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聯(lián)經典教科書與毛澤東的政治實踐性論析
——以《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的考察

2016-03-06 19:02:26○許
關鍵詞:教程黨史馬克思主義

○許 沖

?

蘇聯(lián)經典教科書與毛澤東的政治實踐性論析
——以《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的考察

○許 沖

毛澤東是蘇聯(lián)經典教科書的閱讀者、論析者和推介者。自延安時期以來,基于特定的歷史緣起和政治訴求,毛澤東從歷史發(fā)生、結構體系、價值內涵等層面,系統(tǒng)闡釋了《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內容,厘定了審慎的學習策略和應對態(tài)度,彰顯了鮮明的政治實踐性論析邏輯理路。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讀解論析,為認知中蘇兩國革命與建設規(guī)律、解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現(xiàn)實、推進黨的干部教育與理論學習、建構中共黨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觀,提供了基本的思路與內容,兼具重要的政治歷史價值和理論反思意涵。

毛澤東;政治實踐性;蘇聯(lián)經典教科書;《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歷史教科書具有傳承知識與服務社會政治的功能,而后者更為政治家們所偏愛。在20世紀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蘇聯(lián)共產黨開創(chuàng)了一個“為政治而教科書”的傳統(tǒng),其間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聯(lián)共(布)黨史和政治經濟學等經典教科書,已超越其自身的知識功能屬性,轉而成為規(guī)范和指導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百科全書”*[保]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社會主義國家及國際無產階級的斗爭》,《群眾》1939年第2期。,抑或馬克思主義的“圣經”*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414頁。。1938年10月,《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莫斯科出版,次年5月延安地區(qū)就有了中譯本。而該書自其問世即受到中共政治領袖毛澤東的高度關注,并在隨后20多年中頻繁聯(lián)系中國實際展開論析,論次之多、引述之繁、評價之高、推介之切、影響之深,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幾無出其右。事實上,毛澤東基于特定歷史緣起展開的政治實踐性論析活動,遠不止于厘清《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多維文本內容,還在于框定審慎的學習策略和態(tài)度;若考察其歷史價值,既具有重要的政治理論和社會實踐功能,更具有特定的歷史反思和時代鏡鑒意義。

一 文本內容的解析

毋庸諱言,《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名為聯(lián)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寫,但實際體現(xiàn)的是斯大林的編撰意志。因而該文本一經出版,即被聯(lián)共(布)中央認定為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理論盛事”*聯(lián)共(布)中央直屬政治書籍出版局:《聯(lián)共(布)關于報刊書籍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270頁。。由此,毛澤東作為中國革命建設事業(yè)的領導者,既有“義務”亦有“需要”對其展開論析。*關于此點,詳見許沖:《中國共產黨革命話語建構的歷史考察——以<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現(xiàn)代哲學》2015年第4期;《"歷史"的選擇與革命的建構——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探因》,《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7期。然就其評析內容而言,既包括本體層面的文本闡釋,亦有實踐層面的學習規(guī)范。就前者而言,主要體現(xiàn)為如下三個層面:

一是關于《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歷史發(fā)生。一般來說,無論是歷史編撰還是歷史評析,不僅需要將歷史“插入”文本,同時也需要將文本“插入”的歷史,借以揭示文本歷史的發(fā)生和建構歷史文本的價值。及至《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歷史發(fā)生,毛澤東早在1942年3月30日撰寫的《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就曾給予過“馬克思主義的說明”,稱其是“從前沒有過,這是列寧所領導的黨在俄國創(chuàng)造的”,并最終建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lián)的光輝歷史。*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6頁。不僅如此,1945年4月21日,毛澤東又在中共七大上特別指出:十月革命開創(chuàng)了聯(lián)共(布)“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的歷史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正如《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開卷第一頁第一行說,蘇聯(lián)共產黨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小組發(fā)展成為領導蘇維埃聯(lián)邦的黨?!?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1頁。再至1957年11月18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又一次借助于肯定《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揭示了聯(lián)共(布)“從小組到全國。開頭是稀稀拉拉的幾十個人的小組,后來變成整個國家的領導者”的政黨發(fā)展邏輯,并特別強調中共與聯(lián)共(布)的成長都“是曲折的,是按照螺旋形上升的”路徑發(fā)展起來的。*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6—327頁。基于上述認知和解析,毛澤東得出了關于《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及其所述歷史發(fā)生的基本判斷:“它是第一部力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敘述共產黨的斗爭歷史,總結蘇共革命斗爭的經驗。這是國際共運歷史上的第一部這樣的書?!?吳冷西:《十年論戰(zhàn)》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第22頁。仔細考察其歷史旨趣可見,毛澤東上述論析名為詮釋聯(lián)共(布)黨史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實為借此深化全黨對中共黨史發(fā)生的歷史情境、理論依據和實踐路徑的把握,藉此建構中共歷史發(fā)生的合法性基礎。

