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發(fā) 寧 旭 閆 飛 高登寧 秦志華 周 林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貴州 貴陽 550004)
?
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療效對比
熊永發(fā)1寧旭閆飛1高登寧1秦志華1周林1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貴州貴陽550004)
〔摘要〕目的觀察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療效。方法選擇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該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研究組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記錄術前、術后所有研究對象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椎間隙高度變化,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視覺模擬評分(VAS)及住院時間差異。結果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椎體前緣高度、椎間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出現明顯改善(P<0.05),但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與開放手術內固定相比,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恢復迅速的優(yōu)點,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開放手術;胸腰椎骨折
1貴州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骨科
第一作者:熊永發(fā)(1978-),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骨科方面的研究。
胸腰椎骨折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尤其是老年人由于骨質鈣質流失較多,胸腰椎骨折發(fā)病率較高〔1〕。目前,治療主要采用內固定方式,能夠較好地保持患者脊柱穩(wěn)定性,主要包括開放手術內固定或椎弓根釘內固定。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成熟和發(fā)展,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釘內固定逐步推廣。有報道〔2〕證實這一新興微創(chuàng)脊柱手術方式的臨床療效,但其與開放手術內固定的療效優(yōu)劣還不明確。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種內固定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的療效,探討胸腰椎骨折的治療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診斷明確,年齡≥60歲。排除存在心肺功能下降、嚴重肝腎功能障礙、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病理性骨質疏松以及凝血功能異常者〔3〕。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齡61~80歲,平均(68.4±5.32)歲,體重50~78 kg,平均(68.4±6.72)kg,骨折病因包括車禍23例,跌落13例,擊打7例;對照組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60~78歲,平均(66.7±4.47)歲,體重50~77 kg,平均(69.1±7.14)kg,骨折病因包括車禍21例,跌落14例,擊打8例。兩組性別、年齡、體重、病因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手術方法所有研究對象手術麻醉均選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法,患者借助脊柱外科支架,身體呈俯臥位〔4〕。研究組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進行骨折治療,在C臂機正位投影下,置釘椎體為傷椎上、下椎位置,椎弓根進釘點選擇4枚克氏針投影線交點。切口選擇椎弓根體表定位點,長1.5 cm,呈縱形,植入Jamshidi針,使其針尖位于椎弓根的外側緣,即3點或9點鐘處,緩慢進針20~25 mm,針尖位于椎弓根影內緣,側位透視Jamshidi針位于椎弓根內,針尖位于椎體后緣,Jamshidi針與椎體上下終板平行。取出Jamshidi針植入克氏針,針尖距椎體前緣約10 mm,沿克氏針進行攻絲,并沿克氏針植入椎弓根螺釘。用復位器恢復骨折椎體前緣高度,植入縱向連接固定棒鎖緊固定。采用無菌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沖洗后縫合,放置橡皮引流片。對照組患者開放手術內固定方法的切口選擇參考X線檢查報告骨折胸腰椎位置的正中后側的棘突位置切口作為手術入路,將患者皮膚切開后,把傷椎和其上下節(jié)段未損傷的椎體暴露出來。位置選擇需要借助C臂機進行透視,將椎弓根釘釘入傷椎上、下椎位置,能夠將損傷椎體撐起,有助于恢復椎體前緣高度。連接棒安裝好之后,頂絲擰緊,復位效果若較為滿意則可以固定連接桿,傷口采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引流管放置好后進行逐層縫合〔5〕。所有研究對象手術結束后均進行抗感染治療,主要進行抗生素、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藥物的靜脈滴注。對照組患者引流管拔出的標準是患者24 h引流總量少于50 ml,而研究組患者取出引流片是在術后48 h后。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椎間隙高度等指標變化,對比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疼痛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等參數。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結果
2.1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椎間隙高度見表1。治療前,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椎間隙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明顯改善(P<0.05),但兩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手術前后椎體前緣高度、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2.2手術情況研究組住院時間〔(6.93±1.37)d〕、手術出血量〔(79.7±13.47)ml〕、VAS評分〔(2.34±0.79)分〕均低于對照組〔(13.7±2.16)d、(295.8±26.36)ml、(5.47±0.86)分〕(P<0.05)。但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85.5±8.48)min,(86.6±9.37)min〕無明顯差異(P>0.05)。
3討論
在臨床外科中,脊柱骨折的主要類型是胸腰椎骨折,比例超過50%〔6〕。目前,臨床中廣泛使用開放手術內固定進行治療,但缺點在于手術需要對椎體附近肌肉進行大范圍剝離、牽拉,對椎旁肌失神造成損傷,術后患者有肌肉、神經萎縮、肌力降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7,8〕。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手術效果同樣顯著,對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恢復均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此外,本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9〕結論存在相似之處。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方式比較,具有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患者疼痛較小的優(yōu)點,分析原因可能是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手術切口僅1.5 cm,在椎間盤鏡直視下,采用逐級擴張法進針,能夠有效避免椎體旁肌肉的大面積剝離,減輕手術肌肉損傷,椎間孔進釘位置能夠避開椎旁肌血管及神經,剝離時能夠順著肌肉纖維方向進行鈍性剝離,植釘較為簡單〔10〕,并且,經皮椎弓根內固定手術并不復雜。
4參考文獻
1李森.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10):65-7.
2楊崗.胸腰椎骨折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7):127-8,130.
3趙鵬飛,周英杰,鄭懷亮,等.微創(chuàng)經皮與傳統(tǒng)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對比〔J〕.黑龍江醫(yī)藥,2015;28(2):423-4.
4何錫志.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與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2):2842-3.
5溫健.胸腰椎骨折內固定術29例臨床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17(11):2340-1.
6周成文,牟永山,馬惠章,等.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11):1023-5.
7劉向陽,胡偉,吳建明,等.微創(chuàng)附加傷椎椎弓根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4;29(7):700-1.
8賀新寧,歐曄靈,杜志勇,等.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4;20(6):484-7.
9聶鋒鋒,張英華,黃壽國,等.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Cobbs 角與椎體前緣高度恢復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44):7094-9.
10汪群,隋福革,汪麗靜,等.經皮椎弓根釘棒置入結合椎體成形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7):2716-21.
〔2015-11-25修回〕
(編輯滕欣航)
通訊作者:寧旭(1973-),男,博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脊柱外科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R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4-0916-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