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華
(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綿陽 621010)
?
秩序中的混亂 混亂中的秩序
——論《玻璃城堡》中的“混沌”人生
胡曉華
(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綿陽 621010)
《玻璃城堡》以家族的經(jīng)歷,揭示秩序和混亂的對立統(tǒng)一體——“混沌”——構(gòu)成了世界的本質(zhì)特征和人生的真實面目?;奶频母改负蜔o序的家庭只是生活的表象,有序的空間“玻璃城堡”不過是幻想。事實上,秩序和混亂如影隨形,相輔相成。
人生觀; 混亂; 秩序; 混沌; 《玻璃城堡》
珍妮特·沃爾斯(Jeannette Walls)是一位美國記者,因回憶錄《玻璃城堡》(The Glass Castle,2005)蜚聲文壇。該書出版后一直到2012年5月,連續(xù)300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并多次獲獎:2005年《紐約時報》百大好書,2005年《科克斯書評》10大好書,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館協(xié)會“亞歷克斯”獎。到目前為止,《玻璃城堡》已被譯成20多種語言,深受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與大多數(shù)回憶錄不同的是,書中沒有評論性的文字,亦罕見人物的心理活動,各人的是非對錯和事件發(fā)生的深刻緣由,全由讀者自己在閱讀中評判與挖掘。
《玻璃城堡》講述沃爾斯全家從鄉(xiāng)村小鎮(zhèn)遷徙到繁華都市的生活經(jīng)歷。其中,作者濃墨重彩地敘述了自己和家里其他3個孩子的苦難童年,由此引發(fā)眾多的讀者對作為父母的雷克斯和羅斯瑪麗口誅筆伐。讀者普遍認為,孩子們的流離、悲苦生活是由父母造成的,在對雷克斯和羅斯瑪麗的“聲討”中,“古怪”、“害人”、“無能”、“不負責任”、“疏忽大意”之類的詬病比比皆是[1]150,甚至珍妮特的采訪者和《玻璃城堡》的書評者,似乎也竭力誘導作者加入“討伐”父母的人群中[2]728。然而,書中多次論及的混亂與秩序的辯證關(guān)系,一再向讀者暗示他們對雷克斯和羅斯瑪麗的誤解源于傳統(tǒng)的認識論對兩個概念的二元分化:“世界的模樣,在于你看它的角度”[3]47?!爸刃虻韧谏?,無秩序等同于惡。秩序和混亂被看作相反的兩極,我們對世界的解釋就以這兩極為立足點”[4]1。在讀者的眼里,雷克斯和羅斯瑪麗是混亂的化身,他們是“惡”。可作者本人并不這樣看待自己的父母。在回憶錄的“致謝”部分,她寫到:“感謝我的母親,她對藝術(shù)和真理的堅定信念感染了我;感謝我的父親,雷克斯·S.沃爾斯,感謝他如此勇于做夢”①。在一次訪談中,珍妮特說:“我的父親嗜酒無度,但魅力超凡”[2]728。作者在書中為我們呈現(xiàn)的是雷克斯和羅斯瑪麗的兩面性,即無序與有序的統(tǒng)一體。她意欲告訴讀者,她的父母不是混亂的化身,而是“混沌”的象征;寫這本回憶錄的目的也遠遠不只是為了展示自己如何掙脫混亂的環(huán)境建立有序的生活,而是要呈現(xiàn)父母為她揭示的世界的本質(zhì)特征和人生的真實面目:“混沌”。
珍妮特從自己3歲時的經(jīng)歷開始回憶。故事一開始就展現(xiàn)出混亂的場景:父母對兒女的養(yǎng)育就像動物對待自己的子息,當孩子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呗窌r,就讓他們自己覓食。作者寫道:“我媽說我年紀夠大了,所以讓我自己煮東西吃”[5]11。3歲的珍妮特煮熱狗時不小心惹火上身,傷勢嚴重,“引起了很大的騷動”。此后,父親大鬧醫(yī)院,并在妻子的配合下把尚未痊愈的女兒從醫(yī)院偷偷抱走,破壞了醫(yī)院的秩序。
