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皇權支配下遼代漢人權貴家族的命運演變
——以韓知古家族為例

2016-02-02 19:36洪嘉璐
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學刊) 2016年1期
關鍵詞:皇權中華書局勢力

●洪嘉璐

皇權支配下遼代漢人權貴家族的命運演變
——以韓知古家族為例

●洪嘉璐

遼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北方民族政權。在遼政權統(tǒng)治時期活躍著許多的漢人權貴家族,在皇權的支配下這些權貴家族有盛有衰,家族命運演變揭示了皇權支配社會的作用,其中韓知古家族是遼王朝權勢最為顯赫的漢人權貴大族。自韓知古入遼成為阿保機的佐命功臣,到家族第三代——知古孫韓德讓時,家族勢力發(fā)展到頂點。韓德讓曾擔任上京皇城使、上京留守、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北院樞密使,后拜大丞相,總二樞府事,被賜以國姓耶律氏、出宮籍,擁有像斡魯朵一樣的文忠王府。有遼一代,除9位皇帝、2位皇后(應天太后、承天太后)、1位皇太弟(耶律隆慶)外,惟有韓德讓擁有帝王般的地位。然而,至6、7代,韓知古家族已不似遼中期那樣如日中天,逐漸呈現(xiàn)衰落之勢。韓知古家族在遼朝的興衰歷程與皇權統(tǒng)治密切相關,其命運演變揭示了皇權對遼代漢人權貴家族的支配作用的變化。

一、韓知古家族興起及其入仕途徑

遼代漢人最初大都是從中原被掠奪而進入契丹族控制地區(qū)的,其中,顯赫的官宦之家并不多,多數(shù)為普通的漢人之家。五代時期分裂、動蕩局面為契丹人南下侵略提供了機遇,契丹通過南下戰(zhàn)爭將漢人掠入遼境,成為契丹遼朝統(tǒng)治的基礎。韓知古,“薊州玉田人,善謀有識量。太祖平薊時,知古六歲,為淳欽皇后兄欲穩(wěn)所得”[1]。韓知古被俘后是以家奴的身份跟隨在阿保機左右的,可知韓知古家族最初身份并非顯赫。其后,韓知古參與遼政權創(chuàng)建的一系列活動,功勛卓著,遂占籍柳城,家族開始顯貴,成為遼代僅次于皇族和后族的三大家族之一。

遼代漢人權貴家族成員入仕途徑多為蔭補。遼朝在未以科舉招募賢才之時,統(tǒng)治階層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大多由蔭補入仕。韓知古家族的后代韓橁墓志載族屬“襲世祿”[2],即蔭補入仕。“其余戚屬族人,拜使相者七,任宣猷者九,持節(jié)旄,綰符印,宿衛(wèi)交戟,入侍納陛者,實倍百人”[3],可見韓知古家族在遼勢力的強大。而史料可查的子嗣中唯有韓企先以“進士”[4]的方式入仕。

二、韓知古家族在遼政權建立和鞏固過程中的作用

遼興建伊始,各項典章制度還不完備,入遼漢人群體憑借其文化優(yōu)勢很快得到了統(tǒng)治者的青睞,并由此進入仕途,成為遼朝統(tǒng)治者的重要同盟者?!皶r儀法疏闊,知古援據(jù)故典,參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5]。韓知古將“故典”與“國俗”相糅合,完善了遼朝的相關禮儀典志。此外,遼初期統(tǒng)治者通過修筑城池等手段安置被掠入遼境的漢人,在修建城池方面韓知古亦有所建樹[6]。天贊年間,韓知古又因“與康默記將漢軍征渤海有功,遷中書令”[7]。韓知古初被授予為彰武軍節(jié)度使,后被任為總漢兒司事、中書令,為遼初期的佐命功臣之一。

遼中期是遼統(tǒng)治最為興盛時期,在韓氏第三代子嗣中,韓德讓官位尤為顯要,被賜以國姓、出宮籍、擁有斡魯朵(文忠王府)、拜大丞相、擔任北院樞密使,權傾朝野。韓德讓憑借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為遼王朝屢建奇功,在遼宋高粱河之戰(zhàn)中大敗宋軍,在統(tǒng)治階層內部政權不穩(wěn)之際擁立年幼圣宗繼位,促成遼宋澶淵之盟的簽訂,功績令人矚目。

其后,韓氏家族數(shù)代成員亦多入朝為官擔任文臣武將,各以其文韜武略,在遼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為皇權的鞏固、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發(fā)展竭心盡力,取得了不朽的業(yè)績。

