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敦武,王詠,伊麗奇
?
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研究現(xiàn)狀①
蕭敦武1,2,3,4,5,王詠4,5,伊麗奇4,5
[摘要]勝任特征是管理學領域得到深入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簡要介紹勝任特征和勝任特征模型的概念、構建勝任特征模型的方法;詳細介紹愛爾蘭、英國、加拿大、美國、世界物理治療聯(lián)盟、澳大利亞發(fā)布的有關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文件(或類似文件),并簡單介紹國內(nèi)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研究的情況。
[關鍵詞]勝任特征;勝任特征模型;物理治療師;綜述
[本文著錄格式]蕭敦武,王詠,伊麗奇.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6, 22(2): 168-171.
CITED AS: Xiao DW, Wang Y, Yi LQ. Research status of competency for physical therapist [J]. 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 2016, 22(2): 168-171.
作者單位:1.首都醫(yī)科大學康復醫(yī)學院,北京市100068;2.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yī)院醫(yī)務處,北京市100068;3.北京市康復醫(yī)療質(zhì)量控制與改進中心,北京市100068;4.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市100101;5.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市100049。作者簡介:蕭敦武(1984-),男,漢族,湖北仙桃市人,主管治療師,主要研究方向:質(zhì)量管理、物理治療。通訊作者:王詠(1973-),男,北京市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積極組織行為、職業(yè)心理健康。E-mail: wangy@psych.ac.cn。
勝任特征是管理學領域得到深入研究的熱點之一,并且在招聘、培訓、考核等多個領域得到大量的應用,目前國內(nèi)衛(wèi)生領域已廣泛開展勝任特征的相關研究。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的相關研究在許多國家都已開展,但國內(nèi)尚處于起步階段。
1.1勝任特征
勝任特征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20世紀初泰勒的“管理勝任特征運動”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勝任特征研究的發(fā)端[1]。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McClelland發(fā)現(xiàn)帶來美國新聞署官員優(yōu)秀績效的并非以往人們熟知的那些管理技能,而是“跨文化的人際敏感性、政治判斷力和對他人的積極期待”等潛在的個性特征,據(jù)此他在1973年發(fā)表的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一文中提出,用勝任特征評估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成績和能力傾向測試[2]。該文是勝任特征研究的一個關鍵點,隨后諸多學者對勝任特征展開研究。
勝任特征在國內(nèi)也有部分學者將其翻譯為勝任力,多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關于勝任特征給出了不同的定義[2-9],使用較為廣泛的兩種定義為:①McClelland的“勝任特征是與工作績效或其他重要成果相聯(lián)系的知識、技術、能力或動機等”[2];②美國心理學家Spencer夫婦的“能將某一工作(或組織、文化)中表現(xiàn)優(yōu)異者與表現(xiàn)平平者區(qū)分開來的個人潛在的、深層次特征,它可以是動機、特質(zhì)、自我形象、態(tài)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的知識、認知或行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shù)的,并且能顯著區(qū)分優(yōu)秀績效和普通績效的個體特征”[4]。
1.2勝任特征的分類
根據(jù)不同的角度,可對勝任特征進行不同的分類,主要有3種分類方法。
根據(jù)勝任特征的構成要素,可以將勝任特征分為基準性勝任特征(threshold competency)和鑒別性勝任特征(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y)。基準性勝任特征是工作所要求具備的最基本的勝任特征,它是保證因素,不能區(qū)分績效一般者和績效優(yōu)秀者,因此,又可稱為“任職資格”。而鑒別性勝任特征是指那些能夠區(qū)分出績效普通組與績效優(yōu)秀組員工的關鍵要素[8]。在此種分類方法中,采用的是McClelland關于勝任特征的定義,同時此種分類方法中的“鑒別性勝任特征”定義可等同于Spencer夫婦關于勝任特征的定義。
根據(jù)組織所需要的核心專長與技能,可以將勝任特征分為通用勝任特征、可遷移勝任特征和專業(yè)勝任特征[9]。通用勝任特征是全體員工共有的??蛇w移勝任特征是指某些崗位的通用勝任特征。專業(yè)勝任特征是指員工為完成其職責所必須要具備的勝任特征。