雷克斯和羅斯瑪麗是《玻璃城堡》呈現(xiàn)出的混亂中的絕配。這兩人都很有才華,雷克斯有數(shù)學天分,在工程技術(shù)方面也很有造詣,且擅長發(fā)明創(chuàng)造;羅斯瑪麗具備優(yōu)秀教師的資質(zhì),繪畫和寫作非常出色。按傳統(tǒng)認知,如果他們能循規(guī)蹈矩地面對現(xiàn)實,在相關(guān)的領(lǐng)域施展各自的才能,其家庭將呈現(xiàn)出一派有序的繁榮景象。而實際上,這對夫妻卻是不折不扣的空想主義者:雷克斯耽于回顧自己過去的光輝歲月和構(gòu)想未來的美好生活,對現(xiàn)實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有教師資格證的羅斯瑪麗不屑于通過教書謀生和養(yǎng)家,無視經(jīng)濟上的窘迫,不僅從不賺錢解除兒女的饑餓,反而常常將維持最低生活消費的錢拿來購買繪畫的顏料和紙張,成天做著藝術(shù)家的美夢。嗜酒成性的父親不但不努力掙錢,還搶奪兒女們得之不易的微薄積蓄用作賭資;母親寧愿把兒子撿來的鉆戒據(jù)為己有,也不愿用它去為嗷嗷待哺的孩子們換取食物。與此同時,作為有知識有文化的公民,基于現(xiàn)狀他們大可申請政府的救濟,可他們卻為了所謂的尊嚴、臉面嗤之以鼻,寧愿行偷竊和欺騙的勾當。換言之,這兩人都沒有在自己該待的位置上,都在自己不該在的地方。
父母混亂的意識,造就了這個混亂的家庭。首先,這一家人的身份是不確定的。在那個有色人種受到嚴重歧視的年代,白人的社會鄙視他們;有色人種的圈子里也沒有他們的位置。這家白人的孩子甚至遭到黑人和外來者墨西哥人的欺負。他們游走在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的縫隙中,自己也不知道屬于哪個圈子。其次,這一家人的生活沒有規(guī)律。樂于漂泊和刺激的浪漫父母喜歡帶著兒女四處流浪,居無定所,而且通常是心血來潮地以“逃跑”的方式躲避債務和“危險”;日常生活中“飲食時間沒有規(guī)律”,吃多吃少沒有講究,“一旦有吃,就會大快朵頤,將肚子撐飽”[5]26沒有食物大家就餓著、忍著。曾經(jīng),羅斯瑪麗的母親臨終時把自己位于鳳凰城的大房子贈送給了他們,可是習慣了流浪,習慣了無序生活的一家人,已經(jīng)不能習慣大城市中秩序的束縛,不能習慣大城市中的繁華與喧囂。于是,這家人很快便遺棄了那座豪宅,舉家遷徙到了偏遠的阿巴拉契亞山區(qū)的一個經(jīng)濟十分落后的小鎮(zhèn),在那樣的一個地方,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下了一小棟在斜坡上搖搖欲墜的破房子。雷克斯雄心大發(fā),“計劃著”將它打造成輝煌的“空中樓閣”,作為永久的住所??蓪嶋H上,他們連每個月極少的按揭費都付不起,隨時面臨被驅(qū)逐的結(jié)局。何況,在這座隨時可能坍塌的房子里,愛發(fā)酒瘋的雷克斯常常把家什砸得稀爛,而羅斯瑪麗又不收拾整理,房子變得越來越臟亂、破敗。因此,即使他們成功地擁有了這棟房子,它也不可能變成有序的空間。更有甚者,因為沒錢建造廁所,羅斯瑪麗把一個塑料桶放在廚房里當馬桶,一家人就在進食的地方排泄。此時,這整個家庭都沒有在自己該待的位置上,都在自己不該在的地方。
“亂”,是孩子的天性;“治”,是成人的職責??晌譅査辜彝シ雌涞蓝兄R驗樵僖矡o法忍受家里的亂,孩子們開始著手修葺破敗的房子,整理零亂的房間,以期建造一個有序的家庭空間。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孩子的舉措?yún)s屢遭父母的阻撓!無奈之下,4個孩子相繼選擇了逃跑,離開了這個臟亂的家,離開了逆亂的父母,離開了紛亂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來到紐約這座有序的大都市,各自建立起了自己的有序空間。弟弟布萊恩的職業(yè)尤其具有象征意義:他在警察局當了警察,后來又升為警長,負責維護片區(qū)的秩序。
書名《玻璃城堡》來自雷克斯為全家設想的住所:以高大雄偉的外形顯示生活的穩(wěn)定和富足;用明麗透亮的材料建構(gòu)自身與外界的聯(lián)系,卻又能有效的與外界隔離。但在象征意義上,沃爾斯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在建造自己的“玻璃城堡”。這座“城堡”的材料是玻璃,“天花板、厚墻甚至樓梯,都是玻璃做的”[5]30。玻璃是漂亮和明亮的,但(在那個時代)也是易碎的、經(jīng)不起外界的攻擊,沃爾斯家的玻璃窗戶的兩次被人打碎,實則預示著“玻璃城堡”不過是現(xiàn)實中的幻想。
