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呂大臨《易章句》輯校補正

2016-02-02 01:13曹樹明
陜西古代文獻研究 2016年0期
關(guān)鍵詞:文淵閣章句易學(xué)

曹樹明

呂大臨《易章句》輯校補正

曹樹明

《易章句》是宋儒呂大臨一部“未完”①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1上,《續(xù)古逸叢書》本。的著作。關(guān)于該書,少年時從學(xué)于朱熹的宋代蜀學(xué)家度正(字周卿,號性善)在為之所作的跋中說:“余家舊藏呂與叔《文集》、《禮記解》、《詩傳》,而未見《易章句》,豫章羅傳之堅甫得之,刻之陽安之學(xué)宮。”②度正:《跋呂與叔〈易章句〉》,見《性善堂稿》卷14,《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這段話至少告訴我們,《易章句》雖然沒有完成,但曾在陽安學(xué)宮被刊刻流傳。然而,“宋元以后,幾經(jīng)戰(zhàn)亂,至清代及近代,呂大臨兄弟的著作已所存無幾”③陳俊民:《關(guān)于藍田呂氏遺著的輯校及其〈易章句〉之思想》,見陳俊民輯校:《藍田呂氏遺著輯?!罚腥A書局1993年版,第10頁, 《易章句》也未能幸免于難。清代學(xué)者朱彝尊在其《經(jīng)義考》中就已經(jīng)指出該書已“佚”。④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21,清光緒丁酉浙江書局刊本。鑒于此,當(dāng)代學(xué)者陳俊民先生利用清納蘭成德編撰的《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以下簡稱《合訂》)和南宋呂祖謙編撰的《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辭精義》,把呂大臨的佚著《易章句》輯出并加以整理,收入199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陳著《藍田呂氏遺著輯?!罚ㄒ韵潞喎Q《輯?!分腥A本。2007年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又將是書收入《儒藏》精華編第220冊,以下簡稱《儒藏》本)之中。該書為學(xué)界研究呂大臨乃至北宋的易學(xué)思想提供了相當(dāng)重要的原始資料,也是目前為止進行相關(guān)研究唯一能夠依據(jù)的本子。筆者在研究呂大臨思想的過程中,受益于陳著之處甚多。然而,隨著新資料和新版本的搜集與發(fā)現(xiàn),有必要對陳氏所輯《易章句》做進一步的完善,以期更好地反映呂大臨在易學(xué)方面的貢獻。以下,我們便從輯文補漏、異本填充、校勘增補、標(biāo)點正誤和文字糾錯等五個方面對《易章句》進行補正。不當(dāng)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輯文補漏

陳氏《易章句》之《易經(jīng)》注部分的輯佚僅取清代納蘭成德編撰的《合訂》一書,而事實上,宋魏了翁的《大易集義》(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刻本)、宋馮椅的《厚齋易學(xué)》(《永樂大典》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元梁寅的《周易參義》(明抄本、《通志堂經(jīng)解》本)、明蔡清的《易經(jīng)蒙引》(《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等書中皆有《合訂》所未收的《易章句》之內(nèi)容。于此可知,陳先生輯佚《易章句》時所用的基本資料是不夠充分的。筆者則試圖使用上述典籍對其漏輯的《易章句》內(nèi)容進行補充。省文起見,補充時僅錄《易章句》中呂大臨的注解,對于《周易》則只標(biāo)注卦名、爻名等基本信息,不錄原文。

從上述典籍中,筆者共得漏輯《易章句》內(nèi)容9條,包括《大易集義》4條、《厚齋易學(xué)》4條、《易經(jīng)蒙引》1條。

漏輯內(nèi)容如下:

1.《訟》初六注:

六以柔弱而訟于下,其義固不可長也,永其訟則不勝而禍難及矣。凡于訟之初即戒訟,非可長之事也。柔弱居下,才不能訟。雖“不永所事”,既訟矣,必有小災(zāi),故“小有言”也。既不永其事,又上有剛陽正應(yīng),辯之理明,故終得其吉也。不然,其能免乎?在訟之義:同位而相應(yīng),相與者也,故初于四為獲其“辯明”;同位而不相得,相訟者也,故二與五為對敵也。(《大易集義》卷6)

【按】《合訂》(卷10)沒有“藍田呂氏曰”字樣,故《輯?!窙]有輯文。然據(jù)《大易集義》,《合訂》所收呂解誤入“伊川先生曰”條,且與《大易集義》所收內(nèi)容相同,皆如上。據(jù)下文之“二與五”,“故初于四”之“于”疑為“與”字。

2.《師》六四注:

“左次”,謂退舍也,陰柔不中而居陰得正,故其象如此。全師以退,賢于六三遠矣,故其占如此。行師之道,因時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為失也。如四退次,乃得其宜,是以無咎。知難而退,師之常也。(《大易集義》卷7)

