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霞 趙 冬 崔 瑾
貴陽中醫(y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
刮痧與痧診探討
盧春霞趙冬崔瑾*
貴陽中醫(yī)學院,貴州貴陽550002
刮痧后痧象的部位、形狀、顏色及刮痧時的陽性反應因人而異,因病而異。本文通過分析不同的痧象、陽性反應與疾病的病位、病程、病性、疾病轉歸及個體體質的聯(lián)系,探討?zhàn)鹣笈R床意義。臨床上應察痧診病,謹辨病機,確立治法,針對不同的病癥選擇不同的刮痧手法。另外,通過痧診協(xié)助臨床診療,術隨證變,法從機出,使刮痧療法達事半功倍之效。
刮痧;痧象;陽性反應;痧診;刮痧手法
刮痧療法是指用銅錢、瓷匙、水牛角等鈍緣光滑的硬物器具,蘸水、植物油、活血劑等介質反復刮拭患者某處皮膚,以達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痧象,即刮痧后引起皮膚發(fā)生的各種反應,主要是皮膚的顏色和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包括皮膚潮紅、紫紅或紫黑、小點狀紫紅色疹子等,伴有程度不同的熱痛感[1]。刮痧后出痧的多少、出痧部位、顏色深淺皆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痧象與疾病有何內在相關性,如何利用中醫(yī)辨證論治思想將這一聯(lián)系應用到臨床中指導刮痧,值得醫(yī)者深入研究。
刮痧過程中,被刮拭部位會出現(xiàn)不同的痧象,可伴有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及醫(yī)者刮痧板下的砂爍狀物、條索狀物、結節(jié)等陽性反應?;谥嗅t(yī)的經絡氣血理論,通過痧象和不同的陽性反應,可為臨床判斷患者的體質、病位、病性、病情、疾病轉歸提供思路[2]。
1.1痧象痧象是刮痧后毛細血管受到損傷,刮拭部位的皮膚出現(xiàn)顏色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斑點、斑塊。臨床上“察痧診病”包括觀察痧象的大小、形態(tài)、范圍、顏色、出痧的快慢及痧退時間等。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者出痧顏色多為鮮紅,出痧量少且較為均勻,頭面部、背腰部及四肢外側容易出痧,胸腹及四肢內側不易出痧[3]。
1.2陽性反應人體受到邪氣的侵襲,由于失治誤治等因素,外邪可通過經絡內達臟腑,而內在的臟腑發(fā)生病變時,亦可通過經絡反應于體表。刮痧過程中的陽性反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4]:一是疼痛,當血脈空虛或氣血瘀滯,刮痧時就會出現(xiàn)疼痛敏感點,即中醫(yī)所說“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二是術者感覺刮痧板下的滯澀感,即患處出現(xiàn)的砂爍狀物、條索狀物、結節(jié)等病理產物。當局部絡脈受阻時,受損組織為了進行正常生理活動而開始代償性的生長,于是局部組織出現(xiàn)粘連等炎性反應。
2.1通過痧象辨病位痧象可以直觀地反映病變部位。經脈內連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在經絡學說的基礎上,觀察痧象的位置可以得出相應臟腑的健康狀況。例如沿背部膀胱經循行路線進行刮痧,若心俞穴區(qū)較周圍其他部位出現(xiàn)明顯的痧斑,則說明心臟功能發(fā)生了變化,應提早預防和治療[5]。周忠科[6]發(fā)現(xiàn)刮痧后痧象的位置與經絡的循行區(qū)域相吻合,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手太陰肺經的皮部出現(xiàn)的痧象明顯;而腎虛腰痛、小便不利的患者刮痧時痧象明顯沿著足太陽膀胱經皮部分布。
2.2通過痧象辨病性不同的痧象可反應不同的疾病性質。痧象面積的大小、形態(tài)的疏密、顏色深淺可反應疾病的嚴重程度、病程、病位的表里[7]。痧色鮮紅,呈點狀,多為表證,病程短,病情輕,預后良好;痧色暗紅呈片狀或瘀塊,多為里證,病變部位入里,病程長,病情較重,預后不良;如果痧象鮮明,多為熱證,痧色紫黑,多為寒證;出痧多的患者,一般為實熱證、血瘀證、痰濕證;如果有陽性反應卻出痧少的患者一般為虛證,屬于氣血虧虛[8]。武文強等[9]基于顏色與紋理對痤瘡痧象證型自動分類,結果得出濕熱型表現(xiàn)為大椎穴、肺俞穴處痧象顏色絳紅;心火熾熱型表現(xiàn)為大椎穴痧象顏色鮮紅,斑塊較多,痧粒多;脾氣虛型表現(xiàn)為大椎穴、肺俞穴、膈俞穴痧象顏色整體較暗,痧塊多。