三、韓知古家族命運演變與皇權控制

在遼代,韓知古家族雖然有漢人世家大族難以企及的崇高地位,但也隨皇權變化而起起落落,跌宕無常。

(一)韓知古家族的命運演變

1.韓知古為家族基業(yè)奠定基礎。韓知古家族“起家于燕壤,仕祿于遼廷焉”[8]。韓知古祖父韓懿并未入仕,韓知古之父出任過薊州司馬。韓知古被掠入遼后以述律后媵臣的方式進入阿保機家族,后期韓知古以其才識受到重用,官位也隨之不斷擢升。史載:“神冊初,遙授彰武軍節(jié)度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時儀法疏闊,知古援據(jù)故典,參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頃之,拜左仆射,與康默記將漢軍征渤海有功,遷中書令?!盵9]韓知古被委任以漢兒司事、中書令這類要職,成為阿保機的佐命功臣之一,身份與地位已與最初入遼時期已大為不同。

2.韓匡嗣使家族勢力壯大。韓知古有11子,現(xiàn)今有史料可考的是韓匡嗣、韓匡美、韓匡胤三個支系,其中又屬韓匡嗣支系權勢最盛。韓匡嗣入仕,“匡嗣以善醫(yī),直長樂宮,皇后視之猶子。應歷十年,為太祖廟祥穩(wěn)。后宋王喜隱謀叛,辭引匡嗣,上置不問。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即位,拜上京留守。頃之,王燕,改南京留守。保寧末,以留守攝樞密使……遙授晉昌軍節(jié)度使。乾亨三年,改西南面招討使”[10]。韓匡嗣在穆宗、景宗時期為官,又因在景宗登帝位時立功,由此得到重用。雖在遼宋滿城大戰(zhàn)中指揮不力致使全軍潰敗,但最終仍“杖而免之”[11]。去世后,追贈尚書令。韓知古家族在韓匡嗣一代家族勢力繼續(xù)發(fā)展,不僅開始擁有私城,且開始與契丹貴族蕭姓通婚。契丹貴族耶律與蕭姓聯(lián)姻早已為慣例。韓匡嗣一代開始與契丹貴族通婚映出韓知古家族在遼朝地位的繼續(xù)攀升。

3.韓德讓時期家族勢力達到鼎盛。至韓德讓一代,韓知古家族勢力發(fā)展至頂峰?!俄n匡嗣墓志》載其子“長曰德源,始平軍節(jié)度使、太尉;次曰德慶、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司徒,早亡;次曰德彰,氈毯使、左散騎常侍,早亡;次曰德讓,樞密使、太師、兼侍中;次曰德威,西南面招討使兼五押、彰武軍節(jié)度使、太師;次曰德沖,戶部使、威勝軍節(jié)度使、太尉;次曰德颙,右神武大將軍、太尉;次曰德晟,未仕而終;次曰德昌,任盧龍軍節(jié)院使,后公一年而終”[12]?!哆|上京地區(qū)出土的遼代碑刻匯輯》證實“徳沖”與“德崇”二者“官職一致?!疀_’與‘崇’同音”[13],故德沖與《遼史》中德崇為同一人。此外,“德顒與《遼史》中的德凝為同一個人”[14]。韓德讓在景宗時期入仕,后遙授彰德軍節(jié)度使,先后擔任上京留守、南京留守。高粱河之戰(zhàn)中韓德讓憑借杰出的軍事才能大敗宋軍,官至遼興軍節(jié)度使,后又升任南院樞密使。景宗去世之際,“隆運不俟詔,密召其親屬等十余人并赴行帳……集番漢臣僚,立梁王隆緒為皇帝,時年十二,后為圣宗,仍尊后曰仁慈翊圣應天皇太后”[15]。韓德讓在被授予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政事令后,又兼北院樞密使并“拜大丞相,進王齊,總二樞府事”[16]。北樞密院是契丹軍政事務的最高決策機構,均由契丹貴族擔任,韓德讓是出任北院樞密使的唯一漢人。韓德讓不僅擁有斡魯朵,且賜姓為耶律,地位與聲望登峰造極。