【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窙]有輯文,據(jù)《大易集義》卷7補。

3.《比》卦辭注:

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寧,方且來求親比;得所比,則能保其安。當(dāng)其不寧之時,固宜汲汲以求比。若獨立自恃,求比之志不速,而后則雖夫亦兇矣。夫猶兇,況柔弱者乎?夫,剛立之稱。傳曰:“子南夫也”,又曰:“是謂我非夫”。凡生天地之間者,未有不相親比而能自存者也。雖剛強之至,未有能獨立者也。比之道,由兩志相求;兩志不相求,則睽矣。君懷撫其下,下親輔于上。親戚、朋友、鄉(xiāng)黨,皆然。故當(dāng)上下合意以相從,茍無相求之意,則離而兇矣。大抵人情相求則合,相特則睽。相特,相待莫先也。人之相親故有道然,而欲比之志不可緩也。(《大易集義》卷8)

【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窙]有輯文,據(jù)《大易集義》卷8補。

4.《小畜》六四注:

四既有孚,則五信任之,與之合志,所以得“惕出”而無咎也。陽出則血去,可知文豐其輕者也。五既合志,眾陽皆從之矣。(《大易集義》卷9)

【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校》沒有輯文,據(jù)《大易集義》卷9補。

5.《否》六三注:

柔而不當(dāng)其位,入于邪者也。下包二陰,群相比也。(《厚齋易學(xué)》卷10)【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校》沒有輯文,《大易集義》亦未收呂解,據(jù)《厚齋易學(xué)》補。

6.《臨》卦名注:

臨,以上臨下。觀,以下觀上。臨,位之在上者臨下,在下者為上所臨者也。觀,位之在下者觀上,在上者為下所觀者也。以剛臨物,物所不與,以暗居上,下所不觀,故柔上剛下為臨,上陽下陰為觀。(《厚齋易學(xué)》卷13)

【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窙]有輯文,據(jù)《厚齋易學(xué)》卷13補。

7.《觀》初六注:

以下觀上,以陰觀陽,近者得之,遠者失之,初六、六二所以為童、為女也。(《厚齋易學(xué)》卷13)

【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校》沒有輯文,據(jù)《厚齋易學(xué)》卷13補。

8.《大過》九五注:

九二在初六之上,老于初六,故曰“女妻”,女未嫁者也。九五在上六之下,少于上六,故曰“士夫”,士未娶者也。九五已是陽過之極,而猶曰士夫者,上六居五之上,視五猶為老也。(《易經(jīng)蒙引》卷4下)

【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窙]有輯文,據(jù)《易經(jīng)蒙引》卷4下補。

9.《習(xí)坎》六四注:

居重險之中,獨傅陽明,如自牖內(nèi)約。物雖薄而必饗,明信著交際得也。(《厚齋易學(xué)》卷17)

【按】《合訂》未收呂解,故《輯?!窙]有輯文,據(jù)《厚齋易學(xué)》卷17補。

二、異本填充

之所以將不同版本的內(nèi)容補充在此,是因為呂大臨有反復(fù)修訂自己著述的習(xí)慣,并且不同版本之間的文字差異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說,這些差異還可以反映呂大臨思想發(fā)展完善的過程。而呂大臨之所以最終沒有寫完《易章句》,或亦與他反復(fù)斟酌其中文字有一定關(guān)系。

本文所據(jù)以補充《易章句》內(nèi)容的版本來源包括宋魏了翁《大易集義》之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刻本,宋馮椅《厚齋易學(xué)》之《永樂大典》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元梁寅《周易參義》之明抄本、《通志堂經(jīng)解》本,明蔡清《易經(jīng)蒙引》之《四庫全書》本和清喬萊《易俟》之《四庫全書》文淵閣本。補充內(nèi)容如下:

1.《屯》六二注:

女子者,常其德以待正,而不可與權(quán)者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屯者,人求其主之時。六二欲求其主,而初不相得,以為之難也。(《厚齋易學(xué)》卷6)

【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所收呂解為:“《左傳》有班馬之聲,則班,分別也;‘班如’者,別而相遠者也。六二近初而應(yīng)五,六四應(yīng)初而近五,皆與近者遠別而求正應(yīng),故皆曰‘乘馬班如’。上六無應(yīng),雖比于五,不可得而親,故亦曰‘班如’。”(中華本68頁,《儒藏》本22頁)《大易集義》卷3與《合訂》卷7所收相同,《厚齋易學(xué)》卷6所收呂解版本與二書不同,如上。

