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斌,田憲臣,姚巧華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鄭州450002)
?
構建符合群眾意愿的系統(tǒng)化改革機制
韓斌,田憲臣,姚巧華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鄭州450002)
摘要:人民群眾是改革的主體,我們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通過踐行群眾路線來提升改革效能,為解決當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決策思路,其關鍵之點在于構建符合群眾意愿的系統(tǒng)化改革機制,把群眾的智慧、群眾的力量、群眾的利益、群眾的監(jiān)督評判恰當?shù)厝谌肷罨母锏娜^程。
關鍵詞:群眾路線;改革效能;系統(tǒng)化機制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功夫下在做好群眾的工作上,構建符合群眾意愿的系統(tǒng)化改革機制。
群眾路線的偉大作用和實踐生命力,首先在于能夠最充分地調動群眾的智慧。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的實踐中,其思想觸及的寬度、廣度和深度蘊含著改革所要攻關的問題以及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科學方法和最佳對策,是改革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特別注重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以調動和汲取民智為途徑的推進社會改革的良性機制。
1.搞好調查研究,問需于民。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改革改什么?從哪里著手?這些問題靠關起門來“憋思路”“湊點子”是行不通的。這首先要問廣大人民群眾?!昂脝杽t裕,自用則小”。早在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說,“遇到困難問題,只是嘆氣,不能解決”,要“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1]。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改革必須建立在扎實的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黨的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是反映群眾的要求的。群眾是最大的課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師。謀劃改革,最洞悉實情的是人民群眾。唯有“親身征詢于田野,躬身問計于百姓”,才能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才能把握改革的內容,知道重點在哪里。
2.拜人民為師,問計于民。不僅改什么需要向人民群眾“問”,而且怎么改也需要“問”,即要問計于民。今天的中國正處在社會劇烈轉型期,爬坡過坎、矛盾重重、困難多多。發(fā)展中的難題要有新突破,改革要打開新局面,勁往哪里使、力向何處發(fā),智慧就在群眾之中。謀劃思路向人民群眾請教,改革措施向人民群眾問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六個方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進行了具體部署。而在細節(jié)上,究竟要怎么改,還必須發(fā)揮群眾的智慧。要堅持開門搞改革,廣開言路,激活群眾積極參與改革決策,針對改革發(fā)展中的一些重要問題,認真聽取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努力提高改革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尤是對一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有可能引發(fā)利益沖突的重大問題,需要提高群眾對公共決策的參與度,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全面研判改革力度、發(fā)展速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協(xié)同性,把各種可能的因素研究深、研究透,把各種應對之策做細做實,努力實現(xiàn)改革的順利推進、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群眾普遍受益的有機統(tǒng)一。
3.推行協(xié)商民主,求得最大公約數(shù)。協(xié)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改革領域中的重要體現(xiàn)。自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以來,協(xié)商民主就已經成為包括人民選舉在內的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xiàn)途徑。中國共產黨領導發(fā)展協(xié)商民主,其本質和最大目的是要把人民當家做主落到實處。民主選舉為公仆的選任注入了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力量,而協(xié)商民主則保證了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務的權利,并以此助推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那樣,“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shù)”[2]。按照中共中央印發(fā)的《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搞好協(xié)商民主,主要是推進協(xié)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把協(xié)商民主的精神貫穿于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各個方面。要注重培育公民社會,促進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改革協(xié)商;要拓寬協(xié)商渠道,豐富載體,搭建協(xié)商改革的依托平臺;要創(chuàng)新協(xié)商形式,“更加活躍有序地組織專題協(xié)商、對口協(xié)商、界別協(xié)商、提案辦理協(xié)商,增加協(xié)商密度,提高協(xié)商成效”[3]。
習近平總書記講,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制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僅僅是第一步,更為關鍵的是要把藍圖一步步地變?yōu)楝F(xiàn)實。
