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吉爾吉斯斯坦宗教格局及伊斯蘭教在該國的未來走勢

2016-02-26 18:34艾山江阿不力孜地木拉提奧邁爾
新疆社會科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吉國吉爾吉斯伊斯蘭教

艾山江·阿不力孜 地木拉提·奧邁爾

吉爾吉斯斯坦宗教格局及伊斯蘭教在該國的未來走勢

艾山江·阿不力孜 地木拉提·奧邁爾

文章結合國內外吉爾吉斯斯坦宗教趨勢的研究資料,從其宗教格局現狀、伊斯蘭教發(fā)展的回顧與經驗啟示、獨立之后伊斯蘭教發(fā)展特點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認為吉爾吉斯斯坦當前伊斯蘭教走勢受宗教極端組織的影響和滲透,呈現正統與極端、正教與邪教、傳統與異化交織并存的復雜局面。

吉爾吉斯斯坦 宗教格局 伊斯蘭教 俄羅斯文化

一、吉爾吉斯斯坦宗教格局

吉爾吉斯斯坦是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人口較多的民族依次為烏茲別克、俄羅斯、烏克蘭,而人口較少的民族依次為東干、哈薩克、塔吉克、維吾爾、朝鮮等民族。目前,由80多個民族組成的吉爾吉斯斯坦多民族布局形成了多重宗教并存的格局,境內伊斯蘭教的影響占據主導地位。數據顯示,2001年,吉爾吉斯斯坦穆斯林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左右;直到2009年,穆斯林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2001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另據皮尤研究中心2009年的統計數字,吉爾吉斯斯坦穆斯林人口2009年為473.04萬人,占吉國總人口的86.3%,比2001年上升了6.3%;其中世俗穆斯林(just muslim)為64%,堅守遜尼派哈乃斐教派的穆斯林22.3%。到了2012年,穆斯林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Pew Research Center,Mapping the Global Muslim Population, October 2009.另有報告顯示,2012年吉爾吉斯斯坦穆斯林人口為83%,*Kyrgyz Republic 2012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12,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比2009年下降了3%。據吉爾吉斯斯坦學者引述吉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吉國穆斯林人口2013~2015年又急劇上升至90%左右。*蘇來曼·卡伊托夫:《吉爾吉斯斯坦及中亞的民族和宗教問題現狀》(學術報告),新疆師范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內部資料),2015年11月18日。

另外,吉爾吉斯斯坦還有基督教、佛教、猶太教、巴哈伊教等宗教信徒。數據顯示,基督教是吉國第二大宗教,信教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15%,近一半人自認歸屬于東正教;其中,基督教新教徒約為1.1萬人,分別歸屬于浸禮會社團(48家)、路德宗社團(21家)、五旬節(jié)社團(49家)、長老會社團(35家)、靈恩堂社團(43家)、基督復臨安息日教社團(30家);此外還有耶和華見證人教信徒約0.48萬人、羅馬天主教信徒約0.12萬人。*Kyrgyz Republic 2012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除基督教外,猶太教信徒約為0.15萬人,佛教徒約0.1萬人,巴哈伊教信徒約300人。2011年,吉國境內正式注冊的宗教組織達2 200所,*張寧:《吉爾吉斯斯坦宗教管理體制》,《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其中伊斯蘭教宗教組織占86%、基督教宗教組織占9.8%、其他宗教組織占4.2%。

從上述吉爾吉斯斯坦宗教格局的統計資料看,伊斯蘭教在其獨立前后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直接決定了吉爾吉斯斯坦宗教的總體發(fā)展趨勢。

