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興市大慶路小學(225400)許 娜
?
利用美術金鑰匙,開啟學生個性之門
江蘇泰興市大慶路小學(225400)許娜
[摘要]創(chuàng)新需要個性,一個沒有個性的人是很難進行創(chuàng)新的。在小學教育中,美術教學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同時,也在努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注重學生個性的形成。作為美術教師,應利用美術金鑰匙,開啟學生的個性之門。
[關鍵詞]小學美術金鑰匙個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fā)展,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具有個性的人,更受到社會的青睞,而人云亦云、毫無個性可言的人,則不可能有創(chuàng)新精神,在社會上也是不受歡迎。面對這樣的情況,美術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在美術教學中,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精心設計每一堂美術課,利用每一個有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再造。
一個人的個性呈現與表達,是需要特定的環(huán)境的。以往的課堂,教師是主宰,雖然不會出現意外情況,但是沉悶乏味的課堂也不會出現什么新奇的想法。相反,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消除學生的束縛感,讓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天馬行空,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將學生從死板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大膽去做,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漂亮的燈》一課時,我沒有急于為學生講授課程內容,而是先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燈具,有傳統(tǒng)的燈籠、紙質的燈籠、現代的彩燈、臺燈等,真是五彩繽紛,光芒璀璨。然后讓學生對燈具進行分類,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盞燈,并說出它的作用以及喜歡的理由。學生們凝神細想,都找到了滿意的答案。然后我要求學生在欣賞以后,設計一盞最漂亮的燈。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與想象設計出的作品都很有新意,既沒有脫離所學內容,又融入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可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個性更加鮮明。不過,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自己不恰當的表現破壞和諧民主的氛圍。對于有不同想法的學生,教師應適當鼓勵,肯定他們的標新立異,這樣才會讓學生不斷散發(fā)出個性的光芒。
有些教師認為,既然是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教師的示范繪畫就不重要了,因為這樣會禁錮學生的思維,遏制學生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個性的體現。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美術課堂離不開教師的示范,但是這種示范不是展示教師自己的才華,而是要讓示范起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作用。那么,教師首先就要摒棄傳統(tǒng)的示范繪畫方式,進行合理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例如,在教學《字的聯想》一課時,它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字體展開想象,在自己字體的基礎上添加新的元素,創(chuàng)作出新的字形。所以在示范的時候,我沒有示范各種字體的外形,而是在上課之前先畫好。在課上,我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看到這些形象,你們想到了什么?”學生在我的啟發(fā)下,根據自己的字形,想出了很多新點子。我對學生這種充滿個性的想象給予了肯定。然后我又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并且根據學生的意見對作品進行修改,最終完成了一幅幅滿意的作品。整個教學過程,我似乎在其中,又似乎沒在其中。我的“教”只是為學生的“學”做了鋪墊,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參與與個性的發(fā)展。這樣的示范引導,還會出現“千人如一”的作業(yè)嗎?
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面面俱到,學生已經明白或是可以自學的地方,就不要再進行示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揭曉答案;而那些有難度或是對學生展現個性有幫助的地方,教師則要做必要的示范。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圖片、搜集到的素材以及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在引導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行個性的觀察與體驗,讓學生盡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同一幅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一定要做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詩配曲》一課時,在課前我為學生準備好了幾幅作品,課上我引導學生對它們進行欣賞。在欣賞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意見,并做一定的引導:“你最欣賞哪一幅作品,為什么?”“你認為作品中最獨到的地方是哪里?”“對于這位學生的看法,你有沒有不同的意見”……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與機會,利用美術這把金鑰匙,開啟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大門。
(責編黃春香)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1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