2.3通過痧象辨病情以痧斑的形態(tài)大小及顏色深淺來劃分,痧象具有輕、中、重之分,不同程度的痧象,反應不同的病情[10]。輕度痧象一般出痧散在,顏色淺淡,多見于健康人群或輕度亞健康者;中度痧象顏色多為紫紅色或紫色,痧斑常較周圍皮膚稍高,多伴有相應的陽性反應,提示局部有較長時間的微循環(huán)障礙,可見于亞健康或疾病狀態(tài);重度痧象表現(xiàn)為暗青色、紫黑色的包塊狀、青筋樣痧斑,痧斑部位明顯高于皮膚表面,多伴有疼痛等臨床表現(xiàn),說明局部組織存在微循環(huán)障礙,病情較為嚴重。周忠科[11]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術監(jiān)測刮痧后刮痧范圍內不同部位的血流灌注量,結論得出人體不同部位之間的病理變化不同,雖然從外表上不能準確測知病變具體部位,但刮痧后即可觀察出不同區(qū)域存在著病與不病以及病情輕重的差異。
2.4通過痧象辨體質不同體質的患者在刮痧時出現(xiàn)的痧象不相同,并呈現(xiàn)如下規(guī)律[12]。①平和體質:刮痧時不出痧或僅有點片狀淺紅色痧,且刮痧時無條索狀物、結節(jié)等陽性反應;②氣虛體質:出痧速度慢,僅有散在痧點,刮痧時有輕微的酸痛,可伴有條索樣、結節(jié)等陽性反應物;③氣郁體質:出痧量少色淺,刮痧時感脹痛,有條索樣物、結節(jié)等陽性反應;④痰濕體質:出痧速度快,色淡紅,疼痛性質多為脹痛,刮痧板下有滯澀感,嚴重者有皮膚滲水等陽性反應;⑤血瘀體質:出痧迅速,多呈紫色或青黑色痧斑,刮痧時有明顯的刺痛感,常常有結節(jié)等陽性反應。
2.5陽性反應辨病情
2.5.1砂礫或結節(jié)刮痧時刮痧板下砂礫狀物、結節(jié)或肌肉緊張僵硬等不同的板感,皆是刮痧時出現(xiàn)的陽性反應。刮痧時感覺板下平順,提示經脈氣血通暢,身體健康;刮痧時皮膚的澀感、輕微疼痛、刮痧板下發(fā)現(xiàn)條索樣、砂礫樣感覺是經絡氣血輕度瘀滯的表現(xiàn);若出現(xiàn)結節(jié),說明經絡氣血瘀滯時間較長,結節(jié)越大、越硬,說明組織粘連或纖維化、鈣化的程度越高,病變的時間越長[13]。
2.5.2疼痛疼痛也是陽性反應的一種表現(xiàn)。不同性質的疼痛可預示不同的病性。臨床中,氣血不足者刮痧時常出現(xiàn)酸痛;氣郁者多表現(xiàn)為脹痛;而當寒邪侵襲機體,經絡受阻時則表現(xiàn)為刺痛[14]。
2.6痧斑消退情況的診斷規(guī)律治療疾病的過程中,若痧象顏色由暗變紅,由斑塊變成散點,由多變少,陽性反應的結節(jié),由大變小,由硬變軟,疼痛由重變輕等,說明病情在好轉,治療有效[15]。一般來說,刮痧出痧后,5~7天痧斑便能退盡,痧痕消退的越快,說明機體新陳代謝旺盛,氣血調和,反之則說明臟腑功能差,氣血不和,微循環(huán)障礙嚴重[16]。
同針灸一樣,刮痧療法在施術的時候也要講究補瀉手法,針對不同的病癥應當選擇不同的刮痧手法,謹辨病機,確立治法,才能取得好的療效。刮痧療法的補瀉作用,取決于刮痧操作時刮拭循行的方向、刮痧的深淺、力度的強弱、頻度的快慢等多種因素。刮痧的補瀉手法大致有迎合補瀉法、深淺補瀉法、力度強弱補瀉法、徐疾補瀉等[17]。
3.1迎合補瀉法根據(jù)經絡氣血走向而實施的補瀉手法。刮痧板順著經絡氣血運行方向單向刮拭為補法,刮痧板逆著經絡氣血運行的方向單向刮拭是瀉法。刮痧板沿著經絡循行路線來回刮拭,為平補平瀉法。
3.2深淺補瀉法刮痧時,刮痧層次先淺后深,由淺入深為補法。反之,刮痧層次先深后淺,由深出淺為瀉法。刮拭層次深淺適中,均勻一致,則為平補平瀉法。
3.3力度補瀉法力度強為瀉法,力度小為補法,力度適中為平補平瀉。
3.4速度補瀉法速度快為瀉法,速度慢為補法,速度適中為平補平瀉法。
刮痧操作的力度輕重、速度快慢、時間長短等,都可直接影響刮痧的補瀉效果。根據(jù)中醫(yī)“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治療的基本法則,臨床中,應根據(jù)不同的病癥辨證擇法施術。
