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
曾有讀者憂心忡忡地向我討教:
在我們家,奶奶對孩子更像溺愛的媽媽,我這個親媽反而像后媽——我總是覺得在和奶奶搶這個孩子的親密權(quán),無法平衡;一開口和奶奶溝通帶孩子的方法,就不自覺帶有火藥味(我都不敢開口了,但是又實在看不過去)。
奶奶沒來之前,都已經(jīng)慢慢會自己吃了,要喂還不肯;奶奶一來,抱在懷里一口一口喂,馬上不自己吃了。原本去廁所大小便正慢慢形成習(xí)慣;奶奶一來,吱聲就行,她給抱起拉盆里、拉垃圾桶里甚至拉地上,自己再搞衛(wèi)生。
總之,所有已經(jīng)在培養(yǎng)的獨立能力,都被毀了。
當(dāng)我們生了孩子、當(dāng)了媽媽之后,必須做下面這個選擇題:
選項一,自己當(dāng)全職媽媽。
這意味著媽媽不再有經(jīng)濟收入,而且爸爸的賺錢能力也得有一定水平。全職媽媽其實更考驗人,它的難度和付出不亞于管理一個團隊。此外,大多數(shù)女性還擔(dān)心因此跟社會脫節(jié)。更可怕的結(jié)果是,依賴了丈夫的經(jīng)濟收入,在家里越來越?jīng)]有地位,從而破壞了夫妻間的平衡。
所以,全職媽媽其實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并能做得好的。
選項二,把孩子送托兒機構(gòu)
可惜的是,我們父母輩那種單位辦的、福利性質(zhì)的托兒所早已蹤跡全無,目前能夠依靠的托兒機構(gòu)都是商業(yè)化的,收費都不便宜;而且園所還不多,想要都沒有。
選項三,請個保姆帶孩子
帶孩子的保姆月工資三千到八千,當(dāng)媽的如果沒把握賺回這筆錢,不如回家自己帶。讓保姆帶小孩,你還可能為保姆素質(zhì)不高而煩惱、擔(dān)憂,如果保姆再有一些為了自己方便省事不給孩子換尿布換褲子之類的行徑,就更讓坐在辦公室的你煩惱不已了。
選項四,讓老人家?guī)Ш⒆印?/p>
兩大好處顯而易見——第一,貼心貼腸,忠心耿耿,對孫輩比對自己的兒女還好,這份血緣情感,估計保姆和托兒機構(gòu)都沒有辦法PK;第二,省錢。在中國老人家?guī)『⒋蠖鄶?shù)不僅不收錢,還會倒貼錢。就算收的也就收個實際支出的成本價。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錢其實蠻重要,你可以好好計算一下老人家?guī)驮蹅兪∠聛淼腻X。
四個選項一分析,你會發(fā)現(xiàn):對于一個事業(yè)有點小追求,經(jīng)濟實力不那么強大,又想把孩子帶得好一些的媽媽來說,選項四實在是最現(xiàn)實最理想、最實惠也最放心的選擇。
當(dāng)然了,我們也不該回避問題。
父母一輩,由于特殊的歷史環(huán)境原因,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生活理念,和我們都有著巨大的鴻溝和差異。我們怎樣面對這個差異?是一定要去按照某一方的觀念糾正,還是雙方逐漸地、體諒式地去填補、修補,效果上其實有很大差別。
畢竟,老人家省下的花銷,是你本該支出的;老人家付出的勞動,是你本該親力親為的——不管老人家的做法多么落伍,你在跟老人家溝通之前,都要記得心存感激。
是否心存感激,溝通效果完全不一樣。
每次你要跟老人家提意見、談看法,給老人家用新育兒知識洗腦之前,都可以設(shè)身處地想想老人家的想法,這樣你說出來的話會大不一樣,達到的效果也會滿意很多。
很多親子溝通太強調(diào)“術(shù)”,比如第一步說什么,第二步說什么……我經(jīng)常記不住。比起那些“術(shù)”,我倒覺得最重要的是“情”,尤其是對我們的親人——情到了,意就能到。
幾千年來,從蘇格拉底到亞里士多德,從盧梭到杜威,每個時期都有對孩子到底該嚴(yán)厲還是該寵愛的爭論。就像父母是我們無法去選擇的一樣,在孩子長大的年代里,我們也必然會和孩子有觀念的沖突。