二、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發(fā)展的歷史回顧

1.伊斯蘭教在吉爾吉斯族中的本土適應

16~18世紀,受當時蒙兀兒汗國強行推動的伊斯蘭教及其社會文化的沖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吉爾吉斯族各部落先后皈依伊斯蘭教。此時伊斯蘭教及其基本宗教禮儀逐步滲透到吉爾吉斯族上層社會生活中,同時也成為其統治下層牧民的有效工具之一。然而,吉爾吉斯族千百年來奉行的原始宗教和薩滿文化并沒有因為伊斯蘭教的傳入而消失,相反伊斯蘭教在與游牧部落社會生活及信仰體系的對話中逐漸展現出融入游牧社會的屬性,無論是吉爾吉斯族在18世紀中亞境內的遷移中、還是在19世紀烏茲別克人建立的浩罕汗國強力推行的伊斯蘭教進程中,都未能從本質上取締吉爾吉斯族的薩滿文化信仰習俗及社會文化禮儀。可以說,吉國境內的伊斯蘭教本土化歷程顯現出其主體民族吉爾吉斯族的多重信仰空間,同時也定型了當代吉爾吉斯族文化記憶的多種信仰模式。也正是這一牢固的民眾基礎和“防御體系”使得伊斯蘭教在近代吉爾吉斯族的文化適應中不得不走向本土化和世俗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梢哉f,直到20世紀初伊斯蘭教在吉爾吉斯族的全面融入也從表面上呈現出外在的伊斯蘭教和內在的薩滿文化并存的信仰模式,這一信仰模式在中亞游牧族群中傳承已久,構成了伊斯蘭教傳入中亞地區(qū)的本土范式之一。

2.吉爾吉斯族伊斯蘭教的俄羅斯文化烙印

1788年,沙俄統治者在奧倫堡建立穆斯林宗教管理局、《古蘭經》俄文版的出版,等等,反映了沙俄統治者對伊斯蘭教實行利用與控制的兩手策略;*④ 田霞:《蘇聯時期中亞地區(qū)伊斯蘭教發(fā)展狀況研究》,2009年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第6、7頁。同時,沙俄統治者為了進一步鞏固統治地位,通過牧民遷移等方式對吉爾吉斯族精英群體灌輸了俄羅斯工業(yè)文明理念,并產生了深刻影響。俄羅斯化的工業(yè)文明理念和歐洲生活方式作為當時的文明范式,對吉爾吉斯族精英群體帶來了很大沖擊,從而推動了吉爾吉斯族從游牧步入工農業(yè)生產方式的轉變,為蘇聯時期的社會轉型奠定了社會文化基礎。

3.蘇聯時期吉爾吉斯族伊斯蘭教信仰的“信仰真空”

