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解析

2016-02-15 03:32:15曹寶龍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6年30期
關鍵詞:課程管理課程體系改革

□曹寶龍

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解析

□曹寶龍

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要正確理解與處理好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的關系,激發(fā)學校課程改革的內部動力,正確理解與實施選擇性教育思想。要謹慎看待義務教育段學校的特色文化建設,找準拓展性課程的生長點,正確處理社團活動與拓展性課程之間的關系。以項目學習方式來整合課程,從課程管理和課堂質量兩方面來提升課程改革的水平。要改革學校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學校的課程評價方式,以適應學校新課程的實施。

課程改革 選擇性教育 拓展性課程 課程建設 課程管理 課程評價

浙江省于2015年3月啟動了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主要指導思想是:“在體現義務教育基礎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礎上,強化選擇性教育思想,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評價,積極推進差異化、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盵1]

課程改革實施一年多來,各地區(qū)與學校根據文件精神,在課程規(guī)劃、課程管理與課程評價等方面都取得有益的經驗,但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本文筆者就根據杭州市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實踐,談一談本輪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及其改進建議。

問題1:如何正確理解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全面規(guī)劃學校課程體系?

關于課程的定義有很多,通俗地說,課程是學校為學生學習而安排的學習內容的總和及學習進程的計劃。目前,從課程管理的角度來劃分,課程可分為三級課程,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2]從課程學習的內容性質來劃分可分為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

國家課程是按全國整體水平來要求的課程,其規(guī)定性文件是教育部頒布的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顯然,各地要根據地區(qū)或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教師、學生和當地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等因素)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處理,使國家課程適應于本校的實際教育活動;地方課程是反映地方歷史、文化、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等基本情況的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對家鄉(xiāng)有一個系統(tǒng)性認知;而學校課程是旨在提升學生的個性、特長發(fā)展和學校公共教育而設定的課程,多為拓展性課程。

校本化的國家課程、整合性的地方課程和體現個性化可選擇的學校課程三者相融合而形成的課程體系是適合于學校實際的,可對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這就是校本課程體系。因此,校本課程體系是根據學校實際(教師、學校與環(huán)境)而設計與實施的適用于本校實際的課程體系。校本課程體系是三級課程的總和。顯然,校本課程與學校課程是不同的概念。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多是基礎性課程,而學校課程多是拓展性課程?;A性課程是全體學生共同學習的,解決學生基礎道德、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的課程;拓展性課程是基礎學習之上的拓展,一般來說可由學生自主選擇。當然,學校課程也有少量的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也會有一些選擇性課程。

問題2:如何正確認識本輪課程改革,解決課程改革的動力因子?

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動力很重要。如果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校長、教師等)自身沒有動力,僅靠外力來推動(例如行政推動),那么改革一定不會有好的效果。課程改革的內部動力是關鍵,即讓實踐者自己認識到“我必須改”而不是“你讓我改”。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尤其是與歐美國家)比較,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勢是扎實的知識學習和訓練保證了基礎知識的有效掌握,較好發(fā)展了學生的低階能力。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的高階能力發(fā)展較差,特別是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較弱,沒有建立學生的優(yōu)勢才能培育和資優(yōu)學生的特殊培育體系。

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應該是:既要重視對“人”的基本素養(yǎng)的培育,也要重視對“才”的發(fā)現與培育。從“人”“才”培育與課程的關系(圖1)考慮,“人”的基本素養(yǎng)的培育依賴于基礎性課程,而“才”的培育必須基于學生擁有自主選擇權的拓展性課程。當然,“才”的發(fā)現也需要建立一套為大家所接受的特殊才能者的選拔與培養(yǎng)機制。因此,改革課程體系,增加學校課程體系中的拓展性課程的數量,是學生個性與特長發(fā)展的需要,是培育學生優(yōu)勢才能或促進優(yōu)秀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體現了“讓學生在全面發(fā)展基礎上的個性化、差異化發(fā)展”的思想。

圖1 “人”“才”培育與課程之間的關系

問題3:如何理解和實施選擇性教育思想?