辨析:《厚齋易學(xué)》本先講易理,后分析六二爻處于“欲求其主,而初不相得,以為之難”的情境,雖簡略而意義明確?!逗嫌啞芳啊洞笠准x》本則先引典解釋六二爻辭中的名詞“班如”,后又用“近”、“應(yīng)”和“比”等爻位關(guān)系說明為何六二、六四和上六的爻辭皆有“乘馬班如”,這對理解六二爻及整個屯卦都有幫助。兩種注本各有優(yōu)劣,宜參看。

2.《訟》九二注:

義既不敵,故不能訟。歸而逋竄,避去其所也。自下而訟其上,義乖勢屈,禍患之至,猶拾掇而取之,言易得也。掇,自取也。(《大易集義》卷6)

【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0所收呂解為:“九二居二陰之間,上無正應(yīng),比初則為四所拒,比三則為上所拒;剛體不屈,自下訟上,理卒不勝,不如退就窮約,克己自新,亦庶乎無過也。知歸而自反,以居中也?!保ㄖ腥A本73頁,《儒藏》本26頁)《大易集義》卷6所收呂解版本與之不同,如上。

辨析:《大易集義》本重在就文本進行義理闡釋,如釋爻辭中“歸逋竄”為“避去其所也”,釋爻辭中“自下訟上,患至掇也”為“自下而訟其上,義乖勢屈,禍患之至,猶拾掇而取之,言易得也”。而《合訂》本則先從爻位的角度解釋九二爻,即“居二陰之間,上無正應(yīng),比初則為四所拒,比三則為上所拒”,后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理解,即“退就窮約,克己自新,亦庶乎無過也”。從思想的豐富性看,《合訂》本較《大易集義》本為優(yōu)。

3.《履》六三注:

六以陰居陽,志欲剛而體本陰柔,安能堅其所履?故如盲眇之視,其見不明;跛躄之履,其行不遠。才原不足而又處不得中,履非其正,以柔而務(wù)剛,其履如此,是履于危地,故曰“履虎尾”。以不善履履危地,必及禍患,故曰“咥人兇”?!拔淙藶橛诖缶?,如武暴之人而居人上,肆其躁暴而已,非能順履而遠到也。不中正而志剛,乃為群陽所與,是以剛躁蹈危而得兇也。陰柔之人,其才不足,視不能明,行不能遠,而乃務(wù)剛,所以如此,其能兌于害乎?以柔居三,履非其正,所以致禍害被咥而兇也。以武人為喻者,以其處陽,才弱而志剛者也;志剛則妄動,所履不由其道,如武人而為大君也。(《大易集義》卷10)

【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4所收呂解為:“‘眇’、‘跛’,廢者也。爻皆陽而己獨陰,位且不當(dāng),則其用偏廢,雖能視能履,不足任也。位既不當(dāng),而以柔履剛,必有咥人之兇也。體陰居陽,不中不正,柔邪而為暴亂者也,質(zhì)雖柔而志剛也?!保ㄖ腥A本79頁,《儒藏》本30—31頁)《大易集義》卷10所收呂解版本與之不同,如上。

辨析:《大易集義》本首句“六以陰居陽”,疑“六”后脫“三”字,因此條乃呂大臨對“六三”爻辭之注。該版本重文本解釋,逐個闡發(fā)爻辭中的“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逗嫌啞繁緞t先分析六三爻的屬性及爻位,認(rèn)為它“爻皆陽而己獨陰,位且不當(dāng)”,之后做出“雖能視能履,不足任也,而以柔履剛,必有咥人之兇也”的人事判斷。二本宜參看。

4.《否》九四注:

上下不交,命不行矣。四切近于陰,獨有下交之情,可以有命于下,下必從之。(《厚齋易學(xué)》卷10)

【按】《輯校》輯錄《合訂》卷16所收呂解為:“上下不交,命不行矣。九四以陽居陰,雖否之時,獨有下交之志,可以有命于下,下必從之,志行而無咎也。疇,誰也。當(dāng)否之時,上下既不交,則四與初亦不相應(yīng)。四有下交之志,于下三陰無所偏系,孰為應(yīng)者,必受其福,故曰‘疇離祉’。”(中華本82頁,《儒藏》本33頁)《大易集義》卷12與《合訂》所收呂解相同,《厚齋易學(xué)》卷12所收呂解版本與二書不同,如上。

辨析:《厚齋易學(xué)》本中的“四切近于陰”、“獨有下交之情”在《合訂》與《大易集義》本中分別為“九四以陽居陰”、“獨有下交之志”,且《合訂》與《大易集義》本“下必從之”后多出一段注解。顯然,《合訂》與《大易集義》本的注文更為細致。

5.《噬嗑》上九注:

滅耳為刵,滅趾為剕。刵,輕刑也。剕,重典也。初小懲不應(yīng)重典,上大罪胡用輕刑?(《易俟》卷7)