蘇聯時期,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穆斯林,特別是吉爾吉斯族,同其他民族一道先后經歷了幾次宗教信仰的“大掃除”。在“十月革命”初期,以列寧為核心的蘇維埃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政教分離、信仰自由、取消特權、民眾組織形式存在的宗教合法性等一系列宗教政策:1917年12月發(fā)表《告俄羅斯和東方全體穆斯林勞動人民書》;1918年1月23日,又頒布了經列寧簽署和修改的《關于教會同國家分離和學校同教會分離的法令》,廢除了沙俄時期的東正教特權,并把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的規(guī)定寫進了蘇維埃憲法,④推進了蘇維埃初期各種宗教的合法發(fā)展。列寧逝世以后,當時聯盟中央對中亞宗教問題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突變,中亞各加盟共和國的伊斯蘭教都遭到了擠壓,甚至被強行鎮(zhèn)壓。斯大林時期,由于過度強調宗教的消極作用,錯誤堅持“宗教在任何條件下只能是麻醉人民的鴉片”這一絕對觀點,*③④⑤⑥ 鄧浩:《蘇維埃時期的中亞民族宗教問題》,《世界民族》1997年第4期。導致中亞國家的伊斯蘭教受到了強行限制。1928~1941年衛(wèi)國戰(zhàn)爭前夕,在蘇聯推行的“反伊斯蘭運動”影響下,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的宗教組織被強行關閉、宗教活動嚴格受限、宗教人士嚴密監(jiān)視。1940年,吉國境內只留下了90座清真寺。*艾來提·托洪巴依:《吉爾吉斯斯坦的伊斯蘭教及其當前面臨的問題》,《新疆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由于戰(zhàn)事需要,蘇聯中央政府針對中亞伊斯蘭教群體的限制有所放松,一度被視為“階級敵人”的宗教群體成為“衛(wèi)國同盟”,中亞穆斯林群體成為反抗法西斯戰(zhàn)爭的衛(wèi)國同盟軍,保衛(wèi)了自己的祖國。在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蘇共中央掀起第二次反宗教運動(1959~1964年),吉爾吉斯斯坦的伊斯蘭教又一次受到重壓,僅僅6年間清真寺幾乎全被關閉。據有關資料顯示,到1965年,中亞等地的清真寺總共只剩下三四百座。③在這一次反宗教運動中,赫魯曉夫執(zhí)政的蘇共中央不僅打擊了伊斯蘭教組織機構,而且還通過激進的方式大力宣傳科學無神論,試圖將伊斯蘭教徹底消除。1963年4月,蘇共在吉爾吉斯斯坦黨組織的決議中明確提出“反對宗教殘余”,力圖把一切宗教偏見、宗教迷信徹底鏟除。④不僅如此,這一運動所帶來的另一個后果便是盲目打擊民間信仰習俗、過多干涉民俗生活,導致民眾傳統節(jié)日(古爾邦節(jié)、開齋節(jié))、飲食習慣(清真食品)、封齋、麻扎崇拜等先后被限制或邊緣化,這嚴重傷害了吉爾吉斯斯坦穆斯林民眾的宗教感情和民俗情感,助長了民眾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同時也為吉國穆斯林與執(zhí)政群體之間的隔閡埋下了不良“種子”。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共赫魯曉夫時期種下的不良“種子”開始發(fā)芽,呈現地下蔓延之勢。原蘇聯雖然對吉爾吉斯斯坦的清真寺數量和伊斯蘭教學校數目嚴格控制,但地下講經點層出不窮,出現了當時所謂的“地下穆斯林”稱謂。據統計,當時的中亞國家,地下秘密清真寺數量達到1 000多座。⑤雖然這一時期蘇共中央對伊斯蘭教的控制達到“最高境界”,然而吉國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早期形成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到1985年前后,民眾對伊斯蘭教的“回歸”以及民族認同的重構心理達到了不可掩飾的地步。隨后在戈爾巴喬夫時期實行的“民主化”和“公開性”改革活動中,長期壓抑的宗教情感和民族認同得以宣泄,到1989年前后,當時的不良“種子”已枝繁葉茂,形勢已面臨失控的局面。1990年9月,蘇聯政府頒布《信仰自由和宗教法》,使吉國地下宗教活動最終得以合法化。⑥在這一特殊時期,蘇聯的瓦解、蘇共放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導致了中亞國家意識形態(tài)出現“信仰真空”,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填補當時吉國穆斯林群體這一“真空”的首選信仰體系。

三、獨立之后的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發(fā)展特點

經歷了蘇聯時代無神論教育和政教分離,吉爾吉斯斯坦獨立之初就宣布建設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民主國家,也陸續(xù)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隨著獨立之初開始的轟轟烈烈的民族傳統文化振興運動,各種境外宗教團體也紛紛進入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憑借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主體民族吉爾吉斯族的伊斯蘭教信仰基礎,加緊擴大勢力版圖。獨立之后的25年間,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宗教組織和機構劇增,占據了主導地位,并與非伊斯蘭教宗教團體形成了鮮明對比。