選擇性教育思想主要是指學校提供的課程體系覆蓋了所有學生的各種需求,學生個體可以在這個體系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課程,促進自身的個性與特長的發(fā)展。理解和實施選擇性教育思想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課程的選擇權是學生的,而不是校長的。有的學校把所有拓展性課程開設成學校統(tǒng)一的拓展課,所有學生的拓展課是一樣的。這實際上就是由校長來統(tǒng)一選擇拓展性課程,學生沒有了選擇權,這就違背了選擇性教育思想的初衷。拓展性課程的選擇性是為了解決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特長發(fā)展的需求,而不是基礎課程的統(tǒng)一拓展。

2.“選擇性”既體現在學生對課程的選擇,又體現在學校對可能開設的課程的選擇。除了學生擁有對課程的選擇權以外,學??梢栽诒姸嗫砷_發(fā)的課程中,通過學校課程審定委員會的討論與表決來選擇學校最終決定開設的課程,然后根據學生選課情況,最后確定學校實際開設的課程方案。

3.選擇性課程與基礎性課程,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差異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共同學習的基礎性課程保證學生共同具有的基礎素養(yǎng),而選擇性的拓展課程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差異發(fā)展。當然,這里的“差異發(fā)展”主要是發(fā)展方向的質的差異,而不是學生發(fā)展程度的差異。

問題4:如何看待學校特色與特色學校的建設?

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學校的創(chuàng)建給學校發(fā)展增加了發(fā)展的動力。特色創(chuàng)建增加了學校的活力,提升了校長和教師的課程能力,也使學生的特長與個性發(fā)展有了保障通道。于是,有校長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也要搞特色創(chuàng)建,使學校增加發(fā)展的新動力。其實,這種做法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原則。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是按“學區(qū)”劃片招生的,這種招生方案意味著某個學生上哪所公立學校他本人沒有選擇權,如果他所在學校的特色(例如美術特色)恰恰是這個學生既沒有天賦也沒有興趣的,這就有失公平了。

高中學校和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因為沒有“學區(qū)”概念,學生對學校有選擇權,因此可以搞特色創(chuàng)建。當然,一些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自然形成了某方面的特色,而現今辦學過程中又沒有將大量的辦學資源刻意用于特色創(chuàng)建,這樣的學校理所當然是一所好學校,學校也沒有主觀違背公平性的原則。

問題5:學校拓展性課程生長點在哪里?

拓展性課程的生長拓展點在哪里?開發(fā)什么樣的課程?這對學校非常重要。課程開發(fā)要選擇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價值高的內容。衡量課程內容的價值高低的兩大依據:一是學生對課程內容感興趣的程度;二是課程內容的學習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兩者缺一不可,要知道有時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并不一定是好課程,因為有可能教育價值不高。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開發(fā)拓展性課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興趣與特長課程。例如,音樂、體育、美術、技術、科學、社會等領域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課程或發(fā)展學生特長的課程。2.基礎性課程的加深與拓展課程。例如,對智優(yōu)學生(人群中占3%~5%的各類學生)進行特殊培養(yǎng)的課程;對學科知識的應用性拓展課程則可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與能力。3.思維能力課程。例如,簡單邏輯、通俗哲學、思維方法、問題思辨、數字邏輯等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且目前是我國課程體系中比較薄弱的一環(huán)。4.實際能力課程,即發(fā)展學生真實問題解決能力的課程。這些課程的指向是加強社會實踐與科學實踐,加強學生的實踐體驗與積累。例如,科學實踐與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與創(chuàng)新、社會問題調查、環(huán)境問題調查與研究等項目學習類的課程。

問題6:社團活動與拓展性課程有什么關系?

