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惠(重慶市合川區(qū)特殊教育學校重慶合川401520)
?
關于聾啞學校語文教學中手語與語感的對接探析
鄧安惠
(重慶市合川區(qū)特殊教育學校重慶合川401520)
摘要:聾啞學校是一個教育性質比較特殊的教育機構,因為它的教育對象主要都是聾啞學生,教學方式也主要是以手語教學為主,因此其教學也會相對來說比較困難。本文就聾啞學校語文教學中手語與語感的對接現(xiàn)狀、提高銜接度的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析,以幫助我國聾啞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更好的生活,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聾啞學校語文教學手語與語感對接探析
聾啞學生與外界進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便是使用手語,然而要想聾啞學生能夠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以便更好的學習就必須要將手語與語感進行對接。語文的學習就是一個培養(yǎng)語感開拓思維的學習過程,因此聾啞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多鍛煉學生將手語與語感對接起來。本文就針對聾啞學校語文教學中手感與語感的對接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1]
手語作為聾啞學校與外界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讓每一個聾啞學生學好手語就會變得非常重要。然而現(xiàn)在的聾啞學校的教學卻存在著很多問題,聾啞學校為學生安排的課程非常多,學期也非常長,往往老師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去上課,但是最后得到的效果卻并不是很好,有些學生甚至在上完課程后仍然連最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沒有。聾啞學?,F(xiàn)在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是“教學速度慢”、“效果差”,面對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想要改變聾啞人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tài)將會難上加難。所以為了讓聾啞人能夠正常的與外界交流、能夠正常的生活,我們必須更新我們的教學觀念、更改我們的教學方式,凡事多為學生著想盡最大努力多去激發(fā)聾啞學生的內在潛力,如此才能讓聾啞學生全面發(fā)展,才能推進聾啞學校的教學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聾啞學生對文中內容的理解和閱讀質量的好壞直接來源于老師語感的表達。剛剛上學的聾啞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他的所有東西都需要老師幫助他一筆一劃的去描畫,但這個時候的學生也是最好領導他正確向前的時候。要想手語與語感更好的對接,在一開始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這樣他們在日后的學習中就不會顧此失彼。要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可以從多方面著手,例如讓他們做句子語病修改題、組詞造句、變換句型等,這些都可以讓他們擁有產生一種語言感悟能力。例如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要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首先我們就得多背課文然后抄寫句子最后把它們大聲說出來。培養(yǎng)手語語感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每一個肢體動作都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產生非常好的效果了。
2.設置情景模擬
情景模擬是將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予以一種方式模擬出來,它包含了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情感思維、語言方式等等內容,將這種情景在課堂中模擬出來讓學生置身其中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件事情發(fā)生的因果關系,在聾啞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將語文課本中的情景模擬出來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手語去感悟情景中所產生的情感,如此也促進了手感與語感的對接。
聾啞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隨著他們的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如果老師在語言教學中將課本中的情景在課堂中模擬出來,使聾啞學生能夠看到最真實的場景,這將會勾起聾啞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授《詠鵝》這首詩的時候,老師要想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曲項向天歌、什么是白毛浮綠水,就可以帶一只小鵝進入課堂。學生一看到一只小鵝在課堂上出現(xiàn)自然都樂的來了興趣,這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然也就明白了他們今天要學的內容,他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也會因為產生興趣而理解的更深。
3.提高教學質量
老師永遠是帶動課堂領導學生的主題,所以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對老師的教學水平必須嚴格把關。要讓手語與語感更好的對接,就需要老師也具備良好的手語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將語言藝術與肢體語言相結合,同時要讓自己具備清晰地思路,知識點條理清晰具備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覺得老師授課條理清晰明了簡單易懂、主次分明、生動有趣。聾啞學生不同于正常學生,所以教學起來會比較困難,這就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需要老師能夠與聾啞學生和諧共處,讓聾啞學生覺得學習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是一種非常有趣的事。[2]
4.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大聲朗誦課文是我們正常學生培養(yǎng)語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反復的朗誦文章可以讓我們感受文章的節(jié)奏韻律,反復閱讀文章也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去記住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句。但是聾啞學生并不具備說話能力,他們學習課文的時候只能去靠手語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如何讓他們去捕捉到課文所要傳達出的情感,如何讓他們領悟到句子的優(yōu)美并將之表達出來,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將手語與語感對接的能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更是韻味悠長,每一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每一個句子都表達了其特有的思想,每一句詩詞都會擁有和諧的音調和強烈的節(jié)奏感。要讓聾啞學生理解,就需要老師在教學時讓聾啞學生與文字思想產生一種共鳴,讓學生將手語和表情相結合慢慢的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3]
例如在《詠鵝》這首詩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心里有感情的利用斷句的方式默默朗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然后老師再教學生如何結合手語與表情將他們表達出來,用去畫出詩句中的平與仄,這樣就可以讓聾啞學生感受到詩句的節(jié)奏感,同時也可以將詩句中平仄有序,跌宕起伏的韻律之美展現(xiàn)出來,讓與他交流的人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意境中。這種教學方法強化了聾啞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促進了聾啞學生將手語與語感相結合。
聾啞學生無法正常的與人進行交流,生活中也會因此存在極大的困難,手語成為了他們與外人接觸的唯一工具,因此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以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希望聾啞學校日后可以整頓現(xiàn)在的教學狀態(tài),真正做到高效高質量教學,引導聾啞學生做好手語與語感的對接工作,讓他們也可以擁有一個完美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徐小飛.手舞出來的精彩--淺談聾校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手語朗讀訓練[J].考試周刊,2014,(99):46-46.
[2]張紅苓.關于語文教學體系的科學化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6):84-88
[3]肖泰.淺談聾校語文教學中如何正確運用手語[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6):61-61.
鄧安惠:(1963,5——)女,漢族,重慶合川人,小學高級教師,在重慶市合川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工作。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