1.伊斯蘭教宗教組織和機構日益劇增

蘇聯時期受制于當時烏茲別克斯坦穆夫提*伊斯蘭教教職稱謂,指教法說明官。統一管理的吉爾吉斯斯坦穆斯林,獨立之后(1993年)歸屬于吉國半官方性質的非盈利機構——穆斯林宗教管理局統一管理。該局由全國伊斯蘭教團體組成,監(jiān)督管理境內所有清真寺、伊斯蘭教宗教學校、伊斯蘭宗教人士、宗教印刷品和用品、組織宗教活動和朝覲等;*張寧:《吉爾吉斯斯坦宗教管理體制》。它的管理體系分為5級:依次為穆斯林大會(5年一屆)、神學家和教法學家烏理瑪委員會(5年任期)、州和市級伊斯蘭教法執(zhí)行官卡孜、主麻(周五聚禮日)清真寺負責人哈提甫和普通清真寺負責人伊瑪目。據資料顯示,1990年吉爾吉斯斯坦有清真寺39座、1999年上升為1 200座、*蘇來曼·卡伊托夫:《吉爾吉斯斯坦及中亞的民族和宗教問題現狀》。2003年增加為1 600座、2004年達到1 612座、*艾來提·托洪巴依:《吉爾吉斯斯坦的伊斯蘭教及其當前面臨的問題》。2007年增長為1 650座(正式注冊的清真寺為1 623座)*Kyrgyz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7,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截至目前,吉爾吉斯斯坦清真寺數量達到1 800座;2004年伊斯蘭教宗教學校為48座、2015年增加到65座;截至2015年,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機構為10個*再米娜·伊力哈木:《近期吉爾吉斯斯坦國內伊斯蘭極端主義發(fā)展及影響分析》,《新疆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宗教法庭為9個。從吉爾吉斯斯坦宗教組織總數來看,到2012年底注冊登記的宗教組織為2 397所,其中,1 913所為伊斯蘭教宗教組織;*Kyrgyz Republic 2012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伊斯蘭教宗教組織在25年時間里,增長率達到49.05%,1990~1999年,由于吉國獨立后所奉行的寬松宗教政策,其增速達30.7%,但2000~2015年,由于吉國政府針對宗教組織法律和政策的調整和限制,增速減緩,增長率達到1.5%。這也顯示出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明顯感受到對宗教組織數量的任意放行,必定對境內社會穩(wěn)定帶來很大沖擊。伊斯蘭教宗教組織通過獨立后25年時間已形成影響吉爾吉斯斯坦宗教未來趨勢不可忽視的主導地位,這與吉境內非伊斯蘭教宗教組織的發(fā)展形成了鮮明對比。

2.境外原教旨主義伊斯蘭政治群體不斷擴大勢力,對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的正常發(fā)展形成了嚴重威脅

伊斯蘭教傳入中亞以來,哈乃斐教法學派被廣泛推崇并融入中亞穆斯林社會生活,成為中亞穆斯林的傳統教派。獨立后,隨著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各類伊斯蘭教宗教組織的增多,加之傳統哈乃斐教法學派力量的薄弱,為境外原教旨主義伊斯蘭政治勢力各類觀點的滋長提供了平臺。境外傳播原教旨主義思想的各種政治宗教勢力利用吉爾吉斯斯坦宗教政策的“民主化”和“自由化”以及注冊登記手續(xù)的便利,近15年間大力擴建自己的傳播基地。

獨立之初,來源于沙特的瓦哈比派別成為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宗教組織中首先占據一席之地的境外派別。它先后向吉境內瓦哈比派伊斯蘭教組織捐贈了100萬盧比(1993年)、在奧什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清真寺。吉爾吉斯斯坦獨立之后修建或興建的清真寺中,屬于瓦哈比派的就占半數,從而在吉南部城市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許濤:《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宗教概況》,《國際資料信息》2002年第8期。到20世紀90年代末,瓦哈比派以奧什和賈拉勒阿巴德為中心,宗教權威超過了傳統哈乃斐教法學派的伊瑪目,一度成為凌駕于地方當局的伊斯蘭教教派組織。直到本世紀初,瓦哈比派已經在吉南部城市形成了自己的堅實基礎。由于它所提倡的教規(guī)教法更多地體現原教旨主義思想,例如禁止煙酒、賭博淫穢、音樂舞蹈和華麗服裝及金銀首飾等,向獨立之后經濟蕭條和社會動蕩的吉爾吉斯斯坦穆斯林描繪了簡樸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普通民眾和基層社會的認可。與此同時,這一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的改變不僅需要生活的簡樸,而且還要求信徒背離自己的傳統文化基因以及民間信仰體系,遵循阿拉伯式的生活方式,因此,瓦哈比派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傳播大多局限在奧什和賈拉勒阿巴德等城市,沒有傳播到吉北部傳統文化根基牢固的鄉(xiāng)村社會。瓦哈比派對城市穆斯林群體生活方式的改變雖然當時很少造成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但恰恰這一基礎性改變?yōu)?0~40歲的穆斯林中青年群體接受各類異端宗教思潮開辟了一塊容易發(fā)芽的“精神良田”。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在吉境內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一定影響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伊斯蘭解放黨”就是看準了這一時機,乘虛加大自己的勢力范圍。

