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海燕 祁慧萌 張慧 趙心 韋曉潔 劉驁 于曉松
作者單位:110001 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基層管理
單海燕祁慧萌張慧趙心韋曉潔劉驁于曉松
作者單位:110001 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作為多種心血管疾病的最終轉歸,是目前唯一一種患病率、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增長的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的預防、基層管理和治療已經(jīng)成為我國主要和逐漸增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大多數(shù)心力衰竭病人得不到長期、科學、規(guī)范、全方位的治療,針對上述問題,國內外學者提出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模式,文章就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層管理進行介紹。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生活質量;基層管理
目前,盡管醫(yī)療技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心力衰竭的療效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其預后仍較差[1]。各年齡段心力衰竭病人住院期間病死率均在10%左右,盡管必須遵循藥物治療原則,然而很多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是不必要的,尤其是在基層醫(yī)院,由于病人文化素質較低,對自己的癥狀、體征及飲食等不重視,長期治療的依從性差;而基層醫(yī)生由于工作量大,疲于應對日常繁瑣的臨床事務,疏于對門診和住院的心力衰竭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缺少心力衰竭基層管理理念,對出院后的病人沒有進行規(guī)范管理,導致病人反復發(fā)作,反復住院[2]。而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上級醫(yī)院以收治疑難病和高技術含量疾病為主,這使影響周轉和占據(jù)醫(yī)療資源的慢性疾病病人更多的被滯留在基層醫(yī)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成為基層醫(yī)院心內科病房反復住院次數(shù)最多、壓床時間最長的一組病人,因此,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進行科學的基層管理,可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1.1定義 任何原因引起的初始心肌損傷,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變化,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損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稱為心力衰竭[3]。
1.2可疑心力衰竭的認識和處理 有下列狀況應列為可疑心力衰竭:①有明確的可導致心力衰竭器質性心臟病或危險因素,如各種類型的冠心病、長期的高血壓、心瓣膜病(風濕性或老年鈣化性)、心肌病等;②近期出現(xiàn)運動耐量明顯降低,而無可解釋的原因;③明顯的疲勞乏力,且呈進行性加重,且無可解釋的原因。此時應行進一步的臨床檢查,以發(fā)現(xiàn)是否存在肺淤血、輕微下肢水腫(或體重增加)等液體潴留癥狀。腦鈉肽(BNP)/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檢測對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其水平顯著升高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診斷,如在正常范圍則可基本排除心力衰竭[4]。
1.3早期心力衰竭的診斷和處理 除上述可疑心力衰竭中提到的3條線索外,出現(xiàn)下列情況應考慮為早期心力衰竭:①心率較平時明顯增加10~15 次/min;②睡眠高枕和(或)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③兩肺底有細濕啰音,提示肺淤血;④出現(xiàn)附加心音,如第3心音或第4心音,并形成奔馬律。此時測定BNP/NT-proBNP有助心力衰竭的診斷。
1.4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診斷 有下列情況可作出明確診斷:①有心力衰竭的主要癥狀,如氣急;②有心力衰竭的主要體征,如下肢及全身水腫,體重明顯增加;③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伴左心室和(或)全心明顯增大;④BNP/NT-proBNP水平顯著升高。
1.5舒張性心力衰竭的診斷 應從以下3個方面來綜合分析。①有舒張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有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LVEF≥45%,左心室和全心不大;存在心臟結構性改變的證據(jù),如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或心肌梗死。②符合舒張性心力衰竭病人基本的流行病學特點:大多數(shù)為老年病人、女性,有長期高血壓病史或心力衰竭病因(高血壓)。此外,部分病人伴有心房顫動、糖尿病、肥胖、外周血管疾病或腦卒中。③BNP/NT-proBNP輕至中度升高。一般而言,BNP/NT-proBNP的升高水平,舒張性心力衰竭低于收縮性心力衰竭、老年人低于較年輕病人。但絕大多數(shù)舒張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升高水平應超過“灰色區(qū)域”。如BNP/NT-proBNP水平正常,一般不作出舒張性心力衰竭的診斷。
1.6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評估
1.6.1臨床狀況評估 下列幾項常見指標均應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如LVEF、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BNP/NT-proBNP、6分鐘步行距離。這些指標也有助于心力衰竭病人嚴重程度危險分層和預后評估。換而言之,LVEF顯著低、NYHA分級Ⅲ~Ⅳ級、BNP/NT-proBNP顯著升高、6分鐘步行距離顯著縮短者,其心力衰竭程度較嚴重,危險程度高、預后差。這些病人心臟性猝死和再住院率也顯著增高。
1.6.2心力衰竭階段劃分評估 階段A:僅有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階段B:不僅有危險因素,而且存在心臟結構性改變的證據(jù),如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或心肌梗死等。階段C:出現(xiàn)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階段D:屬心力衰竭的終末期狀態(tài),其特點是常規(guī)藥物治療已不能緩解癥狀,需采用靜脈途徑給予各種血管活性藥物,或應用器械輔助治療技術,如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血液超濾、機械輔助呼吸、左室輔助裝置等。
1.7治療效果的臨床評估 可采用下列兩種方法。①臨床狀況改善程度,包括癥狀和(或)體征、LVEF、NYHA分級、心臟大小和左室收縮末/舒張末容量,以及6分鐘步行距離。治療后這些指標全部或大部分得到改善,提示治療有效。②BNP/NT-proBNP動態(tài)監(jiān)測,治療后較治療前降幅>30%,提示治療有效。不過,這一方法仍有爭議,迄今的臨床試驗結果并不一致。但筆者認為,此方法仍可以采用,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增加一種評估方法,比單一評估效果更好,而且,研究也表明,治療后臨床狀況的改善與總體預后(包括死亡、再住院、猝死等)并不完全一致。