羅斯瑪麗的“玻璃城堡”,是一個通往藝術(shù)殿堂的美夢。她一生都在編織自己的夢,可是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最終,夢想未能成真。
雷克斯一生的愿望,是為全家建造一座真正的玻璃城堡。他的設計儼然是一個十分有序的空間:“屋頂將裝設太陽能電池,將太陽光轉(zhuǎn)化成電,供暖氣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和所有的電器設備使用。城堡還有自己的凈水系統(tǒng)”,電線和水管的裝配井井有條,室內(nèi)布置疏落有致,尺寸精確萬分[5]30, 315。這表明,長期生活在混亂中的雷克斯也期待秩序,懷揣著有序生活的夢想。同時,從雷克斯總是對妻兒擺出的那副唯我獨尊的姿態(tài),可以窺見在他的城堡中,還有著父權(quán)制的“象征秩序”。雷克斯不但自認為是城堡的總設計師,還以家長自居,要求全家都服從他,聽他的召喚。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他決定擺脫妻子心中的糊涂丈夫和兒女眼里的昏謬父親的形象,于是他嘗試戒酒。但戒酒行動很快就以失敗告終。不僅如此,因為嗜賭,他被剝奪了管家的資格,取而代之的是女兒珍妮特掌管家中極少的生活經(jīng)費。于是,他常常低聲下氣地向女兒要錢,完全沒有了父親的威嚴。他“象征秩序”的夢想從此破滅。此后,雷克斯過早地離開人世,精心設計的城堡藍圖已經(jīng)“斑駁不堪”。父親的玻璃城堡終歸是一個幻境。
當孩子們意識到父親不可能實現(xiàn)他的偉大構(gòu)想時,紛紛來到紐約建造各自的“玻璃城堡”。然而,他們的人生軌跡都偏離了最初設定的方向。最終,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絕對和永恒的有序是不存在的。
表面上看,城市是一個秩序井然的空間:布局整齊劃一、建筑鱗次櫛比、道路縱橫有致、生活按部就班。但深入其內(nèi)部,便會發(fā)現(xiàn)其混亂的狀態(tài),且城市越大越混亂。如果說復雜、不穩(wěn)定和無規(guī)律是混亂的性態(tài)[6]13,那么這正好是城市的寫照。從鄉(xiāng)下“逃到”紐約的珍妮特一下火車,就感受到了城市的混亂:“街頭鬧哄哄的;……路上的車輛擠得水泄不通,而且到處可見紙張隨風翻飛”[5]324。進而,她發(fā)現(xiàn)城市里的烏煙瘴氣攪得天空一片混亂,連星星都看不到;城市還“包含著如萬花筒般多元的文化和亞文化……有富庶的地區(qū),也有荒涼的角落”[6]122:“在這里,隨時可以看到波多黎各裔的小孩在街上游蕩、玩音樂,在廢棄的車子里納涼,在地鐵車站的入口處或販賣散裝香煙的雜貨攤前聚集”;城市的治安也是亂糟糟的,“我有好幾次還遭到歹徒襲擊”[5]327。
珍妮特和布萊恩各自建立起的家庭,便是他們的“玻璃城堡”。然而隨著婚姻的破裂,“城堡”也瞬間傾塌。不同的是,珍妮特后來再婚,建立了新的秩序。而布萊恩還在混亂中摸索,這對作為“秩序守護者”的警長布萊恩來說,無疑是一個諷刺。大姐蘿莉的狀態(tài)似乎最理性,最循規(guī)蹈矩,最適合構(gòu)建那座“玻璃城堡”,可還沒有等建筑工程結(jié)束,她就半途而廢,成為精神“游民”——一個“擅長奇幻風格的自由畫家”。小妹莫琳的“玻璃城堡”只是一張草圖,因為她雖然有很多有序的計劃,可事實上她無所事事,無聊透頂,“濃妝艷抹不輸給一個歌舞伎”[5]365,后來還一度神經(jīng)錯亂,城堡美夢變成了瘋?cè)嗽褐械呢瑝?。于是退而求其次,珍妮特在鄉(xiāng)下買了一座有大玻璃窗的農(nóng)舍,把它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玻璃城堡”,白天在嘈雜的都市忙忙碌碌地工作,夜晚在寧靜的鄉(xiāng)村悠悠閑閑地生活。無可置疑,珍妮特的“玻璃城堡”只是一件贗品。那么夢想中的玻璃城堡在哪里?
