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 276800)
?
反諷喜劇效果下“圣女”的悲慘人生——《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吳萍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 276800)
摘要:《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以松子這個鮮活的人物角色塑造為基礎,刻畫了其悲劇的一生,命運的悲劇并非偶然,童年時代父愛的缺失、男權(quán)至上的傳統(tǒng)觀念、加之自身的性格,促成了其悲慘的一生。但她以寬容、忍耐、博大和愛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靈魂,映射出人性的光輝。歌劇的運用和黑色幽默的沉重基調(diào)又使得松子的悲劇形象表現(xiàn)出一種冰冷殘酷的美。
關(guān)鍵詞:黑色幽默;女性;悲劇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改編自山田宗樹同名小說,由日本導演中島哲也執(zhí)導。影片具有“中島哲也美學”式的風格,散發(fā)著罌粟般妖嬈與魔性,用童話般的手法,詼諧逗趣的方式,為觀眾講述了松子渴望愛的一生,但這種反諷的運用編織的卻是個百分百的悲劇。 日本是個男權(quán)觀念相當根深蒂固的國家,女性總是處于一種被拋棄,被統(tǒng)治,被奴役的邊緣狀態(tài)。松子就是這樣一個縮影。不僅如此,松子在被拋棄,被統(tǒng)治,被奴役之后仍然可以繼續(xù)堅強的面對下一次的重復。這無疑是男性對于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漠視。在作品中,松子一味的忍耐,一味的包容,一味的取悅男性,把男性當成生活中心,這就是男權(quán)觀念下男性理想中的“圣女”形象。
1喜劇形式的“黑色幽默”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出奇制勝的佳片,內(nèi)容講述了松子可悲可嘆的一生。本片是《下妻物語》導演中島哲也的代表作品,將在日本很受歡迎的山田宗樹同名小說搬上了銀幕。與之前的那部充斥著少女夢幻的作品《下妻物語》相比,《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則更具現(xiàn)代感,導演中島哲也以電影“音樂劇”的模式,用洋溢著純真的鏡頭視角還原了這個原本很殘酷的悲劇故事,換句話說,也就是荒誕的黑色幽默。
影片用詼諧幽默的基調(diào)來講述“悲劇人物的悲劇人生”,夸張的色彩、人工式的布景、穿插的喜劇元素、歌劇音樂的元素、哲學元素的加入,再加上400多個CG鏡頭和動畫場面,整個電影就像是迪士尼動畫,艷麗濃重的畫面色彩、童趣又荒誕的幽默,導演用各自后現(xiàn)代手法的拼貼與雜糅來訴說主人公松子悲劇的一生。
還有導演所運用的攝影技巧,也只是為襯托出這個悲劇故事的喜劇質(zhì)感,同時帶給觀眾一種悲喜繁復重疊的感觸,所以在影片當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充斥著大量的花朵的畫面,“離家出走”、“殺人”、“自殺未遂”、“一路逃亡”……這些本該是蒙上灰暗基調(diào)的悲劇情節(jié),在那些畫面的前置,我們卻總能看到美麗的花朵,以及從小長到大的美妙歌劇。所以,觀眾可以一邊欣賞艷麗的華美,一邊感受情感的灰暗,更像是導演在運用的一種反諷的手法。導演用大量的 CG 特效,把本該存在于人們想象世界的古怪、夢幻的畫面和每個普通人內(nèi)心當中最陰暗的心痛和溫暖以一種極端對比的表現(xiàn)形式,營造出一個無比絢麗多彩的童話世界,音樂劇的方式和演員不時略帶夸張的表演,真正烘托出了影片內(nèi)在的感傷氣質(zhì)。
2多重視角的敘事倫理
“敘事倫理”是影視藝術(shù)中常討論的一個問題,指在敘事立場、敘事原則 敘事策略方面的一種綜合性的倫理取向和價值判斷,它從根本意義上打破了“主題學”和“詩學”截然分立的對立研究方法,將其統(tǒng)一于編導的主體性與倫理敘事層面,《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敘事倫理運用出色的影片。影片充分運用多視角完成倫理的多立場詮釋。
影片最開始是從松子弟弟的視角,這里可以理解為大眾視角,引出松子,那么在弟弟眼中的松子是無可救藥的,她的人生毫無意義,他對松子極端厭惡和鄙視,這就是在大眾眼中松子樣子。松子一生都是一個失敗者。隨著影片逐步深入,通過阿笙這一探索者的視角,我們走進了松子這一主體的生活,從松子的眼中看到生活的原態(tài)。也就是整個電影有三種不同的視角:大眾視角——探索者視角——主體視角。
然而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會借助剪接及其他電影技巧,完成從大眾視角到主體視角的數(shù)次曜入曜出,一來一去完成了價值的重估,主體的精神世界被成功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這種技術(shù)的魅力在于,隨著視角不同立場也會轉(zhuǎn)換,使觀眾充分自相矛盾,在矛盾的激烈沖突下,發(fā)現(xiàn)新的價值。所有這些矛盾沖突在每一次視角曜入曜出都會出現(xiàn),而且在導演的掌控下充滿節(jié)奏的美感,每當我們對觀點有所確信必將迎來敘事發(fā)展的當頭一棒,當我們不再輕
易確信的時候,我們就走上了重新評估人生價值的探索之旅,這也是導演想要帶給我們的思考。
3傳統(tǒng)女性的形象詮釋
從西方婦女解放運動到現(xiàn)在都強調(diào)男女平等,人類世界本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創(chuàng)造的,可是數(shù)千年來,女性仍被束縛在男權(quán)社會中,處于被支配、被統(tǒng)治、被觀賞的無權(quán)狀態(tài)。主要原因還是性別歧視根植于文化中,傳統(tǒng)文化都是建立在以男性為基礎的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上的。
松子順應了多數(shù)女性群體的傳統(tǒng)思想,在強大男權(quán)社會中失去了自我,沒有自己的作為與主體,而是長期在戀愛中處于被動位置。她不去辨別是非觀念,而是一味地依附于男性,甚至不考慮能否愛就奮不顧身投入全部,不管是不羈的作家,亦或是浪蕩的理發(fā)師,以及能夠給予她幸福的舊相識——這些她人生中邂逅過的男性,不管多么深地傷害她,她都會溫柔地接受與忍耐,每一次挨打或被傷害之后松子說得最多的就是“總好過一個人吧”,正是他這種強烈的依附于男人的思想使得她作為日本傳統(tǒng)女性的形象更加凸顯和深入人心。這樣趨于變態(tài)的忍耐行為,就像是一種自虐的包容,讓她逐漸在愛情道路上讓尊嚴丟盔棄甲,并且也就是在這樣的重復做法中,鞏固了當時男權(quán)社會中男性的主導地位。
就是這樣一個極度寒冷的悲劇故事,導演以華麗、溫暖的色彩畫面和充滿幻想希望的童話般的音樂來演繹。松子的身后總是綻放著鮮艷的花朵,故事里總是有美妙而歡快的歌聲,夕陽總是絢爛到令人落淚,星光總是燦爛到令人神傷,雪花總是純潔到令人窒息,可是往往笑與淚就是這樣一瞬間。她坐在與故鄉(xiāng)相似的那條河流前,生活與命運的罪與美如同這條河流。平靜,卻永恒。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297-01
作者簡介:吳萍(1991-),女,漢,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碩士,曲阜師范大學,廣播影視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