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曉華 Yan Xiao-hua
?
載深情企盼 飾鄉(xiāng)土芬芳
——探訪山西晉東南地區(qū)高平面塑藝術
文/閆曉華 Yan Xiao-hua
摘要:民間面塑是流行于黃河流域麥產區(qū)的一種極具地域特色、蘊含深厚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形式,是中國民俗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山西晉東南地區(qū)高平面塑題材豐富、造型樸拙、色彩清新,不僅可食用且極具觀賞性,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種載體,已深深的扎根于民俗事象之中,并在歲時節(jié)令和人生禮儀之中承載了深厚的民俗內涵。
關鍵詞:高平;面塑;田野考察;民俗內涵
山西民間面塑主要集中在晉南、晉北、晉東南地域,晉東南面塑以晉城、高平、陽城地區(qū)為代表。筆者一行就面塑藝術訪問了高平市馬村鎮(zhèn)馬村人、山西省二級民間工藝美術師白仙娥老人,老人拿出捏制面塑的工具讓筆者看,都是百姓家常用常見的工具,搟面杖、剪子、梳子、筷子、牙簽、孩子玩的哨子、各種廢棄的帶有尖或紋飾的玩具,這些工具和山西其他地區(qū)均相似。高平面塑制作過程主要是:1.和面(冷水和面);2.起面(需要3天的時間);3.捏制形狀;4.蒸制;5.上色。應我們的要求老人給我們當下做了很多作品,我注意到在制作花卉時,除了捏、塑、剪、雕的常用手法上,還極注重拼、貼、手法的糅合運用。高平面塑在造型上相較之晉北的寫實,晉南的注重神似,其古樸造型基礎上更呈現出一種大膽的浪漫主義想象力。色彩上晉北以塑為主、色為輔,晉南地區(qū)面塑色彩濃烈絢麗,而高平面塑色彩則顯清新雅致之感。
山西民間花饃以捏塑生動自然的花、鳥、魚、蟲、蔬菜、水果、走獸、人物等萬物生靈為主,并始終貫穿于民間的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儀如婚喪嫁娶、祝壽、晚輩滿月、生日等各個方面,按照當地的傳統習俗做出類別豐富、造型多樣的面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向往,對晚輩美好的祝愿,對先人的祭祀、懷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春節(jié)供奉的棗山、七月十五捏制的面羊、喪俗中所做的豬羊祭是高平面塑藝術的主體。高平春節(jié)時所蒸制的面塑主要有棗山、節(jié)節(jié)高,十二生肖、魚、佛手等。棗山用于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極重視,且均要提前蒸制,棗山長約10厘米、高25厘米。是由三到五層面環(huán)銜接而成,底層最大,層層高疊,并點綴以紅棗,在最上端則捏當年生肖的形象,面環(huán)上點綴各種花形、十二生肖、中間常塑二龍戲珠的形象。這里的珠捏制為蜘蛛,珠同蛛諧音。色彩以點染為主,紅色、黃色、綠色、粉色,色澤清新、妍麗。節(jié)節(jié)高也是春節(jié)敬神的供品,在制作上極為精細,高同糕,年年高升之意,造型為主體十二層,形似塔形,閏月年加一層,其層數根據月份來定,所以會出現12層和13層;主體之上常插制獅子、鳳凰或當年生肖形象,主體各層用長竹簽插制二龍戲珠、魚供蓮、鳳戲牡丹、及各種造型的吉祥花卉、高低錯落、呈半圓狀,色彩以紅、黃、藍、綠為主,或整體上色或單色渲染。色彩斑斕、遠看像一團花球。在花卉之間會穿插些小動物,如蝴蝶、小鹿添加了些許生動、活潑,寓意年年有余、步步升高的美好期盼。而晉北地區(qū)的棗山是以面裹紅棗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頂往往塑一層如意形圖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寶”三至五個,二個咬銅錢的“錢龍”?!板X龍”似蛇形,蜿蜒盤旋在元寶、花草之間,左右兩條昂首向上。上面點綴以盤云、如意紋樣、瓜果、龍虎動物、在以五谷點睛鑲鼻,色澤質樸,但所表達的情感是相同的。