【按】《輯校》輯錄《合訂》卷25所收呂解為:“‘頤中有物’,四之謂也。三與五為四所間,皆欲噬而合之,故四爻皆言‘噬’;六二噬六三,六三、六五噬九四,九四復(fù)噬六三、六五。凡噬,遇柔則易,‘膚’與‘干胏’是也;遇剛則難,‘臘肉’,‘干肉’是也。二下乘剛,噬柔過分至于‘滅鼻’,然噬而求合,不失乎中,故‘無咎’。六三以陰居陽,位既失當(dāng),所以‘遇毒’。然物之所間,不可不噬,雖以失當(dāng),小吝不進,卒能噬之,故‘無咎’。九四一卦之體,已為之間,上下二陰,噬之。雖易,理茍不直,不能無兇,故鈞金束矢,必得其直,利于艱貞,然后獲吉,不足光也。六五以陰處陽,以柔噬剛,雖正而厲也;居中得直,故‘得黃金’;以中噬不中,雖厲而當(dāng),故‘無咎’也。臘比干肉,禽獸全體有骨堅焉,其噬也難。五以上噬下,故易;三以下噬上,故難?!保ㄖ腥A本98頁,《儒藏》本44頁)《大易集義》卷21與《合訂》所收相同,《易俟》卷7所收呂解版本與二書不同,如上。

辨析:《易俟》本重文本解釋,易理闡述的成分不多?!逗嫌啞繁緞t結(jié)合整個卦對上九爻辭進行解釋,并做出“位既失當(dāng)”、“二下乘剛”、“居中得直”、“以陰居陽”等爻位和爻之性質(zhì)等分析。比較二者,《合訂》本為優(yōu)。

6.《復(fù)》初九注:

復(fù)者,陽反來復(fù)也。陽,君子之道,故復(fù)為反善之義。初,剛陽來復(fù),處卦之初,復(fù)之最先者也,是不遠而復(fù)也。失而后有復(fù),不失則何復(fù)之有?唯失之不遠而復(fù),而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祇,宜音祗,抵也?!队衿吩啤斑m”也,義亦同?!盁o祗悔”,不至于悔也。次卦曰“祗既平,無咎”,謂至既平也。顏子無形顯之過,夫子謂其“庶幾”,乃“無祗悔”也。過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過也。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嘗不遽改,故不至于悔,乃“不遠復(fù)”也。不遠而復(fù)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學(xué)問之道無它也,唯其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大易集義》卷24)

【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8所收呂解為:“初九處復(fù)之初,而以一陽居眾陰之始,自《坤》而來,陽消未遠,故曰‘不遠復(fù)’?!保ㄖ腥A本103頁,《儒藏》本47頁)《大易集義》卷24所收呂解版本與之不同,如上。

辨析:《大易集義》本重文本解釋,不僅說明“無祗悔”、“不遠復(fù)”之義,而且注“祇”字之音。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揮自己思想:“學(xué)問之道無它也,唯其知不善而速改以從善而已?!薄逗嫌啞繁咀⑨尯喢?,說明爻位為“處復(fù)之初”、爻之性質(zhì)是“以一陽居眾陰之始”,并指出《復(fù)》卦由《坤》卦變化而來。兩本各有優(yōu)劣,宜合參。

7.《復(fù)》上六注:

處卦之終,最遠于陽,迷而不反者也。(《厚齋易學(xué)》卷15)【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8所收呂解為:“上六居眾陰之上,處復(fù)之后,最遠于陽,迷而不反者也。以治身則兇,趣時則有災(zāi)眚,若用眾君國,其害滋大,其勢難復(fù),非十年之久不能為也?!保ㄖ腥A本104頁,《儒藏》本48頁)《厚齋易學(xué)》卷15所收呂解版本與之不同,如上。

辨析:《厚齋易學(xué)》本之意全包括在《合訂》本中,似為《合訂》本之摘引。若非如此,則《合訂》本解釋更詳更精,為優(yōu)。

8.《大畜》九二注:

輿說輹而不行者,蓋其處得中道,動不失宜,故無過尤也。善莫善于剛中柔中者,不至于過柔耳。剛中,中而才也。初九處不得中,故戒以有危,宜已。二得中,進止自無過差,故但言“輿說輹”,謂其能不行也,不行則無尤矣。初與二,干體剛健而不足以進。四與五,陰柔而能止。時之盛衰,勢之強弱,學(xué)《易》者所宜深識也。(《大易集義》卷26)

【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0所收呂解為:“‘輿說輹’,則車敗不可行也?!浾f輹’,輹,車軸縛也,則不駕而已,車體猶完。九二以剛居中,自全不進,非若《小畜》九三與四力競,至于敗也?!保ㄖ腥A本107頁,《儒藏》本50頁)《大易集義》卷26所收呂解版本與之不同,如上。

