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凌
廣慧是我魯院英語班同學。2011年秋冬,我們一起在五道口北京語言大學進修英語,坐前后位。廣慧話不多,見人先羞赧一笑,很樸實的樣子。我知道她的職業(yè)是教師,業(yè)余搞創(chuàng)作。當老師的人大都有認真的習慣,廣慧也是。她白天吭哧吭哧學英語,晚上寫小說,特別勤奮。幾周后,廣慧勇敢而害羞地給我展示了她手寫的英文家書,寫給寶貝女兒的,滿滿兩頁紙,語氣甚是熱烈。我看了很羨慕,我寫不來,也說不出口那些話,廣慧這個女生,內心豐富著呢。
廣慧的小說,之前讀過兩篇,都是短篇。
一個叫《扎胎張》,以一個普通女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反映了基層教育中教師這一群體焦慮、失衡的精神面貌。學校每天十次的打卡考勤制度,致使這個循規(guī)蹈矩的張姓女教師有了一次反常行為。她扎了一個女學生的車胎。而這一次反常,把她徹底地從她原有的生活中甩了出來,她脫軌了,也放松了。小說有著和內容相匹配的敘事節(jié)奏,打機關槍一樣的語速,形成一種特別的張力,配合著張姓女教師的緊張、膠著、游離和恍惚,讀起來很過癮。
另一個短篇是《寂寞的村莊》。廣慧在這里,通過一個懵懂鄉(xiāng)野孩子的視角,投射了一幅鄉(xiāng)村眾生淫邪亂象。母親青草是一個城市棄兒,腿上生了一個大包,只能爬著行走。父親因為是個聾啞人而滯留鄉(xiāng)下,但卻成了多名留守女性爭相搶奪的性慰藉對象,村長大炮更是肆意凌辱她們。城市化大潮造成了農村勞力缺失、留守男女失衡,以及教育動力匱缺、變形賦稅新增等一系列鄉(xiāng)村災難,而廣慧,聰明地將這些沉重的內核糅合到一個短篇的形制里。時至今日,現(xiàn)代化進程逐漸演繹成單向度的城市化進程,造成了鄉(xiāng)土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殞滅,傳統(tǒng)鄉(xiāng)村禮俗秩序崩解。鄉(xiāng)村凋敝,百草叢生,民生困頓,而民間信仰的消失、鄉(xiāng)村倫理的傾圮、精神的虛妄更是農村苦難的更大癥結。在這里,廣慧以故事疊加的夸張筆法書寫了自己的鄉(xiāng)村焦慮和今日鄉(xiāng)村的深度寂寞,而鄉(xiāng)村問題確已成為“鄉(xiāng)村難題”,所謂鄉(xiāng)愁,就是想起鄉(xiāng)村,使人發(fā)愁。
小說《最愛的親人》是一個中篇。其大致故事情節(jié)如下:
主人公蘇白其實不叫蘇白,而是叫馬跳,父親馬昌林賣血供他上大學,而他愛慕虛榮,冒充富二代,吃喝玩樂,揮霍無度,結果遭張自強父子綁架差點丟了性命。父親馬昌林把賣血的事告訴了記者,記者把他的事登了報,他從此斷絕父子關系,改名換姓,遠走他鄉(xiāng),玩了二十多年的失蹤……
在讀這篇小說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人可以完完全全割斷過去,瀟灑地跟往事干杯嗎?
把蘇白不停地帶回過去的,是他自己的噩夢:“那曾經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卻如同他黑夜的夢和白天的影子,不曾有一天離開過他?!?/p>
而維系這個噩夢的,是蘇白對于過去的無窮無盡的恨意。那個叫馬跳的愛慕虛榮的窮小子,綁架馬跳的張自強父子,都讓他痛恨不已。當然,最恨的是父親馬昌林,以賣血為生的馬昌林接受了記者采訪,揭去他的最后一點遮羞布,讓他徹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讓所有認識他的同學,嘲笑他這個假富二代替真富二代去送死。
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正是丙申猴年春節(jié)。一篇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的網文刷爆微信朋友圈,由此我想到廣慧的小說,想到貧窮對人的壓榨,想到中國廣大而荒涼的農村。試想,小說中的主人公扮演的富二代馬跳并沒有遭劫,他就一直這么演下去,并成功獲得了城里小姐司竹珠的愛情,那他這個戲份何時露餡呢?總有真相大白拂袖而去的那么一天,而非更名改姓的蘇白所想:“馬昌林那個混蛋,上下嘴唇一合,毀掉了他的整個人生?!睂嶋H上,馬跳的命運從一出生開始,就被設定好了。
“我上世紀80年代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專門寫了一篇《金惡》,到21世紀,就是寫三部曲之前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貧窮才是萬惡之源,尤其是精神上的貧窮,貧窮對人的傷害超過了金錢對人的腐蝕?!弊骷依钆甯υ@樣說。
我母親常說一句名言:冷尿餓屁窮扯謊。而撒謊就要圓謊,謊言不斷攤大餅,形成惡性循環(huán)。蘇白改名換姓大逃離,娶妻生子,并通過岳父的關系調工作,成為醫(yī)院的一把刀,擢升為副院長,順利偽裝成了一個“成功人士”,但他此后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噩夢不斷,父親馬昌林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對兒子的圍追堵截,這些始終都成為懸在蘇白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能打破蘇白苦心經營多年的平靜生活。當蘇白發(fā)現(xiàn),馬昌林就潛伏在自己身邊,他徹底崩潰了,沒有勇氣直面這自欺欺人的現(xiàn)實,于是選擇臥軌自殺。逃離者的恥辱、孤獨、疼痛,噩夢般如影隨形,令蘇白痛不欲生,悔不當初。
妻子阿敏救回了他,原來她早已洞悉一切。
而蘇白發(fā)明專利獎金的受捐者竟是當年綁架自己的張自強父親。蘇白還親自主持了張父的換肝手術,并在手術過程中獲得了慰藉和平靜。實際上,他和張自強都是受害者,包括他們各自的父親,誰不是生活的受害者呢?反觀同為人子的貧困大學生張自強,被賭鬼父親拖下犯罪泥潭,人生被毀,卻始終與老父親不離棄,并為父捐肝,罪與罰、自我救贖、絕望與希望,人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皆包裹在這一片混沌之中。作者沒有去書寫張自強父子和馬昌林這二十多年來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而是把筆力集中在逃離者蘇白的惶惶不安、輾轉熬煎中,這讓我想起蘇童的《黃雀記》,男孩保潤被冤坐牢,而真正的強奸犯柳生,他提心吊膽、步步驚雷地活著,又何嘗不是在人間坐牢?
小說結尾,父親馬昌林死于兒子肯與自己相認的狂喜之中,令人唏噓不已。這世界,總是這般陰差陽錯: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責任編輯 張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