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正,符明進,石維坤,黎祖瓊
(吉首大學醫(yī)學院針灸推拿系,湖南吉首 416000)
成人推拿與湘西劉氏小兒推拿:手法技能的順向遷移*
李中正,符明進,石維坤,黎祖瓊
(吉首大學醫(yī)學院針灸推拿系,湖南吉首 416000)
根據應用對象的不同可將推拿分為成人推拿與小兒推拿。針灸推拿學專業(yè)本科生一般先學習成人推拿,再學習小兒推拿。湘西劉氏(劉開運)小兒推拿手法具有顯著特色,不同于成人推拿及其他小兒推拿流派。學習過程中手法技能的遷移規(guī)律是客觀存在的,故從教育心理學順向遷移的角度,探討小兒推拿手法技能教學如何遵循遷移規(guī)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本流派特色小兒推拿技術的傳承與發(fā)展。
湘西劉氏小兒推拿;順向遷移;手法技能;流派傳承
小兒推拿手法既有與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處,又有獨立于成人推拿之外的特殊操作方法[1]。就針灸推拿學專業(yè)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而言,與國內大多數院校相同,吉首大學依次開展《推拿功法學》、《推拿手法學》、《推拿治療學》、《小兒推拿學》的教學。也就是說,學生先學習成人推拿手法再學習小兒推拿手法。教學中常??梢杂^察到這樣的現象:學生掌握了成人推拿手法之后,會對學習和掌握小兒推拿手法技能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或者消極的干擾作用。同樣學習小兒推拿時,也會對先前學習的成人推拿手法技能產生某些影響。一種學習與另外一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教育心理學稱之為遷移[2]96。前者稱為順向遷移,后者為逆向遷移[2]98。本文試從手法技能順向遷移的角度,重點探討先學習成人推拿手法對學習本流派湘西劉氏(劉開運)小兒推拿手法的影響。
正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積極影響[2]98。共同要素學說認為,學習內容中元素間的相同因素越多,遷移效果就越大,反之就越?。?]102。推拿手法種類繁多,各個手法又有不同的技術要領。成人推拿手法總的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但在小兒推拿中手法則更要注意“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3];若二者之間存在較多的“共同元素”,則易產生正遷移。一般認為,小兒推拿常用手法與某些成人推拿手法在名稱、操作、動作要領等方面并無嚴格區(qū)分,如揉法、掐法、擦法、捏脊法等,只是在手法運用時,其刺激強度、節(jié)律、速率等方面存在差異[1]。本流派小兒推拿手法亦是如此。也就是說,這些手法在運用于成人和兒童時多有相同相似相通之處,在動作技能上存在許多的“共同元素”。掌握了成人推拿的這一類手法,有利于學習同名稱的小兒推拿手法,故應先將此類手法集中學習,盡可能依靠先學的成人推拿手法技能來掌握后學的小兒推拿手法技能,這就是利用技能學習正遷移的原理。經驗類化學說[2]104也強調新舊學習的共同要素,但認為這種共同要素是遷移主體(學生)概括掌握的經驗和原理,更強調學習主體在學習遷移過程中的能動作用。故從此原理出發(fā),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掌握小兒推拿手法與先學習的成人推拿手法的相似處和注意點,有利于促進正遷移的實現。
手法技能的遷移可謂“雙刃劍”,既能使小兒推拿手法教學和訓練事半功倍,又可以使之事倍功半。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消極影響稱為負遷移[2]98。以本流派最具特色的手法之旋推、直推為例,小兒推拿特定穴脾經、肝經、心經、肺經、腎經的五經推拿法是本流派的核心部分[4],其手法只有2種,旋推為補法,直推為瀉法(或清法),均在患兒手指螺紋面上操作。所謂旋推,即醫(yī)者以大拇指螺紋面在患兒手指螺紋面作順時針方向推動,推動1圈為推1次,須連續(xù)而快速地推動;所謂直推,即醫(yī)者以大拇指螺紋面從患兒手指螺紋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線推動,亦須連續(xù)而快速地推動,從指根退回螺紋面時不用力[4]。旋推、直推的技能學習最能體現成人推拿手法對本流派推拿手法的負遷移作用。雖然成人推拿中也有推法,包括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等[5]36,但二者的“共同要素”太少。一是作用機理不同。