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吳江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山湖花園小學(215200) 費勤芳
洗去浮華,回歸本真——基于“研究學生”的有效課堂教學現(xiàn)象分析
江蘇吳江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山湖花園小學(215200) 費勤芳
《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發(fā)展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具有活動性的特征,旨在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經(jīng)驗和真切的體驗。新教材呈現(xiàn)在師生面前的是一個個引發(fā)學生思考的話題,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進行篩選、整合、重組。在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不斷追尋有效的品德課堂。
教學現(xiàn)象教學對策有效課堂
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我與小動物》一課時設計了一系列活動,活動流程如下:猜謎導入,走近動物(包括聽叫聲猜動物、看尾巴猜動物、動物趣味知識);動物知識擂臺賽;欣賞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視頻;教師贈送學生小金魚,討論喂養(yǎng)方法;最后以一首譜寫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感人歌曲結束課堂。
整節(jié)課熱熱鬧鬧,教師和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聽課教師也覺得課堂精彩紛呈。但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整節(jié)課教師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牽著學生走,將自己的體驗灌輸給學生,而學生與小動物相處的體驗、樂趣卻沒有在課堂中體現(xiàn)出來。課堂沒有像預期那樣發(fā)生思維的碰撞,學生未能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形式多樣、轟轟烈烈是當前許多品德課的共同特點。似乎沒有花里胡哨的活動、五彩繽紛的課件,這樣的品德課堂就不夠高大上。為何現(xiàn)在的品德課堂會出現(xiàn)活動、游戲和視頻“滿堂灌”的現(xiàn)象呢?細細想來,許多教師為了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品德的生活性和活動性,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尤其是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和生動直觀的圖文、視頻侵入品德課堂,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參與課堂的只有部分學生,其他學生大多是看客,常常一臉茫然,無動于衷。為何品德課堂會沒有實效?根本原因就是教師過于注重感官的愉悅性,卻忽視了學生精神與心智發(fā)展的需求,沒能將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沒有滿足學生的真正需要。
1.刪繁就簡,動靜結合
活動并非多多益善,品德教師要一改“熱鬧的品德課堂就是好的課堂”的錯誤想法,要有效地選擇對課堂教學有幫助的活動,有效調控活動的節(jié)奏,摒棄那些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活動,避免課堂上活動狂亂轟炸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讓品德課堂活動簡約且有效。我們要學會動靜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留給學生充分交流、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活動在品德課堂中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有所思、有所得。
2.凸顯主體,以情動人
新課程力求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整體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為認知、情感、行為整體建構的過程。要使學生整體生命投入,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目中有人”,要努力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以生為本。所以,我們教師不妨學會“偷會兒懶”,不必凡事都身體力行,可以把舞臺交給學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課堂可能沒那么高大上和完美,但能凸顯主體,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創(chuàng)設的活動情境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把真正的生活融入課堂教學中,用生活情境再現(xiàn)品德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再次體驗生活,從而使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弦,增強學生的體驗。
3.開展活動,增強體驗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活動是教學的組織形式,而不是教學目的。品德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科學、正確的理論作為支撐。因此,我們無論選擇哪種形式的活動,都必須把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要考慮活動的內涵,將教育寓于活動之中,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真切體驗、實踐磨煉中感悟品德的要求,從而受到啟迪,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不走尋常路,標新立異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學會進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自覺行為,而且能提高教學效率。
走在品德新課改的路上,我們要學會守著一顆平常的心,冷靜地審視和反思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摒棄浮華,回歸本真,實實在在地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不斷追尋有效的品德課堂。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必將能耕耘一方肥沃的土壤,讓學生在品德這片潤澤土地上綻放生命的光彩!
(責編鐘偉芳)
G623.15
A
1007-9068(2016)3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