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丹丹,周馨,葉書來
(安徽省立醫(yī)院 南區(qū)檢驗科,安徽 合肥 230001)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城市人群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1]。心肌損傷是由炎癥、缺血以及缺氧等因素引起患者心肌細胞發(fā)生水腫,進而對患者心功能產生影響的病理過程,是臨床心血管疾病中主要的心臟病理改變[2]。在發(fā)病早期對心肌損傷實施診斷和治療是有效降低心血管危險事件及各類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關鍵。目前關于心臟病的診斷除了根據臨床癥狀、心電圖外,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因此近年來心肌損傷標志物在臨床應用范圍逐漸增大,隨著研究深入,反映心肌損傷的檢測指標也在逐漸增加,除了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CK-MB)等傳統心肌酶譜四項指標外,還探討了心肌肌鈣蛋白(cardiac troponin, cTn)、肌紅蛋白(myoglobin,MYO)等靈敏度、特異性更高的指標[3-6]。雖然上述指標在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及其他心肌損傷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均有重要意義,但這些指標在檢測過程中影響因素過多,檢測結果能否真實反應病情也是臨床檢驗人員應該思考的問題。溶血是標本采集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為此,本研究擬探討溶血標本對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結果的影響,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門診實施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患者的溶血標本,并同期抽取同一患者非溶血標本,上述溶血標本和非溶血標本配對構成一對檢測標本,本次研究共收集52對檢測標本,并根據血紅蛋白(haemoglobin, Hb)含量將其分為4組,A組17 例Hb含量為0 g/L≤Hb≤0.5 g/L,B組13例Hb含量為0.5 g/L <Hb≤1 g/L,C組10例Hb含量為1 g/ L <Hb≤2 g/ L,D組12例Hb含量為2 g/L<Hb。
首先測定溶血標本中血紅蛋白濃度以便后期分組,血紅蛋白(Hb)采用全自動血球分析儀檢測(LH750,美國貝克曼),試劑盒購自貝克曼庫爾特實驗系統(蘇州)有限公司;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U5800,美國貝克曼),AST、LDH和CK試劑盒購自貝克曼庫爾特實驗系統(蘇州)有限公司,CK-MB試劑盒購自上海華氏亞太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肌鈣蛋白(cTn)、肌紅蛋白(MYO)采用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mini VIDAS,法國梅里埃),試劑盒購自法國梅里埃診斷產品有限公司。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內前后數據比較用配對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即F檢驗,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溶血后心肌損傷標志物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和肌紅蛋白(MYO)均較溶血前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和肌紅蛋白(MYO)的含量均隨溶血程度的增加逐漸升高;不同Hb含量標本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和肌紅蛋白(MYO)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和肌紅蛋白(MYO)水平顯著高于溶血前(P<0.05);B組顯著高于A組(P<0.05);C組顯著高于B組(P<0.05);D組顯著高于C組(P<0.05)。見表2。
表1 溶血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結果比較 (±s)
表1 溶血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結果比較 (±s)
組別 AST/(u/L) LDH/(u/L) CK/(u/L) CK-MB/(u/L) cTnI/(ng/ml) MYO/(ng/ml)溶血前 27.4±8.3 271.5±35.3 57.5±13.2 11.5±2.5 0.13±0.03 3.35±1.8溶血后 68.4±21.5 445.3±42.5 104.1±21.7 51.2±11.4 0.87±0.16 5.1±1.9 t值 6.324 22.685 16.636 11.052 12.994 6.15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不同程度溶血標本對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結果比較 (±s)
表2 不同程度溶血標本對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結果比較 (±s)
組別 AST/(u/L) LDH/(u/L) CK/(u/L) CK-MB/(u/L) cTnI/(ng/ml) MYO/(ng/ml)溶血前 27.4±8.3 271.5±35.3 57.5±13.2 11.5±2.5 0.13±0.03 3.35±1.8 A組 30.8±7.2 279.3±16.9 63.7±14.3 14.5±3.2 0.20±0.07 3.5±1.1 B 組 35.9±7.3 323.8±25.1 66.9±16.4 18.6±4.6 0.26±0.09 4.2±1.3 C 組 46.1±8.4 467.1±34.9 91.8±23.6 37.5±8.4 0.41±0.12 4.57±3.8 D 組 57.1±11.3 517.9±42.8 114.7±31.8 58.2±9.6 0.93±0.21 5.43±4.2 F值 38.118 54.271 32.017 34.207 37.319 38.11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因缺血性心肌損傷造成的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且研究認為該類疾病診治時間的早晚與患者預后存在密切關系[7-8]。因此,如何能夠及時準確的判斷心肌損傷是診斷或排除心肌梗死急需解決的課題。隨著近年來醫(yī)學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檢測在臨床診斷治療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為保證臨床對心肌損傷結果檢測的準確性,提高臨床診療的效果。本研究分析了溶血標本對常見心肌損傷標志物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和肌紅蛋白(MYO)檢測結果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溶血后心肌損傷標志物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和肌紅蛋白(MYO)均較溶血前顯著升高(P<0.05)。其原因可能是紅細胞中含有大量乳酸脫氫酶和谷草轉氨酶,其中乳酸脫氫酶的含量約為血清中的100倍以上,谷草轉氨酶約為血清中的15倍,當發(fā)生溶血時,紅細胞中的上述物質就會進入血液,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9]。此外,盡管紅細胞中不含有肌酸激酶,但仍會引起肌酸激酶含量的升高,主要是因為紅細胞中存在較多的腺苷酸激酶,這種物質會影響速率法測定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10]。
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隨溶血程度的加重,各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檢測結果也隨之升高,且當血紅蛋白含量為0 g/L≤Hb≤0.5 g/L時,各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值已顯著高于溶血前,這一結果說明即使輕度溶血也會對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結果產生顯著影 響。
綜合上述可以得出結論,溶血會對心肌損傷標志物檢驗結果產生顯著影響,即使輕度溶血也會對檢驗結果產生較大干擾。
[1]耿麗娟, 李素瑋, 張永利, 等. 膿毒癥心肌損傷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 2015, 54(1): 77-80.
[2]賈成瑤, 王莉, 毛志剛, 等. 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心肌損傷標志物聯合應用的臨床價值[J].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9,40(6): 1082-1085.
[3]李文文. 心肌損傷標志物在心肌損傷及梗死中的應用發(fā)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 2013, 26(11): 1223-1225.
[4]薛丹. 新生兒心肌損傷診斷的研究進展[J]. 臨床兒科雜志,2012, 30(9): 891-894.
[5]孫蔣會, 邵紅玉. 快速 H-FABP 檢測在縮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 PCI準備時間中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 2013,24(8): 737-737.
[6]張立彬. 溶血標本對心肌損傷標志物檢驗結果影響的探討[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1, 43(9): 1111-1112.
[7]何志剛, 李延來, 王京龍, 等. 閉合性胸部外傷合并心肌損傷患者心肌標志物變化意義的研究[J].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0, 26(10): 1024-1025.
[8]高嵐, 郭愛葉, 張培榮, 等. 聯合檢測心肌損傷標志物在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發(fā)病早期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 35(16): 4538-4539.
[9]張立彬. 溶血標本對心肌損傷標志物檢驗結果影響的探討[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1, 43(9): 1111-1112.
[10]何志剛, 李延來, 王京龍, 等. 閉合性胸部外傷合并心肌損傷患者心肌標志物變化意義的研究[J].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0, 26(10): 1024-1025.