4.德崇子制心時期家族勢力得以維持。韓德讓無子嗣,但韓知古家族第四代為官者仍不在少數(shù),此輩韓德崇子制心官位最為顯要。史載,韓制心“以皇后外弟,恩遇日隆”[17]。遼代后族均攝政,時圣宗皇后蕭菩薩哥為韓德讓外甥女,因此制心的仕途之路得益于齊天皇后的恩寵。韓制心“統(tǒng)和中,為歸化州刺史。開泰中,拜上京留守,進漢人行宮都部署,封漆水郡王”[18]。后任“中京留守、惕隱、南京留守,徙王燕,遷南院大王”[19]。與德崇子制心同輩的韓橁墓志載韓知古家族“持節(jié)旄、綰符印、宿衛(wèi)交戟、入侍納陛者”[20]為數(shù)甚多。四代時期家族勢力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5.韓滌魯和韓燕五時期家族勢力趨于衰落。自韓知古步入仕途、韓匡嗣受到統(tǒng)治者重用、韓德讓權勢登頂以及制心受惠于齊天太后,韓知古家族仕途之路可謂順風順水。但隨著圣宗的去世及與韓知古家族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齊天太后的衰敗,至第5代韓滌魯一代,權勢呈現(xiàn)下降之勢,懲戒之事也開始出現(xiàn)。韓滌魯為韓德威孫,耶律遂正之子。自幼成長于宮中,受到皇室的喜愛,被賜名為宗福。歷任“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點檢、拜惕隱,改西北路招討使,封漆水郡王”[21]。興宗時期,韓滌魯因私扣回鶻使者獺毛裘、阻卜貢物,被覺察后受到杖刑并削爵免官,這對韓知古家族來說處罰未免有些嚴重。雖不久韓滌魯又復起為北院宣徽使,道宗年間拜南府宰相,改封漢王,但韓氏家族的整體勢力已趨向衰落。韓滌魯亦言:“臣叔先朝優(yōu)遇,身歿之后,不肖子坐罪籍沒?!盵22]可見,籍沒之法這種酷刑也發(fā)生在韓氏家族的后代之中。韓知古家族的6代成員中,據(jù)記載韓滌魯子韓燕五官至“南京步軍都指揮使”[23]。韓氏家族6、7代,家族子嗣入仕人數(shù)明顯遞減,官位也不如前中期般顯赫。

6.自韓企先起家族勢力開始轉折。韓企先以進士入仕,但卻“回翔不振”[24]。金人占領遼地后,韓企先降于金并入仕于金,家族勢力出現(xiàn)轉折。金世宗對其高度評價,史載“前后漢人宰相無能及者”[25]。

終遼一代,韓知古家族的整體勢力還是較強勢的,家族成員已有契丹化的傾向。韓知古家族的命運演變無不與皇權的支配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韓知古家族的演變亦與遼政權的發(fā)展變遷緊密相連。遼政權興起之時是韓知古家族勢力逐漸發(fā)展時期,遼中期政權鼎盛時期是韓知古家族權勢最為顯貴時期,遼后期統(tǒng)治階層勢力開始走向衰敗,韓知古家族勢力也隨之走向衰落。

(二)皇權對韓知古家族的制約

遼代權貴家族的社會、政治地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相對于同時期的中原王朝來說,更為穩(wěn)定一些”[26]。但正如《韓橁墓志》所言:“夫物忌大盛,先哲炯誡;事久則便,前代良箴?!盵27]韓知古家族也不例外,有其發(fā)展變遷之路。

1.以科舉取士為主的政治制度變革。遼代的官員選任中契丹貴族憑借“世選”入仕,掌控核心權力,漢人權貴家族則通過恩蔭得以重用。據(jù)史料記載:“匡嗣,加至尚父秦王……生九子,并襲箕裘,皆為將相?!盵28]可知韓氏這種名門大族以蔭補入仕的不在少數(shù),且文武皆有。伴隨社會的發(fā)展,世選與蔭補的弊端也漸趨顯現(xiàn),面對各階層的利益紛爭,統(tǒng)治者急需緩和社會矛盾,籠絡各層社會人士,完善相關政治制度,科舉制度由此產生。史載:“遼起松漠,太祖以兵經略方內,禮文之事固所未遑……至景、圣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僚擢升侍從,骎骎崇儒之美?!盵29]圣宗年間開科取士是針對漢人與渤海人的?!笆菤q(統(tǒng)和六年),詔開貢舉,放高舉一人及第”[30]。遼代科舉取士為廣大漢民提供了入仕之途,“對于一般的漢族、渤海族士人來說,是進入遼朝官僚機構的便捷途徑,也是提高或改變漢族、渤海族士人社會地位的有效仕宦途徑”[31]。如張儉,“統(tǒng)和中,一舉冠進士甲科,一命試順州從事”[32]。開科取士一方面促進中下階層的優(yōu)秀漢士加入官僚隊伍,利于改革僵化的選任方式;另一方面,遼后期一些世家子弟也以科舉為榮積極備考,促進了遼代官僚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雖然科舉制度的施行并沒有完全影響漢人權貴家族的利益,但在制度層面對蔭補入仕的權貴家族仍有一定的沖擊。韓知古家族至圣宗朝勢力達到鼎盛,但至5代韓滌魯開始權勢開始下降,雖然6代、7代仍出現(xiàn)擔任要職的韓氏子嗣,但相對于遼前中期來說,韓氏家族入朝為政者已大為減少。除韓氏后代自身潛能有限外,外部社會制度變革亦對韓氏后代的入仕產生一定影響。科舉制度施行“使遼朝的選官制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33]。受科舉取士影響的不只是韓氏一家,但對于以蔭補為主要入仕途徑的韓氏家族來講所受到的沖擊最大。