辨析:《大易集義》本聯(lián)系初九、六四、六五從卦之整體上解釋九二爻,并提出“時之盛衰,勢之強弱,學(xué)《易》者所宜深識”的易理?!逗嫌啞繁鞠柔尅拜浾f輹”,后在與《小畜》九三爻的比較中表明《大畜》九二爻所含“以剛居中,自全不進”之意。從思想的深刻性來看,《大易集義》本為優(yōu)。

9.《大過》九二注:

楊,近水之木,感陰氣之多而易生者也。九二雖老夫,然得女妻則猶能生育,而無不利,亦猶枯楊近水而復(fù)生根稊也。《巽》下,長女也,而乃以初為女妻;《兌》上,少女也,而乃以上為老婦。此何也?蓋九二在初六之上,老于初六,故二為老夫而初為女妻;九五在上六之下,少于上六,故上為老婦而五為士夫。此但以爻之上下為老少,非取于《兌》、《巽》之象也。(《周易參義》卷1)

【按】《輯校》輯錄《合訂》卷32所收呂解為:“初六以柔在下,大過乎慎者也。茅,柔物;籍,在下也。大過之世,老少不得當(dāng)其耦,陽過于陰,則老陽與少陰耦;陰過于陽,則老陰與少陽耦。初六少陰,女也;上六老陰,老婦也。九二在初六之上,老于初六,故曰‘老夫’;九五在上六之下,少于上六,故曰‘士夫’,士未娶、女未嫁者也。大過,剛過也,柔過則不濟矣。九二比于初六,剛過乎柔;上六比于九五,柔過乎剛。過則為老,故枯楊為老夫老婦。稊,柔物也,‘枯楊生稊’,再秀也;華,陽物也,‘枯楊生華’,再榮也。九二剛過,故得柔之助,楊之再秀,尚可久也;‘老夫女妻’,未失宜也。上六柔過,九五以少陽配之,剛不足以助之,雖榮易落也;老婦士夫,雖配非耦也。”(中華本110頁,《儒藏》本52頁)《大易集義》卷28、《厚齋易學(xué)》卷16所收呂解與《合訂》同,《周易參義》卷1所收呂解版本與之不同,如上?!吨芤讌⒘x》所引呂解文末有“斯得之藍田呂氏云”八字,筆者將之刪除。

辨析:《合訂》本初六、九二二爻合釋,有利于整體把握該卦?!吨芤讌⒘x》本提出“但以爻之上下為老少,非取于《兌》、《巽》之象”,對解《易》體例有明確的方法意識,比《合訂》單純使用此種解《易》體例更進一步。需要說明的是,呂大臨直接以陰陽爻象喻指男女老少之別,擴大了傳統(tǒng)易學(xué)論象的范圍,使卦爻辭與卦爻象更加貼近。

10.《家人》上九注:

上九以剛居終,有始有卒,道可繼也,人乎?圣人以治家之道莫尚于威嚴(yán),慮后世不知所謂威嚴(yán)者,正其身也?;虿徽型?,則父子相夷,愈不服矣,安得吉?故于上九發(fā)之?!睹献印吩唬骸吧聿恍械?,不行于妻子”。石慶家人有過輒不食,家人謝過而后復(fù),是亦反身也,《易傳》曰:“慈也”?!吧聿恍械?,不行于妻子”,反身不嚴(yán),人將安信?故“有孚,威如”,終乃吉也。(《大易集義》卷37)

【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1所收呂解為:“上九以剛居終,有始有卒,道可繼也?!聿恍械溃恍杏谄拮印?,反身不嚴(yán),人將安信?故‘有孚威如’,終乃吉也?!保ㄖ腥A本126頁,《儒藏》本64頁)《大易集義》卷37所收呂解版本與之不同,如上。

辨析:《合訂》本的文字全部包含于《大易集義》本中,且《大易集義》本多出文字不屬多余。蓋《大易集義》本為《合訂》本之充實完善,而不是《合訂》本為《大易集義》本之精煉。

11.《渙》六四注:

自《坤》六二上居于四,離陰之群,上比于陽,“出幽谷而遷喬木”者,故“元吉”。五處乎高,九五也。馮當(dāng)可曰四,以初、三兩爻為群,同類故也。然五方得位正中,最近于己,二又不應(yīng)之,是賢明之君,未有其物以成濟,渙之功。四則渙其群以傅之,故“元吉”。五在四上,高丘之象。(《厚齋易學(xué)》卷30)