二是關于《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內容結構。自1938年以來,毛澤東作為一個政治實踐性的閱讀者和論析者,總是立足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客觀實際與多方需求,向全黨勾畫出有關《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內容的多維結構,以及由此而催生的功能表達和價值選擇。具體說來,毛澤東首先是從歷史層面進行讀解,認為《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實際包含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可資借鑒的具體方法和路徑。僅以黨的建設為例,1942年2月8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曾特意囑咐:務必要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有關介紹列寧黨建活動的史實,特別是要通過與列寧工作作風的比較,教育全黨參照聯(lián)共(布)的黨建經驗,反對黨八股和改進黨的工作方法。*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1頁。其次,毛澤東從理論層面進行解析,認為《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包含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此點從毛澤東自1939年起關于《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多次文本“定性”即可見一斑:它是在職干部教育和黨的干部長期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的“學問”,也是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心的材料”(其它一切為輔助材料)*解放社:《整風文獻(訂正本)》,上海:新華書店,1950年,第56頁。,還是干部理論教育和學習蘇聯(lián)的“干部必讀”書目。再次,毛澤東立足于方法論層面進行價值判定,認為《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聯(lián)共(布)科學方法論的高度總結,其中最根本的方法論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诖?,毛澤東要求全黨務必要學習“列寧、斯大林他們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蘇聯(lián)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又從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的科學方法,據以促進中國問題的實際解決。*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3頁。不難發(fā)現(xiàn),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文本內容的多維解析,實際寄寓了汲取歷史經驗、補充科學理論和習得革命方法等多種訴求。而實際上,毛澤東此舉也確實有助于提升全黨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認知水平,并為中共“據”之而來的理論動員和政治操作提供學習指南和文本依據。

三是關于《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價值內涵。《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問世以來,如果說其著作意義是由斯大林和聯(lián)共(布)中央規(guī)定的,其文本意義則是由毛澤東等政治實踐性讀者詮釋的。事實上,基于20世紀中國特定的革命歷史語境,毛澤東曾經三次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價值進行重要闡釋。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首次在“延安干部會”上提出:《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一百年來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的綜合和總結,是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典型,在全世界還只有這一個完全的典型?!?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2—803頁。1945年4月28日,毛澤東又在中共七大口頭政治報告中指出:《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歷史的,又是理論的,又有歷史,又有理論,它是一個勝利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在俄國成功的歷史”*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350頁。。1953年3月9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中再次提出:《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百科全書,是百年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經驗的結合?!?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105頁。可以說,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至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三次界定《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價值,其中既有對斯大林、共產國際和聯(lián)共(布)關于《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文本價值、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等相關判定的因襲與承繼,*聯(lián)共(布)中央直屬政治書籍出版局:《聯(lián)共(布)關于報刊書籍的決議》,第270頁。也有自我認識上的不斷發(fā)展和豐富。姑且不論毛澤東的上述論析是否有拔高之嫌,抑或存有違心之意(如最后一次系為斯大林祝壽而論),但凡經過中共政治領袖的權威性界定,《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20世紀的中國政治理論領域中便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由此,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視域中,《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既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與方法,也是反映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成功的”歷史經驗總結,更是中國革命建設可資借鑒的“范本”。