2.以齊天太后權勢衰落為標志的宮廷政治斗爭。歷來統(tǒng)治階層內部權力爭斗都會給其他大族造成打擊,韓知古家族也不例外。終遼一世,后族蕭氏權力非同小可,甚至與皇族勢力不相上下。史載:“遼之秉國鈞,握兵柄,節(jié)制諸部帳,非宗室外戚不使。”[34]而《遼史·卓行傳》更是指出:“遼之共國任事,耶律、蕭二族而已?!盵35]遼代后族不僅享有較大權力,且后族間的宮闈斗爭頻繁:“仁德被害前后,韓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在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著變化?!饼R天后(仁德)在宮廷斗爭中的失敗致使韓知古家族后期失去了強有力的靠山。

齊天皇后是承天太后弟蕭猥恩之女,是韓德讓外甥女,即蕭菩薩哥。齊天皇后生二皇子,卻皆早卒?!皩m人耨斤生興宗,后養(yǎng)為子”[36]。齊天后視耨斤子興宗如己出。圣宗時期,元妃(耨斤)便百般詆毀齊天后,但“圣宗終不之信”[37]。興宗時期元妃自立為皇太后(欽哀皇后),隨之向齊天后展開攻勢:“護衛(wèi)馮家奴、喜孫等希旨,誣告北府宰相蕭浞卜、國舅蕭匹敵謀逆。詔令鞫治,連及后。興宗聞之曰:‘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撫育眇躬,當為太后;今不果,反罪之,可乎?’欽哀曰:‘此人若在,恐為后患?!墼唬骸屎鬅o子而老,雖在,無能為也。’欽哀不從,遷后于上京……欽哀慮帝懷鞠育恩,馳遣人加害。使至,后曰:‘我實無辜,天下共知。卿待我浴,而后就死,可乎?’使者退。比反,后已崩?!盵38]齊天后在權力爭斗中的敗北,雖不足以導致韓知古家族權勢轟然坍塌,但韓德讓的過世以及失去了有力的后族“支持者”,不免影響韓知古家族勢力。在專制體制下,皇后的地位之爭同皇權斗爭相比同樣是殘酷而慘烈的,有時候,失勢的一方連同其臣屬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就是說,臣屬所依附的勢力一旦風光不再,則自身也就難以為繼了。

3.韓氏家族勢力是在皇權控制下得以維系與發(fā)展的。韓知古家族成員數(shù)代入仕擔任朝臣,為遼王朝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至韓知古家族3代韓德讓時期勢力達到頂峰,家族地位僅次于皇族和后族。家族成員的位高權重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第一,政治勢力強大。家族數(shù)代成員入朝為官,官位顯赫且文武皆有。第二,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韓知古家族不但政績赫赫,且擁有州城,統(tǒng)合九年(991),“以秦王韓匡嗣私城為全州”[39],可見韓知古家族經濟實力不容小窺。第三,擁有斡魯朵。遼代共設立十三個斡魯朵,韓德讓擁其一,為文忠王府。但總體來說,韓知古家族勢力對皇權的影響與威脅還是可控的。由于遼代統(tǒng)治者歷來由親族掌控軍事大權,朝權又由皇族、后族秉持,“皇族勢力的強大,自然使皇族以外的勢力不敢輕易覬覦、爭奪皇權”[40]。因此,強勢的韓知古家族仍不足以構成對遼朝統(tǒng)治者的絕對威脅,韓知古家族勢力仍在皇權掌控之下。