【按】《輯?!份嬩洝逗嫌啞肪?3所收呂解為:“六四自《否》六二,上居于四,離陰之群,上比于陽,‘出幽谷而遷喬木’者也。知反其本,故‘元吉’。丘處乎髙,謂九五也。散而升髙,雖進于光大,然自下而上,疑非所安,心不得平,故‘匪夷所思’?!保ㄖ腥A本166—167頁,《儒藏》92頁)《大易集義》卷59與《合訂》所收相同。《厚齋易學(xué)》卷30所收呂解版本與二書不同,如上。

辨析:《厚齋易學(xué)》本側(cè)重從各爻之間的聯(lián)系來解釋六四爻辭,《合訂》本雖亦有爻位的分析,但側(cè)重文本解釋。二本各有優(yōu)劣,可參看。

三、??痹鲅a

??敝ㄓ袑π?、本校、他校、理校四種。對校法“即以同書之祖本或別本對讀,遇不同之處,則注于其旁”,本校法乃“以本書前后互證,而抉摘其異同,則知其中之繆誤”,“他校法者,以他書校本書”①陳垣:《??睂W(xué)釋例》,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44、145、146頁。, 理校法則是據(jù)理定文字之是非。筆者主要使用對校法和他校法對諸本進行互勘。

陳俊民先生輯?!兑渍戮洹匪谩逗嫌啞返牡妆臼恰锻ㄖ咎媒?jīng)解》原刊本,校本是《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為清代的版本。而我們用于校勘的主要是宋代魏了翁的《大易集義》之宋刻本,該書距離原著時間不長,按照一般規(guī)律應(yīng)該更為接近原本。需要說明的是,《大易集義》雖然與《合訂》并非一書,但由于其所錄《易章句》內(nèi)容大多與《合訂》相同,所以二書互校在一定程度上說仍屬對校而非他校,用《厚齋易學(xué)》、《周易玩辭困學(xué)記》等所做的??眲t屬于他校。

增補??钡膬?nèi)容如下:

1.《乾》九三注:

“人不堪其憂,而不改其樂”,“知終終之”也,于分有當(dāng)安之義也。(《輯?!分腥A本63頁,《儒藏》本19頁)

【按】“當(dāng)”《大易集義》(卷1)作“自”,亦可通。

2.《謙》彖辭注:

謙道雖至于自下,然不可以不執(zhí)中。(《輯校》中華本87頁,《儒藏》本36頁)

【按】“至”《輯校》校記為“‘至’《四庫全書》重刊本作‘主’”。查《大易集義》(卷15),“至”亦作“主”。從上下文義看,“主”字為優(yōu)。

3.《豫》六三注:

以斯求豫,宜有悔也。(《輯?!分腥A本89頁,《儒藏》本38頁)【按】“求”《大易集義》(卷16)作“來”。

4.《隨》彖辭注:

君子不過時而已矣。以道徇身,隨時也;以身徇道,亦隨時也。(《輯?!分腥A本90頁,《儒藏》本38頁)

【按】“不過時”《大易集義》(卷17)作“不固時”。從上下文義看,“固”字為優(yōu)。

5.《習(xí)坎》彖辭注:

惟險非吉徳,君子所不取,故于坎也,獨以習(xí)坎為名,更試重險,乃君子所有事也。(《輯?!分腥A本111頁,《儒藏》本53頁)

【按】“所有事”《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厚齋易學(xué)》(卷17)作“有所事”。

6.《恒》象傳注:

恒,居常而可久也。通于眾,處于無過,守正而不變其道,乃可久也。非常之道,可暫而不久者也。(《輯?!分腥A本116頁,《儒藏》本57頁)

【按】“可暫而不久者也”《大易集義》(卷32)作“可暫而不可久者也”,語句更為通順。

7.《遯》六二注:

“執(zhí)”言持,“革”言堅固也。(《輯校》中華本118頁,《儒藏》本58頁)

【按】“持”《大易集義》(卷33)作“待”。

8.《明夷》六四注:

在上者既暗,不能察而拒之。(《輯校》中華本124頁,《儒藏》本62頁)

【按】《大易集義》(卷36)“不能”前有“又”字,于義更通。

9.《益》象傳注:

風(fēng)雷振動,萬物變而新之,有遷善改過之義。(《輯?!分腥A本134頁,《儒藏》本69頁)

【按】《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厚齋易學(xué)》(卷40)“有遷善改過之義”前有“在人”二字,意思更加明了。

10.《益》六四注:

六四“利用為依遷國”,靖難求安而已,非過益也。(《輯校》中華本134頁,《儒藏》本70頁)

【按】“靖”《大易集義》(卷42)作“情”?!兑妗坟粤呢秤髦钢芄埔夂宀m商遺族遷往洛邑一事,“靖難”或更合適。

11.《萃》初六注:

四既不信,初既志亂,或信或否,或聚或散,則或悲或懼,故“若號,一握為笑”。號,號哭也;“一握為笑”,握手相歡笑也。(《輯校》中華本140頁,《儒藏》本74頁)