作者在扉頁上這樣寫到:“黑暗是路途,光明是去處/ 那從來也永遠不會降臨的天國/ 才是真諦”。扉頁上的題詞往往是全書的主旨和提要,這是狄蘭·托馬斯的詩歌《生日感懷》中的詩句。這位英國詩人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涉及生與死的主題,珍妮特將它作為家庭回憶錄的引子,旨在給沃爾斯一家的今世來生做出注解:有序的空間(即“玻璃城堡”)令人向往,但它是“天國”,不在人間;現(xiàn)世是混亂的,我們真實的人生就在夢想和現(xiàn)實的邊界上,也即是在秩序和混亂的邊界上。只有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進入了天國,才會到達純粹的有序空間,住進父親(“天父”)的“玻璃城堡”中。
在現(xiàn)代科學理論中,秩序和混亂(或者有序和無序)的邊界被稱為“混沌”,它是動態(tài)社會中的“固有屬性”[7]16。人們習慣將混亂與混沌等同起來,但實際上混沌并不是絕對的無序,它“蘊含著某種深層次的結(jié)構(gòu)和秩序”,即“無序中的有序”[8]21, 24,是“一種缺乏周期性的秩序”[6]7,是混亂與秩序形成的對立統(tǒng)一體,如同拓撲學上的莫比烏斯環(huán)②。秩序與混亂這兩個側(cè)面之間的界限雖然沒有被徹底抹去,但卻變得非常模糊,背離的兩面也似乎交匯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靵y與秩序的結(jié)合形成了我們這個動態(tài)的世界,即混沌的世界。
英國學者卡瓦拉羅說:“科學領(lǐng)域中對不確定性原則、相對主義和可能性的強調(diào),對應著當代對歷史的思考”[3]180。換言之,摒棄秩序與混亂二元對立的認識論、代之以對兩者關(guān)系的辯證思考,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世界,接近事物的真實面目。珍妮特·沃爾斯在反映家族歷史的《玻璃城堡》中,表達了自己對這一新的認識論的欣然接受。逃離了混亂的孩子們在紐約找到了固定的工作,過上了穩(wěn)定的生活,有序空間的構(gòu)建似乎指日可待。然而,混亂還是如影隨形,以各種形式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設置屏障,令他們半途而廢,或者誤導他們,讓他們偏離自己選定的方向。與之相反的是,看似混亂的雷克斯和羅斯瑪麗卻始終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從未因任何干擾而改變方向。
(一)秩序中的混亂
也許,很多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為什么無論孩子們多么努力,他們還是和父母一樣,不能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玻璃城堡”?究其原因,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確定性系統(tǒng)都會發(fā)生奇怪的、復雜的、隨機的行為”[8]14??此凭€性的生活道路上暗藏著不可避免和無法預見的變數(shù),哪怕是一個細微的擾動,也足以讓行者改變前行的朝向。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蝴蝶效應”,即“一串事件往往具有一個臨界點,那里小小的變化也會被放大”,而且一旦情況發(fā)生變化,便會產(chǎn)生連鎖反應[9]21。這個“臨界點”,便是“混沌”——秩序中的混亂。
干擾生活秩序的混亂有的來自外部,有的則源于人們自身固有的屬性,《玻璃城堡》中的大姐蘿莉的生活經(jīng)歷便是例證。孩子們把雷克斯和羅斯瑪麗看作是混亂的化身,他們憎恨混亂,迫切地要與父母分離,最渴求穩(wěn)定生活的蘿莉(她選擇了“參宿四”這顆恒星作為自己的圣誕禮物)尤其如此。她率先離家到紐約,期望過上循規(guī)蹈矩的正常生活。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她如愿以償,供職于一家漫畫出版社。可是后來,她卻辭職成為特立獨行的自由畫家,除了有著和母親同樣強大的藝術(shù)細胞之外,還顯露出和母親一樣的我行我素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奇幻怪異的畫風,拒絕“被定型”[5]47。為什么重蹈覆轍的偏偏是最企盼有序生活的蘿莉而不是書中的其他孩子?有關(guān)“混沌”的某些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探究到深刻的緣由。第一,從生物學的角度看,這是遺傳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在混沌學上,則是與遺傳的“確定性”相伴而行的“隨機性”選擇了蘿莉而不是她的弟弟妹妹。第二,蘿莉的人生之路的轉(zhuǎn)向,是物體的自相似性所使然。