1.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尊重人才,建立廣泛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就是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鼓勵先行先試。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本質上就是要尊重人才。要堅持把人才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的第一資源,更加注重培養(yǎng)好、用好人才,把各類人才吸引到改革的大潮中來;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方針,使更豐富的人才資源迸發(fā)更強大的動力;要加大投入和積累人才資本,逐步提升以知識創(chuàng)新和知識服務為主的生產價值鏈,創(chuàng)造高成長性生產力;要打破身份壁壘,掃除體制障礙,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機會,讓各類人才都有人生出彩的廣闊天地;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人才導向,發(fā)展人才文化,充分激發(fā)全社會的創(chuàng)新活力。
2.營造鼓勵改革和發(fā)揮人民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的良好氛圍。要加大對人力資本投入的傾斜,提高群眾的改革創(chuàng)新素質,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武裝人民群眾,讓人人都有公平而充分的發(fā)展機會,培養(yǎng)和增強人們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改革的能力。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法制建設,使改革機制法制化,并以此來規(guī)范改革行為,使改革從政策主導逐步過渡到法制主導,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和保障環(huán)境,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互動的良好氛圍。要進一步消除舊思想、舊觀念和舊體制機制的障礙,樹立簡政放權、開放改革的新觀念,提高黨對改革的領導力和政府的執(zhí)行力。特別重要的是要形成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的輿論氛圍,為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充分寬松的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講,寬容失敗就是鼓勵創(chuàng)新。改革創(chuàng)新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失敗并非沒有意義和價值,正是因為失敗才為最終的成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要完善創(chuàng)新評價、保障和激勵機制,讓“寬容失敗就是鼓勵創(chuàng)新”的觀念融入人們的意識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踐之中。對于一些探索性強、風險性高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及科研人員,要注重從體制和機制上給予保障,為其提供更多的源頭活水。
3.注重頂層設計與人民群眾實踐探索的有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強調:“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區(qū)域進行差別化試點,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保?]頂層設計是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結構、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實施措施的一個整體謀劃,頂層設計更加關注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和協(xié)同性,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改革的不匹配、不協(xié)調和不平衡,確保改革的方向正確、目標清晰。但頂層設計自始至終離不開基層群眾的探索,二者之間的關系實質上就是從實踐中總結、概括、提煉經驗和科學方法,反過來用于指導新的實踐。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鼓勵基層群眾大膽試驗、積累經驗,才能不斷為頂層設計提供正確的腳本,完善頂層設計,避免頂層設計成為空中樓閣。而只有從實踐中得到的頂層設計,才是最“接地氣”、最符合民情的方案,對實踐才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當前,我們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經到了深處,到處都是“硬骨頭”和“險灘”,更需要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形成良好的互動,形成推動改革的強大合力。
改革越是深入,越會觸及一些深層次的利益,遇到的阻力障礙就會越大。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動靈魂還難”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唯有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來謀劃改革、推進改革,讓人民群眾切切實實從改革中得到實惠,讓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才能始終保持人民群眾對改革的堅決支持和積極參與。
1.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在社會轉型期,主體多樣化使利益訴求也變得多元化。社會各個階層有著不同的利益表達需求,為各個階層間不同的利益訴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協(xié)調好不同群眾之間的利益矛盾,才能使不同的社會群體都能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和諧共進,形成一個各階層廣泛參與和支持改革的良好局面。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民主政治權利觀,增強人民群眾的利益表達意識,學會正確地表達利益訴求。搭建良好的社會平臺來協(xié)調利益表達,這在實踐中已經有了豐富的載體。如完善來信、來電、來訪等常規(guī)投訴方式,健全領導預約接訪、帶案下訪、定期巡訪、上門回訪等制度,為群眾表達意見打造綠色通道;充分借助新媒體手段,開展網絡問政,推行微信、微博互動,及時掌握群眾的心理,了解社會輿情,建立全天候在線受理平臺。實行群眾利益訴求的受理責任落實機制,落實領導和當事人責任,嚴格劃分分管單位、部門、人員的責任,推行包受理、包解決、包反饋的“三包”責任制。對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一定要認真受理和及時解決,爭取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化解在首要環(huán)節(jié)。
