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梁
(廣州交響樂團,廣東 廣州 510105)
?
低音提琴在交響樂演奏中的重要性
孟 梁
(廣州交響樂團,廣東 廣州 510105)
【摘要】低音提琴是弦樂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在交響樂隊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演奏的樂曲中很多低音部分的基礎就是依靠低音提琴來演奏的,并且通過與其他低音樂器相互配合來建立音樂中雄渾厚重的低音部,低音提琴在整個交響樂演奏中起主導作用。
【關鍵詞】低音提琴;交響樂演奏;重要性
低音提琴最初概念誕生于1620年,比古老的大提琴在音調上還要低上八度,作為弦樂中重要的樂器之一,不僅在交響樂演奏中起主導作用,而且其體積也是樂器家族中最大之一,跟其他弦樂樂器相比,除了在外形上有所不同之外,低音提琴的音域也是最低,在整個交響樂演奏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整個交響樂演奏提供了有效輔助性影響,讓交響樂演奏變得更加完整,更加吸引聽眾,從而發(fā)展的越來越順利。
低音提琴雖然最初誕生于1620年,但是在當時并不是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為了改善并且不斷完善低音提琴,將低音提琴由最初的五弦進化到了四弦,并且隨著日后的不斷改良和進化更是去掉了弦品,但是很多歐洲樂團還在沿用五根弦的低音提琴,可以演奏到更低音的低音C,這樣在一些德奧作品中顯得樂隊的音色更加厚重。不僅如此,在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方式上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低音提琴最初是用來被當作數字樂器來進行演奏的,主要進行一些基礎的音符、標點、節(jié)奏等的記錄,之后隨著演奏大師對低音提琴的青睞,使得低音提琴慢慢的發(fā)展起來,這與低音提琴自身有著獨特的低音基礎部分分不開,能夠充分使樂隊在演奏空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實際交響樂演奏過程中,一般需要通過成群的低音提琴的共振來使音樂產生雄渾厚重的感覺,從而營造出一個低音背景,但是低音提琴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缺點,就是低音不能深入太多,否則就會產生音質不清晰等情況的出現[1]。低音提琴很少被用作單獨演奏,世界上各大交響樂表演樂隊都是將低音提琴和其他低聲樂器組合在一起形成低音基礎,將低音部變得更加穩(wěn)固,在交響樂演奏過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表演時刻也可利用低音提琴來演奏出一些符合演奏過程中的形象。
在整個交響樂演奏過程中,低音提琴主要是為樂隊提供音符、節(jié)奏等,也會與大提琴或者低音木管和低音銅管樂器一起演奏低音旋律,在交響樂演奏時,低音提琴的低音更加能夠厚重飽滿其在樂隊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是樂隊對于低音的必然要求之一。在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基本是以和聲學為基礎來進行樂譜的創(chuàng)作,和弦在樂曲的創(chuàng)作中更是起到一個基礎的作用,理論上來說,因為低音提琴是低音樂器,很難和歡快愉悅等情緒聯系起來,低音提琴更多的是表達一種豪放、悲壯、莊嚴、厚實等這類情感,音樂是用來體會的,不能光靠語言來對其進行描述,而低音提琴的音樂情感表達也如同畫一樣,需要演奏者與欣賞者用心體會,才能悟到其真正的音樂內涵。在交響樂演奏中使用低音提琴,最主要的兩種手法就是撥弦和拉奏,撥弦主要是為了加強節(jié)奏感,將振動時間延長從而使得聲音能夠持續(xù)的更久,讓欣賞者能夠充分感受到此時音樂所表達的意境,而拉奏是需要根據演奏效果而常常進行變換的,不同的演奏效果需要用不同的演奏方法來展示。
低音提琴在交響樂演奏中有很強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觀眾對交響樂音樂進行鑒賞的過程中,最容易聽到的聲音莫過于高音和低音這兩個聲部,在交響樂隊的演奏過程中,需要多種樂器進行組合才能對音樂進行充分的表達,低音提琴屬于弦樂組,還有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等其他組別,對交響音樂的高中低三音進行架構,從而達到交響樂演奏的效果。在低音的構建,主要是由低音提琴來做主導,在結合其他樂器來進行低音的融合,從而讓低音部在整個交響樂的演奏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意義,低音提琴作為低音部的基礎,其聲音不僅最具有影響力、而且也是最深沉的[2]。低音提琴在交響樂演奏過程中必須要起到相對應的任務和責任,要用其獨有的雄渾深厚的低音來平衡、控制整個樂隊聲音,使得低音提琴在交響樂隊中能夠構建一種秩序,一種以低音提琴為中心的秩序,讓低音提琴充分成為交響樂演奏中的靈魂。
音樂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和方式,音樂最偉大的地方就是能夠營造出一種意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將所有人類的情感通過音樂的表達來模擬出來,對于低音提琴來說,其更擅長憤怒、壯闊、悲壯等這樣低沉類型的情緒表達,比如在對于狂風或者是雷聲的創(chuàng)造中,低音提琴可以利用其細膩純厚的基調真是的將當時的音樂情景表現出來,營造出狂風的肆虐、雷聲的轟隆,能夠讓聽眾融入到演奏的音樂場景中去,將聽眾的感覺最大化的表演出來。比如在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作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一開始就是低音提琴的震音和大軍鼓一起營造了一個不安的,躁動的氣氛,像是火山爆發(fā)前的情景,為了第二段的飛沙走石做了一個非常好的鋪墊。作曲家們也經常利用低音提琴來表現大海的聲音,無論是潮起潮落,都能將低音提琴的音樂特點發(fā)揮到最大化,不僅如此,低音提琴作為整個低音部以及整個音樂的基礎,也在歌劇和舞臺劇上面充分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性,對于人物心情的刻畫,故事背景的營造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心情低落的哀傷、心情憤怒的高昂等這些情緒的表達,利用低音提琴厚重的樂感來表現在合適不過。比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的第四樂章,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所演奏的宣敘調,就像是人一句一句在提問,最后在最后一句宣敘調中找到了答案。
在交響樂演奏的過程中,除了需要作曲家凝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來交響曲以來,低音提琴作為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可忽視,低音提琴對于整個交響曲的基調貢獻是別的樂器無法比擬的,即使低音提琴的聲音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是只有通過低音提琴與其他樂器相結合來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讓整個交響樂表演都能夠進行的順利,在以后的交響樂創(chuàng)作中,低音提琴也將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新宇.淺析低音提琴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眾文藝.2012(04):20.
[2]馮巖.低音提琴特有的聲音在獨奏和交響樂團中的運用[J].廣東藝術.2010(07):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