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燕
(西南大學 國際學院,重慶 400715)
淺析留學生漢語口語語碼轉換現(xiàn)象
吳宗燕
(西南大學 國際學院,重慶400715)
對外漢語教學作為外語教學本身就是一個雙語互換的過程,留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時也多有語碼轉換現(xiàn)象發(fā)生。筆者通過觀察法,分析留學生漢語口語中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通過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期望分析結果能夠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學和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
留學生;漢語口語;語碼轉換
在日常交際中,通常會出現(xiàn)從一種語言或變體自動切換到另一種語言或變體的交際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分析這些語碼轉換現(xiàn)象,會發(fā)現(xiàn)有些是無意識的,有些卻是有意識而為之。在留學生輸出的漢語口語中也存在類似的現(xiàn)象。與母語者交際不同,留學生漢語口語中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有其特殊的原因。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語碼轉換得到多個學科的重視。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也開始有學者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對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進行分析,他們大多是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分析了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語碼轉換的使用情況,強調了語碼轉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也提出了教師應適當適時使用語碼轉換的建議。這些研究多從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教學角度進行分析,唯有少數(shù)人對留學生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進行探討,對留學生漢語口語中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分析就更少了。筆者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搜索到與之相關的論文不足十篇。筆者通過對留學生進行日常觀察和交流,對他們漢語口語中語碼轉換原因進行了分析。
對外漢語教學作為外語教學本身就是一個雙語互換的過程,在其過程中的語碼轉換發(fā)生頻率是很高的,語碼轉換動機的研究對外語的教和學都有顯著的意義。語碼轉換不僅僅在對外漢語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留學生運用漢語進行口語表達時也時有發(fā)生。筆者分析留學生漢語口語中語碼轉換的現(xiàn)象,期望尋求到這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筆者主要采用觀察法,觀察留學生日常漢語口語表達中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并進行總結,將留學生漢語口語中的語碼轉換歸為兩類,一類是無意識的語碼轉換,一類是有意識的語碼轉換。
留學生漢語口語中無意識的語碼轉換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口誤;二是源自于自己的語言習慣。
留學生不僅掌握自己的母語,還在學習目的語。當他在用漢語進行交際時,會無意間切換到母語狀態(tài)下,這種情況我們視為無意識的語碼轉換,也就是口誤。第二個無意識的語碼轉換源自于語言習慣。我們知道,全球化發(fā)展不僅帶來世界各國的經(jīng)濟互惠,也帶來了一些語言系統(tǒng)上的變化。不同語言之間會出現(xiàn)一些詞匯的借鑒和互譯。漢語詞匯中就借鑒了許多英語上的表達。
例如:
UFO(不明飛行物),通常我們直接說UFO,而很少使用中文全稱。
“今天晚上我要去參加一個party,沒有時間?!保ā皃arty”指聚會,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多喜歡這樣表達,留學生在學習中也自然而然受到影響。)
筆者經(jīng)過分析,將以上兩種情況歸為留學生漢語口語中無意識的語碼轉換。尤其是語言習慣,隨著使用頻率的提高和使用范圍的擴大,很多中國人在口語表達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無意識的語言習慣。
下面是有意識的語碼轉換分析:
首先是說話對象不同引起的語碼轉換。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接觸到的不只是漢語老師和中國朋友,還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同學。在和漢語教師進行口語交流時,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輸出的多為漢語。當他與同學交流時,他更多地會選擇其他語言,尤其是跟自己國籍相同的同學交談,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用母語進行交流。例如,一位留學生正在和他的朋友用母語聊天,碰巧他的中國朋友走過來,他先用漢語和中國朋友打招呼,然后用母語向他的朋友介紹這位中國朋友。這是由于說話對象的不同引起的語碼轉換。
其次是取決于留學生的漢語水平。為達到良好交際,留學生在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時會根據(jù)自己的漢語水平選擇規(guī)避。語言學習是呈階段性的,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當留學生漢語水平較低的時候,其可輸出的漢語詞匯相對較少,隨著學習的不斷積累,當其漢語水平較高時,其可輸出的漢語詞匯也就增多。在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時,通常在意的不是語法規(guī)則是否合理,而是自己所表達的意思,對方是否能夠理解。因此,留學生在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時,會根據(jù)自己的漢語水平選擇規(guī)避一些漢語表達,而選擇自己較擅長的語言進行交流。筆者在和一些初級階段的泰國學生交流時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筆者的泰語不是很好,在和泰國學生交流時多用漢語,泰國學生也會用他僅會的漢語回應我,但當他不知用漢語如何說明時,會立馬轉換為用泰語表達。例如,筆者有次向泰國學生問路,他是這樣回答的。
“我想去市區(qū)的商場,怎么去方便?”
再次是留學生母語與漢語本身的詞匯差異,找不到相對應的詞語解釋時,為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選擇進行語碼轉換。在與留學生交談時會涉及一些特殊的事物,尤其談到不同國家的食物時,由于地域性的差異,中國沒有而漢語中也缺乏這樣的表達時,留學生往往會切換到另一種語體,選擇用交談對象較為熟悉的語言且與這一事物相近的詞匯進行解釋。
最后是與教師教學習慣有關。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所學內容,在進行講解時,經(jīng)常會使用漢語和學生的母語或英語進行講解。因此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常會出現(xiàn)一句話里混合漢語,英語或泰語,韓語等各種表達,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這種能夠和學習者母語相對應的表達無疑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但是課堂上的這種語碼轉換不斷強化也會給學生漢語口語表達帶來一些影響。學生在進行漢語輸出時,也會受課上影響進行語碼轉換。
留學生漢語口語中的語碼轉換主要是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留學生在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時使用語碼轉換與自己的漢語水平有關,也與教師教學相聯(lián)系。適當?shù)恼Z碼轉換有利于日常交際的更好進行。但語碼轉換的濫用,不利于留學生更好地進行漢語學習。比如語法規(guī)則的習得、語言我們在進行交際時通常會出現(xiàn)語碼轉換的情況,留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時也一樣,留學生漢語口語中的語碼轉換與自身漢語水平有關,也與教師教學相關。通過以上分析,筆者希望對外漢語教師能夠多留意留學生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也多注意自己的課堂用語,多為漢語學習者營造良好的漢語語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漢語。
習慣的養(yǎng)成等等。筆者認為,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碼轉換使用應分階段、分對象進行。在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時,為親近學生或者為更好地講解所教內容,我們通常會使用漢語和學習者母語或英語進行講解。隨著學習者漢語水平的不斷提升,老師應該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漢語語境。而不是到了學生已經(jīng)知道“懂了,明白了,知道了”怎么說怎么用的時候,還在一個勁地問學生“你們沒有?”(“”在泰語里是“明白”的意思。)
[1] 暴婕.對外漢語教學語碼轉換現(xiàn)象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 林采淇.馬來西亞華裔語碼混用現(xiàn)象探索——以在北京的馬來西亞華裔學生為研究對象[D].北京大學,2012.
[3] 陳翼.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漢英語碼轉換研究[D].廣州大學,2012.
[4] 李經(jīng)緯,陳立平.多維視角中的語碼轉換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4,9(5):337-344.
[5] 何自然,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述評[J].現(xiàn)代外語(季刊),2001(1):85-95.
[6] 邊旭.語碼轉換的動機研究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3):128-131.
[7] 趙江民,范祖奎.新疆中亞留學生漢語教學的社會語言學透視[J].民族教育研究,2010(5):95-98.
[8] 唐奇,王曉燕,羅策艷.海歸留學生面試話語的語碼轉換研究[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5):155-160.
H195
A
1674-8883(2016)17-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