社團活動是學生自己組織的,旨在發(fā)展學生組織、交流或某種專項技能的定期的團隊活動,可以完全由學生組織與指導的自主性團隊活動,也可以是學生組織、教師指導的活動。社團活動與拓展性課程的區(qū)別見表1。

表1 社團活動與拓展性課程的關系

社團活動與拓展性課程的功能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社團活動更靈活,學生自由度更大,因而學生主體性表現得更好,但其效率可能會受影響;拓展性課程的計劃性更強,標準與要求更明確,管理與評價更嚴格,課程效率更有保證。學??梢詫⑦m合以課程形式展開的社團活動轉化成拓展性課程,但活動性強、自由度大的社團活動不宜轉化成拓展性課程。建議對社團活動進行等級化評價,然后按社團活動等級的高低,承認或部分承認參與該社團活動的學分或課時。

問題7:如何理解與操作課程整合?

學校課程建設必然會遇到課程整合問題。學校進行的課程整合是兩個以上學科在課程結構、內容和方式上融合。整合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學科內的整合,即學科內相關內容的主題整合和學科內容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整合;二是跨學科的整合,即學科之間相似與關聯(lián)緊密的內容之間的整合。

其實,這兩種形式的課程整合的量都是有限的,究其原因一是學科本身內容標準已經經過學科頂級專家的論證,如果有明顯的整合余地,課標制定過程中就已經考慮或應該考慮;二是學校教師對學科的理解水平難以達到顛覆課程標準結構的水平;三是學科間的整合需要跨學科的團隊研究,而這種研究的可控性較差,課堂實施的可行性更難說了,有的學校一節(jié)課讓三個學科的教師分別登場就是例子。因此,一些學校所走的課程整合之路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就不足為奇了。

整合的主要目的不是內容壓縮,而是通過課程整合改變課程實施方式?;陧椖浚▎栴})的學習(Projet-based learning或 Pr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和STEM(或STEAM課程)就是很好的課程整合方式,是有意義的改革方向。這種體現綜合性學習的課程,是以項目為核心把相關跨學科內容整合于項目中的綜合學習方式。其學習的本質可以用圖2來表達。

項目(問題)學習、STEM(或STEAM)課程學習具有以下特點:1.問題結構不良,即具有不明確的目標、條件和解答的問題。能夠體現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2.問題基于真實情境,具有復雜性與挑戰(zhàn)性。3.學習內容深度整合,適用于多學科交叉的深度學習。4.學習過程必然會體現滲透性學習與跳躍性學習的方式。5.學習過程可突出對問題解決的過程性體驗。6.任務解決的過程突出個體間的協(xié)同與合作。7.學習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多元,目標在于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注:基于對問題解決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或批判,可發(fā)展學生的評鑒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等高階思維能力]。

圖2 綜合學習(STEM)的本質

問題8:如何以課程改革提升教育質量?

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在于課程的質量,而課程質量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一是課程開發(fā)的水平和質量;二是課程實施的水平;三是課程管理與評價的水平。

一、把握好所開設課程的質量,提升學校課程的整體水平

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與開設要考慮學生的需求、教師的水平等因素。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1.要培訓教師的課程能力,使教師能夠開發(fā)出適應學生的優(yōu)質課程,特別是要發(fā)揮學校的優(yōu)勢、教師的特殊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出高水平的學校課程。2.借鑒校外優(yōu)秀資源,擴充學校的優(yōu)秀課程。任何學校的學校課程都不可能做到所有課程都由自己的教師零起點開發(fā),校外優(yōu)秀資源“為我所用”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集中去學科基地(如職業(yè)院校、少年宮、校外科研院所等)學習某些課程;可以借(聘)用校外教師來校做專家教師負責開發(fā)與開設課程;借用校外優(yōu)秀課程與教材由本校教師開設課程。3.嚴把課程審核關。課程開設關系重大,學校的“課程審核委員會”需要嚴把課程審核關,不能讓低價值的課程進入學校的課程體系。

二、改革課程實施方式,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與能力

課程改革的目標最終由課程實施來實現。教育質量關鍵在于課程實施的質量,課堂教學方式應該是關鍵。因此,教學方式的改革是課堂改革的核心所在。課堂效率低下的關鍵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量極少,課堂變成教師個人的活動,學生被動學習收效極低;其次是學生的課堂思維量與動手操作量少,課堂沒有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活動,使得學生不可能獲得高階能力。[3]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永遠是課程改革的核心。

問題9:如何改革教學管理與課程評價方式來適應新的課程體系?

