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市枚乘路小學(223000)楊彤彤
?
談自主學習的踐履——“先學后教”
江蘇淮安市枚乘路小學(223000)楊彤彤
[摘要]從解讀英語課程標準入手,逐步從分析“先學后教”、“先學”——策略指引、“后教”——策略導向等幾個方面來闡述,通過運用這些策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枷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盡享英語的樂趣。
[關鍵詞]先學后教策略自主學習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边@就需要我們轉變思想,將課堂教學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實現(xiàn)葉圣陶先生倡導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標。蔡林森先生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給了我們啟示,我們是否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呢?這種模式的推行,是否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我在教學中探索前行,在此與同行分享。
“先學后教”,顧名思義就是先讓學生學,再由教師課上針對學生的問題教。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還能增強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避免產(chǎn)生重復性的、無作用的教學,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先學后教也能縮小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之間的差距,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先學”需要教師在課前針對單元內容設計導學方案,讓學生根據(jù)預學案劃出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在課上教師仍然需要留些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比如在教動物類單詞時,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讀音,糾正同伴的錯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看看他們是否開小差,發(fā)音是否正確。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指導,話不宜過多,以免分散學生自學時的注意力。教師要通過此時的巡視、學生的問題、討論的狀態(tài)來捕捉學生自主學習時遇到的困難,并認真地進行分析,把主要的、傾向性的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后教”做好準備。
另外,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如遷移學習法(從舊知識中引出新知識,使新舊知識貫通、相互遷移)、對比學習法(把新授單詞與舊單詞進行對比,比較其音、形、義)等。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后,他們學習的信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后教”是指在學生充分自學后,師生間、生生間互動式的學習。在之前的自主學習中,學生有了疑問,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的講解不能太多,只需給予提示性的話語,主動權仍然交給學生,當學生探究之后,若有遺漏,再予以補充。這樣的教有明確的指向,能有效地促進知識的升華和提高。同時,也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推動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1.因材施教,兼顧全體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而在《英語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因此,在講授的時候,我們要針對學生預習、自學時提出的問題,根據(jù)他們的需求去教。例如,在教五年級上冊Unit 2《Cartoon time》時,我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并不是很難回答,但還是需要學生仔細閱讀文本才能找到答案。個別學生有惰性,不喜歡動腦筋,我們可以讓組內的優(yōu)等生去督促他們。當所有學生都能找到正確答案時,我們的教學才是完美的,學生的學才是有效的。
2.抓住重點,能學不教
在講授的時候,教師要抓住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問題。因為學生有過自學的歷程,我們就要適當?shù)胤攀郑芯ьI學生攻克重點。學生年齡小,他們的知識水平不夠,讓他們自己找重點還是有困難的,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尋找。當確定重點內容之后,再給予引導性的講解,切忌不要講得太多,以學生自己領悟為主。
例如,Unit 4《Hobbies》單元話題是興趣愛好,這一話題是自我介紹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愛的顏色、科目、動物、季節(jié)、食物、衣物、玩具等詞匯,讓學生自己用“l(fā)ike”造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愛好。而本單元的重點就是愛好,在通過這樣的訓練之后,學生也能意識到單元核心內容在哪兒?;蛟S不用教師講解,他們內心就已經(jīng)能夠領悟單元重點句型了。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英語活動來突破重難點,如歌曲、歌謠、猜謎、競賽等,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學習難點,還能讓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導演和主角,會覺得學習英語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
總之,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具備“先學”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培養(yǎng),只有我們多學習、多鉆研、多思考,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特約編輯左蕓)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