自相似性表示物體與它自身的任何部分都有著相同的性態(tài)③。蘿莉的成長過程就類似于把物體的某一部分不斷放大:作為羅斯瑪麗的女兒,蘿莉出生前是母親的一部分;出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所具備的特性在她的身上越來越明顯,后來就幾乎是一模一樣了。第三,蘿莉的人生與“參宿四”可有一比:表面上看,恒星是固定不動的,其內(nèi)部卻一直處于變化之中,且“很快就會變成一顆超新星”[5]51。第四,蘿莉的人生之路就是一個莫比烏斯環(huán)。她離開母親來到紐約,而后又趕走來紐約與她相聚的母親,自以為與混亂剝離了,其實她行走在莫比烏斯環(huán)上,在不經(jīng)意間,從有序的一面步入了混亂的一面。換言之,兩個面悄然合成了一個面。
從珍妮特和母親關(guān)于價值觀的辯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混亂和秩序之間的界限的模糊性。雷克斯和羅斯瑪麗來到紐約與孩子們團聚,但他們?nèi)耘f不改流浪的習性且以拾荒為樂。珍妮特因此責備母親的價值觀混亂,羅斯瑪麗為自己辯解說她在垃圾堆里撿東西是在做“資源回收”,因為現(xiàn)在的“美國人太浪費了”,破壞了傳統(tǒng)的價值觀[5]6。羅斯瑪麗還反過來批評珍妮特“出賣了自己”[5]358:因為被尊卑貴賤的等級秩序所束縛,女兒不敢在公共場合面對、接受自己貧窮的父母,甚至不讓最疼愛她的父親參加自己的大學畢業(yè)典禮;因為恪守世俗的“成功法則”,珍妮特不擇手段地挖掘大人物的隱私,并毫無保留地將它們公之于眾。珍妮特的這些行為,實際上是違背了她自己的心性,她的所謂“有序”其實是亦步亦趨地隨同蘿莉,也在不知不覺中從有序走進了無序。用她母親羅斯瑪麗的話來說,在珍妮特媚俗的秩序論中,存在著“混亂的價值觀”[5]6。
(二)混亂中的秩序
如果孩子們成年的經(jīng)歷,揭示了秩序中存在著混亂這一人生真諦,那么雷克斯和羅斯瑪麗則詮釋了生活的另一性態(tài):混亂中的秩序。
混沌學認為,“如果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在小擾動的作用下變化不大,它就是穩(wěn)定的”[4]42。表面上看,雷克斯和羅斯瑪麗這一對夫妻很不和睦,以至于連作為女兒的珍妮特都多次主張母親與父親分手??稍谶@亂哄哄的表象后面,讀者看到的是兩人浪漫愛情的活力和美滿婚姻的長久,用雷克斯的話來說,他們倆是“歡喜冤家。在一起的時候吵吵鬧鬧,少了對方又活不成”[5]349。羅斯瑪麗也認為,和丈夫在一起的生活“從不無聊”[5]381。對他們而言,只要能在一起,生活再艱苦,也能從中品味出甜蜜的味道,夫妻間的齟齬也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增“甜”的添加劑而已。所以,羅斯瑪麗不但沒有接受女兒的建議離開酗酒、賭博成性的丈夫,還責備女兒沒有價值觀,為了自己的前途竟然背叛和拋棄最疼愛她的父親。她認為,在愛情和婚姻方面,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們需要向父母學習。
用世俗的眼光來看,作為父母,雷克斯和羅斯瑪麗似乎對自己的責任并不明確,父親不努力掙錢養(yǎng)家,母親根本就不想擔責。其實不然,這一對父母對兒女的命運和前途甚是關(guān)心,對他們的教育也盡心盡力。在精神生活上,博學且好學的父母教給了孩子們豐富的知識,使他們在學業(yè)上出類拔萃,為以后獨自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物質(zhì)生活上,只要手里有錢,雷克斯就會讓孩子們盡情享受美食;在為人處世方面,他們鼓動孩子們對恃強凌弱者要以牙還牙,但也不忘教導他們要懂禮節(jié)。所以,旁人總是夸贊沃爾斯家的孩子們“好有禮貌”[5]70。在教育方法上,他們給予孩子的是慷慨的表揚而不是隨意的責罵;他們培養(yǎng)孩子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孩子們勇敢地展示自我;訓練孩子們在逆境中尋找出路。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父母,從“混亂”中來到大都市的兒女們,都能順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自食其力,且除了莫琳,其他3個孩子都算是“成功人士”,躋身于中產(chǎn)階級的行列—— “玻璃城堡”之夢破碎了,但他們實現(xiàn)了人人向往的“美國夢”。