韓知古家族的命運演變之路揭示了皇權在遼代社會中的支配地位的變化?!霸谏鐣Y構諸多因素中,王權體系同時又是一種社會結構,并在社會的諸種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在社會諸種權力中,王權是最高的權力;在日常的社會運轉中,王權起著樞紐作用”[41]。韓知古家族就是在這種君主專制制度體系下,家族成員由最初的媵臣逐漸改變身份走向興盛后又趨于衰落的,其家族命運的演變印證了劉澤華先生的“王權主義”理論,在遼代,皇權支配下的其他漢人權貴家族的興衰演變亦如此。韓知古家族早期多以文武之長或建功立業(yè)等手段得以顯貴,在皇權的支配下興起、發(fā)展、變遷,家族成員的命運演變同樣受到皇權的制約與控制。

〔1〕脫脫.遼史(卷74)·韓知古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33.

〔2〕向南.遼代石刻文編·韓橁墓志[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04.

〔3〕向南.遼代石刻文編·韓橁墓志[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04.

〔4〕脫脫.金史(卷78)·韓企先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777.

〔5〕脫脫.遼史(卷74)·韓知古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33.

〔6〕向南.遼代石刻文編·韓橁墓志[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03.

〔7〕脫脫.遼史(卷74)·韓知古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33.

〔8〕向南.遼代石刻文編·韓瑜墓志[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93.

〔9〕脫脫.遼史(卷74)·韓知古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33.

〔10〕脫脫.遼史(卷74)·韓匡嗣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34.

〔11〕脫脫.遼史(卷74)·韓匡嗣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34.

〔12〕向南,張國慶,李宇峰.遼代石刻文續(xù)編·韓匡嗣墓志[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24.

〔13〕劉鳳翥,唐彩蘭,青格勒.遼上京地區(qū)出土的遼代碑刻匯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320.

〔14〕劉鳳翥,唐彩蘭,青格勒.遼上京地區(qū)出土的遼代碑刻匯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321.

〔15〕葉隆禮.契丹國志(卷18)·耶律隆運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4.197.

〔16〕脫脫.遼史(卷82)·耶律隆運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90.

〔17〕〔18〕〔19〕脫脫.遼史(卷82)·耶律隆運傳附制心傳[M].北京:中華書局, 1974.1292.

〔20〕向南.遼代石刻文編·韓橁墓志[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04.

〔21〕脫脫.遼史(卷82)·耶律隆運傳附滌魯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91.

〔22〕脫脫.遼史(卷82)·耶律隆運傳附滌魯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92.

〔23〕脫脫.遼史(卷82)·耶律隆運傳附滌魯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92.

〔24〕脫脫.金史(卷78)·韓企先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777.

〔25〕脫脫.金史(卷78)·韓企先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778.

〔26〕王善軍.世家大族與遼代社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1.

〔27〕向南.遼代石刻文編·韓橁墓志[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05.

〔28〕向南,張國慶,李宇峰.遼代石刻文續(xù)編·耶律遂正墓志[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68.

〔29〕脫脫.遼史(卷103)·文學傳上[M].北京:中華書局,1974.1445.

〔30〕脫脫.遼史(卷12)·圣宗紀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4.133.

〔31〕高福順.遼朝科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8.

〔32〕向南.遼代石刻文編·張儉墓志[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66.

〔33〕高福順.遼朝科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8.

〔34〕脫脫.遼史(卷114)·逆臣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517.

〔35〕脫脫.遼史(卷106)·卓行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467.

〔36〕脫脫.遼史(卷71)·后妃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02.

〔37〕葉隆禮.契丹國志(卷13)·后妃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4.163.

〔38〕脫脫.遼史(卷71)·后妃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02-1203.

〔39〕脫脫.遼史(卷13)·圣宗紀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4.141.

〔40〕王善軍.論遼代皇族[J].民族研究, 2003,(5):59-68.

〔41〕劉澤華.中國的王權主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

猜你喜歡
皇權中華書局勢力
君臣互動與漢代皇權倫理政治特征——以身體及親緣關系比擬為視角
UP!00后新勢力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潛心磨礪 精益求精
陸費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論
西夏佛教圖像中的皇權意識
淺談中華書局企業(yè)文化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
批評新勢力 桫欏
批評新勢力 張定浩
費孝通紳權與皇權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