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摘 要:長期的教學模式中,“中等生”群體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他們自身存在的一些學習習慣問題使得他們只能與傳統(tǒng)的“優(yōu)等生”擦肩而過。所以,對于養(yǎng)成和提高“中等生”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根據教學經驗及總結,從五個方面進行了提高“中等生”學習習慣的教學策略研究。
關鍵詞:“中等生”;學習習慣;教學策略;學習計劃;積極性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抓兩頭,帶中間”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的產生,無疑忽略了占到班級大多數的“中等生”群體。這類群體大多存在性格內向、心理自卑、缺乏競爭力或進取心等問題。在學習上不求最好,甘居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實就這部分學生的客觀水平來說,并不一定比不上那些所謂的“優(yōu)等生”,但就是由于該群體廣泛存在的一些學習習慣問題,使他們在中游階段停滯不前。
蔡元培先生說過:“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要想提高“中等生”這一群體的學習成績,首先就必須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如何讓“中等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成為當下教育工作中必須被提及的問題。我認為,作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中等生”建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引導制訂學習計劃
對于“中等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學習缺乏足夠的熱度,沒有章法,更無學習的目的和目標。這種茫然的學習狀態(tài),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總不能令人如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規(guī)劃的制訂,不僅可以讓學生自己知道近期的學習安排,學習任務和學習重點,而且可以讓他們統(tǒng)籌安排好各學科之間的學習,做到學習有度,提高學習效率。對于“中等生”學習計劃制訂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充當好兩個角色。一個就是引導者,引導他們樹立正確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慢慢養(yǎng)成。在學習計劃的制訂過程中,應該讓他們將近期計劃和長遠計劃相結合,要讓他們看得見,跳起來,摸得著。教師的另外一個角色就是充當一名監(jiān)督者,對那些達到自己計劃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尚有欠缺的那部分學生則更應鼓勵和支持。
二、強化預、復習工作
做好課堂知識的預習及復習工作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識,找出新教材中的疑難點,帶著問題來上課。而復習工作就是將課堂上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再進行自我理解、掌握和運用,學為己用的過程。然而經過一些觀察發(fā)現,往往這類學生對無法直觀檢查,缺乏硬性評判標準的作業(yè)采用敷衍了事,甚至是無視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新授課,他們對整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沒有初步的概念,相對于另一些已經進行預、復習的學生而言,他們反映就會慢上一拍,性格上的缺陷又致使他們不會及時提出自己的困惑,隨大流就只能似懂非懂。
故“中等生”的預復習習慣就顯得很重要。就數學而言,首先可以借助學習單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記錄,帶著問題聽課,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更加專注,也更有針對性。其次,在課前準備的時間內,也可以粗略回想上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新課更易于理解。最后,通過針對專項練習強化書本的復習工作,練習具有指向性,更具有啟發(fā)性。
三、糾正錯誤作業(yè)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不僅可以提高作業(yè)的質量,達到鞏固及靈活運用知識點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減少作業(yè)的時間。然而對于“中等生”而言,遇難而退、懶于動腦、能拖則拖、計算粗心、容易分心甚至抄襲等不良習慣,在他們身上多或少都能看到。所以對于他們而言,在提升成績之前,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必不可少。
教師可以先對學生強調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多通過對比舉例,使他們重視做作業(yè)習慣的養(yǎng)成。其次,班內良好的氛圍也可以給學生以心理暗示,表揚及榜樣的力量不可小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保持家校聯系,對家長進行學習習慣的指導,以及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避免一些不良的干擾因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
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中等生”不夠自信,敏感脆弱的心理往往讓他們對學習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即使主觀上有積極向上的想法,但是往往缺乏行動力,計劃與現實存在較大的差異,甘居中游,槍打出頭鳥這類想法也讓他們覺得“中等生”也不錯,免除很多附加的事物。缺乏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制約“中等生”進步的重要原因。
就學習積極性而言,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學習需要是學生追求學業(yè)成就的心理傾向,是社會、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主觀反映。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讓“中等生”適當在意自己的成績,讓他們在思想意識上有追趕的精神。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對“中等生”而言,教師一定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遠大理想,這種理想既不能膚淺,也不能模糊,需要他們腳踏實地地去實現。學習興趣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芭d趣是最好的教師?!睂τ凇爸械壬?,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可以通過情感的轉化與賦予,來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養(yǎng)成。當“中等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有了方向,有了目標,也就有了積極性,那么他們的學習也就更主動,更有效了。
五、培養(yǎng)勇于提問,敢于質疑的品質
從課堂的表現可以看出,更多的“中等生”愿意充當一名“看客”,即使內心存在疑惑和問題,或是想積極表現,但是些許的自卑、敏感或脆弱的內心,使得他們更愿意沉默,把疑惑埋在心里。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會有解決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睂τ凇爸械壬倍裕處煾枰囵B(yǎng)他們勇于提問、敢于質疑的品質。教師應用親切、和諧的笑臉把樂趣帶進課堂,讓課堂更民主,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敢于提問的環(huán)境。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強大動力,所以教師應該在平時多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了解未知世界、未知知識的欲望,讓他們充滿提問題的渴望。當然,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教會給他們如何去發(fā)現問題,鼓勵他們大聲地把問題說出來。
就“中等生”這個群體而言,不同的學生帶有不同程度的問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能盲目“一把抓”“一刀切”,多一些耐心和細心,發(fā)現不同學生的問題,不要忽略這類應被重視的群體。當然“中等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提高不是些許的時間就能夠顯現成果的事情,這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相信通過教師的不懈努力,他們的學習習慣的問題也會得以解決,這類群體也將適當轉化。
參考文獻:
[1]楊光暉.中等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2(03):177-178.
[2]張齊勝.關注中等生[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6(02):26.
[3]葉學文.關于“中等生”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月刊,2009(01):175.
[4]李芳.提高高中中等生的成績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中,2012(03):180-18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