根據(jù)勝任特征的形態(tài),可將勝任特征分為5類:動機類、特質(zhì)類、自我概念類、知識類和技能類。知識類和技能類的勝任特征是看得見的、表面的特質(zhì),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也最容易被改變。而特質(zhì)類和動機類的勝任特征則是隱藏較深、處于深層位置,很難發(fā)現(xiàn)和改變的。自我概念類的勝任特征介于以上兩類勝任特征之間。
1.3勝任特征與資格準入的區(qū)別
資格準入主要涉及知識(教育文憑)和技能水平(如普通話/計算機等級證書),它是確保任職者(或求職者)具有工作最基礎的知識或技能的客觀憑證。勝任特征則圍繞著某一崗位(或職業(yè))的表現(xiàn)優(yōu)秀者,衡量標準既可能是合格標準(即基礎要求),也可能是優(yōu)秀標準,或同時采用兩種標準。按照前面對勝任特征的分類,我們可以將資格準入的要求視為基準性勝任特征,而某一崗位的勝任特征則可能包含基準性勝任特征和鑒別性勝任特征兩種。另外,資格準入主要關注知識和技能,而勝任特征不僅包括知識、技能,還包括深層次潛在屬性和行為風格,可能是已經(jīng)形成的,也可能是未來潛能的表現(xiàn)[10]。
1.4勝任特征模型
勝任特征模型就是針對特定職位表現(xiàn)優(yōu)異要求組合起來的勝任特征結構[11]。勝任特征模型目前廣泛應用于管理的各個方面,例如:建立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人員甄選體系;建立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培訓體系;建立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績效考核體系等[12]。勝任特征模型也廣泛應用于國家技能標準和職業(yè)資格標準,并以此作為增強國家經(jīng)濟競爭力的手段[1]。構建勝任特征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行為事件訪談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BEI)、情景判斷測驗法、問卷調(diào)查法、工作分析法、專家小組意見法、口語報告與匯編柵格法、團體焦點訪談法等。其中,目前得到公認且最有效的方法是McClelland提出來的結合關鍵事件技術的BEI,但是,BEI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1]。
McClelland提出用勝任特征評估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學績和能力傾向測試,是基于帶來美國新聞署官員優(yōu)秀績效的研究[2]。后續(xù)學者開展的勝任特征研究也都是緊緊圍繞著某一崗位(或職業(yè))表現(xiàn)優(yōu)秀者,因此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都與高績效有關,較傳統(tǒng)的知識、技能評價更全面系統(tǒng)。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是根據(jù)勝任特征開展優(yōu)秀物理治療師的選拔,同時開展入職后的繼續(xù)教育、績效考核。
如前文勝任特征分類中所述,勝任特征可以分為基準性勝任特征和鑒別性勝任特征?;鶞市詣偃翁卣魇枪ぷ魉缶邆涞淖罨镜膭偃翁卣?,雖然不能區(qū)分績效一般者和績效優(yōu)秀者,但它是保證因素,又可稱為“任職資格”。因此,物理治療師的基準性勝任特征也可視為物理治療師準入和認證的要求。鑒別性勝任特征是指那些能夠區(qū)分出績效普通組與績效優(yōu)秀組員工的關鍵要素,在開展優(yōu)秀物理治療師的選拔時,需要重視被選拔人員這些方面的表現(xiàn)。
目前國際上有多個國家開展了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研究,并發(fā)布了一些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的文件(或類似文件)。所有這些文件都描述了物理治療師準入應該具備的勝任特征(基準性勝任特征),有些文件還闡述了鑒別性勝任特征。許多國家在物理治療師資質(zhì)認證或準入時都要求必須取得經(jīng)過認證的一些學校的學位,而制定對這些學校進行認證的標準時,其核心參考資料就是這些文件[13]。在實際工作中,物理治療師還可依據(jù)這些勝任特征的文件(或類似的文件),進一步明確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不斷提高自己,進一步提高物理治療的服務質(zhì)量。
2.1闡述物理治療師基準性勝任特征和鑒別性勝任特征的文件
愛爾蘭于2007年設立治療項目辦公室,分別發(fā)布物理治療師、作業(yè)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的勝任特征。其中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文件(Physiotherapy Competencies)[14]從專業(yè)實踐、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教育和發(fā)展3個維度,分別給出準入水平、高年資和臨床專家水平所需要的勝任特征,涉及專業(yè)性、交流、案例管理、規(guī)劃和維護高質(zhì)量的服務、領導力和服務的開發(fā)、管理他人、循證實踐、研究、繼續(xù)提高專業(yè)水平、教學、作為臨床資源等方面。