2.創(chuàng)新以民生為重點的服務群眾載體。民生問題與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切實維護好群眾利益就要善于從就業(yè)、教育、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入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要盡最大努力解決群眾關注的難題。民生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來講,是由我國現(xiàn)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的,因此解決民生的根本之道在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我們應在現(xiàn)有的物質條件下,盡最大努力去改善民生,窮盡一切辦法去積極作為。各地應普遍設立群眾工作室和群眾服務專線、建立服務群眾的“流動站”、建立公共服務中心服務點、組建服務群眾的“服務隊”等。對于貧困地區(qū),在國家大力推行精準扶貧、爭取2020年全部脫貧的目標下,各地應設立必要的“幫扶金”,搭建好解決困難群眾的訴求和解困平臺。相關部門應借助新媒體技術,為群眾開通行政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賬號,與老百姓實現(xiàn)時事“微服務”,這樣既方便群眾辦事,也拉近了行政機關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這些既從群眾實際出發(fā),又緊扣時代脈搏的服務載體或制度創(chuàng)新,可以大大提升黨政機關在改善民生、服務群眾方面的成效。
3.完善維護群眾利益的責任落實機制。利益重在落實,群眾最不信任的就是政府的言行不一和缺乏公信力。強化組織領導,將維護群眾利益作為一種責任,并將這種責任進行細化。不同部門可以根據(jù)其業(yè)務特點、工作內容確定維護群眾利益的職責范圍和權力界限,做到不逾界、不推諉。構建由黨委政府主導、行業(yè)部門主管、紀檢監(jiān)察機關監(jiān)督協(xié)調的維護群眾利益的領導管理責任體系。要以目標管理為導向,對在維護群眾利益中的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和群眾滿意度進行測評,要擴大群眾在考核評價中的發(fā)言權和參與度,使群眾評議的比重在干部考核中占到一定的比例。同時,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將監(jiān)督檢查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下來,對損害群眾利益的政策和行為要及時糾正,對嚴重危害群眾利益的案情要加重處罰。組織部門應將實現(xiàn)和維護群眾利益的情況納入黨員干部年度考核的參考要素,對維護群眾利益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人員進行表彰,發(fā)揮測評的導向作用。要強化多方監(jiān)督,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到對黨員干部維護群眾利益的監(jiān)督評議中來,加大情況通報制度的落實,對事關群眾利益的重要決策和重大項目應公開公示。采取措施鼓勵新聞媒體尤其是互聯(lián)網對社會保障、糧食補貼、疾病救助、公共租賃房等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事項進行監(jiān)督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堅持群眾路線,就要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是自己利益最好的“守夜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改革的最大目的是為了人民的幸福,改革成果和成效必須由人民來評判,要把人民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最根本的衡量標尺。改革無論改什么、怎么改,歸根到底要以老百姓的滿意與否作為檢驗標準,老百姓不滿意的改革一定是失敗的改革。
1.完善干部廉潔從政的群眾評議機制。黨風廉政建設關乎民心向背、關乎黨的事業(yè)成敗,其基本要求是領導干部要能夠做到秉公用權、為政清廉,這也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對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行為規(guī)范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即: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禁止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禁止違反公共財物管理和使用的規(guī)定,假公濟私、化公為私;禁止違反規(guī)定選拔任用干部;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謀取利益;禁止講排場、比闊氣、揮霍公款、鋪張浪費;禁止違反規(guī)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謀取私利;禁止脫離實際,弄虛作假,損害群眾利益和黨群干群關系。這八條禁令可以說是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的最低道德底線和行為準則,也為群眾監(jiān)督干部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據(jù)。從踐行群眾路線的方面來看,領導干部能否做到廉潔從政,是否存在著“庸、懶、散、貪”問題,實質上也是搞好干群關系的重要節(jié)點。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還提出了領導干部的“五好”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五好”標準又為群眾監(jiān)督評價干部提供了一個標準。因此,要依托這兩方面的標準,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群眾的監(jiān)督評議作用;從規(guī)范權力運行和制約機制著手,確定權力邊界,明確領導干部責任,大力推進黨務公開和政務公開,把公權力放置于陽光之下,主動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搭建平臺和載體,暢通群眾監(jiān)督渠道,在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等事項上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評判權;發(fā)揮群眾監(jiān)督的導向功能,切實把群眾對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評議列為選拔使用、考核干部的必要條件,督促干部敬畏群眾,真正為民執(zhí)好政、掌好權,把主要精力用到為群眾辦實事上。
