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嘉斌,張煥基,郭攸勝,吳劍勝,魏文斌,伍貴富
病例報告
繼發(fā)于主動脈夾層的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臧嘉斌,張煥基,郭攸勝,吳劍勝,魏文斌,伍貴富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62歲,因“突發(fā)胸痛、腹痛30 min”于2015-12-21來診。自述為劇烈胸骨后壓榨樣疼痛,伴上腹痛,無后背撕裂樣疼痛,無其他放射痛,伴大汗淋漓,持續(xù)30 min無緩解。既往有“高血壓3級, 很高危、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有長期大量吸煙史。查體:體溫 36.2℃,脈搏 88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壓 130/70 mmHg (1 mmHg=0.133 kPa)。神志清,體型偏胖,痛苦面容,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啰音,心界向左下擴大,心率88次/min ,律齊,心尖區(qū)及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聞及3/6級舒張期雜音,無心包摩擦音,腹膨隆,腹軟,臍周及上腹部有壓痛,無反跳痛,四肢干暖。結合心電圖相關導聯(lián)ST段抬高及肌鈣蛋白水平升高,入院診斷“冠心病急性下壁、右心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I級”,予負荷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后,行急診介入治療,冠狀動脈(冠脈)造影示:冠脈右優(yōu)勢型,右冠脈起始段至第二轉折處70%~90%彌漫性長病變狹窄,遠段99%次全閉塞,左冠脈未見狹窄,在右冠脈病變處共置入支架3枚。術后約30 min患者橈動脈穿刺口滲血明顯、腹痛加重、大汗淋漓、嘔吐咖啡色胃內容物、血壓下降、指脈氧下降,結合陽性體征(心音遙遠)、實驗室檢查(纖維蛋白原0.8 g/L、D-二聚體209 380 μg/L)及心臟超聲,考慮“纖維蛋白溶解纖溶亢進(繼發(fā)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心包填塞”,經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胃腸減壓、抑酸護胃、糾正凝血功能等搶救措施后,患者生命體征趨于穩(wěn)定。2015-12-22復查心臟超聲示:主動脈竇部、升部及胸段增寬,主動脈瓣反流(輕~中度)。2015-12-23主動脈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示:主動脈全程可見真假腔,頭臂動脈及左腎動脈受累,破口位于升主動脈根部及腹主動脈遠段。修正診斷“主動脈夾層(DeBakey I型)”,調整治療方案以降壓、控制心室率、止痛、鎮(zhèn)靜為主。其后發(fā)現右側大腿痛覺減退,雙下肢肌力減低,合并腹瀉、排尿障礙、尿潴留,經多學科合作內科治療后癥狀改善出院。因患者經濟原因未行外科手術。
2 討論
以胸痛為首發(fā)癥狀的急性主動脈夾層,可出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因治療方案大徑相庭,其誤診可導致嚴重后果。繼發(fā)于主動脈夾層的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發(fā)生率為10%~15%,抗栓或溶栓治療有可能短暫改善心肌梗死的癥狀,但對主動脈夾層患者的預后非常不利,死亡率由24%上升至70%,死亡原因多見于心包填塞。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的主動脈夾層多見于DeBakey I型。回顧病例,“主動脈夾層”一元論解釋患者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最為合適: 夾層破口位于升主動脈根部右前方累及右冠狀動脈,表現為心肌梗死心電圖特點;累及主動脈瓣出現心臟聽診雜音;累及腹腔干致腸系膜缺血引起腹痛;左腎動脈與假腔相通引起血肌酐水平升高;后期出現尿潴留、雙下肢肌力減退及淺感覺障礙,推測與脊髓缺血損傷有關,但未行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診斷。在行這類急診手術時,時間固然重要,但發(fā)現冠脈造影有疑點時,比如單支血管長狹窄病變而未見到明顯粥樣斑塊,需提高警惕,同時對主動脈根部進行造影可減少誤診、漏診的發(fā)生率。本病例幾乎囊括了主動脈夾層的所有并發(fā)癥及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病情復雜兇險,后由多學科協(xié)作搶救,挽救生命。
目前,對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綜合治療方案仍未達成共識,有主動脈修復術及冠脈搭橋手術成功案例報道,但術后出現心功能不全發(fā)生率高,早期診斷及手術時機的選擇相當重要??傮w治療原則不變,在維持生命體征的前提下盡早恢復缺血心肌細胞的血供。
(編輯:常文靜)
(2016-05-11)
518033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人民醫(yī)院 心臟中心
臧嘉斌 住院醫(yī)師 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Email:zangjb@mail2.sysu.edu.cn 通訊作者:張煥基 Email:317075952@qq.com
R54
A
1000-3614(2016)11-1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