我”在正常生活的同時得到八小時左右的額外時間,白天機械無味的生活和深夜隨心所欲的個人空間形成強烈對比,而且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蘇醒,這兩者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了沖突,矛盾達到不可調(diào)和的頂峰,最后使得主人公“我”陷入“深淵”里。小說的最后,“我”如往常一樣在午夜的公園里停車冥想,兩個籠罩在黑影中的男人不停地搖晃著“我”的車,試圖將之掀翻?!耙鏌o論如何不點火,我一個人悶在這小箱子里,哪里也去不得?!边@里的“隔絕”含有暴力性因素,主體性被社會現(xiàn)實侵占,“自我”獨立空間被繁瑣的都市生活、個人應酬所侵占,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都市中人由于被種種因素束縛而產(chǎn)生的身不由己。這里的社會現(xiàn)實,有生存的壓力,有世俗的價值觀,有讓人厭惡的各式潛規(guī)則等,匯聚成一股無形的力干預個人的獨立思考和阻礙著“自我”的獨立性?!拔摇庇袃蓚€妹妹,因此必須大學一畢業(yè)就離家自己謀生,以自己雙手掙錢活命;“我”曾經(jīng)很迷戀丈夫的睡相,而現(xiàn)在卻覺得丈夫的臉變丑了,累了,磨損了,“我”只能長長喟嘆一聲,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人生何以變得如此面目全非呢?那個年輕時走火入魔看書的我究竟跑去哪里了呢?”這里“我”失去的,不僅是看書的激情,而且是失去自我主體性,失去反抗的力量,以及對生活的澎湃激情。在生存的壓力下,都市人往往容易忽視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迷失自我。
3.意識與肉體的隔閡
村上春樹“異化”主題常用陌生化的手法。陌生化最早由俄國形式主義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作為一種文學理論提出,后來被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成為一種重要的寫作手法。陌生化就是用第三人稱視角描繪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讀者得以站在完全不同的全新的視角審視日常生活,感受這些熟悉的事物,并且?guī)砀泄偌靶睦砩系木薮蠓床顩_擊。
在《眠》中,村上春樹主要運用雙重行文結(jié)構體現(xiàn)陌生化的特征,描述意識與肉體的隔閡,從人的抽象意識來看待這個世界,寫出失眠后的“我”眼中家庭主婦日常生活的陌生,突出“我”與世界的格格不入。村上春樹把“我”分裂成兩個主體,一個是白天作為家庭主婦的“我”,一個是晚上獨自失眠的“我”,這兩個“我”交替出現(xiàn)。白天“我”履行著妻子和母親的義務,做家務、安撫孩子、滿足丈夫,而到了晚上“我”開始懷疑,思考“我”的人生。這兩個主體是平行存在的,一個是日常生活中的主體,他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里;一個則是理想中的主體,他生活在現(xiàn)實主體中的意識里——與現(xiàn)實世界截然不同的理想化世界,村上描寫兩個平行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利用現(xiàn)實與虛幻的交叉達到陌生化的效果。
村上春樹本人曾經(jīng)說過“任何人在一生當中都在尋找一個寶貴的東西,但能夠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運地找到了,實際上找到的東西在很多時候也受到致命的損毀。盡管如此,我們依然繼續(xù)尋找不止。因為若不這樣做,生之意義本身便不復存在”失眠以來,“我”逐漸開始思索這樣機械生活的意義,讀書的意義,“我”不再是一個機器,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毫無個人時間、個人生活?!安徽撐沂呛蔚攘x務性地、機械地、不帶任何愛情和感情處理現(xiàn)實事務,丈夫、孩子和婆婆都像平常一樣與我相處,看上去他們對我的態(tài)度甚至更放松了?!爆F(xiàn)在的“我”把這些日常不變的家庭、義務性關系和日常人際交往、人情消費等,都算作為“現(xiàn)實事務”,這是人在社會中永遠不可能擺脫的事務,但是“我”卻慢慢的想抽離這個世界。事實上,“我”明是失眠,精神卻極佳,雖在做著家務,但是大腦卻漂浮在幾百年前的不知道什么地方,從這里已經(jīng)發(fā)生意識與肉體的隔絕。到此為止,個人意識已經(jīng)成長,“我”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尋找的寶貴的東西就是自我意識,在多年的生活里,自我意識已經(jīng)破損,而如今“我”要修補它,這也體現(xiàn)了日本“迷惘一代”青年不滿現(xiàn)實生活,渴求自我個體性的發(fā)展。
另外,意識與肉體產(chǎn)生隔絕的根源是因為對自身產(chǎn)生隔絕感到擔憂?!拔摇睕Q定去圖書館尋找關于睡眠的書,其中一本書中說:“人這東西不知不覺之間形成自己行動和思想的傾向,而一旦形成便很難消失,除非發(fā)生非同一般的情況。換言之,人是活在此種傾向的囚籠里的。而睡眠恰是對這種傾向的偏頗加以中和,調(diào)整和治療?!边@種“傾向”可以稱之為兩個主體的傾向,即行為傾向與意識傾向,一旦形成,就成了一股流勢,不再是意識決定肉體,而是兩者順著各自流勢,各自平行前進——即意識與肉體的隔絕。如果說人與人的隔絕的產(chǎn)生來自生活平淡中的松弛與麻木,自己與自己的隔絕則是來自于生活的壓力,那么意識與肉體的隔絕就是來自于自我個體的蘇醒。
村上春樹自身有一股社會責任感,他的作品也顯現(xiàn)出人性的探討,反映社會現(xiàn)實。這篇小說命名為《眠》,“眠”自身就帶有隔絕的意味,在睡眠中的人類其實是處于封閉隔離的狀態(tài)中,村上設定了“眾人皆眠”的夜晚,唯我失去了“眠”這一荒誕的情節(jié),異化主題,通過主人公在失眠中所思所想所做展現(xiàn)存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多重隔閡,表達村上對機械生活的城市人在生活的壓力下逐漸迷失的精神狀態(tài)的擔憂。
參考文獻:
[1]王茜茹.論村上春樹小說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識”[D].遼寧師范大學2012
[2]劉春波,劉艷.日本私小說“自我意識”的特性[J].作家.2009(20).
[3]向欣村上春樹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D].湖南大學2009
[4]王艷.論村上春樹小說傳統(tǒng)性與后現(xiàn)代性的融合[D].蘇州大學2009
[5]鄭克魯.外國文學史(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