【按】“懼”《大易集義》(卷45)作“歡”。從上下文看,“信”與“否”、“聚”與“散”皆為反義,而“悲”與“懼”非反義、“悲”與“歡”為反義,故“歡”為是,“懼”為非,疑形近而誤,因“懼”的繁體字為“懼”。下文之“‘一握為笑’,握手相歡笑也”亦可為證。

12.《旅》六五注:

然不安于尊,上承上九,終得上之譽命,雉有所亡而不恤也。(《輯?!分腥A本162頁,《儒藏》本89頁)

【按】“雉”《大易集義》(卷56)作“雖”,于義更通,疑形近而誤。

13.《中孚》象傳注:

澤中氣散而為風(fēng),“澤上有風(fēng)”,澤氣達其外者也。(《輯?!分腥A本169頁,《儒藏》本94頁)

【按】“澤中氣”《大易集義》(卷61)作“澤中之氣”,更優(yōu)。如此,此句可點校為“澤中之氣,散而為風(fēng),‘澤上有風(fēng)’,澤氣達其外者也”。

14.《系辭上》注:

寂然之中,天機常動。應(yīng)感之際,本原常靜。(《輯?!分腥A本180頁,《儒藏》本103頁)

【按】“本原”《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周易玩辭困學(xué)記》(卷13)作“本體”。

15.《系辭上》注:

氣辟則溫燠發(fā)生,闔則收斂肅殺伹。一體二用,不可以二物分之。(《輯?!分腥A本182頁,《儒藏》本104頁)

【按】“伹”乃從《古逸叢書》本《周易系辭精義》。關(guān)于該字,陳俊民先生在《輯?!分腥A本、《儒藏》本中注曰:“‘伹’字,于義難通,屬上屬下亦難決,或有訛誤,無從確考?!倍皝恰痹趶?fù)性書院重刊本《周易系辭精義》中作“但”。如此,此句就應(yīng)為“氣辟則溫燠發(fā)生,闔則收斂肅殺。但一體二用,不可以二物分之”。

四、標(biāo)點正誤

《輯校》中華本點校有誤而《儒藏》本已更正者,不列于下。

1.《大有》九三注:

居群臣之上而上迫于君,如伊尹、周公之心。(《輯?!分腥A本86頁,《儒藏》本35頁)

【按】“伊尹”、“周公”為人名,應(yīng)加專名線,故原書(筆者注:豎排)應(yīng)于二人名左側(cè)加豎線。

2.《蠱》九二注:

九二以剛居中,子干母事者也。執(zhí)不知變,賊恩之大委而不干,不孝也;干而賊恩,亦不孝也。有中道存焉,惟君子能之。(《輯?!分腥A本92頁,《儒藏》本40頁)

【按】“執(zhí)不知變,賊恩之大”為一句?!拔桓?,不孝也”與“干而賊恩,亦不孝也”兩句為并列關(guān)系。故此段應(yīng)標(biāo)點如下:

九二以剛居中,子干母事者也。執(zhí)不知變,賊恩之大。委而不干,不孝也;干而賊恩,亦不孝也。有中道存焉,惟君子能之。

3.《震》六二注:

六二當(dāng)震之時,以柔乘剛,震來必危而無應(yīng),必大喪其所資億數(shù)之多,多故大也。應(yīng)在六五,所居高險,故曰“躋于九陵”。(《輯?!?51頁,《儒藏》本81頁)

【按】此段當(dāng)標(biāo)點如下:

六二當(dāng)震之時,以柔乘剛,震來必危而無應(yīng),必大喪其所資。億,數(shù)之多,多故大也。應(yīng)在六五,所居高險,故曰“躋于九陵”。

4.《節(jié)》初九注:

九以剛居節(jié)之初,宜立法以制節(jié)。人之有欲,為上之所制,節(jié)其始,多不說。(《輯校》中華本168頁,《儒藏》本93頁)

【按】“制節(jié)”是古人常用的詞匯,意為“節(jié)儉克制”,如《孝經(jīng)·諸侯》曰:“制節(jié)謹(jǐn)度,滿而不溢?!碧菩谧ⅲ骸百M用約儉,謂之制節(jié)?!薄稘h書·哀帝紀(jì)》亦云:“制節(jié)謹(jǐn)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故此段當(dāng)標(biāo)點為:

九以剛居節(jié)之初,宜立法以制節(jié)。人之有欲,為上之所制節(jié),其始多不說。

5.《說卦》注:

奇為陽,耦為陰,初見何義?《爻》必以三見何?體蓋奇見,所合耦見,所分三者之中,必有物焉。此《爻》所以三也,三才之道于是乎生。(《輯?!分腥A本185頁,《儒藏》本107頁)