英國物理療法協(xié)會在2011年發(fā)布旨在提升和發(fā)展物理療法實踐的Physiotherapy Framework: Putting Physiotherapy Behaviours, Knowledge & Skills into Practice[15],該文件也可以視為關于英國的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的文件。該文件是通過分析英國國內(nèi)的相關政策文件和有關描述應用于物理療法實踐中的行為、知識和技能的文獻而得到(文獻分析法),文件的內(nèi)容經(jīng)過反復向英國物理療法協(xié)會的多個委員會咨詢修改而最終確定(德爾菲法)。文件認為物理療法實踐由物理療法價值觀、物理療法知識、物理療法實踐技能、通用的行為知識與技能四大基本要素組成。其中物理療法知識又細分為物理療法知識與理解、政策意識、自我意識3個不同的領域。通用的行為知識與技能分為交流與互動、問題解決和決策兩個二級基本要素,交流與互動細分為交流、幫助他人學習與發(fā)展、管理自己和他人、促進團隊融合與團隊協(xié)作、以患者為中心、尊重和促進多樣性6個不同的領域,問題解決和決策細分為確保質(zhì)量、改善和發(fā)展服務、終身學習、做出實踐決策、研究和評估實踐、通過證據(jù)來引導實踐6個不同的領域。文件認為物理療法實踐中不同的角色(開展物理療法時評估的角色、指導他人發(fā)展的角色、領導一個團隊評估和設計服務的角色)需要應用到不同領域的集合。文件根據(jù)復雜性、預見性、影響范圍、個人自主權將每個領域(除價值觀外)區(qū)分為支持者到專家6個水平并進行相應的行為學描述。
2.2僅闡述物理治療師基準性勝任特征的文件
加拿大物理療法監(jiān)管機構聯(lián)盟、加拿大物理療法學術項目認證委員會、加拿大物理療法協(xié)會、物理療法大學項目加拿大委員會,共同于2009年10月發(fā)布第3版Essential Competency Profile for Physiotherapists in Canada[16]。該文件的構建過程包括文獻分析與工作分析編制初稿,專家現(xiàn)場研討修訂和電子形式討論,面向全國物理治療師問卷調(diào)查,面向各省物理療法監(jiān)管機構電子問卷調(diào)查。該文件認為物理治療師在實踐過程中同時承擔著專家、溝通者、合作者、管理者、倡導者、學術從業(yè)者、職業(yè)人員等7個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相應的定義和關鍵的勝任特征,每個關鍵的勝任特征都由不同的子勝任特征(行為學描述)來解釋,概要共包含7個角色、23個關鍵性勝任特征、85個子勝任特征。
美國物理療法聯(lián)邦國家委員會于2000年發(fā)布The Feder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Physical Therapy Standards of Competence[17],并于2006年進行修訂。該文件從專業(yè)實踐、患者/客戶管理兩個領域描述物理療法勝任的標準,其中專業(yè)實踐領域又分為專業(yè)說明、專業(yè)行為、專業(yè)發(fā)展分別進行詳細的行為學描述,患者/客戶管理領域又分為檢查評價與診斷、診療計劃、實施、教育患者及家屬、出院(包含后期治療)進行了詳細的行為學描述。
世界物理療法聯(lián)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和其他一些國家發(fā)布的一些有關物理治療的標準[32-33],也可視為描述物理治療師基準性勝任特征的文件。WCPT于2011年發(fā)布WCPT Guideline for Standards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18],將物理療法實踐劃分為行政和實踐管理、交流、社會責任、文化能力、文檔書寫、教育、倫理行為、知情同意、法律、患者/客戶管理、個人/專業(yè)發(fā)展、質(zhì)量保證、研究、物理治療支持人員(如適用)14個方面,每一方面又根據(jù)情況不同劃分為數(shù)量不等的條目,每個條目都給出了具體的行為學描述。
澳大利亞物理治療師注冊委員會、澳大利亞物理療法協(xié)會、澳大利亞海外物理治療師考試委員會于1990年開始編制The Australian Physiotherapy Competency Standards,并于1994年發(fā)布該標準。標準發(fā)布后,交由澳大利亞物理療法委員會進行管理及定期修訂,以確保該標準始終與物理療法從業(yè)者準入水平相關聯(lián),該標準于2001年進行一次小的修訂,2005年進行一次大的修訂并于2006年發(fā)布修訂后的標準,修訂后標準更名為Australian Standards for Physiotherapy[19]。該標準從展示適當?shù)奈锢懑煼▽I(yè)行為、有效溝通、獲取并解釋應用信息不斷提高實踐、評估客戶、解釋和分析評估結果、制定物理治療計劃、實施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療干預、評估物理治療的有效性和效率、在機構內(nèi)有效地工作9個方面對物理療法給出具體的標準,每個方面又給出數(shù)量不等的要素,每個要素給出了一系列典型的行為學描述,并給出一定的范例。
2.3國內(nèi)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研究現(xiàn)狀