"羊"和“陽”為諧音,在高平地區(qū)羊作為炎帝部落所崇拜的圖騰形象廣為流傳,萬物生長靠太陽,以太陽崇拜和作為太陽崇拜的羊,是高平地區(qū)炎帝農業(yè)文明的文化特征。高平嬰兒出生時,姥姥要捏制十二只面羊,要用紅線串起來,捏制一只狗,十六個蒸餅,將嬰兒放在十二只面羊組成的圓環(huán)中,外圍放置蒸餅,寓意孩子是群羊中的一員,以期盼孩子健康成長,這與晉南地區(qū)聞喜縣在孩子出生時送虎饃截然不同。老人說馬上要到七月十五了,民間也稱為“送羊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蒸面羊,本意為祭祖祈豐年之意。而今已成為一種人與人的祝福和情感交流的節(jié)日。高平的面羊主要是:1.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2.蒸制好面羊放置在自家的地里用于祭天地,同時燃放鞭炮,用以祈禱免下冰雹、五谷豐登,來年有好的收成;3.出嫁的女兒送給母親,以表達養(yǎng)育之恩。高平的面羊在造型上為羊形,與晉北地區(qū)不同,山西晉北忻州、定襄地區(qū)的面羊也叫“爬娃子”為人形。而河北等地面羊也多為羊形。高平面羊長約15 厘米,寬 9厘米,高5厘米,造型為前腿前伸,后腿后臥,臥羊身上拖一金黃色谷穗,羊的后腿站立一小鳥,羊和小鳥的眼睛以鑲嵌黑豆,造型活潑而生動。色彩以點染粉色、黃色、綠色,有種泥土的清新之感。十月十五是封包節(jié),當地俗稱封谷屯,高平家家戶戶會做燈饃,主要用軟米面,先開水燙面,發(fā)上幾天,蒸出面后,用線截出所需大小,這樣可以保持面的平整,將面團捏制成各種樣式,造型有豬頭、雞、兔、魚、花形、元寶、在中間的底壕處壓出一塊小坑,將剪好的紅布塊放到小坑里,在用油炸過的香插至此處,上面澆上食用油,這樣可以保證燈亮,再來可以防止火燒不到面,在敬神時點燃。燈饃一般供奉在米缸糧囤上,祈求來年缸滿囤溢。而山西呂梁一帶也蒸油燈饃,是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家家要用莜面、糕面捏面燈。捏制成形態(tài)各異、意趣盎然的面燈,有按照家庭人口中每人的屬相,用面捏成相應的本命燈,有倉神面燈,十二生肖面燈等,在面燈上倒些香油,插根棉花捻子就可點燃。
高平地區(qū)喪葬活動時極隆重,面塑更是不可缺少,家中晚輩和所邀請的村中巧婦們要提前幾天蒸制"豬羊祭、青獅白象",在馬村鎮(zhèn)尤為流行,造型以豬羊的體型為基座,均為臥姿,以豬、羊的形象為基礎,將豬羊的鼻子、眼睛、嘴、耳分別蒸好,然后用竹簽插在基座上組合,基座上插滿各式花卉和蝴蝶、各種鳥類。如大型的祭品則要插上百種花卉,像個巨型的蘑菇。祭品做好后放置在竹篩里,搬動時用擔子挑。擺放在靈前用于對長輩的祭奠,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父母的懷念之情。民間面塑正是在這些民俗活動中擔當了重要的禮俗角色。是民俗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豐富了民俗情境和民俗事象。
(本文為2013年度山西省社科聯重點課題研究項目“山西民間面塑的藝術特征及民俗內涵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SKLZDKT2013075;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指令性課題“民間美術造型在高校裝飾繪畫教學中傳承性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L-12004;2013年山西農業(yè)大學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凸顯地域特色裝飾造型設計課程群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PPY-201317)
(責任編輯:無盡藏)
中圖分類號:K23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52(2016)03-0029-02
作者簡介:
閆曉華(1981—),女,山西太谷人,山西農業(yè)大學副教授,碩士。
An Exploration of the Dough Sculpture Arts in Gaoping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