【按】“爻”不是專名,不必用書名號。“奇見所合”與“耦見所分”二句為對稱關(guān)系。故此段應(yīng)標(biāo)點為:

奇為陽,耦為陰,初見何義?爻必以三見,何體?蓋奇見所合,耦見所分,三者之中必有物焉,此爻所以三也,三才之道于是乎生。

6.《說卦》注:

逆數(shù)者原其始,順數(shù)者要其終;要其終者本于數(shù),往安已過之,逆知其終也。盛衰生息,皆有常數(shù)而已;原始者,可以知來、知未來之事,其始也,皆出于造化生生之所以然而已。(《輯校》中華本185頁,《儒藏》本107頁)

【按】此條為“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也,逆數(shù)也”之釋文,故釋文中“數(shù)往”、“知來”二詞皆為對原文之引用。標(biāo)點應(yīng)如下:

逆數(shù)者原其始,順數(shù)者要其終。要其終者,本于“數(shù)往”,安已過之逆,知其終也,盛衰生息皆有常數(shù)而已。原始者,可以“知來”,知未來之事,其始也皆出于造化生生之所以然而已。

五、文字糾錯

1.《乾》九二注:

上遇則亢,大成若缺則不至于亢,以有悔也。(《輯?!分腥A本63頁,《儒藏》本18頁)

【按】(1)“遇”《大易集義》及《合訂》之《通志堂經(jīng)解》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作“過”,《輯?!氛`作“遇”,疑形近而誤。

(2)“于”《大易集義》及《合訂》諸本皆作“乎”,《輯?!氛`作“于”,疑義近而誤。

2.《大壯》彖辭注:

天地之體大矣,勢勝矣,情正矣!(《輯?!分腥A本119頁,《儒藏》本59頁)

【按】“勢勝”之“勝”,《大易集義》及《合訂》之《通志堂經(jīng)解》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作“盛”,《輯?!氛`作“勝”,疑音近而誤。

3.《大壯》象傳注:

體所以正心修身,“非禮弗履”,則威嚴(yán)行而天下服。(《輯校》中華本119頁,《儒藏》本59頁)

【按】“體”《大易集義》及《合訂》之《通志堂經(jīng)解》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作“禮”。從上下文義看,應(yīng)為“禮”?!遁嬓!氛`作“體”,疑形近而誤。

4.《震》六五注:

居尊履中,雖以柔居,亦可以有事于天下;有事于天下,則大無所喪矣?。ā遁嬓!分腥A本151頁,《儒藏》本82頁)

【按】第二個“有事于天下”前《大易集義》及《合訂》之《通志堂經(jīng)解》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有一“茍”字。疑《輯?!访?。

5.《歸妹》九二注:

不可與有明,則不可與有焉,靜而守中,不變其常,所以“利幽人之貞”。(《輯?!分腥A本157頁,《儒藏》本86頁)

【按】“不可與有焉”之“焉”字《大易集義》及《合訂》之《通志堂經(jīng)解》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作“為”,《輯?!氛`作“焉”,疑形近而誤。

6.《未濟》九二注:

濡尾曳輪,在《既濟》則為始濟之象,在《未濟》則為涉難已深之象,故其義不同。(《輯?!分腥A本175頁,《儒藏》本99頁)

【按】“在《未濟》”之“在”《大易集義》及《合訂》之《通志堂經(jīng)解》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作“于”,《輯?!氛`作“在”。

7.《未濟》六五注:

六五離明之體,居中履中,光之盛者。(《輯?!分腥A本176頁,《儒藏》本99頁)

【按】“居中”之“中”《大易集義》及《合訂》之《通志堂經(jīng)解》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皆作“尊”,五爻是尊位,亦可說“居尊”,而《輯?!氛`作“中”。

8.《說卦》注:

指所以妙萬物者,故謂之“神”。(《輯?!分腥A本185頁,《儒藏》本107頁)

【按】“故”《古逸叢書》本和復(fù)性書院重刊本《周易系辭精義》皆作“姑”,《輯?!氛`作“故”,疑音近兼形近而誤。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xué)政治經(jīng)濟學(xué)院)

猜你喜歡
文淵閣章句易學(xué)
從“卜史易”到“士易學(xué)”再到“儒門易”
——先秦易學(xué)闡釋分期斷代芻議*
劉玥辰
公心與私意之間:《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僑易學(xué)視角下“華人作家”趙健秀研究
《文心雕龍·章句》對初中古詩文教學(xué)的啟示
抗戰(zhàn)時期圍繞《四庫全書》閣書的文化掠奪戰(zhàn)
文淵閣《四庫全書》明人別集卷首提要辨證
《文選平點》魏晉南北朝文論札記
《雕菰樓易學(xué)五種》
故宮的“文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