既然如此,我很想斗膽說一句:教育,以及養(yǎng)育,其實是沒有誰對誰錯這些絕對標(biāo)準(zhǔn)的。我覺得,首先要營造的,是家庭溫馨和睦的氛圍;然后,充分地運用我們的智慧,盡量化解其中的矛盾;只要不是原則性的,標(biāo)準(zhǔn)不妨寬松一些。
另外,我也想作為一個過來人,談?wù)勎业恼鎸嵏惺堋?/p>
在我看來,嬰幼兒階段的孩子,要怎么吃飯,要怎么睡覺,要怎么如廁訓(xùn)練——沒有完全正確的做法。
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孩終究是要學(xué)會吃飯、睡覺、上廁所的——無論奶奶是不是追著喂飯,無論孩子是不是午睡,無論我們把尿還是不把尿——正常的孩子,沒有長大了不會吃飯、睡覺和上廁所的,他們也不會因此產(chǎn)生很大能力差別,無論那些專家如何危言聳聽。
新手媽媽認為天大的事情,在我們這些孩子已經(jīng)大了的媽媽看來,其實并沒有那么重大——孩子,終究都會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蓬蓬勃勃長大的。
所以,我們應(yīng)該選擇的,其實是一種讓我們自己舒服,因此孩子也會覺得舒服的方式。
我們要給我們自己這個自由,也應(yīng)該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樣的自由。
我跟很多老人家交談過,他們的很多過度保護,過度穿衣服,過度在乎孩子吃飯,其實來源于一種壓力,只有責(zé)任而沒有自由的壓力——
我要是帶不好這孫子,我怎么對得起你們??!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去接受這樣一個現(xiàn)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育兒風(fēng)格,奶奶的做法跟媽媽的就是不一樣,就像一個游戲有兩種玩法。畢竟每個孩子都擅長根據(jù)不同家長的方式,從中逐漸適應(yīng),并找到自己處理的方法。就像在嚴(yán)厲的爸爸面前,孩子會老實很多;在慈愛的媽媽面前,孩子會嬌嗲很多。
而且,只有老人跟孩子之間,才有真正意義的天倫之樂。日本的藤幼兒園曾經(jīng)邀請一批已經(jīng)老得要坐輪椅的老人到幼兒園來,讓孩子們跟他們相處,結(jié)果老人們度過了他們最愉快的一段時光,孩子們也感受到濃郁的慈愛。
相比我們這些“事業(yè)正在上升期”的媽媽來說,老人更有時間和心境來無條件、無底線地愛小孩。讓老人跟孫輩相愛,是他們?nèi)松墓餐枰?。孩童年代被適當(dāng)寵溺,全心接納,必定會培養(yǎng)更多同情心,必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傳承的意義。再說了,父母對孩子很難做到真正無條件的接納,老人們卻可以輕易做到。想想你的小孩,曾經(jīng)被這樣無條件寵溺過,難道不是他人生最大最大的福分之一?
享受了好處的我們,必須也是懂得老人的付出、理解他們的寵愛的人。而且,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感,也是靠我們給予的。在老人和孩子面前,我們代表著活力和生機;只要我們把自己的角色如此定位,就不用擔(dān)心在孩子心目中,誰更像親媽了。
媽媽和奶奶,是聯(lián)盟而不是對手;奶奶不是搶奪孩子愛的人,而是給孩子增加愛的人。媽媽和奶奶都有著共同的目標(biāo),就是讓孩子深深感受到人間幸福,讓孩子懂得愛的意義——只不過,大家愛的風(fēng)格不一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