本輪課程改革與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課程改革最顯明的區(qū)別就是,本次改革中學校擁有了真正的課程開發(fā)與設置的權力。正因為這樣,校長與教師的責任更重了,課程管理與課程評價的水平與學校辦學水平的關聯(lián)度更強了。如果學校不能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適應新課程體系的教育管理與評價方式的改革,課程改革必定失敗,學校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發(fā)展機會。

一、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適應新的課程管理

1.學校的改革必須是思想與觀念、制度與規(guī)范先行,要建立適應新課程體系的課程管理和評價的制度體系;要構建學校的課程規(guī)劃與課程建設方案;要建立教師開發(fā)、開設、評價課程和學生選課走班、教學班與行政班協(xié)調管理等一系列制度。2.要改革學校的管理體系,以適應新的課程管理。學校要從“教學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轉變到“課程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上來。例如,課程的開發(fā)與開設等工作由教務處管理還是教科室管理?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革中層處室設置與職能,以適應課程管理的模式。3.要建設適應新的課程管理的課程開發(fā)、課程開設、學生選課走班、學生成績評價等一系列軟件管理系統(tǒng)。例如,學生選課走班后每個學生都有個性化課表,行政班多半時間是不存在的,這就需要改變學校的某些硬件配置,并且用信息化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來輔助管理學校的排課、學生走班考勤、學生成績登記錄入等工作。

二、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原有的學校評價方式只能適應改革前的學校課程管理體系。改革后,課程評價更復雜了,尤其是學校課程的評價。學校課程中各門課的性質不盡相同,有的差異非常大。假如有兩門課:《排球基本功》與《南宋史研究》,它們的評價方法會完全不一樣,因為《排球基本功》屬于動作技能類的學習課程,《南宋史研究》屬于學術探究類的實踐課程。如果兩門課都用紙筆測試來考查,都不能考核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因此每門課都應該設計適合于自身課程性質的考核評價方式,而且作為課程綱要的重要內容。

另外,學校評價的導向應該是兩個:一是教師對學生課程學習的考核與評價;二是學校對教師教學實施的考核與評價。只有根據課程管理的實際來制定評價方案,只有讓評價工作切合課程的實際,才能真正地讓評價促進課程改革。

[1]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15〕36號.[EB/OL]http:// www.zjedu.gov.cn/news/142778441751261711.html.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moe/moe_177/ 200407/2478.html.

[3]曹寶龍.學習的認知解釋[J].課程教學論壇, 2016(2).

(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 310006)

猜你喜歡
課程管理課程體系改革
學校發(fā)展視角下中小學課程管理問題探究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29:48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以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fā)展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改革備忘
改革創(chuàng)新(二)
基于學校課程體系文本分析的學校課程管理組織建設現狀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學校為例
新形勢下的課程管理
加強青少年中醫(yī)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學校課程管理研究
黄梅县| 平乡县| 丰县| 招远市| 鞍山市| 临洮县| 金寨县| 西畴县| 闻喜县| 五莲县| 太保市| 周宁县| 麻江县| 车致| 海林市| 泗水县| 枣强县| 东城区| 屏东市| 德令哈市| 克东县| 朝阳区| 灵台县| 康马县| 三台县| 哈巴河县| 洪江市| 密山市| 宁强县| 嘉祥县| 敦煌市| 无锡市| 南丹县| 沂源县| 务川| 衡山县| 赤城县| 青州市| 永善县| 班玛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