成立于1952年的“伊斯蘭解放黨”(又稱伊扎布特,英文簡稱HT)源自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由塔吉·納巴哈尼所創(chuàng)。1995年,“伊斯蘭解放黨”經烏茲別克斯坦進入吉爾吉斯斯坦,*蘇暢:《伊斯蘭解放黨與中亞安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06年第2期。另據其他研究資料,“伊斯蘭解放黨”進入吉爾吉斯斯坦的時間為1997年。雖其宣揚“和平的圣戰(zhàn)”,但由于其政治目標帶有明顯的宗教極端性,上世紀末先后被中東國家所禁止?!耙了固m解放黨”起初進入吉爾吉斯斯坦時,利用當時吉南部城市失業(yè)率高、貧困人群多的社會背景,利用各類宣傳手段,通過一定的慈善救助等行為,招募了不少成員。2003年,“伊斯蘭解放黨”雖被吉爾吉斯斯坦列入宗教極端組織行列而加以禁止,然而這一組織通過親戚鄰里、秘密公社、家庭教育等不同方式不斷增加組織成員,據不完全統計,1995~2008年,該組織成員發(fā)展迅速,約有1.5萬人。*肖斌:《吉爾吉斯斯坦宗教極端組織中的女性化》,《新疆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從2013年開始,在吉爾吉斯斯坦公開宣揚自己,并以納倫河投毒抹黑政府形象為標記,進入政治目標的第二階段。*④⑤ 再米娜·伊力哈木:《近期吉爾吉斯斯坦國內伊斯蘭極端主義發(fā)展及影響分析》。從這一時期開始,由于吉政府加大對“伊斯蘭解放黨”的打擊力度,該宗教極端組織調整策略,與吉國其他宗教極端組織,如“瓦哈比主義”(Wahhabism)、“薩拉菲”(Salafi)和“巴亞特”(Bayat)聯手,初步形成了“聯盟”。據吉國巴特肯州警方表示,該州有90個宗教極端組織,④大多數為上述四種宗教極端組織。2014年,隨著吉爾吉斯斯坦各類地方性宗教極端組織紛紛“效忠”于“伊斯蘭國”(ISIS)。先前宣揚自己通過“和平”方式進行“圣戰(zhàn)”的“伊斯蘭解放黨”聯手其他宗教極端組織,從2014年秋季開始派送成員前往“伊斯蘭國”參加“圣戰(zhàn)”活動。據2014年的有關研究資料顯示,來自中亞國家的4 000多名武裝分子為“伊斯蘭國”參戰(zhàn),其中,吉就有500名武裝分子參戰(zhàn),并有可能回流本國,加劇吉國內的反恐形勢。⑤

從上述宗教極端組織的發(fā)展來看,吉爾吉斯斯坦境外宗教極端勢力中瓦哈比派的影響局部清除了吉國穆斯林以往遵循的哈乃斐教派的影響,形成了滋長宗教極端組織的“溫床”;而“伊斯蘭解放黨”通過政治組織形式聯合了基于這一“溫床”下形成的各類宗教極端組織,通過“社會化”“政治化”和“暴力化”途徑構成了吉國社會穩(wěn)定的主要潛在威脅,為吉國宗教極端組織向“激進化”邁進鋪墊了道路。隨著“伊斯蘭國”的成立,吉國內的宗教極端組織明顯趨于國際化,一方面為“伊斯蘭國”參戰(zhàn),另一方面反撲國內官方宗教組織的領導人和宗教人士,向其公然開展襲擊或迫害行為。