國內(nèi)勝任特征研究的代表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時勘、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王重鳴開展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20-21],國內(nèi)在與物理治療同屬于衛(wèi)生領域的護理、臨床醫(yī)師、衛(wèi)生管理人員等方面[22-33]開展了廣泛的勝任特征研究,但在康復醫(yī)療勝任特征方面開展的研究則不多[34-35],而在物理治療乃至康復治療領域相關的勝任特征研究更少。傅青蘭等雖然提到康復治療師的崗位勝任力,但并未描述康復治療師崗位勝任力的構建過程,且其對于康復治療師的崗位勝任力的描述較為簡單,并非專門針對康復治療師的勝任特征研究[36]。2004年,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康復醫(yī)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發(fā)表的《康復治療專業(yè)技術人才準入標準》從人文素質(zhì)、理論知識、專業(yè)技能、相關能力方面對康復治療專業(yè)技術人才提出相關要求,這可以視為一個類似勝任特征的文件,但該文件將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等綜合在一起進行描述[37]。2012年,王欣等翻譯WCPT的《世界物理治療聯(lián)盟物理治療師專業(yè)準入教育指南(2011 版)》[38],其中一部分從物理治療師實踐、從業(yè)環(huán)境、專業(yè)行為三個大的方面描述物理治療師執(zhí)業(yè)要求,此部分可以視為類似物理治療師基準性勝任特征的文件。但上述文獻[37-38]都沒有涉及物理治療師的鑒別性勝任特征。國內(nèi)沒有檢索到其他專門的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方面的研究,這可能與我國康復醫(yī)學起步較晚、物理治療師數(shù)量較少、尚未開展執(zhí)業(yè)注冊管理有關。
國外雖然開展了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的研究,但由于各個國家的文化及國情的差異,這些研究無法直接應用于國內(nèi),但對探討國內(nèi)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另外,國外對于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的研究往往是在國家層面上的,但由于各個機構和單位作為一個組織往往有其特殊性,因此這些內(nèi)容用于具體的某個組織往往不是特別適用,只有以這些國家的物理治療師勝任特征為基礎開發(fā)適合特定組織的勝任特征模型,才能充分利用這些文件。
隨著國內(nèi)物理治療的不斷發(fā)展,國內(nèi)物理治療師的規(guī)模正在不斷擴大。探討中國物理治療師的勝任特征,既可以為相關單位選拔優(yōu)秀的物理治療師提供依據(jù),從根本上保證物理治療質(zhì)量;也可以為各單位開展有關培訓提供參考,提高物理治療師的素質(zhì),進一步提高物理治療的質(zhì)量。此外,還可為物理療法在中國的本土化發(fā)展以及與世界接軌提供一定的參照。
[參考文獻]
[1]時勘.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資源開發(fā)[J].心理科學進展, 2006, 14(4): 586-595.
[2]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Am Psychol, 1973, 28(1): 1-14.
[3]仲理峰,時勘.勝任特征研究的新進展[J].南開管理評論, 2003, 5(2): 4-8.
[4] Spencer LM, Spencer S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3: 222-226.
[5] Boyatzis RE. Rendering unto competence the things that are competent [J].Am Psychol, 1994, 49(1): 64-66.
[6] Parry SB. The quest for competencies [J]. Training, 1996, 33 (7): 48-54, 56.
[7] McLagan PA. Competencies: the next generation [J]. Training Dev, 1997, 51(5): 40-47.
[8] Spencer LM, McClelland DC, Spencer SM. 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 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 [M]. Boston: Hay-McBer Research Press, 1994: 85-90.
[9]徐建平.教師勝任力模型與測評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 2004.
[10]張欣.圖書編輯勝任特征模型構建[D].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2008.
[11] Richard SW.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8: 105.
[12]唐楠楠.國內(nèi)健康保險業(yè)銷售人員的勝任特征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2.
[13]繆萍,劉浩,潘翠環(huán).美國物理治療專業(yè)教育的評估與認證體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5, 21(2): 245-248.
[14] The Trherapy Project Office. Physiotherapy Competencies [EB/OL]. [2015-07-26]. http://www.hse.ie/eng/staff/Leadership_Education_Development/healthsocialcareprofs/Project -office/physiocomp.html.
