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潔 魏曉艷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技巧
◆孫 潔 魏曉艷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為前提,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點,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努力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
師生關系 教學目標 多媒體 教學氛圍 教學興趣
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把培養(yǎng)學生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基本素質(zhì)的提升等放到首要地位,這種精神對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及其思想觀念產(chǎn)生巨大沖擊。在此,本文就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問題,談了本人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對基本矛盾就是師生關系,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的影響。因為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對師生和諧關系的培養(yǎng),也使得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和獨立的人格進行充分的認識和了解,積極地與學生開展對話溝通和交流,全面地建立良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教師在開始準備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必須將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制訂出來,在確定好教學目標之后,就必須以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比如,在對高中歷史必修二第二單元進行復習教學時,我們首先要確定好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就是概括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原因、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認識和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教師還要做到簡潔而具體地確定教學目標,如果教學目標確定過大、過多就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整合,也有可能需要設計大量的教學活動,會使得學生無瑕應對不知所以然了。又如,在對《宋代的城市生活》這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的時候,首先,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借助歷史資料對宋代的生活產(chǎn)生認識;其次,要從宋代的城市生活中讓學生掌握當時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和特點;最后,還要讓學生能夠簡單介紹和運用原始資料。選擇這種具體簡單的教學目標既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對歷史資料進行運用,也可以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興趣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當前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形勢下,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正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中借助先進的多媒體電腦教學設備,以歷史圖表為核心進行教學的一種形式。所謂“圖”主要指概括歷史知識的圖示、歷史地圖、歷史圖片等。“表”主要指概括歷史知識的表格、大事年表等。歷史上留下來的地圖、圖片實物資料、文字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因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從視覺、聽覺等很多方面讓學生去感受歷史、發(fā)現(xiàn)歷史,給歷史課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以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多媒體教學具有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整合課本知識;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優(yōu)化知識結(jié)構(gòu);展示的內(nèi)容多,信息量大;通過豐富的材料,再現(xiàn)歷史的真實,獲得感性認識,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具有較強的互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反應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概括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特點。多媒體教學模式正適應素質(zhì)教育特點和新課改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掌握課本知識,還了解了很多課外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見,這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辦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擬定題目,分組討論,依據(jù)活動流程展開,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教學過程。如在學習必修(三)“明清時期的儒學”時,讓學生分成兩個陣營:一方是代表維護君主專制,一方代表幾位進步的思想家,雙方進行辯論,雖然有時辯論的面紅耳赤,最后卻從中獲取知識,心情比較舒暢。誠然,學生參與教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尺度,多給學生提供自我選擇、設計和表達獨特思想感情的機會,以達到學生自我評價的目的。課堂上學生學習方式的開放,就是課堂向?qū)W生的開放、師生平等的交流與研討,共同建構(gòu)開放的平等的教學模式。如學習“經(jīng)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時,教師可提示:區(qū)域集團化與全球化的關系如何?對發(fā)展中國家有何機遇與挑戰(zhàn)?在“弊”面前,能否關起門來搞建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自近代以來直到“文革”結(jié)束時,舊中國、新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走過的彎路,給后世留下的經(jīng)驗教訓,使學生深切領會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同時,學生的作業(yè)要適量,可以編制一些基礎性與開放性的題目,把知識向課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