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敏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新媒體時代韓劇的受眾審美心理研究
——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
熊 敏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韓劇在我國的流行,使國人開始熱衷韓國文化與旅游,并帶動了韓劇同款韓妝的熱銷。本文從韓劇熱播入手,運用傳播學知識探尋韓劇成功的因素,從受眾需求與文化認同角度對受眾心理進行研究,為國產劇的創(chuàng)作與其跨文化傳播提供借鑒。
韓??;受眾;審美;滿足;心理;認同
邊拍邊播的韓劇在新媒體語境下與新媒體終端領域下展示其融合性和適應性。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1]得益于新媒體,人們可以在網上追各種新劇,隨之韓劇受眾群體也越來越廣,男女老少都熱追韓劇。
1.1 網絡媒介設置韓劇的議程
1.1.1 宣傳造勢
2014年《來自星星的你》刷爆熒幕,在注意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一系列媒體,如新華網、鳳凰網、360,都曾發(fā)布過這部劇的消息。營造出熱門的話題,特別是巧妙運用劇中的人物特性。受眾都希望追上這部劇看看外星來的男主角與地球人的愛戀故事。
1.1.2 社交網站的引領
社交網站,以“六度理論”為基礎建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認為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諸如微博、微信、豆瓣等,都可以關注已存在的用戶,建立聯系等。韓星管理者在相應版塊發(fā)布音頻、視頻或者圖文信息,如韓劇劇照、活動照片等,即設置“議題”。韓星會充當“意見領袖”,在自己的微博或公共主頁發(fā)布自己的狀態(tài),包括即將出演的劇目。[2]
社會名人,他們會影響到其追隨者對韓劇的追捧,意見領袖的作用在互動下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秮碜孕切堑哪恪肥钱斨疅o愧的現象級韓劇,普通觀眾追劇已是家常便飯,女神陳喬恩、趙薇、高圓圓都在微博上發(fā)文稱自己是“都敏俊”的粉絲。名人效應與微博熱搜同時將這部劇的關注推向高潮。
1.2 韓劇流行的“使用與滿足”效應
韓劇是當下流行的文化現象,蘊含著巨大商機,成為代表大眾文化的形式之一。韓劇滿足了受眾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與期許,符合大眾期待大團圓的心理。不難理解,受眾選擇觀看韓劇這一接觸行為,暗含著自身特定的需求動機,通過“使用”“消費”韓劇來滿足自身的美好愿望與情感訴求。即使你不相信愛情,也會相信韓劇。在韓劇中你能得到各種滿足,跟著劇情笑著哭著又笑著。在電視劇里面里,夢想著自己期望的美好生活。[3]
韓劇以東方文化為基礎,融合西方的觀念,更是將韓國的特色發(fā)揚光大,韓國人的禮儀、妝容,甚至是美食都得到受眾的熱捧。
2.1 韓劇中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
從《大長今》《宮》《步步驚心·麗》等劇中,國人感受了韓國古裝劇展示的宮廷生活,劇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強烈的現代性?!秮碜孕切堑哪恪分?,男主擁有超能力,從古代變換身份一直活到現在。時尚的元素包裝傳統(tǒng)美德,年輕漂亮的明星自帶不錯的演技,例如:全智賢、金秀賢、李鐘碩……總之,韓劇以親情、友情、愛情三大主題來演繹人生的悲歡離合,以健康向上、堅定執(zhí)著的生活基凋來揭示人生的真諦。[4]
2.2 中國社會的客觀環(huán)境
接受韓流的主體是青年,他們樂于接觸新鮮事物。年輕人求新求變,擁有良好的文化觸角,具有良好的網絡使用能力。新媒體語境下,街頭巷尾可見韓劇大海報,韓流在年輕人中贏得了廣大的市場。這與韓國文化迎合中國大眾的口味不無關聯。韓流迅速占領市場成為青少年茶余飯后的討論話題,其中表現搶眼的便是韓國綜藝和韓劇。
2.3 中韓文化的同質性
中韓文化上的距離比較小,使韓劇容易被接受。文化距離(Culture Distance)越小表示兩國間享有相同或相似的價值觀,彼此之間文化認可度高,會增加兩國間的各方面交流。[5]韓劇中的禮儀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韓國文化在本質上和中國重視人倫、崇尚道德的風氣很像。一致的傳統(tǒng)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觀念,使我國受眾對韓劇的心理排斥力大大降低,容易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心理認同,特別是對韓國文化感到親近。
