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最近研讀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頗受教益。課文從安徽廣德太極洞“滴水穿石”這一現(xiàn)象說起,闡釋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就事業(yè)的道理。這篇說明事理的課文言簡意賅,蘊含了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兑捉?jīng)》中對“恒”有兩個層面的解釋:一是“不易”,即守持正道,不動搖,不改變,就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二是“不已”,即堅持不懈,不停止,不放棄,就是“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小小的水滴,正是由于兼具“不易”“不已”之恒而穿透頑石,成為奇觀的。“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既然天地間萬事萬物的性情和道理都是如此,那我們又該如何在語文教育中踐行恒久之道呢?
張慶老師向我們談起他的持恒之道:“我自認為資質(zhì)一般,但是我有一個小小的優(yōu)勢,讀書、學習、做事,能堅持到底?!稄垜c文集》八卷,是我二十多年的積累。一月4篇,一年40多篇,十年400多篇,二十年800多篇,就這樣有了這280多萬字的八卷文集,這是一點一滴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我篤信:學貴有恒?!?張老師的“不易之恒”,是他認準了閱讀與寫作可以將思考引向深入系統(tǒng),是有效提升專業(yè)水平的不二路徑;張老師的“不已之恒”,則是認準了目標之后二十多年的博覽群書,筆耕不輟,鍥而不舍,終成八卷。張老師說起自己的成功,總在謙和恬淡中蘊含著令人感奮的力量。他是真正懂得恒久之道的精髓,并真正做到恒之“不易”與“不已”的典范。知行統(tǒng)一是至高境界。在現(xiàn)實中,真正能做到“不易”與“不已”的人少之又少,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也正因為如此,明“不易”之理,踐“不已”之行就變得尤為可貴了。我們年輕一輩若學得張慶老師持恒精神之一二,相信也會在專業(yè)發(fā)展的路上多有長進。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如此,語文教學之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多少年來,語文教育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語文教學的風向總是飄忽不定,左搖右擺。一線教師經(jīng)常處在彷徨迷茫之中,耗費了許多寶貴精力,消磨了許多專業(yè)自信,語文教學也因此飽受詬病?!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并強調(diào)了“語言文字運用”,終于明確了語文學科的核心和本質(zhì)。其實,先有葉圣陶等語文教育前輩,后有于永正、賈志敏等全國名師,早已提出過同樣的觀點:語文就是要讓學生在“說好話、寫好字、讀好書、做好文”的語文實踐中逐漸形成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感受文化、情感、審美,從而達到立言、立人的教育目標。我想這就是直抵語文學科核心的“不易之恒”。作為語文教育人,我們應毫不猶疑地守住“語言文字運用”,并在課堂教學中、語文生活中堅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做到了“恒久不已”,就一定會到達語文教育“亨通”境界。于永正老師就是語文教學領(lǐng)域“不已之恒”的模范踐行者。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從教生涯中,一直躬身杏壇,從未停止過思考與探索的腳步,他圍繞學生的言語運用不斷思考探索,積累了大量豐富鮮活的精彩案例。在持之以恒地實踐中,他的教學思想越發(fā)澄明,教學基本功越發(fā)純熟,教學策略越發(fā)巧妙自然,教學風格越發(fā)獨具一格,終成在全國具有廣泛而深遠影響力的一代名師。
觀名師之恒久不易與不已,則語文之道可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