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榮
淺議“師道”
姚榮
道,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被指稱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千百年來,圍繞“道”字,延伸出無數(shù)理論與學說,今天筆者就“師道”這一話題來談談個人見解。
師道,指尊師重道之理,從師問學之道(《漢書·匡衡傳》:“望之奏衡經(jīng)學精習,說有師道,可觀覽?!?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感觸最深的就是“從師問學之道”。早在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韓愈的《師說》中就有“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這里的“道”指道理,教師的職責就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答疑惑”,與而今教育所說的“教書育人”同理??煽v觀教育現(xiàn)狀,特別是在高考這一應試教育體制下,“教書育人”重在“教書”而不在“育人”。反觀學生現(xiàn)狀,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反復重申的只有一個字“學”。我們看看各大名校歷年的高考標語:“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薄翱歼^高富帥,戰(zhàn)勝官二代!”“沖清華,進北大,只要生命還沒掛!”……哪有一條與“育”有關?一個只懂得“知識”而不懂得“道理”的“人才”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所需要的么?從馬加爵到藥家鑫哪一件不是痛徹心扉、發(fā)人深省的事件!而這類事件仍層出不窮。作為一線教師,筆者認為教育的實質(zhì)必須由“學”轉(zhuǎn)入“育”。
德育從狹義的范圍來講專指學校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對象品德成長的價值環(huán)境,促進他們在道德價值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等方面不斷建構(gòu)和提升的教育活動。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頭戲之一,從儀容儀表到禮儀規(guī)范,再到生活習慣無所不括,可謂是細致入微,不可謂不嚴厲、不細致。然而學校教育又是無限包容的,以批評教育為主,處罰為次,這樣如隔靴搔癢的批評教育往往落不到實處。那么如何才能將“育”落到實處呢?筆者認為家庭、社會教育應為主流,學校教育作為有力的輔助。
學校教育的主要戰(zhàn)線在課堂。那么,如何將德育思想貫穿于課堂教育之中呢?
課堂導入能引領學生走入課堂,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快速進入課堂的教學活動。如筆者在講授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時,以套子入題:(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套子”的含義么?(生)用來裝物品的包裹。(師)那么,除了套物品之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例舉出哪些有型的或無形的套子呢?(生)衣服、房子、法律、制度……(師)同學們例舉了許多“套子”,我們該如何認識這些套子,正確對待這些套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契訶夫的 《裝在套子里的人》,看看裝住別里科夫的套子是什么。通過提問,引發(fā)學生對“套子”一詞的思考,初步建立意識框架。
最后通過課本學習歸納總結(jié):無論什么時代、什么社會,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裝在套子里的人”。因為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總會有變革,那么就會有反對變革的人出現(xiàn)。這些人中除了仇視社會進步,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統(tǒng)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的小人物,他們對新生事物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滿懷恐懼,他們主要在思想和行動上抗拒社會變革。我們從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這樣的人和事。而改革開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種“套子”。從而正確理解套子:人雖然離不開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無知地被套子套??;人應該有理性,要敢于懷疑,善于反思,破除迷信、盲從、奴性意識,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形成開放的眼光和主體意識??傊松屑s束的規(guī)矩,但不能作繭自縛。
課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對課本內(nèi)容的解讀。語文課堂處處可以滲透德育思想。如莊子《逍遙游》中對“小大之辯”的理解,作者為什么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以生活中的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師)如果老師今天請每一位學生吃哈根達斯,你們每人一個,老師三個,你們會有那些感受?(生)高興。(師)你們吃完之后呢?老師還有兩個。(生)不平衡、不公平、不快樂……(師)本是快樂的事情,為什么會有各種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生)因為有比較。從而得出“人為的以小比大,這本身就是可悲的”道理。再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從文中表現(xiàn)孟子仁政思想的段落出發(fā),探討孟子思想在今天價值。請同學們用現(xiàn)代的理念詮釋孟子的思想。通過討論探究總結(jié)出:孟子的思想主張包括義務教育、科教興國、三農(nóng)政策……這些都是治國之道。只有認識自然、尊重自然,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在物質(zhì)豐富的同時要追求精神豐厚。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xiàn)象在學生中普遍存在,最近接連發(fā)生的幾起大學生受騙事件并非偶然,扼腕的同時也引發(fā)出這樣的聲音:“身為準大學生,受到的教育顯然不算少,為何還能被騙?”事實卻是:“并非我們太蠢,只是騙子知道的太多了!”從側(cè)面也說明學生接觸社會太少,社會經(jīng)驗缺乏,對社會認知度不高,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為此我們可以利用課堂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如里約奧運會黑裁事件,中國國旗事件,抵日抵美事件……給學生播放《青年公開課》《青年網(wǎng)絡公開課》《我是演說家》等優(yōu)秀節(jié)目中的精彩內(nèi)容,推薦閱讀精品評論性文章谷川俊太郎的《穿越二十億光年的孤獨》、郝景芳的《雨果獎,不至于科幻》、張愛玲《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以微信、QQ等網(wǎng)絡途徑分享閱讀,將課堂教育與生活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途徑有效拓寬學生視野,從社會現(xiàn)實、文藝理論等不同層面反思人生,懂得道理。
筆者認為:教書育人,以人為本,教的是知識,育的是道理。“師道”之路我們依然在探索,在探索中像一只蝸牛一樣爬行,哪怕一小步也是前進。
★作者單位:新疆兵團第五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