[15] Chartered Society of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y Framework [EB/OL]. [2015- 07- 25]. http://www.csp.org.uk/professional- union/careers- development/career- development/professional-frameworks.
[16] Canadian Alliance of Physiotherapy Regulators. Essential Competency Profile for Physiotherapists in Canada [EB/OL]. [2015- 07- 26]. http://www.alliancept.org/resources_publications.php.
[17] Feder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Physical Therapy. The Feder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Physical Therapy Standards of Competence [EB/OL]. [2015-07-25]. http://www.fsbpt.org/download/ StandardsOfCompetence2006_10.pdf.
[18]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Guideline ForStandardsofPhysical TherapyPractice[EB/ OL]. [2015-7-25]. http://www.wcpt.org/guidelines/standards.
[19] Australian physiotherapy Council. Australian Standards for Physiotherapy [EB/OL]. [2015-7-25]. http://www.physiocouncil.com.au/standards.
[20]時勘,王繼承,李超平.企業(yè)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模型評價的研究[J].心理學報, 2002, 34(3): 306-311.
[21]王重鳴,陳民科.管理勝任力特征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檢驗[J].心理科學, 2002, 25(5): 513-516.
[22]董海瑛,萬學紅,吳敏.醫(yī)學畢業(yè)生勝任特征模型的構建[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 2007, 7(5): 348-354.
[23]江啟成,陶意傳,方素珍,等.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院長勝任力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 2006, 22(10): 676-678.
[24]李峰,方素珍.衛(wèi)生機構管理者崗位勝任力[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
[25]李峰,方素珍,李琪,等.衛(wèi)生機構管理者崗位勝任力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 2006, 22(10): 666-669.
[26]王慶華,馬東梅,吳明,等.急診科護士崗位勝任力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雜志, 2011, 26(21): 72-74.
[27]王楨,蘇景寬,羅正學,等.臨床醫(yī)學學科帶頭人勝任特征模型建構——量化與質(zhì)化結合的方法[J].管理評論, 2011, 23 (5): 70-77.
[28]閆曉麗,楊輝.護士長勝任力模型構建的初步研究[J].護理研究, 2010, 24(7A): 1753-1755.
[29]楊秀木,齊玉龍,申正付,等.農(nóng)村全科醫(yī)生勝任力素質(zhì)模型的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5(4): 516-521.
[30]尹愛田,李峰,董先雨,等. 30所醫(yī)院院長勝任力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 2006, 22(10): 670-672.
[31]尹愛田,孟慶躍,方素珍,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勝任力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 2006, 22(10): 678-680.
[32]張愈,董燕敏,方素珍,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主任勝任力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 2006, 22(10): 673-675.
[33]趙戎蓉,吳瑛,金寧寧,等.護士核心勝任力界定工具的編制和評價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6): 485-489.
[34]陳焰南,陳錦秀,劉芳,等.基于護理核心勝任力的《康復護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3 (20): 2835-2836.
[35]劉羽,郭曉萱,周詩雪,等.康復科護理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護理學雜志, 2015, 30(3): 69-72.
[36]傅青蘭,章琪,李海舟,等.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社區(qū)體驗式教學的效果[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5, 30(4): 378-380.
[37]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康復醫(yī)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康復治療專業(yè)技術人才準入標準[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04, 19(6): 13-15.
[38]王欣,王于領,黃衛(wèi)平,等.世界物理治療聯(lián)盟物理治療師專業(yè)準入教育指南(2011版)[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2, 27 (10): 887-898.
·臨床研究·
Research Status of Competency for Physical Therapist (review)
XIAO Dun-wu1,2,3,4,5, WANG Yong4,5, YI Li-qi4,5
1.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Beijing 100068,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Affairs, Beijing Bo'ai Hospital, 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100068, China; 3. Rehabilitation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Center of Beijing, Beijing 100068, China; 4.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5, China; 5.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WANG Yong. E-mail: wangy@psych.ac.cn
Abstract:Competency has been talked and studied a lot on management science. 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ed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with its 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The details of the documents (or analogous documents), that described the competencies for physical therapist published by Ireland, UK, Canada, USA,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and Australia, were introduced. The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ies for physical therapist in China was represented.
Key words:competency; competency model; physical therapist; review
(收稿日期:2015-07-31修回日期:2015-09-30)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6.02.010
[中圖分類號]R192; R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771(2016)02-01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