2.激發(fā)新媒體的監(jiān)督功能。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新媒體的廣泛應用,黨群干群之間的溝通有了新的形式和媒介。以手機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為主體的新媒體因其便捷高效贏得了眾人的喜愛,在社會交往中展現(xiàn)出了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作為新時代的領導干部,也要與時俱進,主動使用、發(fā)揮和引導新媒體的獨特功效,達成群眾與領導干部之間的良性互動。同時,作為執(zhí)政者,還要勇于、敢于、善于發(fā)揮好新媒體的監(jiān)督作用。領導干部善于發(fā)揮媒體的監(jiān)督,是政治現(xiàn)代化的巨大進步,是良政善治的重要保障。公開是接受監(jiān)督的前提。如果政府做不到公開透明,就會使媒體對政府實施監(jiān)督產生困難。因此,政府應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對有關工作進行公示、公開,加大信息披露;開設互動交流平臺,傾聽群眾的意見;利用電子郵箱、政務微博、微信、論壇、網站留言以及熱線等方式,了解群眾對領導干部言行的感受和態(tài)度,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領導干部自己也可以通過個人網頁、微博、微信、聊天室等方式,與群眾加強日?;咏涣鳎迦罕姷恼鎸嵪敕?,對群眾提出的、確實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改正。要加強對新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引導,確保輿論監(jiān)督的方向。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下,人人都是監(jiān)督員,人人都是傳聲筒。新媒體的時效性和群聚效應匯集了大量的信息輿論場,能迅速制造新聞熱點,對某些地區(qū)、某些事件或特定的當事人形成強大的討論場域。這種聚集討論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出現(xiàn)大量的信息涌流,有助于我們對相關事件進行跟蹤調查。近年來,諸多腐敗案件如天價煙、“房妹”、“表叔”等事件,都是在新媒體輿論監(jiān)督聲中浮出水面的,媒體監(jiān)督呈現(xiàn)出了巨大的能量。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新媒體監(jiān)督的功能,發(fā)揮群眾監(jiān)督的力量。
3.構建以群眾路線為導向的考核機制??茖W、合理、公正的考核評價在干部管理中發(fā)揮著評判、導向、激勵、規(guī)范、監(jiān)督等多項功能。考核評價干部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不同的測評對象、不同的考評主體、不同的測評內容以及測評方法,都會對考評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就考評內容而言,以往的內容多偏重于崗位職責,而對解決民生的考核似乎權重較輕,甚至沒有;就考評主體而言,以往的考核一般只包括上級黨的組織部門、紀委,同級的組織部、紀委等部門,而作為領導干部服務的對象——群眾考評主體則常常缺位。因此,今后的考評考核機制改革,一定要增加群眾的選項。要以群眾路線為導向,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保證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能夠自覺做到深入群眾,時刻把踐行群眾路線融入改革決策和聯(lián)系群眾中,不斷拉近與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情感。要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主要是把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范圍之內,把年度考評與踐行群眾路線掛起鉤來。通過改進考核方式,拓寬人民群眾民主評議的范圍,加大對領導干部服務對象的意見征集力度,重視領導干部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效果。要把考核標準細化,健全指標評價體系,把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內容、方法步驟、工作要求、實施過程等指標標準化,把理論上的踐行群眾路線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通過考核標準的細化,促使領導干部把聯(lián)系群眾的工作做細做實。要重視對考評結果的反饋與應用,如果僅考評不運用,則失去了考評對履職者的激勵和鞭策功能。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獎懲機制,對能夠真正踐行群眾路線,真心聯(lián)系群眾,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的干部進行表彰,并要有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相反,對違反群眾路線、嚴重脫離群眾甚至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給予揭露和曝光,重者要給予處罰。還要把考評結果與干部選拔任用掛鉤,形成踐行群眾路線的良好風尚。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yuqing/2014-09/22/c_127014744. htm,2014-09-24/2016-01-20.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15/ 11093995_0.shtml,2013-11-15/2016-01-20.
[4]推動改革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互動[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5,(1).
[5]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
[責任編輯王亞偉]
作者簡介:韓斌(1962—),男,河南沈丘人,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副教授;田憲臣(1965—),男,河南湯陰人,博士,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教授;姚巧華(1974—),女,河南內鄉(xiāng)人,博士,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副教授。
基金項目:2014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編號:2014BKS007)階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6-02-05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701(2016)02-00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