與天下所有父母一樣,雷克斯和羅斯瑪麗的內(nèi)心對兒女們也充滿了愛,尤其是雷克斯。二女兒不幸夭折后,雷克斯的反應讓人動容。羅斯瑪麗回憶道:“‘發(fā)現(xiàn)她死掉的時候,你爸就站在那里,整個人像是僵住了,他抱起瑪麗·夏琳嬌小的身子,在懷里搖啊搖,接著放聲大哭,好像一頭受了傷的動物。我從來沒聽過那么凄慘的哭聲?!睆拇耍案赣H變了個人。他開始心情郁悶,開始晚歸,開始借酒澆愁”[5]34。此外,雖然他的玻璃城堡只是一張圖紙,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努力地幫助兒女建造“玻璃城堡”。雷克斯自己一事無成,但對孩子們的未來卻充滿信心,為了他們的前途,他總是能在孩子們最需要他的時候出現(xiàn),擔當起父親的角色。書中提到的兩件大事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父親的高大形象。其一,全家的住處發(fā)生火災時,在外游蕩的雷克斯突然從天而降,奮不顧生沖進火海,將處于危境中的3個孩子一并救出。其二,上大學的珍妮特面臨交不起學費將被迫退學的困境,又是那個以拾荒為生的父親在關(guān)鍵時刻出現(xiàn),傾囊相助,珍妮特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無序的父親靠自己無序的生活所得,幫助自以為有序的女兒構(gòu)建著有序的生活,秩序和混亂相輔相成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一斑。
就個體的人而言,雷克斯和羅斯瑪麗似乎都是糊涂蟲,前者用酒精洗腦,后者讓幻想蒙住了心。而事實上,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秩序”。首先,他們各自懷揣堅定不移的夢想:雷克斯為玻璃城堡勞神費心;羅斯瑪麗在通往藝術(shù)殿堂的道路上鍥而不舍。第二,兩個人對弱者都懷有非同尋常的正義感和慈悲心。他們沒有種族意識,在那個嚴重歧視有色人種的國度和年代,與其他父母截然不同的是,他們嚴格禁止兒女使用“黑鬼”這個名詞。羅斯瑪麗對少數(shù)族裔的學生更是關(guān)愛有加;雷克斯為了救一匹受傷的馬,與一群兇猛的野狗“展開一場激烈的肉搏戰(zhàn)”[5]29。第三,他們都堅持原則。夫妻倆寧愿露宿街頭也不愿賣掉價值百萬美元的地產(chǎn)以換取舒適的住處——那塊土地在他們家已經(jīng)傳承了幾代人,“是家族的財產(chǎn),絕不能賣掉”;羅斯瑪麗衣衫襤褸,卻藏著一批古董珠寶,原因是“那是傳家之物,有情感上的意義”[5]343。
與此同時,作為社會的一份子,雷克斯和羅斯瑪麗都富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雷克斯為群體做過很多貢獻:發(fā)揮特長修好了胡佛水庫的閘門,拯救了無數(shù)民眾的生命;在空軍服役時,他不假外出,無意中得知一個瘋子要炸掉他們的空軍基地,“他便英勇地把他逮住了”,事后,他戲謔道:“違反規(guī)定不見得是壞事”[5]29。從這些故事中似乎可以看出,墨守成規(guī)不一定總會帶來好結(jié)果,而干擾秩序的某個小小的混亂卻能化險為夷。違反軍規(guī)的雷克斯就是那小小的混亂,可他的混亂阻止了一場事變,從而穩(wěn)定了部隊的秩序。雖然雷克斯自述的這些英勇事跡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無論如何故事既然從他的嘴里道來,說明他心存維護社會秩序的正義感。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個故事中,不守秩序的雷克斯之所以能成為秩序的捍衛(wèi)者,在于他深知作為社會成員,哪些秩序可以僭越,哪些秩序必須遵守。夫妻倆也教育孩子們勇當秩序的捍衛(wèi)者:雷克斯鼓勵當記者的女兒去“揭發(fā)有錢有勢者的真面目”;羅斯瑪麗則勸她“寫些更有意義的東西,譬如描述富有的地主如何壓迫貧民,社會上有哪些不公不義,下東城里發(fā)生了怎樣的階級斗爭”[5]358。從這樣的囑咐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雷克斯和羅斯瑪麗對資產(chǎn)階級的 “一致性”(即秩序)持反抗態(tài)度,在當權(quán)者看來他們是在制造混亂,但在民眾眼里他們是為秩序而戰(zhàn),他們的行為是“光榮的討伐”[10]78,因為美國現(xiàn)行的資產(chǎn)階級秩序違背了憲法所確立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則,所以釀成了真正的混亂。
混亂與秩序的邊界是模糊的,但卻是美麗的。幼年時的珍妮特和布萊恩的“科學實驗”引發(fā)了巨大的火災,“跳躍不定的火舌似乎融進了一個閃耀飄忽卻又看不見的空間,透過這塊空間看過去,前方的沙漠顯得閃爍飄忽,宛如海市蜃樓”,雷克斯將它稱作“秩序與混亂的交界”[5]77。在雷克斯和羅斯瑪麗看來,生活就有著“海市蜃樓”般的迷幻之美,他們都喜歡這種模糊的美。面對孩子們制造的那一片混亂,身為父親的雷克斯不但沒有生氣,還和他們一起興致勃勃地觀看那壯麗的場景。近視的羅斯瑪麗拒絕戴眼鏡,因為她喜歡她眼中的那個模糊的世界,她說眼鏡不會讓人看得更清楚,只會“讓視力差的人更沒有機會學會用自己的眼睛來觀看世界”,因為裸眼所見才是真實的,透過眼鏡看到的世界只是被扭曲了的鏡像[5]124。