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梅
師生互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葛曉梅
小學英語教學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也在不斷改進,師生關系逐漸由“主導——主體”向“主體——互主體”發(fā)展,也就是我們所提倡的“師生互動教學”,它憑借其自身優(yōu)勢,對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眾所周知,小學生正處于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面對這一陌生的學科領域,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拉近小學生與英語之間的距離,逐漸完善和發(fā)展小學英語教學。
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小學英語;應用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現(xiàn)代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只有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使小學英語教學真正趨于完善。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缺乏互動是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這也是導致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原因。對此,教師必須探尋一種更加適合小學英語這一語言性極強的學科的教學模式,突破單向授課的弊端,而師生互動是扭轉這一局面的有效方式。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師生互動是伴隨新課改的深入而產(chǎn)生的,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初始階段,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導致小學英語教學師生互動有限,課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對英語這一學科的定義仍然滯留在英語是一門技能學科上,這種片面的認識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有限的交流使得英語教學枯燥而僵硬。只有找到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那么,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師生互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初始階段,新事物的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深蒂固,“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聽講”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教師往往更加關注技能傳輸和知識講授,忽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灌輸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第二,在我國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仍然以“大班教學”為主,這是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教學設施的不完善、教學資源的不充足等因素造成的,而這種群體性的教學方式也導致教師不能兼顧學生的群體需要和個性差異,在落實因材施教時存在一定困難。此外,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分化也較為明顯,教師難以統(tǒng)一要求。長此以往,尤其是英語相對較差的學生課堂參與度也會一再降低,這也給師生互動增加了難度。
第三,教師在教學中摻雜個人情感因素,不能做到一視同仁,無法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很多教師對后進生關心不足,經(jīng)常忽略英語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而這一點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教師往往偏愛提問水平較高的學生,但這樣狹隘的交流無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很難暴露出來,這就導致師生互動存在一定的狹隘性,這與我們所倡導的全面性的師生互動背道而馳。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生互動是針對傳統(tǒng)單向灌輸式教學而提出,旨在引導師生共同融入課堂,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應創(chuàng)設“互動式”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也是小學生所喜愛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更加直觀鮮明、生動形象的學習體驗,幫助小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質疑、思考、推斷、總結,這也需要教師的適時點撥和評價。例如在學習 《At the zoo》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Which animals does your father/mother/grandma/sister like?通過幾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在學習 《Fruit》一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參觀果園,到果園里學習各類水果的名稱,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師生互動的機會。此外,教師還應合理利用教材等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表演課文中情境對話的內(nèi)容。角色扮演、看圖對話等都是不錯的互動方式,可以將英語課堂變成學生“游戲”的場所,而游戲互動作為師生互動方式的一種是最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一種方式。例如,在學習各類顏色的英語單詞時,教師可以發(fā)給學生礦泉水和顏料,每學習一個顏色的單詞,就讓學生自己動手調(diào)出對應顏色,在訓練學生發(fā)音的同時讓其收獲學習的快樂。教師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在精心設置的英語交流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必要時還可以轉換角色,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語言主角,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
2.開放課堂,共同發(fā)展
師生互動提倡的是打造開放式的小學英語課堂,給學生更多自由交流的機會,使小學英語教學變得更加多元,使小學生的英語發(fā)展更加完善。師生互動強調(diào)的是平等的師生關系,而不僅僅是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敢于在學生面前“出錯”,不要過分掩飾自己對某方面知識的欠缺,最理想的互動是師生通過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構建“師生共同體”。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是開放課堂、實現(xiàn)互動的首要任務。只有學生帶著探索的興趣去思考,才能真正發(fā)散思維,學會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使問題不斷深化。為了幫助學生展現(xiàn)個性,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在這種寬松氛圍下才能使學生突破經(jīng)驗的局限,逐漸掌握科學的提問方法,大膽地發(fā)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這一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刪繁就簡”,在復雜環(huán)境下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不僅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本身提問就是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提問方式的轉變也代表了教學模式的轉變,我們要使提問成為師生之間雙向交流的橋梁。此外,師生互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述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把小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要以教材為主線,結合學生的承受能力來制定教學內(nèi)容的范圍,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3.豐富教法,增強互動
師生互動教學是在“交際法”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可以說,對于英語這樣一門語言類學科而言,師生互動式教學是一種基于學生理解范圍內(nèi)的、能夠最大限度擴大語言輸入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豐富教法并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增強師生互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首先,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學,引導學生主動研究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并收集材料,而材料的收集渠道多種多樣,教材、課外書籍、網(wǎng)絡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其次,在平日的課堂上,小組討論也是提升學習質量的有效方式。小組討論可以安排在自學之后,便于小組成員之間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并展開討論,能夠實現(xiàn)共同進步,而教師要做的是對小組討論的成果進行匯總,針對小組討論情況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需要注意的是,小組討論也屬于合作練習的一種,教師要重視合作練習的作用。除此之外,當堂檢測也是我們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時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顧名思義,當堂檢測是為了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不僅能增強教師對學生實際掌握情況的了解,還可以實現(xiàn)師生互動,在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的同時,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師要落實因材施教,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撇開教師個人情感因素,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通過豐富的教法增強互動,使小學英語課堂煥發(fā)生機。
師生互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范圍會越來越廣,教師應加以合理應用,使小學英語課堂變得更加開放,真正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
[1]劉文倩.淺談師生互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2(8):24-24.
[2]高倩.小學英語課堂上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新課程導學, 2013(9):48-48.
[3]王野.淺談小學英語課堂上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神州(旬刊),2015,(11).
[4]李玲.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70):51-52.
[5]胡朝麗.談新課標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8):14-16.
[6]徐艷芳,鄭勇軍.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教師版),2009(7):51-52.
(編輯:張 婕)
G623.31
A
1671-0568(2016)33-0035-02
葛曉梅,江蘇省沭陽縣劉集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