綜上所述,痧診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經脈、臟腑宏觀定位診斷,通過觀察痧象,判斷經絡臟腑氣前瞻性、血失調的部位,寒熱虛實性質和程度。刮痧防治疾病時出現(xiàn)的痧象明顯直觀,根據(jù)痧象的顏色、形態(tài)和刮拭過程中不同的陽性反應,可綜合了解經脈氣血運行的狀況以及相應臟腑器官的功能狀態(tài),通過痧象獲得的各種信息還可以對機體的健康狀況進行預測性診斷。刮痧具有治療和診斷的雙重意義,進一步研究痧象的本質,揭示痧象的病因、病機、病理,以及痧象與中醫(yī)診斷的內在關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黎志光.刮痧結合電針治療頸肩綜合征的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2]張秀勤.張秀勤刮痧精粹[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4.
[3]劉明軍.劉明軍刮痧治療常見病[M].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39-43.
[4]曹玉祥.采用刮痧預測疾病[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10-5-3(14).
[5]楊金生,王瑩瑩,趙美麗,等.“痧”的基本概念與刮痧的歷史沿革[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7,13(2):104-106.
[6]周忠科.運用文獻與激光散斑成像技術揭示刮痧法調節(jié)營衛(wèi)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4.
[7]趙美麗.古代痧癥的病因病機和癥候表現(xiàn)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8,14(11):859-861.
[8]林海波,常小榮,劉密,等.刮痧配合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46例[J].上海針灸雜志, 2012,11(31):840-41.
[9]武文強,張新峰,孫艷玲,等.基于顏色與紋理的痤瘡痧象證型自動分型初探[J].北京生物醫(yī)藥工程,2014,33(6):565-569.
[10]張秀勤.張秀勤刮痧精粹[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30.
[11]周忠祥.運用文獻與激光散斑成像技術揭示刮痧法調節(jié)營衛(wèi)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4.
[12]張秀勤.張秀勤體質與五臟養(yǎng)生[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44.
[13]張麗平.刮痧拔罐去百病[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13.
[14]彭玉清.健康輕松刮出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4-6.
[15]趙家福.中緬邊境阿昌族民間痧癥療法初探[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6(9):18-20.
[16]張秀勤.十分鐘刮痧測健康[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9.
[17]王敬.一刮靈:跟王敬學刮痧[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0-22.
苗醫(yī)特色治療技術規(guī)范化及開發(fā)研究(黔科合J重大字[2015]2002-2-4)
盧春霞(1990-),女,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針灸(含民族醫(yī))診療方法與適宜疾病相關性研究。
崔瑾,女,醫(y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yī)(含民族醫(yī))針灸推拿方法學與適宜疾病相關性研究。
R244.4
A
1007-8517(2016)14-0054-02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