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欣賞火災的雷克斯向兒女傳授著人生的真義:生活中沒有絕對的無序,也沒有絕對的有序,我們生活在兩者相融形成的美麗邊界上。拒絕眼鏡的羅斯瑪麗對“美”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由此看來,在雷克斯和羅斯瑪麗無序的意識中飄蕩著有序的靈魂,因為他們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知道該給孩子什么,也知道何時給和以何種方式給,他們的混亂是一種“虛假的無規(guī)性”[4]55。長大后的珍妮特回顧過去時幡然醒悟:正如書中多次提到的著名混沌學家米切爾·費根鮑姆所言,混沌是由“許多周期不同的線性系統(tǒng)交相作用的結(jié)果”[5]346,沃爾斯家的生活其實是父母用五顏六色的粗糙的毛線(而非光滑的絲線)有序地編織而成的,只是由于色彩過于豐富而顯得雜亂無章。質(zhì)言之,他們的生活是亂中有序,是“混沌”。
(三)在混亂中追尋秩序
就秩序與混亂的關(guān)系而言,我們還可以對狄蘭·托馬斯的詩句做進一步的分析。
雷克斯去世后,只要天氣晴朗,珍妮特就可以在夜晚看見父親送給她的圣誕禮物——金星,“在地平線附近,在黑幽幽的河流上方,持續(xù)地放光”[5]374。某個感恩節(jié)的夜晚,沃爾斯全家聚在珍妮特的“玻璃城堡”里,“有那么一個片刻,我恍若聽到父親開懷的笑聲?!魂囷L起,將玻璃窗震得喀喀作響,燭火突然閃爍了一下,好像正游走于混亂與秩序的邊緣”[5]381。按照詩中的提示,若天國是玻璃城堡,那顆最亮的星星就是父親在城堡中為孩子們點燃的“燭火”。孩子們看不見夢想中的玻璃城堡(“永遠不會降臨的天國”),但父親的“燭火”能指給他們城堡的方位。在珍妮特的“玻璃城堡”里,孩子們在遐想中與父親團聚,可燭火的晃動——一個小小的混亂——打斷了他們的思緒,讓他們回到了現(xiàn)實中。此時,他們突然看見了人生的真實狀況:混亂與秩序的邊界便是現(xiàn)實與夢想的交匯處,懷揣夢想,立足現(xiàn)實,這就是真實的人生、積極的人生和美麗的人生。無論是在曾經(jīng)漂泊的“路上”,還是在如今安謐的“天國”,雷克斯想要告訴孩子們的,就是這個道理。
雷克斯和羅斯瑪麗一直就在混沌中生活。雷克斯最先到達玻璃城堡,年老的羅斯瑪麗也已經(jīng)上路,年輕的孩子們享受著邊界上的風光,只等一聲召喚,便要去追隨父母,在夢想中的“玻璃城堡”中團圓。雷克斯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星星,并把它們作為圣誕禮物送給他們,這是美好的祝愿,也是深情的祈愿。雷克斯的這一奇思妙想也體現(xiàn)在他唱的歌里:“我看到一群天使們出現(xiàn)在我身后/ 帶我回家吧,請帶我回家”[5]239。“天國”(“玻璃城堡”)就是他們未來的家。
通過自己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雷克斯還想告訴孩子們:“玻璃城堡”也在我們的心中。雷克斯說,在混亂與秩序的邊界上(即現(xiàn)實生活中),“規(guī)則是不存在的”[5]346,所以“黑暗是路途”,“天國”(即“玻璃城堡”)不會降臨,生活如同在黑夜中摸索,但“光明是去處”,只要我們朝著光明一直往前,無論最終是否能抵達夢想中的“玻璃城堡”,我們“從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樂趣”[5]371。雷克斯一生有過無數(shù)的嘗試,仿佛一直在黑暗中摸爬滾打,但他的方向始終是那座明亮的“玻璃城堡”。也即是,在他不穩(wěn)定(無序)的生活中,隱藏著穩(wěn)定(有序)的目標,所以他開朗、樂觀并堅強。正如一位評論者所言,“玻璃城堡”象征著雷克斯“對未來的堅定信念,是他送給孩子們的最珍貴的禮物”[11]269。
混亂與秩序的對立統(tǒng)一(即“混沌”),構(gòu)成了世界的本質(zhì)特征和人生的真實面目:“一方面它是穩(wěn)定的,遵循著基本的物理法則;另一方面,它又蘊含著無序性、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9]4。雷克斯和羅斯瑪麗不是混亂的化身,而是混沌的象征:他們是行走在規(guī)則邊緣的社會成員,是聰明過頭的“愚人”,是不離不棄的“冤家”夫妻。誠如大多數(shù)讀者所言,作為父母,他們沒有給孩子提供舒適的物質(zhì)生活,但卻是孩子們的精神導師,用言行向孩子們傳授生活的真諦。然而,通過講述樂觀、執(zhí)著和睿智的父母的故事,珍妮特·沃爾斯最想告訴讀者的是,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在混沌的世界里,秩序與混亂相輔相成,所以我們不求破壞混亂以期建立絕對的秩序,而是要學會駕馭混亂。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多姿多彩;我們也要善于從混亂中發(fā)現(xiàn)秩序,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富有意義并充滿希望。