可見,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文本本體論層面的論析,并非簡單而純粹的“就事論事”,其核心意涵在于揭示聯(lián)共(布)黨史的科學歷史價值屬性,據以鏡鑒實踐、建構理論,增進全黨“走俄國人的道路”的信心。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嚴峻的革命與戰(zhàn)爭形勢下,抑或棘手的社會主義建設任務前,毛澤東的政治性論析難以完全規(guī)避政治功利主義的風險。究其緣由,通俗易懂的基礎理論、言簡意賅的經驗總結和科學有效的方法概括,均是毛澤東優(yōu)先解析的對象;而文本內容中客觀存在的“簡化的思想觀點、僵化的理論體系、錯誤的邏輯思維和充滿神性的歷史敘述”*關于此點,詳見許沖:《話語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的考察》,《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則無暇進行系統(tǒng)的清理。就其后果而言,致使有關該文本政治價值與歷史規(guī)范的爭訟延綿不休,由此也成為長期影響中共政治實踐和理論發(fā)展的重要蘇聯(lián)因素。

二 實踐態(tài)度的厘定

蘇聯(lián)經典教科書之所以被高度體系化和政治化,進而被奉若“經典”,歸根結底在于其被過分寄寓的社會政治功能。由此可以理解,緣何毛澤東在實踐論層面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析具有直接政治性的特質,在具體厘定學習態(tài)度時既現(xiàn)實而又務實。具體說來,主要包括:

一是秉持以我為主的學習趨向。毛澤東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根本旨趣,是基于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需要。一方面,是為了從宏觀上指導和規(guī)范中國革命建設進程中的基本問題;另一方面,是為了從微觀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和方法。正如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所言: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就是為尋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解決全黨在職干部和干部學校教育中如何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3頁。及至1942年3月30日,毛澤東又在中央學習組會議上特別指出:在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過程中,“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06頁。。同年8月3日,毛澤東又在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上強調:“由中央同志直接領導,繼續(xù)研究《聯(lián)共黨史》結束語六條和斯大林《論布爾什維克化十二條》”,以便促使整風學習更加深入和活躍地開展,并在經由聯(lián)系本部門工作檢查的基礎上,收到改進思想和轉變作風的實際效果。*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第397頁。不難發(fā)現(xiàn),從宏觀原則著眼,從微觀實際入手,毛澤東秉持著“以我為主”的學習原則,實際內含的卻是“為我所用”的價值邏輯。毛澤東的上述態(tài)度趨向,既與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所要求的,“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657頁。的精神相一致,更與凱豐所言明的,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就是中共尋求自身解放、民族解放、社會解放和共產主義勝利“重要依據”的認識相契合。*凱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群眾》1939年第16期。

二是恪守聯(lián)系實際的基本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是一個哲學認識論問題,也是毛澤東一直強調的學風問題,同時更是其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基本方法論問題。事實上,毛澤東不僅注重發(fā)掘《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的“結合論”及其典型經驗,更強調借此消解中國革命中的實際難題。如1942年2月8日,毛澤東就曾在“延安干部會”上特別援引《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強調做革命工作就要像列寧一樣,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蘇聯(lián)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既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又從中知道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是應該如何地工作。*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3頁。同年3月30日,在論及布爾什維克和社會主義蘇聯(lián)誕生的原因時,毛澤東再次援引《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強調它是“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與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而創(chuàng)造的,而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按照同樣的精神去做”*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06—407頁。。7月9日,為了能夠在整風運動中更好地聯(lián)系實際,毛澤東專門致電劉少奇等人,特別要求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結束語”部分,務必要“按照敵后特點注意指導”*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第393頁。來進行。及至1943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討論黨的高級干部學習黨的路線問題,毛澤東再次強調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等六本理論書籍的學習必須要“聯(lián)系實際材料”,而其核心就是要聯(lián)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以及黨內思想斗爭的客觀形勢。*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第484頁??梢?,毛澤東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思路非常明確,既要把握聯(lián)共(布)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經驗、方法和理論,更要促進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解決,據以推進俄國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與“化中國”。