2.1收縮性心力衰竭(NYHA分級Ⅱ~Ⅳ級) ①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預后的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和伊伐布雷定。②可改善臨床癥狀并適合長期應用的藥物:利尿劑和地高辛。③因缺乏有益證據(jù)而不推薦應用的藥物:他汀類、腎素抑制劑(阿利吉侖)和口服抗凝藥物。④因有害而不能應用的藥物:噻唑烷類降糖藥、大多數(shù)鈣拮抗劑(主要為硝苯地平及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非甾體類抗炎劑(包括環(huán)氧化酶-2拮抗劑)。此外,ACEI、ARB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三者不能聯(lián)合應用。
2.2舒張性心力衰竭 目前,尚無證據(jù)表明對收縮性心力衰竭有效的藥物,也可以改善舒張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預后。舒張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療方法:①應用利尿劑消除液體;②積極降壓治療(降至<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③伴房顫者宜適當降低心室率,可應用β受體阻滯劑和地高辛,與收縮性心力衰竭不同,必要時也可以加用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④老年病人且心室率偏快(≥70次/min)可加用β受體阻滯劑[5]。
慢性心力衰竭應按步驟治療。第一步:凡有液體潴留者,應使用利尿劑,直至病人處于“干重”狀態(tài)。第二步:加用ACEI或β受體阻滯劑,前者適用于血壓偏高者,后者可先用于心率≥70次/min、基礎疾病為冠心病者。第三步:聯(lián)合使用ACEI和β受體阻滯劑。第四步:加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如療效仍不滿意,且基礎心率≥70次/min,可加用伊伐布雷定;不能耐受β受體阻滯劑者,亦可使用伊伐布雷定替代。第五步:考慮行器械治療,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適用于經(jīng)上述標準和優(yōu)化藥物治療(通常需3~6個月)效果仍不滿意,且QRS波顯著增寬或伴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病人。
適宜的康復治療可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適當?shù)倪\動鍛煉;心內科和康復科醫(yī)師應聯(lián)合為心力衰竭病人制訂個體化康復治療方案,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必有收獲[6]。
臨床研究和臨床實踐均表明,良好的病人教育,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并有助于改善其預后。要求主管醫(yī)師給予心力衰竭病人20~30 min的解釋和指導,應讓其充分了解病情、心力衰竭相關的基本知識,以及在一些情況下可自行作出的處理。
5.1心力衰竭的基本癥狀和體征 了解心力衰竭加重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如疲乏加重、活動耐受性降低、氣急加劇、靜息心率增加10~20次/ min、水腫(尤其下肢)加重、體重增加等。因此,病人每天應稱量并記錄體重,測量心率和血壓[7]。
5.2自行調整基本治療藥物的方法 出現(xiàn)上述心力衰竭加重征象,或3~5 d內體重增加2~3 kg,應增加利尿劑的劑量;清晨靜息心率≥70次/min,可適當增加β受體阻滯劑的劑量,應維持心率在55~60次/min;血壓如呈下降趨勢,或≤120/70 mm Hg,則常用藥物,如ACEI、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均不宜加量。
5.3知曉應避免的情況 如體力活動過度、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各種感染(如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攝鹽和飲水過多、不遵從醫(yī)囑擅自停藥、減量或加用其他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劑、激素、抗心律失常藥物等)。
5.4知曉應立即去就診的情況 持續(xù)性心力衰竭加重、體重增加、血壓增高或降低、心率加快或過緩、心臟節(jié)律顯著改變(如從規(guī)則轉為不規(guī)則,或從不規(guī)則轉為規(guī)則、出現(xiàn)頻發(fā)的早搏等)。
應將醫(yī)院的??圃\治、社區(qū)醫(yī)師的觀察隨訪,以及病人及家庭的日常管理充分結合起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醫(yī)療體制改革的完善,將遠程、遙測、電話和網(wǎng)絡等方法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規(guī)范、全天候的管理體系,給予心力衰竭病人密切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
綜上,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基層管理是一項繁瑣而工作量又較大的工作,但卻是一個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參考文獻:
[1] 錢俊峰,姜紅,葛均波.我國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學和治療現(xiàn)[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9,16(5):632-634.
[2] Roger VL.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J]. Circ Res, 2013,113(6)﹕ 646-659.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85.
[4] 覃秀蘭.B型鈉尿肽在心力衰竭類型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11):47-48.
[5] 趙淑青.強化認知、行為干預對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觀察[J].社區(qū)醫(yī)學雜社志,2011,9(14):36-37.
[6] Okonko DO, Shah AM. Heart failur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HF[J].Nat Rev Cardiol, 2015, 12(1)﹕ 6-8.
[7] Gotsman I, Keren A, Lotan C, et al. Changes in uricacid levels and allopurinol us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association with improved survival[J]. J Card Fail, 2012, 18(9)﹕ 694-701.
在崗培訓園地
通訊作者:于曉松,Email:xsyu@mail.cmu.edu.cn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4-0010-04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4.006
收稿日期:(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