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賀
摘要 Second Life是一個基于因特網(wǎng)的虛擬世界,在2006年末和2007年初由于主流新聞媒體的報道而受到廣泛的關注。通過由Linden實驗室開發(fā)的一個可下載的客戶端程序。本文提出應用Second Life搭建虛擬課堂,為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尋找到了一個新的途徑。
關鍵詞 Second life:虛擬現(xiàn)實;普通話訓練;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53-0051-01
普通話水平培訓是高等師范學校教師職業(yè)技能培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普通話的普及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巨大壓力影響,導致高等院校普通話水平培訓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教學內(nèi)容不平衡、缺乏針對性以及忽略了學生語言成長環(huán)境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培訓效果欠佳。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應用虛擬現(xiàn)實系統(tǒng)Second Life(第二人生)平臺,構建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通話水平培訓虛擬課堂,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界限,使得師生之間可以在線上進行互動,全新的教學模式帶來全新的上課體驗,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普通話水平培訓的目標。
1 Second Life平臺
Second Life做為“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被引入教育培訓領域。Second Life平臺是一個在線的三維虛擬環(huán)境,用戶可以通過虛擬化身在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借助Second Life所提供虛擬人物、虛擬場景、虛擬事件等功能,可以精心設計接近真實的情境,應用腳本編輯功能可以隨意的制作物品或建筑,添加復雜的交互功能,進而為學習者營造一個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平行的虛擬環(huán)境。
Second Life不是一款游戲,它沒有給用戶設定任何的目標或任務去完成,相反的Second Life具有很強的仿真功能,可以模擬大量的普通話培訓與測試的環(huán)境,培訓者在這樣的虛擬環(huán)境進行訓練可以獲得接近于真實環(huán)境的體會與感受,從而快速的完成培訓課程。目前,國外已經(jīng)有多所大學在Second Life的虛擬世界中創(chuàng)辦課堂或研究機構。
2 虛擬培訓平臺建模與應用
2.1 平臺建模
結合Second Life平臺特點,并針對普通話訓練的過程進行分析,設計了基于Second Life的虛擬普通話訓練平臺模型如圖1所示。由于學生的語音特點及個體語言能力差異,培訓內(nèi)容及進度安排應有所差異。培訓平臺建立時需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設計完整、真實的培訓情境,促進訓練共同體中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即合作學習,還要提供足夠豐富、與訓練內(nèi)容相關的資源,有益于學生解決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教師在Second Life平臺中根據(jù)需要購買合適面積的土地(512平方米以內(nèi)不收取額外的費用),成為土地的擁有者,在其上創(chuàng)建教室,成立班級。學生可以免費申請Second Life的賬號,成為平臺構建的虛擬世界中的居民。在虛擬的教室內(nèi),師生之間可以自由的溝通交流,打破的傳統(tǒng)課堂時空的限制,同時由于學生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虛擬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在線上為學生培訓時可以安排學生進入自己的教室。
在Second Life中,語音聊天功能十分的強大。通過按鈕激活語音聊天功能,用戶可以廣播說話,也可以同其他人進行私聊。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可以通過虛擬世界中的各種角色與學生進行語音交流,可以真實的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普通話水平,由此可對不同普通話水平的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同時,訓練共同體中的學生及教師可以共同進入不同的虛擬場景,如公園、演播室等一起交流,展示各自的普通話水平能力,促進共同進步。圖2為學生在公園中進行交流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