注釋
① 該論文對文本的引用來自許晉福的譯著《玻璃城堡》,個別地方略有改動。
② 莫比烏斯環(huán)的制作方法:一張紙條本來有正反兩個側(cè)面,把它旋轉(zhuǎn)180度,兩頭再粘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只具有單側(cè)曲面的紙環(huán)。
③ 被喻為“姜餅人”的芒德勃羅集證明,若將“姜餅人”的某一小部分放大到一定的倍數(shù),會發(fā)現(xiàn)一個一模一樣的“小姜餅人”。
[1] Bartkevicius, Jocelyn. The Glass Castle (Review) [J]. Fourth Genre: Explorations in Nonfiction, 2006 (8): 150-152.
[2] Rogers, Theresa, Elizabeth Marshall. On the Road: Examining Self-Representation and Discourses of Homelessness in Young Adult Texts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2012 (8): 725-733.
[3] 丹尼·卡瓦拉羅. 文化理論關(guān)鍵詞[M]. 張衛(wèi)東,張生,趙順宏,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4] 伊恩·斯圖爾特. 上帝擲骰子嗎——混沌之數(shù)學[M]. 潘濤,譯.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
[5] 珍妮特·沃爾斯. 玻璃城堡[M]. 許晉福,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6] 齊亞烏丁·薩達爾. 混沌學[M]. 梅靜,譯.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3.
[7] Stewart, Ivan. Does God Play Dice: The Mathematics of Chaos [M].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0.
[8] 吳祥興,等. 混沌學導論[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1.
[9] 詹姆斯·格雷克. 混沌——開創(chuàng)新科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Grossman, Lev. The Parent Booby Trap[J]. Time. 2005(10): 78.
[11] Hockett, Jessica A. Book Review[J]. Gifted Child Quarterly. 2008 (52): 269-270.
Disorderly Order and Orderly Disorder——An Analysis on “Chaotic” Life inTheGlassCastle
HU Xiao-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By telling the family saga in her memoirTheGlassCastle, Jeannette Walls asserts that the world’s essence and life’s truth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unity of orderliness and disorderliness, namely “chaos”. The ridiculous parents and their disorderly family are merely superficial phenomena and the orderly “glass castle” is nothing but a fantasy. In fact, orderliness and disorderliness are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each other and can not be separated.
View of life; Disorderliness; Orderliness; Chaos;TheGlassCastle
2016-05-23
胡曉華(1969-),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小說和詩歌。
I106.4
A
1672-4860(2016)05-00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