三是立足批評創(chuàng)新的辯證視角。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曾明確提出:必須“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又應以《蘇聯(lián)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的材料”*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3頁。。那么,具體應該如何實施呢?毛澤東認為:一方面,要學習列寧與蘇聯(lián)的經驗和“精神”,“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東西?!民R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chuàng)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07頁。另一方面,是要勇于辯證分析和客觀評判所謂的馬克思主義“權威”,正如《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結束語第二條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批評一般。關于此點,在1954年9月14日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臨時會議上,毛澤東曾經特別援引該項內容強調“恩格斯有個別原理是錯誤的,應該拋棄,拿新的原理來代替它?!币驗樵谒磥恚ㄓ斜稚鲜鰬B(tài)度才不至于“造成偶像”,造成所謂不能批評和分析批評的狀況。*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7頁。兩年以后,毛澤東在討論蘇共二十大問題的會議上再次指出:“無產階級專政歷史不長,真正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總結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斯大林還是第一人。他主持寫的《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其中是否有錯誤可以研究?!?吳冷西:《十年論戰(zhàn)》上,第22頁。即使是在晚年與毛遠新的談話中,毛澤東雖肯定斯大林編撰《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功勞,但仍不忘批評其搞擴大化、不研究政策和殺人等問題。*轉引自師東兵:《清明祭——四五運動紀實》,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9頁。不難發(fā)現(xiàn),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態(tài)度,除了基于協(xié)調黨際關系和實施政治理論動員而進行功利性的拔高外,在整體上是較為審慎的,恪守著其一貫秉持的馬克思主義學風。

四是采取循序精進的學習路徑。毛澤東既是《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忠實讀者,也是其學習運動的積極推介者、規(guī)范者和領導者。早在1939年5月,毛澤東就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員干部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當時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而言,“主要的是不要半途而廢,如果不是這樣,那會一無所得的。”*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184頁。由此,毛澤東逐漸形成了循序“精”進的學習路徑規(guī)范。1942年4月20日,毛澤東又在中央學習組會議上發(fā)出號召:中央黨校要“把全部精力來搞這個事情”,“學習兩個半月,中央研究院也要停止其他課程學習這些文件。”*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13頁。而所謂的“文件”,其實就是精選包括《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內的22篇“整風文獻”。1945年4月28日,毛澤東又在中共七大上號召干部閱讀馬列主義著作,并認為“馬、恩、列、斯的書多得很,如果先讀了這五本書,就差不多了?!?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351頁。其中,《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則赫然在列。1948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再次提出:“如果要求大家讀全部馬列選集,也不現(xiàn)實,可以挑選一些”,尤其是以《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的五到十本書要認真讀,“但是不要太多,多則不靈”。*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8頁。不難發(fā)現(xiàn),毛澤東所謂循序“精”進是選擇性和階段性的,不僅要求集中“精”力,而且還強調聚“精”會神,這主要是基于對中共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和中國革命建設任務的現(xiàn)實判定為依據的,也是一種合目的性和合規(guī)律性的學習策略。

從整體上看,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實踐態(tài)度是審慎而務實的,主要是圍繞《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相關學習、宣傳、運用和發(fā)展等問題展開。就其價值而言,既有助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的理論普及,亦有助于推進全黨的理論動員和政策實踐。但不容忽視的是,盡管毛澤東將《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視為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式的“好書”熟讀數(shù)十遍,*參見郭化若:《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片段》,載楊春貴編,《毛澤東的哲學活動——回憶與評述》,北京:中共中央黨??蒲修k公室,1985年,第157頁。但他并非是期待經過對該文本的研讀“回到馬克思”,抑或是在實踐中完全視其為“圭臬”,而是希望將其在中國不斷地移植、運用和創(chuàng)新,最終化為能夠直接指導現(xiàn)實的原則、策略和方法。因此,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意義預期”,決定了其態(tài)度指向是直接政治性的,所以不可能抱有任何學術性的研究目的,這是導致對其缺乏必要的學理性反思的主體性因素之一。