3.1 受眾娛樂消遣心理
娛樂消遣是多數觀眾觀看電視劇的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淺層的心理動因。[6]劇中的男主角都敏俊擁有人類俊秀的外表,在地球上生活了四百年,他當過醫(yī)生、銀行職員、大學講師,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四百年的地球生活創(chuàng)造了無數財富。屏幕里容顏不老、擁有瞬間轉移、隔空取物、暫停時空等超能力,在地球人眼里這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神奇力量[7]。受眾對于都敏俊的喜愛有一部分是對自身所不能的心理補償,暫時彌補了普通人的缺憾。
3.2 畫面審美
新媒體終端本身就是日?;鸵苿踊膶徝揽臻g,無論身處何處,只要是開放式的環(huán)境就能進行審美活動。韓劇獨有的唯美畫面,這里“畫面”指的不僅僅是攝像效果,還包括長相漂亮的男女演員。在韓劇中,除了喜劇角色以外,大多選用俊男美女來出演家庭各種關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通過他們的表演使觀眾對韓國的家庭文化感覺親切,同時制造出一種假象——讓人誤以為韓國滿大街全是帥哥靚女,可見主演們的影響力有多么的大[8]。
3.3 消費過程中得到的心里認同
韓劇把娛樂圈日常揉入劇中,劇情設置貼近百姓日常生活,例如:女主角只是為了拍照發(fā)微博顯示自己和正常人一樣飲食卻身材曼妙,使用高熱量的咖啡作為道具,自己卻不會喝一口,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炸雞啤酒標簽是情感宣泄,使快餐文化又一次火爆起來,仿佛購買了炸雞啤酒就是劇中女主角,能得到同樣的情感訴求。韓劇心理美學中,能夠被打動的“人心”可以分解為諸多心理因素,例如:注意、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記憶、聯想、情緒和情感,等等[10]。
在消費語境下,消費韓劇的同時,受眾面對電視劇視頻類的審美文化,延續(xù)了讀圖時代的審美特性,受眾面對不是一個觀劇時代,而是一個消費時代。[11]韓劇的流行,值得借鑒,但是人們應該警惕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弊端。無論是媒體還是受眾都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工具異化。電子傳媒的高度發(fā)展,使影像代替了現實世界,也替代了傳統(tǒng)的符號文字,消除了從符號能指到所指之間的思維過程,導致了人們越來越不假思索地接受外來的信息,迷戀于直觀的復制形象而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想象能力。[12]受眾也因此在文化工業(yè)時代變成了被媒介控制的“異形人”。
[1]歐陽宏生.電視文化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2]文正九,吳蓮姬.韓中文化交流現狀與展望[J].當代韓國,2001(4).
[3][7]謝建華.藝術平衡中的融合與超越——韓國電視劇藝術特色解讀[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l).
[4]樸鐘培.中國文化在韓國的傳播與發(fā)展[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1).
[5]曹麥,苗莉青.制度距離與文化距離對中國文化服務的影響[J].商業(yè)時代,2013(6).
[6]陳旭光.影視受眾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8]陳本紅.略論韓國文化發(fā)展及其對現代化的影響[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
[10]余秋雨.觀眾心理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11][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蒲隆,任曉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12]仲呈祥.中國電視劇藝術發(fā)展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
熊敏(1992-),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文藝與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