成人推拿指推法或其他推法都是直接激蕩氣血[6],或祛風散寒、通經活脈,或消脹除滿、通便除積,或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等[5]38;而本流派旋推、直推意在調動患兒的“清靈之氣”,達到在體表推拿,體內有感應,推拿五經調治五臟,《小兒推拿廣意》所謂“外呼內應”是也;②難易程度不同:相對于成人指推法的操作部位,兒童的手指螺紋面小,且手指常常用力彎曲不予配合,年齡越小尤為明顯;③技術要求不同:成人指推法要求[5]38速度緩慢均勻,壓力平穩(wěn)適中,而本流派旋推、直推在“輕而不浮、快而著實”[3]的標準下,資深教師(醫(yī)師)可達到300~350次/min左右(速度太快,故旁觀者從動作外觀上難以分辨是旋推抑或直推),一般要求學生達到150~200次/min。此外,成人推拿中的同名手法,本流派也有自己的要求,如掐法要求“既快又重”,摩法要求“輕柔不浮,重而不滯”,拿法要求“剛中有柔,剛柔并濟”等[3]。所以要盡量減少技能負遷移效果,就要強調本類手法與成人手法的不同之處,再進行準確的示范,有利于學生不斷地調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像,進而在實際操作中調節(jié)技能動作的執(zhí)行[2]93;其次對學生的練習要給予準確的反饋,除了觀察旋推、直推的動作形態(tài)外,更須要求學生在教師手指螺紋面上操作,引導學生矯正操作動作,強化正確動作,鼓勵學生努力改善操作,提高技能。
關于小兒推拿,推拿名家嚴雋陶教授特別指出“魯東湘西的兒科推拿”各具特色[7]。2012年我校以極具特色的“湘西劉氏(劉開運)小兒推拿”,聯合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附一醫(yī)院組成的“湖湘五經配伍針推流派”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中醫(y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我校與湖南中醫(yī)附一醫(yī)院同為第一建設單位)。劉開運教授(1918~2003)出身中醫(yī)世家、苗漢后裔,御醫(yī)后代,家族業(yè)醫(yī)三四百年,祖?zhèn)髦嗅t(yī)、草醫(yī)、推拿三套絕技,熔漢、苗醫(yī)藥于一爐,獨樹一幟,尤擅長小兒推拿,代表作有《小兒推拿療法》、《中華醫(yī)學百科全書·小兒推拿分卷》,“旋推為補,直推為瀉”是其推拿手法的特點,不同于其他流派的“向心為補,離心為瀉”[8]。
劉開運生前曾告誡學生:“推拿沒有巧,只要手法練得好”。學習過程中手法技能的遷移規(guī)律是客觀存在的。除了正遷移及負遷移,復式操作法為小兒推拿所特有,所以先學習的成人推拿手法對其的影響基本上屬于零遷移[2]98??傊?,針對學生先學習成人推拿,再學習小兒推拿的實際情況,應根據教育心理學中順向遷移的原理,積極研究成人推拿與小兒推拿在手法技能方面的異同及相互影響,挖掘教學潛力,促進手法技能學習正遷移,減少手法技能學習負遷移,提高學生在小兒推拿學習中迅速適應新要求的能力,盡快正確地掌握小兒推拿手法技能,最終有利于推進本流派特色小兒推拿技術的傳承與發(fā)展。
[1]王之虹.推拿手法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35.
[2]燕良軾.高等教育心理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符明進.小兒推拿[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2.
[4]黎祖瓊.劉開運老中醫(yī)五經推拿經驗介紹[J].新中醫(yī),2007,39(11):10-11.
[5]王之虹.推拿手法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6]廖品東.論推拿醫(yī)學的學術特點[J].按摩與導引,1998,3:1-3.
[7]嚴雋陶.“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5.
[8]王之虹,于天源.“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8.
R244.1
A
1006-3250(2016) 01-0113-02
2015-05-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460766);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湖湘五經配伍針推流派”傳承工作室(LP0118041);湖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科研課題(201416);湖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2013104);湖南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建設項目-吉首大學醫(yī)學類專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中心(湘教通[2014]272號);吉首大學教改重點項目(2015JSUJGA04)
李中正(1985-),男(土家族),湖南慈利人,講師,醫(yī)學碩士,從事中醫(yī)推拿學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