三 歷史特點的表征

如前所述,毛澤東作為中共的政治領袖,是黨內馬克思主義經典的閱讀者、論析者和推介者,亦是借此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主體。對中國實際和中共歷史使命的深刻體認、對政治理論的高度自覺、對閱讀策略采取的務實態(tài)度,使得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析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點。具體說來,主要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調歷史經驗的借鑒。斯大林編撰和發(fā)行《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過總結、研究和學習聯(lián)共(布)歷史經驗,把握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社會發(fā)展和政治斗爭的經驗、規(guī)律與知識。*聯(lián)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頁。這正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和黨的建設最為欠缺的,也恰是其重視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并特別倚重“結束語”部分的重要原因。從1942年4月20日起,毛澤東便將“結束語”六條經驗納入整風必讀文件,并號召全黨認真討論和研究。同年的6月7日、8月3日和8日,毛澤東又三次在中共中央各類會議中號召全黨討論、研究“結束語”及《論布爾什維克化十二條》兩個文件。*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第386、397、398頁。及至11月,毛澤東再次專門依據“結束語”部分的內容,系統(tǒng)詮釋了中共如何加強黨的領導、精通馬列主義理論、加強工人階級隊伍的團結統(tǒng)一、黨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密切聯(lián)系群眾等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武思縈、樊靜:《毛澤東和他喜歡的二十本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3—103頁。不僅如此,在1941、1942和1945年間,毛澤東還多次依據“結束語”第一、四、五等條的經驗,提出黨內反對主觀主義和敵對思想的斗爭方法,號召全黨通過整風運動建設一個“有革命作風的共產黨”*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262頁。。不難發(fā)現(xiàn),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及其“結束語”的論析,既有整體的因襲,亦有具體的借鑒,主要是立足于歷史分析的經驗移植與經驗推介,借以補足中國革命建設的經驗之缺。而經由毛澤東的上述組織規(guī)范、經驗比照和集中詮釋,實際上也為中共學習俄國革命經驗提供了重要的認識前提。

二是遵循歷史對比的路徑。毛澤東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并非孤立抽象的闡釋,而是立足于對比兩黨兩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揭示俄國經驗與中國實際結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正當性,借以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工作。如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就曾判定黨內“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亂斗法,“不能如《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其結束語中所說的”*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347頁??茖W,并援引“《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上很少提‘路線’二字”,警示黨內要“少用為好”。*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第481頁。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直接比較兩黨歷史,認為編寫《關于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編撰《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極為相似。究其緣由,后者是在十月革命勝利20年才由聯(lián)共(布)中央編輯出版,“可見此事不易”,而中共決議要寫全24年黨史,“那就更不容易”。*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296頁。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在反思蘇聯(lián)模式時,毛澤東兩次援引《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關于農業(yè)合作化速度問題的表述,將之與中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實際進行“反比”,認為既“應當注意蘇聯(lián)的這一項經驗”,又要反對實際工作中的保守思想。因為在毛澤東看來,只有糾正和克服蘇聯(lián)農業(yè)合作化過程中因“勝利沖昏頭腦”的錯誤,借鑒“蘇聯(lián)走過的這一條道路”的曲折經驗后,我們才有可能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重任的。*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434頁。不難發(fā)現(xiàn),毛澤東的上述比較,既是歷史的亦是現(xiàn)實的,既有宏觀的亦有微觀的,而多維的歷史比鑒實際上則為中共借助《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認知俄國經驗和探究中國出路提供了重要歷史依據。

三是倚重組織傳播的場域。縱觀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析,無論是直接引述、評價,還是間接論析、對比,其論析行為大多出現(xiàn)在中共黨內及全國各類重要的會議上,且多以報告、講話、講演和發(fā)言等方式呈現(xiàn),隨后還經常轉載于重要的黨報黨刊。究其緣由,毛澤東是中共政治傳播的核心主體,而黨和國家的各級各類會議是組織推介的重要渠道,毛澤東借此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實際發(fā)揮著面向全黨詮釋和宣傳俄國經驗的重要職能。所以,從1939年起,毛澤東先后16次在各類會議中22次直接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就其范圍而言,既包括延安干部會議和全黨代表大會,也包括中央人民政府會議乃至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此外,毛澤東還在此類會議中,將《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納入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重點書目進行宣傳和推介,僅在1941年至1945年和1949年間就累計開列達7次之多,分屬于“高級組學習理論部分的研究資料”、整風文獻“二十二個文件”、高級干部學習黨的路線問題“六種課本”、中共中央指定“五本理論書”“干部必讀的十二本書”等??梢哉f,通過上述形式的組織化闡釋,既保證了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解釋力和推介力,也為中共藉此學習俄國經驗和推動全黨理論動員創(chuàng)造了組織條件。

