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摘 要:教學改革的全面實施,一定要有管理機制的保障,只有合理科學地制定好課堂教學模式和管理運行機制,才能真正實現(xiàn)為學生的發(fā)展而改革的目的。
關鍵詞:思想機制;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學校一直秉承“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升學生能力”的課改理念;以深化課堂改革為突破口,立足校本研訓,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用理念引領課改、模式帶動課改、活動促進課改、研訓推動課改的四大課改運行機制。
一、通過三條渠道,深化課改理念,以理念引領課改
1.確定理念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升學生能力”的課改理念;以深化課程改革為突破口,立足校本研訓,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學中教師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
2.召開三層次的會議
領導周周例會統(tǒng)一課改理念;教師兩周一次解讀課改理念;學生每月一次培訓課改理念。
3.校園文化強化課改理念
學校內的每一面墻,教室內的每塊版面,都融入學校的課改理念,讓環(huán)境不斷渲染,讓師生感受到課改的樂趣。
二、通過“一定三流程”建構模式,以模式帶動課改
1.制定模式
學校于2010年就確定了體現(xiàn)學校特色的“兩練三學”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前愉快練習、課尾檢測練習、學生獨立自學、小組合作互學、教師釋疑導學的“兩練三學”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流程。
2.制定“三個流程”完善模式
學校制定的“兩練三學”自主高效課堂模式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并非適合所有學科特點,為此結合低、中、高三個年段學生的實際分別制定了語文、數(shù)學學科“兩練三學”課堂教學流程。同時結合學科的特點,制定了符合學科實際的教學流程。
三、開展特色活動,以活動促進課改
“兩練三學”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使教師很快融入課改之中,我們通過抓“觀摩課—匯報課—常態(tài)課”三課助推課改深入發(fā)展。并鼓勵教師結合自身風格和學科特點建構個性化課堂,真正實現(xiàn)由建模、成模到破模無模,打造課改的常態(tài)化課堂。
1.觀摩課
每學期初學校都舉行教學模式觀摩課,組織全校教師聽課、研討,對照自己的課查找不足,學習骨干教師的經驗和做法。以此來督促教師主動運用模式,用好模式,把好上課關。
2.匯報課
每學期的第一月為學校聽評課活動月,領導班子同時深入班級進行聽評課,學校針對聽課情況及時小結,對共性問題召開教學工作會議。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上一節(jié)匯報課,同年組教師互相聽課、評課,組織教師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使每位教師都能在匯報課中逐步提升。
3.打造常態(tài)
通過“走課”來強化上課的管理。學校不定時對各教學班進行走課,檢查教師上課情況,即是否運用模式上課,教師是否走下講臺;是否科學合理運用白板上課;小組活動是否落實,教師是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否關注學生等等。
學校通過“推門聽課”督促教師上常態(tài)、高效課;通過“集體備課”形成常態(tài)課教案,通過觀摩課與常態(tài)課的研討與交流活動,保證每一節(jié)常態(tài)課都是高效課堂,學校優(yōu)質常態(tài)課教案匯編成“精品教案集”。
四、通過“傳承合作體驗式”,以“校本研訓”推動課改
“傳承—合作—體驗式校本研訓”模式是我校一直嘗試研究的校本培訓模式。
1.開展“三個層面”的傳承性培訓
(1)專家傳承培訓。學校聘請市科研所王曉秋所長給我們的課題指點迷津,讓進修學院的任翠紅主任、紀陽語文教研員來給我們做高效課堂、讀書方面的講座。
(2)骨干教師傳承培訓。學校每學期派骨干教師到外地學習,回校后對校內教師進行二次培訓,把學到的經驗通過講座、觀摩課等形式傳承給校內的教師;通過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組成傳承對子,相互傳承教育教學的經驗,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3)小組間的傳承培訓。學校召開了“全校學生的課改培訓會、兩練三學模式解讀會;小組長培訓會,優(yōu)秀組長和組員的經驗交流會”,在會議上不僅表彰班級推薦的優(yōu)秀小組長、組員,而且還就“小組活動、上課發(fā)言、匯報交流”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
2.開展傳承備課
采取“傳承合作式”集體備課形式,年組教師按照單元劃分備課內容,每位教師先獨立備課完成相應內容,然后教研組進行二次備課,通過一次獨立備課和二次合作研究使教案更加符合教材、學生的要求,內容更優(yōu)化;教師還要根據學情在教材上進行三次備課,根據教學實際寫出反思。學期結束,上一個年組把教案轉交給下一年組,在傳承的基礎上集體教研,對教案進行修改,同時針對教學反思,把握處理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備課時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3.體驗式校本教研活動
為讓教研組活動落到實處,組織教師開展體驗式校本教研活動。讓教師扮演學生的角色,以小組形式參與教研,角色的轉變,使教師切身感受小組活動在課堂中的作用,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情緒變化,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完善課堂。
這就是我校通過落實“四大機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