3.吉爾吉斯斯坦世俗群體和伊斯蘭教哈乃斐教派支持者仍然占據主導優(yōu)勢,但也出現與傳統民間信仰重構的分化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伊斯蘭教宗教極端組織的各類暴恐行為嚴重影響了吉國內的社會穩(wěn)定,也沖擊到吉國世俗精英群體和知識分子階層的忍耐底線。他們紛紛提出抗議和譴責并提出各種方法恢復吉爾吉斯斯坦伊斯蘭教的正常發(fā)展,保護吉爾吉斯族的傳統文化。一方面,吉國世俗穆斯林精英群體通過大力宣揚穆斯林宗教管理局信奉的哈乃斐教法學派,以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對吉國穆斯林的滲透和影響;另一方面,吉政府通過宣傳其傳統文化習俗的重要性,希望以此來清除宗教極端組織對吉爾吉斯斯坦本土民族傳統文化習俗的侵蝕。對傳統的回歸從其歷史和社會文化的底蘊來看,正好反映出吉國世俗群體的伊斯蘭教本土模式。在這一模式之中,伊斯蘭教成為了表面的符號,而民俗生活中的傳統禮儀及民間信仰中的薩滿教(文化)成為了實質內容,伊斯蘭教中的天使為薩滿所用,而伊斯蘭教觀念中的撒旦作為給人類帶來不幸和災難的惡鬼而成為薩滿法術活動所針對并加以驅逐的對象;伊斯蘭教殉道者的墓地成了薩滿及其信徒們膜拜并乞求力量的圣地;薩滿也由原來處于被排斥和被取締的角色一躍成為毛拉或阿訇,集薩滿巫師和伊斯蘭教教士于一身;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也開始從事為人祈福求安、治病驅災、占卜問卦、失物尋蹤、預言未來等薩滿的活動,等等。伊斯蘭教在吉爾吉斯斯坦本土模式的回歸,在世俗群體那里得到了積極回應和贊許。

吉爾吉斯斯坦世俗穆斯林群體信仰模式的傳統回歸雖然從整體上引導了吉國伊斯蘭教世俗社會的中道之路,但從另一方面也誘使一些基于原始宗教信仰的新興宗教浮出水面。1991~1992年,吉國一些政治派別指出蘇聯時代“70多年的無神論教育,剝離了吉爾吉斯斯坦各族人民的很多優(yōu)秀民族精神財富”,“蘇維埃政權奪走了民族語言、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思維”,提倡“找到自己真實的歷史”*② 蘇來曼·卡伊托夫:《吉爾吉斯斯坦及中亞的民族和宗教問題現狀》。,其結果是脫離了伊斯蘭教外衣下的民間信仰組成體系,把民間信仰中的原始宗教和英雄崇拜等逐漸 “神圣化”,人為重構地方性宗教。

除此之外,吉爾吉斯斯坦民間也有一些相似的呼聲,通過傳統文化(包括民間信仰)回歸“Tangirizim”(騰格里教)、Manasizim(瑪納斯教)、火崇拜(Zardoshitizim)等,希望以此對沖或消減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影響,這種觀點和做法甚至得到了一些政治派別和政治家們的支持。巴基耶夫時期吉國意識形態(tài)進入最混亂階段,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督教、猶太主義組織的傳教活動更加頻繁。吉爾吉斯斯坦學者阿里木別克·拜薩羅夫(Alimbek Baysalov)總結當時的情況:“四個吉爾吉斯人朝四個方向朝拜?!雹趯Υ?,吉國世俗學者群體表示了自己的擔憂,認為當前吉國伊斯蘭教的發(fā)展趨勢錯綜復雜,不及時用嚴格的法律手段加以制止、用傳統文化對沖和洗禮、用正統伊斯蘭教教法疏導和引領,難以促成吉爾吉斯斯坦面向現代化的世俗國家道路。

責任編輯:劉 欣

B96

A

1009-5330(2016)05-0068-06

艾山江·阿不力孜,新疆師范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地木拉提·奧邁爾,新疆師范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疆烏魯木齊 830017)。

猜你喜歡
吉國吉爾吉斯伊斯蘭教
吉爾吉斯斯坦:每年約有1萬人被綁架成為新娘
吉立法打擊“搶新娘”
伊斯蘭教中國化:歷史與現實
堅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蘭教中國化道路
總理辭職攪動吉爾吉斯斯坦
開羅伊斯蘭教老城
吉國示威者要求美空軍基地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