四是秉持整體肯定的維度。在毛澤東的《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閱讀史中,其總體論析評價可謂是以揚為主,重揚輕抑。因其基本的閱讀論析旨趣,是依據《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來學習聯(lián)共(布)的理論、經驗和方法,借以總結歷史、規(guī)范自身和指導實踐。所以,盡管在黨的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析呈現(xiàn)出復雜的心理動機沖突,但整體肯定的態(tài)度是相對一致的。如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基于反對教條主義、加強黨的建設的目的,以及為抗戰(zhàn)勝利后準備革命建設干部及補充理論的需要,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表現(xiàn)出典型的“雙趨式”動機沖突,既肯定其歷史敘述,又肯定其理論闡釋;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在批評斯大林以及反思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之時,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微調,表征為一定程度的“趨避式”動機沖突,強調既要認清蘇聯(lián)的客觀形勢并“繼續(xù)”肯定其既往取得的成績,但更應該反思其客觀存在的不足與錯誤。對此,毛澤東曾形象地指出:難道蘇聯(lián)犯的錯誤你還要犯?蘇聯(lián)走過的彎路你還要走嗎?*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3頁。也正是基于此,毛澤東才在1957年提出要反思《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的辯證法及其錯誤問題。縱然如此,據現(xiàn)有可查文獻統(tǒng)計,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直接肯定性評價逾20次之多,而對其否定性判定不過二三。究其緣由,多是出于遵從共產國際號召,履行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義務,協(xié)調與斯大林和聯(lián)共(布)的人際與黨際關系,建構“走俄國人的道路”的歷史正當性象征,以及切實推動中國民族解放與政治變革等需求的綜合考量。

事實上,任何基于特定歷史維度的文本閱讀與論析,都可視為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轉引自[美]斯坦利·費什:《讀者反應批評》,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第17頁。行為。因而,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讀解論析,在反映一個中國政治家的歷史自覺性和政治敏銳性的同時,亦難免存有歷史的與理論的問題留待消解。比如在論析的重心上,由于強調“經驗”至上,導致缺乏足夠的警醒和反思,這是造成神化和迷信蘇聯(lián)經驗的重要原因;在論析的方法上,強調歷史對比和參照,但帶有不同程度的選擇性閱讀、理解和運用,規(guī)避了《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所述歷史內容的消極面;在論析的態(tài)度指向上,缺乏一貫的辯證的否定態(tài)度,多有過分頌揚、刻意拔高之嫌。如若考察上述問題的歷史緣由,革命與建設任務的緊迫性、理論與經驗的匱乏性、黨際國際關系的復雜性、蘇聯(lián)經典教科書的實用性等,則是不容忽視的綜合歸因。

四 價值功能的彰顯

經由上述分析可見,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析,是融政治領袖的推崇與舉薦、評價與意志于一體的。因此可以說,在毛澤東的個人論析行為當中,實際滲透了政黨和國家的組織力量,而由此極易形成一種特定的政治觀念和國家意識,并在20世紀中國革命建設進程中發(fā)揮重要的價值功能。綜合考察,主要彰顯于下述四點:

一是有助于認識中蘇兩黨兩國革命建設規(guī)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政治領袖(群體),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導者,通過對經典馬克思主義文本的深入讀解,成為黨內最先認識和把握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的歷史主體。1938年以來,毛澤東通過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所述歷史的歸納和演繹,率先認知了聯(lián)共(布)黨的建設基本規(guī)律,以及十月革命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規(guī)律。基于此,毛澤東一方面向全黨明晰了聯(lián)共(布)從小組到全國、俄國十月革命從城市到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從農業(yè)集體化到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等規(guī)律性認識。而這些客觀認識既是各國共產黨的共同財富,也為中共豐富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供了文本依據。另一方面,經由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與中共黨史的縱橫對比,也實際增進了全黨對20世紀中國革命建設的基本問題,特別是對中國社會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的客觀認識。毛澤東在肯定聯(lián)共(布)歷史經驗的科學性、普遍性的同時,立足于分析中國實際和時代任務,圍繞革命與戰(zhàn)爭的歷史主題,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的革命與建設規(guī)律的把握,并借此切實推動了整風運動、社會主義改造等重大政治理論實踐。實際上,毛澤東的論析已超越個人的讀解行為,起到了引領全黨乃至全國性閱讀實踐的作用,為幫助認識蘇中兩國兩黨革命和建設規(guī)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有助于解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現(xiàn)實。中蘇兩國兩黨歷史背景的相似性,歷史任務的共通性,使得中共習慣于從聯(lián)共(布)黨史中尋求歷史的和學理的合法性資源,尤為重點體現(xiàn)在理論學習、政策移植和方法借鑒等方面。因此,毛澤東之所以論析《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實際肇始于其對中共歷史的現(xiàn)實解釋功能。具體說來,一是對中共歷史發(fā)生的解釋,毛澤東擷取《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所述聯(lián)共(布)建黨的歷史進程和基本規(guī)律,來詮釋中國共產黨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歷史合法性,以及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當性,此舉有助于深化對中共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的認識。二是對中共和中國實際的解釋。如前所述,《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記錄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實踐參照價值,聯(lián)共(布)與中共的發(fā)展史處于不同階段,雖不能彼此絕對的對應和對照,但卻可以借鑒甚至移植。聯(lián)共(布)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與教訓,尤其是具體的政策與措施,無不與中共的干部教育、整黨整風、過渡問題、社會主義改造,尤其是農業(yè)合作化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等實踐緊密相連??梢哉f,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解讀是現(xiàn)實趨向的歷史詮釋,主要基于中共的政策制定、推介、貫徹和執(zhí)行而開展的,《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本身無疑構成了中共政策設計和政策執(zhí)行的重要參考和指南。

三是有助于中國共產黨的干部教育和理論學習。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論述,不是一個純粹“求真”的學理問題,而更是一個“致用”的政治命題。因為在中共的歷史上,毛澤東極為看重黨史及其教科書的社會政治功能,一是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和統(tǒng)一行動,二是總結經驗、教育干部和資政育人。所以,延安時期以來,毛澤東極力號召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為黨的干部教育和學習蘇聯(lián)運動進行文本引薦和學習規(guī)范。其積極作用,也得到后人的高度認同,特別是“從40年代到50年代初,我們的干部一向把學習《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看成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實際上不少干部懂得一點馬克思主義,就是從讀《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獲得的?!?蘇雙碧等:《<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對中共黨史教學和研究的影響(座談會發(fā)言選登)》,《中共黨史研究》1989年第1期。因此,經過毛澤東的詮釋與推介,《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之于中共黨員干部教育和理論運動的育人價值,不僅作用于當時,更為彰顯于日后。關于此點,其實早在1942年6月毛澤東就曾三次致電周恩來和劉少奇,認為黨內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等文件的學習,在延安是“大見功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毛澤東傳》二,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657頁。的,而且由于“收到絕大效果,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各種分歧錯雜的思想并獲得糾正”*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第393頁。。即使在36年之后,鄧小平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再次肯定中共以《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的理論學習,并認為“學得不壞,進城以后,很快恢復了經濟,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3頁??梢姡堵?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中共理論學習和干部教育中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四是有助于建構中共的黨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觀。毋庸置疑,《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實際內含了斯大林和聯(lián)共(布)的黨史觀與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通過自己的解讀和詮釋,從《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汲取馬克思主義養(yǎng)分,逐步形成了自身以及中共的黨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觀。一方面,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提出:“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00頁。在此階段,毛澤東特別強調對黨史的研究,并借此形成了黨史研究的功能論、方法論、教育論和領袖人物評價論等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基本內容。另一方面,毛澤東在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述中,也詮釋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如毛澤東從發(fā)生學上認定俄國馬克思主義源自于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的結合;從本質論上明確了俄國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是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從結構論上分析了聯(lián)共(布)歷史經驗和規(guī)律的一般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異;從價值論上肯定了《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之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論意義;最后還從實踐論層面詮釋了對待《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以及對待俄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態(tài)度,強調既要學習、研究、堅持和發(fā)展,更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不斷加以批判、創(chuàng)新??陀^地說,毛澤東借助《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所建構的中共黨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觀,對于全黨來說具有不容忽視的理論價值。

當然,受限于文本自身的缺陷、論析時域場域的掣肘,以及中共政治領袖的個體或群體因素,毛澤東也許從未認定《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規(guī)范意義的史學著作,更多的是一本詮釋和建構中國政黨政治的實用主義的政治理論教科書。所以,毛澤東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析功能也要辯證分析,特別是其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史”為“論”設、“論”為“政”出、化“繁”就“簡”等校級現(xiàn)象,必然影響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闡釋、理論普及以及中共黨史學的發(fā)展,這也是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亟待消解的問題。*關于此點,詳見許沖:《文本閱讀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省思——以<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中心》,《現(xiàn)代哲學》2014年第6期;《論<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文本邏輯及其影響——基于中共領導人政治實踐性閱讀的考察》,《科學社會主義》2015年第3期。

五 結語

言及至此,所謂的政治實踐性論析,即是在特定社會政治歷史條件下,以政治領袖為核心主體,以直接政治性目的為基本訴求,以文本的橫向移植、縱向比鑒和綜合運用為基本方式,以理論建構和實踐發(fā)展為共生成果,而展開一種即時性或共時性的經典詮釋活動。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來,毛澤東對諸多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所展開的讀解論析,都可以稱之為政治實踐性論析,而其中尤以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詮釋堪稱典型。事實上,毛澤東對于此種域外文本傾注高度的政治熱情,實際具有客觀的歷史必然性;而在論析過程中所表征的政治性、實踐性和現(xiàn)實性等特質,既是顯而易見也是理所當然的。但不容忽視的是,任何論析都有可能面臨著正讀、誤讀和歧解所帶來的風險,以至于出現(xiàn)對文本內容虛化、僵化、神化、丑化等消極面。所以,基于革命與戰(zhàn)爭的時代主題而展開對《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論析,注定是一種“生動”的冒險,這已為當下的歷史敘述與理論評價所證明?;诖?,當前我們實有必要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出發(fā),既要實事求是地評定毛澤東政治實踐性論《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歷史價值性,同時更要立足于新的時代條件和歷史主題,對其展開以學者為主體、以學術為目的的自下而上的學術清理,借以推動經典文本的學術性論析范式的建構,真正消解蘇聯(lián)教科書體系對中國政治實踐、理論發(fā)展和學術生成造成的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 龔桂明】

Soviet Classical Textbook and Mao Zedong’s Political Practic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A Investigation Centering onBriefTutorialonSovietCommunistParty’sHistory

XU Chong

Mao Zedong is the reader, discussant and spreader of Soviet classical textbooks. Based on particular historical origins and political appeals, Mao Zedong expounds the text content ofBriefTutorialonSovietCommunistParty’sHistory, confirms cautious learning tactics and reply attitudes from perspectives like historical occurrence, structural system and value connotation, which displays distinct political practice analysis and logical processes. Mao Zedong’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owardsBriefTutorialonSovietCommunistParty’sHistoryprovides a basic approach to thinking and content for cognizing th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Soviet, interpreting the history as well as the actua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dvancing the cadre education and theory learn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historical view and Marxism view, which contains significant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value and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meaning.

Mao Zedong;political practic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Soviet classical textbook;BriefTutorialonSovietCommunistParty’sHistory

2016-09-07

許沖,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廣東 廣州 51063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前蘇聯(lián)經典教科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建構研究”(14CDJ00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與中國共產黨革命話語建構研究”(13YJC770059)

D239

A

1006-1398(2016)05-0038-10

猜你喜歡
教程黨史馬克思主義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海峽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挽碧制作教程
意林(2018年15期)2018-08-31 04:33:20
高效渲染教程
《閱讀教程》三、四冊修辭格分析
绥德县| 石台县| 运城市| 老河口市| 麻江县| 新乡市| 山阳县| 多伦县| 张家界市| 延吉市| 青海省| 霍邱县| 枝江市| 壤塘县| 且末县| 富裕县| 胶州市| 安多县| 从化市| 庐江县| 云梦县| 黄梅县| 虞城县| 宁国市| 安康市| 沂源县| 塘沽区| 武山县| 蕲春县| 徐水县| 苍梧县| 阜新市| 平安县| 上林县| 通榆县| 武鸣县| 华宁县| 临夏县| 巫溪县| 东安县|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